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慈善事业: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丽萍 《北京观察》2006,(11):24-26
慈善事业的发达程度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之一。慈善事业作为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共同富裕、维护社会稳定,提升公众社会责任与公德等多方面的功能,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1994年,我国成立了第一个慈善机构--中华慈善总会。短短的10余年时间,我国的慈善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如震惊世界的印度洋海啸灾难发生后,我国企业、民间团体和普通百姓在短短40天内就募集了近5亿元人民币作为援助,令国际社会刮目相看。更有最新统计表明,去年一年和今年上半年,北京市慈善…  相似文献   

2.
《政协天地》2009,(8):54-54
为纪念中华慈善总会成立15周年,中华慈善总会决定表彰为慈善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机构、项目。本次评选表彰活动侧重2007年中华慈善总会第三届理事会组成以来的中华慈善突出贡献单位(企业)、中华慈善突出贡献项目、中华慈善先进机构、中华慈善优秀工作者(含志愿者)。经省慈善总会和我省中华慈善总会会员单位推荐,  相似文献   

3.
张娅茜 《求索》2010,(3):127-129
慈善事业被视为缩小贫富差距的“第三次分配”,作为我国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慈善事业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近年来,尽管我国慈善事业随着经济社会建设的推进有所发展,但由于现行慈善法制环境的薄弱导致了我国慈善事业发展总体滞后。通过对我国现行慈善事业法制环境及其困境的分析,我们认为,加强慈善法律意识培养、理顺政府与慈善关系、建立健全慈善奖惩机制等途径,可以优化我国慈善事业法制环境,促进慈善事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支持社会慈善、社会捐赠、群众互助等社会扶助活动”;六中全会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并提出了“发展慈善事业,完善社会捐赠免税减税政策,增强全社会的慈善意  相似文献   

5.
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逐步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发展慈善事业,完善社会捐赠免税减税政策,增强全社会慈善意识”。这已是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五中全会,2005年、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等重要文件提出发展慈善事业后的又一重大决定。在这些重要文件中一再提到发展慈善事业,表明慈善事业在社会主义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将发挥重要作用。为此,有必要对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路径进行梳理,以实现其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应有价值。  相似文献   

6.
李实 《理论月刊》2008,(8):126-127
慈善是中国优秀的传统美德,慈善文化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大力弘扬慈善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本质要求。慈善事业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大力发展慈善事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各级政府应充分发挥对慈善事业的统筹规划、政策法规、监督管理等职能。使慈善事业在促进社会和谐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慈善档案管理工作记录着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进程,是做好慈善事业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的指导下,慈善事业蓬勃发展,已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慈善档案管理工作是慈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慈善工作透明度和社会公信力的重要体现,因此,做好慈善档案管理工作,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对公民慈善认知的调查与思考——以石家庄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慈善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慈善文化对慈善事业的影响深远而广泛。慈善文化是慈善事业的精神支撑和内在动力,深厚的慈善文化不仅可以提升公众思想道德素质,营造良好社会风气,增强社会凝聚力,而且可以缓解社会矛盾,加强社会沟通,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9.
武菊芳  李文廷 《人民论坛》2011,(10):162-163
慈善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慈善文化对慈善事业的影响深远而广泛。慈善文化是慈善事业的精神支撑和内在动力,深厚的慈善文化不仅可以提升公众思想道德素质,营造良好社会风气,增强社会凝聚力,而且可以缓解社会矛盾,加强社会沟通,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0.
《政协天地》2009,(6):49-49
2009年5月12日,北京银行隆重推出慈善信用卡——大爱卡,以此纪念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发布会上,北京银行与中国最大、最具影响力的慈善组织——中华慈善总会签署合作意向书,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共同为中国慈善事业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1.
徐娜 《中国减灾》2005,(12):12-13
11月21日,来自海内外的近百名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以及 NGO 从业人士齐聚北京,共商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大计。此次中华慈善大会 NGO 论坛共分为六个分论坛,主题分别是:政府、企业、NGO 协同,共建和谐社会;促进慈善立法,推动政策创新;呼唤慈善意识,弘扬志愿精神;承担社会责任,推进公司慈善;发动慈善募捐,增进国际交流;加强能力建设,促进行业自律。在各个分论坛上,各界人士满怀对慈善事业的高昂热情,各抒己见,为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建言献策,并在部分问题上达成了共识。  相似文献   

