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股骨颈骨折常见于老年,系因老年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P),发病率高,本文43例股骨颈骨折鉴定中,确认POP者23例,占53.4%。目前认为POP伴发骨折为病理性骨折,其与外力有一定关系。参照动量守恒定律,若将外力以冲量(S)表示,则S=mv。因骨强度的80%是由骨密度(BMD)决定的,有的学者提出POP股骨颈骨折与外力关系,可以BMD/S比值表示,该比值的骨折危险值为0.251±0.043。鉴于BMD测量设备限制,笔者推荐了POP综合量分法,并对股骨颈骨折和外力关系的量分值以百分值表示。  相似文献   

2.
植静 《法制与经济》2008,(22):113-113,117
广告心理学是广告学专业开设的的一门基础课程,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广告心理学的教学应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部分组成,其中理论教学是基础,实践教学是应用,二者结合,才能使学生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3.
翁向东 《法人》2007,(5):72-72
品牌战略要求企业的所有价值活动特别是营销传播活动都要围绕以核心价值为中心的品牌识别而展开品牌战略要求企业的所有价值活动特别是营销传播活动都要围绕以核心价值为中心的品牌识别而展开,即任何一次营销或广告活动都要尽量体现、演绎出品牌识别,从产品研发、包装设计、电视报纸广告、新闻软文、POP等任何  相似文献   

4.
律师广告问题是律师制度中一个非常有争议的问题,事实上在我国,律师广告在《律师法》和《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中都没有明确的规定,这就直接导致了律师广告行为中缺少必要的规范和指导,在实践中呈现出混乱的局面。2004年3月20日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制定试行的《律师执业行为规范》虽然对律师广告问题怍了某些方面  相似文献   

5.
静然 《政府法制》2012,(29):31-31
叶圣陶集作家、出版家于一身,平生非常注重撰写书籍广告,其所写的书籍广告为数不少,其与儿子们合著的《叶氏父子图书广告集》可以说是现代名作家中唯一的图书广告专集。  相似文献   

6.
优等悬赏广告法律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等悬赏广告法律问题初探张学文优等悬赏广告,是一种特殊的悬赏广告,指在完成广告所指定行为的数人中,仅对被评定为优等者给予报酬的广告。优等悬赏广告在日常生活中颇为常见,如有奖征集产品的标志或广告词、有奖征文比赛等。然而,我国法律对其未作任何规定,理论上...  相似文献   

7.
《江淮法治》2008,(12):16-17
广告,究竟是正当宣传,还是大“忽悠”?是我们的期望值太大.还是广告本身夸大其辞?如果,广告是为了更好地促销产品,那么,这么多的不信任票,似乎让广告的初衷打了折扣。  相似文献   

8.
荐证广告是商业广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又称为代言广告、推荐广告或证言广告等,指任何以广告主以外之他人,于广告中以言词或其他方式反映其对商品或服务之意见、信赖、发现或亲身体验结果.制播而成之广告。凡是在荐证广告中以言词推荐、证明或以其他方式例如题名、题词、推荐信、证明书、感谢信等对广告商品或服务的质量、性能、功效进行推荐、证明的个人或组织皆为广告荐证者(以下简称荐证者)。祖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均存在大量的荐证广告,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名人荐证广告。近年来,许多荐证广告因内容虚假被曝光,而有关消费者与荐证者之间因虚假荐证而引起的诉讼纠纷也不时见诸报端。海峡两岸对于荐证者的虚假荐证民事责任规定各不相同,对其进行比较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依法整顿广告经营净化市场风气卢绳祖利用广告作为沟通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渠道.以达到促销的目的,是市场经济中普遍采用的重要手段.早在1987年,我国国务院曾颁布了《广告管理条例》。《条例》首先阐明了广告必须真实、健康、明白,不得以任何形式欺骗消费者和用户。...  相似文献   

10.
悬赏广告生效制度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学意义上的悬赏广告,是以广告的形式表明对完成指定行为的相对人给付报酬的法律行为。悬赏广告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如悬赏找人、寻物、征文、征求技术方案等,由此引起的纠纷也不断出现,而且有许多纠纷都是因为悬赏广告是否生效、其效力内容如何分配而引起的,但我国尚无法律对悬赏广告加以明文规定,故认真探讨悬赏广告的生效制度(主要包括悬赏广告的生效要件和效力内容),对法学理论及司法实践都是大有神益的。一、悬赏广告的生效要件悬赏广告的生效,是法律对悬赏广告的合法性及约束力的承认。悬赏广告的作出,说明了悬赏广告的事…  相似文献   

