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对历代统治阶级影响之最大者,莫过于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学。法家著名代表韩非子说。“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韩非子释集》·显学第50页)所谓显学,就是影响最大、最为显著的学说。吕氏春秋当染  相似文献   

2.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宝贵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传统,中国文化在其民族性上就是一种和谐文化。虽然不同历史阶段中所阐发的和谐文化具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但却有一个世代相承的主张和谐的脉络和内核,这种脉络和内核作为和谐文化的既定理念,具有世代传承的价值。中国古代文化主体的儒家、道家等学派关于和谐的丰富思想,既形成了中国和谐文化的固有传统,也是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可资利用的宝贵的思想资源。概括起来,这些关于"和谐"的思想集中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大音希声的启示杨舵在二千多年前的中国古代,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提出了“大音希声”的音乐美学思想。作为一个哲学的和美学的命题,“大音希声”有着大量的深刻而丰富的内涵,是中国古代美学史上不可多得的宝贵文化遗产。“大音希声”看似荒谬、悖理,其实却是道家学派那...  相似文献   

4.
吕妍 《学理论》2013,(15):189-190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价值取向也是多方面的,主要以儒家"仁义为上"价值取向、墨家"功利为上"价值取向、法家"君权为上"价值取向、道家"贵夫无为"价值取向等为主要代表。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这些内容不同,类型相异的文化互相激荡吸收,体现出了价值取向的交融与互补,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丰富的价值系统,其中很多精华部分对于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起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时空坐标轴上,尤其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向过程中,儒学文明日渐同现实世界发生“脱节”。于是获求超越此断裂途径,便成为新全球化情境中儒学深层的共同“语法”。本文立旨选择交往实践观作为对之分析的方法论,进而提供儒学在当代的出场路径模式。一、儒学文明:主体际之关系或状态呈现中国传统性文化,常为现代人冠之“人文化”、“人伦化”且指征一种“实践精神”、“实践理性”的文化。浓厚的“主体际”意蕴深藏中国文化之中,其内在结构就是“主—主”思维模式;中国儒学本质即内含主体际向度的交往共同体。构成儒文化的五大基本质素…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5,(31)
梁漱溟作为中国现代的第一个儒家,他说过:中国文化的复兴就在于世界未来文化的发展。以孔家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便是他所说的文化。本文通过简要介绍梁漱溟的文化哲学、梁漱溟的儒学复兴观以及现在社会的实际需要,探讨传统儒学复兴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其现实可能性和非现实性。  相似文献   

7.
慎到是由道家转向刑名法家的关键人物,是战国时期思想相互借鉴、相互融合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哲学思想以"道"为本体,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主张"任自然者久,得其常者济"。虽受道家思想的影响,但却自成一家,他的思想现实、平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8.
当我们深研博大精深的中国哲学史之后,就会发现其思维方式之纷繁复杂性、多种多样性,非一“静”字可以全面涵括。早在先秦时期,就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各家各派呈现出纷呈各异的思维方式,各种各样的思维方式争相斗胜、各显其特色。但是,最基本的分歧在于整体性思维方式与分析方法的对立、实测与反观直觉的对立。这种分歧主要体现于儒道两家与名墨两家之间。儒家从汉代起取代了法家的地位,以一种庙堂文化的形式成为正统的意识形态,居于主导地位;极富哲理的道家思想文化则以山野文化的形态,广为传播,与儒家文化交融。儒…  相似文献   

9.
“无为”这一哲学思想,对于儒、道、佛三教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三教对“无为”各有不同的阐释。几千年来,有关“无为”的思想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等方面的影响很大,直至今天还在起作用。本文试从道、佛、儒三教有关“无为”的本源和发展谈些看法。一道教奉老子为始祖,等其为太上老君。实际道家是寿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一个学派,并不是后来所说的具有宗教性质的道教。到了东汉,张道陵在四川创立的五斗术教,是道教的最初形态。虽然说作为宗教的道教与作为学派的道家不是一回事,但在历史渊源上又有一定的关系。其中…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治国理念,其思想根源来自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体,融合道家、法家、佛教等多个思想流派,内涵丰富.儒、道、佛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三极,其立意和宗旨虽各有不同,各有侧重,但共同具有"和而不同"的和谐精神,形成了以"和谐"为特质的中国和谐思想文化传统.对传统文化的和谐思想进行与时俱进的承继与弘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何霞 《学理论》2009,(20):119-119
道家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极其重要的学派,古朴恢宏、神奇玄妙的独特魅力,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对中华民族的思维特征、民族心理、民族性格都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田艳宁 《学理论》2011,(14):221-222
文化同世界上众多事物一样,有着积极和消极的双重作用,先进的、科学的文化催人奋进,而腐朽的落后的文化,则使人意志消沉,萎靡不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在多元文化价值观下,要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并发挥其在人格塑造中的调节作用,增强其对四有新人的渗透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闫周秦 《学理论》2009,(5):40-41
儒学是影响中国两千多年的传统文化,它在中华民族的思想中是根深蒂固的,是任何外来思想都不可代替的。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不能回避其与儒学的关系问题。但是,儒学的主体思想毕竟已经不和现代社会相适应,因此,儒学又必须在现代社会存在的基础上现代化。马克思主义是当代先进文化的核心,因此,儒学现代化就是儒学的马克思主义化。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才能在中国文化中生根,儒学也必须马克思主义化才能获得它的存在空间。  相似文献   