12.
<正>京政发[2015]22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加快推进"慈善北京'建设、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是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客观要求,有利于全面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慈善事业,发挥慈善扶贫济困的积极作用,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近年来,本市慈善事业蓬勃发展,社会慈善意识不断增强,慈善组织迅速壮大,社会捐赠稳步增长,慈善活动日趋活跃,慈善事业发展呈现良好势头。但是,本市慈善  相似文献   

13.
2005年11月20-21日,由民政部和中华慈善总会共同举办的中华慈善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司马义·艾买提、傅铁山、全国政协副主席李蒙、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杨汝岱、胡启立等领导同志出席大会。回良玉副总理发表了重要讲话。民政部部长李学举、中华慈善总会会长范宝俊分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会议由民政部副部长贾治邦主持。大会颁发了“中华慈善奖”,对116位为我国慈善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大会公布了《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2006—2010年)》,发表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倡议书》、《慈善组织行业自律倡议书》,举办了引人注目的NGO论坛和规模宏大的慈善事业发展成果展。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门领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民政厅(局)负责同志、解放军代表、全国性社团和基金会代表、各省慈善会以及其他慈善组织代表、国际机构和海外(境外)慈善组织代表、NGO论坛发言人、企业家代表、慈善项目受益者代表、“中华慈善奖”获得者约700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4.
论慈善意识的培育与慈善事业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差序格局"的传统人际关系、慈善组织及个人的诚信的缺失、"亚文化"与"主文化"的相互抵触,以及在"藏富意识"和"仇富心理"的双重作用下缺乏"第一行动集团"的引领等因素共同抑制了公众慈善意识的培育,严重制约了慈善事业的发展。因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我们必须营造有利的社会文化环境、强化慈善激励机制、加强慈善组织自身建设,提升慈善组织的公信力以培育和提升公众的慈善意识,从而促进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青岛市慈善事业发展服务中心紧紧把握全市慈善事业普法、用法主旋律,积极创建"怡善"品牌,主动联系政府部门,努力沟通社会各界,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大爱精神,强化全民慈善意识,将慈善价值观融入社会建设中,引领社会支持慈善、参与慈善、共享慈善,为新时代慈善工作注入了活力。  相似文献   

16.
正我国慈善事业发展历史源远流长,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快速转型推动了慈善事业的快速发展。1994年中华慈善总会成立后,开始探索建立现代慈善事业发展模式和路径。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把"慈善事业"作为建立健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写入了党的文件。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的颁布,开启了我国慈善事业法治化新时代。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的慈善事业比较发达,同时各有特色。研究借鉴他们的经验做法,有助于推动我国慈善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2006年,福建省慈善总会“助孤工程”荣获中华慈善总会颁发的“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此项目已经成为一个为社会广泛认可的、成熟的、响当当的慈善“品牌”。据了解,截至2009年底,由省慈善总会直接助养的孤儿已达18447人次,投入善款1039.06万元。投入之多,受益面之广,为全国其他地区所鲜见。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慈善事业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但相关立法的滞后却制约了慈善业的进一步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目前我国慈善事业尚存在公民的慈善意愿不强、慈善捐赠能力不足、慈善体制不健全等突出问题。要从立法和制度建设入手培育我国慈善资源,促进我国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慈善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慈善法是社会领域的一部重要法律,是慈善制度建设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为配合慈善法的学习和宣传工作,帮助读者准确理解慈善法的立法原意和各项规定,保证法律的贯彻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民政部参与慈善立法工作的  相似文献   

20.
正2021年9月5日是我国第六个"中华慈善日",主题是"汇聚慈善力量,助力乡村振兴"。为进一步增强社会各界对"中华慈善日"和慈善事业的认知度,民政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做好第六个"中华慈善日"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将其作为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普及慈善法、培育公众慈善意识、提高慈善事业社会参与度、引导慈善力量参与乡村振兴等工作的重要抓手。"中华慈善日"当天,各地紧紧围绕主题,通过政府搭台、社会参与的方式,举办了形式新颖多样、地方特色鲜明、群众踊跃参与的慈善活动,助推了新时代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