11.
鸥鸟 《政府法制》2014,(11):47-47
上世纪30年代,报纸为了要生存,需要广告收入支撑。那时候的广告要么吹得过分了,说某某产品全国第一,要么说某某产品有什么特别疗效。介绍演出也是说什么盖世绝顶,这样的广告在报纸上比比皆是。可是这些广告都没有三字广告引人注目,这广告上小小的三个字很快就传遍了当时的上海。  相似文献   

12.
比较广告与商标侵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良 《研究生法学》2005,20(1):54-63
以西班牙为典型,《西班牙广告法》规定:“比较广告属不实广告,这种广告以没有产品、服务的根本特征、相似特点及客观上可展示的特征为依据。”因此不承认比较广告的合法性。法国原则上禁止比较广告,其法律明文规定:“任何人无权在广告中明确指出竞争者产品的缺陷或不足,即使所指是真实的。”  相似文献   

13.
《商务与法律》2006,(6):35-35
由国家工商总局、中宣部、公安部、监察部、国务院纠风办、信息产业部、卫生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1个部门共同制定的《违法广告公告制度》于2006年12月6日正式发布实施。一直以来,监管部门发布的违法广告公告见诸媒体时,往往被媒体有意无意地省略掉许多内容,特别被省略掉的往往是在公告中被点名曝光的报刊、电台、电视台的大名。今后,这种“省略”将受到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这是最新实施的《违法广告公告制度》的新规定。据了解,该制度对违法广告的公告内容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包括典型虚假违法广告案例曝光、违法广告提示、违法广告案例点评、涉嫌严重违法广告监测公告等。  相似文献   

14.
当今,广告已成为企业推销产品或服务,获取竞争优势的有效手段,不少企业为树立自身良好形象和品牌而投人巨额广告费。在企业的广告战略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比较广告。因为比较广告通过对不同竞争者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比较,醒目地突出比较对象的差异和优劣,对消费有着强烈的劝服作用。一则好的比较广告所能取得的轰动效应,是其他广告所不能比拟的。但企业并不能滥用比较广告,  相似文献   

15.
《商务与法律》2005,(4):55-56
虚假药品广告泛滥令俄罗斯人充满戒心,针对药品广告的调查显示,61%的俄罗斯人在选购药品时不相信广告宣传,27%的人对广告梢有印象,只有约10%的人听从药品广告采取购药决定。通过立法解决虚假广告问题的希望集中反应到了广告法修正案中。2005年4月21日,广告法修正案一读获俄罗斯杜马通过,其中的专门条款对药品广告进行了针对性的规定,明确要求药品广告不得出现以下内容:反映某药针对某症具体治疗效果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广告业是否发达标志着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程度。越来越多的企业家也认识到:广告宣传是实现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的一个重要手段。的确,广告正面的影响,谁也不可否认。问题是那愈来愈多的名不符实、夸大其辞的虚假广告,如今已泛滥成灾,令广大消费者大上其当,叫苦不迭。据今年8月5日全国广告管理会议透露:去年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获的违法广告案就达6647件,其中纯属虚假的广告就达3092件。招聘骗局广告对招聘,几年前人们或许还感到陌生,如今人们经过各种广告传媒的熏陶,早已见怪不怪了。在那许许多多的“招聘”中,有的确实是…  相似文献   

17.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在第三章第八节扰乱市场秩序罪中专设了一条规定虚假广告罪,意味着对虚假广告的治理跨入了一个新阶段。一、设立虚假广告罪的重大意义目前,在商业领域内,存在着形形色色的用以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的虚假广告。这不仅挫伤公众对广告的感情,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及商品生产经营者之间正当的竞争关系,也成为社会不安定的因素,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因此,打击和取缔虚假商业广告历来是我国广告立法的重点。1987年10月26日国务院发布的《广告管理条例》第3条规定“广告内容…  相似文献   

18.
关于虚假广告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虚假广告的法律思考武秀东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广告象潮水般向人们涌来。翻开报纸、杂志,是整版、整页的广告;打开收音机、电视机,是连约不绝的广告;走在大街上,有路牌广告、摇控飞艇广告;就连大街小巷的电话杆上乃至公共厕所的墙上,也贴满了广告。可以...  相似文献   

19.
曹温博 《法制与经济》2008,(4):74-75,77
悬赏广告的法律性质向来争议很大,因此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后果。本文在立足于悬赏广告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悬赏广告的法律性质,探讨目前我国悬赏广告中存在的不足,并针对不足提出相关的立法建议,以期完善我国的相关法律。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武汉地区广告侵权纠纷案件的分析,对广告侵权赔偿纠纷与和广告有关的纠纷的区别,虚假广告和不正当竞争广告侵权赔偿等类型案件中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和发布者之间的责任划分以及审理中的责任竞合与诉的吞并等问题均作了一定的探讨。以期对正确把握案件性质和正确处理这类案件,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