14.
面对正在走向复兴的当代儒学,马克思主义只有走与儒学融通的道路才能最终保证自身作为中国文化主体的合法性。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具有相互融通的理论品质,表现为二者具有共同的实践品质、共同的价值取向与共同的社会理想。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融通进程必须由马克思主义主动开启,必须扎根于当代中国的现实生活世界,必须重新确立儒学在中国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必须回溯孔子儒学的文化宗旨并以之解决当代中国的现实问题,必须把儒学引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15.
儒释道是中国三大传统文化体系,形成的是一个儒释道三位一体的精神结构。这个精神结构的最大特点就是自给自足。中国人往往得意的时候是个儒家,失意的时候是个道家,到了绝望的时候就是个佛家。但是中国人无论如何都能找到一个自己安身立命的基础,这正是中国文化的特点所在。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代俄罗斯存在三个主要的马克思主义流派:"批判的马克思主义""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反思的马克思主义"。以А.В.Бузгалин(布兹加林)为代表的"批判的马克思主义学派"被公认为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一个流派。及时了解当代俄罗斯"批判的马克思主义学派"的形成和发展以及该学派研究的最新动态,这是推进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环节,同时,这对于开展国内马克思主义研究与俄罗斯马克思主义研究之间的对话,也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先秦法家对毛泽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已经开始接受先秦法家的主张。先秦法家偏好的富国强兵、以法治国得到了青年毛泽东的强烈认同。从1958年直至1975年,特别是在毛泽东晚年,他正式思考法家。毛泽东反复论及法家人物,反复阅读法家文献,以"厚今薄古"概括法家,以"评法批儒"彰显法家,把他对法家的思想认同转化成为了一场全国性的政治运动。理解毛泽东的法家观,有助于深化毛泽东研究。从法家的角度来看,法家第三期在当代中国的兴起,与毛泽东的法家观及其实践具有紧密的联系。描绘毛泽东的法家观,有助于理解法家学说、法家第三期在当代及未来中国的命运。  相似文献   

18.
传统文化续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江 《瞭望》1991,(30)
大概是去年前半年吧,我在《珍珠滩》上发过一篇谈传统文化的文章。以后又有几次接触到这个问题,包括最近读了王元化同志写的《传统与反传统》一书,又有一些想法,因此,再写一篇续谈。 《传统与反传统》这本书中说:“我不否认儒家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但是我不同意文化传统只能定儒学为一尊。”这可算得是中肯之言,堂堂的有5000年文朋史的中华民族,2000多年封建社会的灿烂文化,如果要说古代的传统文化的话,我以为至少应该举出以下三大项,即古代思想(世界观、人生观、政治法律观点、伦理道德观念等)、古代艺术(文学、音乐、绘画、戏剧、建筑、雕塑等)、古代科技(医学、天文学、农学等在内)。这也仅是举其大者。我的意思是,传统文化不能单举古代学术思想一项,即以古代学术思想而论,也不止儒学一家,除儒家外,还有墨家、道家、法家、兵家等,都有独立研究和批判继承的价值。毛泽东说过;“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珍  相似文献   

19.
喻中 《理论探索》2017,(1):8-14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先秦法家对毛泽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已经开始接受先秦法家的主张。先秦法家偏好的富国强兵、以法治国得到了青年毛泽东的强烈认同。从1958年直至1975年,特别是在毛泽东晚年,他正式思考法家。毛泽东反复论及法家人物,反复阅读法家文献,以"厚今薄古"概括法家,以"评法批儒"彰显法家,把他对法家的思想认同转化成为了一场全国性的政治运动。理解毛泽东的法家观,有助于深化毛泽东研究。从法家的角度来看,法家第三期在当代中国的兴起,与毛泽东的法家观及其实践具有紧密的联系。描绘毛泽东的法家观,有助于理解法家学说、法家第三期在当代及未来中国的命运。  相似文献   

20.
“法律至上”论这个资产阶级法学观点能否批判继承,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就这个问题谈一点看法。1、“法律至上”论是以洛克、孟德斯鸠、卢梭等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和法学家为代表的近代自然法学派提出来的。自然法学派的代表人物,大都是同封建主义斗争的勇士,是资产阶级革命的先驱,他们提出“法律至上”论,同他们提出“天赋人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