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自我国《宪法》将私有财产权纳入公民的基本权利体系以来,维护公民合法财产已经成为各界的共识。然而,在我国当前的刑事司法实践中,因财产性强制措施的不当使用而侵害公民合法财产权益的现象十分严重,究其原因,我国的相关立法不甚完善乃是重要的一点。虽然我国《刑事诉讼法》在强制措施和侦查程序方面有了一些改进,但仍存在缺憾。因此,有必要在立法上进一步完善财产性强制措施的相关规定,并强化监督措施以规制。  相似文献   

2.
刑事人身检查限制公民人身自由,干预公民基本权利,应属一种独立形态之强制措施。我国人身检查存在定性不明、范围不明确、忽视被告人权利保护、欠缺对第三人检查之规定等问题。我国人身检查存在的缺陷不利于刑事诉讼追诉犯罪与保障人权目的的实现,应该借鉴其他国家关于人身检查制度之规定,进行相应的改革。  相似文献   

3.
财产权是公民重要的人权内容之一,刑事诉讼应像重视人身权一样认真对待财产权。刑事涉案财物处理制度对公民财产权利影响巨大,司法公正要求刑事涉案财物处理应具有程序正当性。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仍将涉案财物仅仅限定为诉讼标的,缺乏将涉案财物置于整体社会情境下的思考,减损了物权价值和市场功能。我国刑事涉案财物的程序性处理制度具有碎片化、同质化、行政化以及目的单一化等缺点,应以"大社会"视角对刑事涉案财物处理制度进行系统性统一立法,并对物强制措施进行体系性和多样化构建,以及对其进行诉讼化的程序设计。  相似文献   

4.
休息权是我国宪法直接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在社会活动方方面面都应有所体现,侦查讯问也概莫能外。这里仅就侦查讯问中公民休息权保障问题进行探讨,以期推动我国刑事司法制度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5.
尽管公安行政强制措施限制公民基本权利是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而具有正当性,但对这种限制本身还应根据宪法的原则和规范再进行限制。在基本权利限制的宪法教义学理论指导下,将现行的公安行政强制措施立法置于合宪性框架下接受逻辑检视和规范审查:在形式维度,其有诸多规定违反了法律保留原则和法律明确性原则;在实质维度,其亦不能全部符合比例原则。鉴于此,对公安行政强制措施立法的合宪性调整,在观念上有必要更新传统的公安部门观念,充分发挥宪法的统摄和指引作用;在规范补正上需严格落实法律保留原则和法律明确性原则,同时实现公安行政强制措施的类型化及比例化构造。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应履行的基本义务,认清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教育学生热爱祖国,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教学时数:三课时。第一课时导入新课(略) 第二节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板书) 一、公民的基本权利(板书) 1.我国公民享有哪些基本权利(板书) 宪法第33—50条对公民的基本权利作了如下规定:  相似文献   

7.
紧急状态下采取的各种非常措施,均涉及对公民基本权利的限制。基本权利的限制,是国家公权力依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减损。我国现行法律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各种类型紧急状态下公民基本权利的限制已有初步的法律依据。即使是在紧急状态下,对公民基本权利的限制也应遵循合法、比例、救济等基本原则。我国应尽快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紧急状态法》,同时加强合法性和合宪性审查,确保紧急状态下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各种限制均符合宪法精神。  相似文献   

8.
<正>强制措施是为了保障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由公安司法机关适用的暂时限制或剥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身自由的强制性手段。在整个刑事强制措施体系中,逮捕是最重要也是最严厉的刑事强制措施,其完全剥夺公民的人身自由且延续较长时间,在刑事  相似文献   

9.
郭斌 《人民政坛》2014,(11):13-13
<正>我国宪法将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一章置于国家机构之前,彰显我国宪法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价值。从我国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来看,具有以下明显特征:(一)基本权利的规定较为全面我国宪法第33条第3款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此项规定表达了人权保护的基本原则与立场。具体而言,宪法第二章规定的基本权利包括平等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表达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人格尊严权、"隐私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刑诉法关于财产强制措施的规定不够完善,缺乏检察监督等外部制约,致使侦查人员采取这类侦查措施的自由裁量权过大,在实践中出现对公民财产权利保障不足的问题,从构建我国刑事财产强制措施体系的角度,论证正确应用财产强制措施对经济案件的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刑事诉讼中存在着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冲突,这种冲突在刑事强制措施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公民权利既需要国家权力的保护,又难免遭受不正当权力的侵害,因此需要实现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平衡。在刑事强制措施中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冲突多体现在违法适用刑事强制措施上。文章从刑事强制措施中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冲突的表现形式出发,试图寻找解决冲突的方法,以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  相似文献   

12.
审前羁押与刑事强制措施的重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审前羁押,是刑事强制措施体系中最严厉、最常用的一种强制方法。审前羁押的设计是否科学,适用是否公正,不仅直接影响着整个强制措施体系的贯彻落实,而且关系到每个被追诉者,甚至每个公民人身自由权的保障。因此,要构建一套科学、合理,又符合我国国情的强制措施体系,就必须对审前羁押在我国强制措施中的定位和适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以使羁押能够立法到位, 司法可行。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企业高管犯罪频发,针对企业高管犯罪,应否适用强制措施,实务界与理论界有不同的声音,对此应从现实、法治以及刑事政策的层面进行分析.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对企业高管慎用强制措施具有现实的争议性,价值论上的冲突性,刑事政策上的合理性.有必要反思我国的刑事强制措施.  相似文献   

14.
无罪推定原则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接受并广为适用的一项刑事诉讼原则.其内涵可理解为:受刑事控告者,在未经人民法院依法证明其有罪之前,应视为无罪.该项原则对作为当事人的公民基本权利将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但我国<刑事诉讼法>目前尚未明确此原则,这将会在法律全球化的环境中,影响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完善和法治的进程.因此,我国通过立法确立无罪推定原则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律师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保护人权的基本方式之一,律师从事刑事诉讼业务中的权利保护状况将直接影响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护。而在我国的刑事法律规定及刑事诉讼司法实践中,对辩护律师权利的法律规定并未得到贯彻落实,无法保护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合法权利,从而最终会影响甚至损害刑事司法制度的公正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16.
我国《刑事诉讼法》对搜查的规定过于笼统、简略,在程序控制、司法审查、救济机制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不能防止非法搜查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侵害。完善我国的刑事搜查制度,应根据侦查实际,构建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相平衡的搜查程序,采用"渐进式"的改革构建搜查的司法审查机制,建立程序与实体相结合的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17.
李莉 《人民论坛》2013,(8):128-129
刑事诉讼法的修改结合了我国的实际状况,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的需要,修改内容涉及公民人权的保障、强制措施的完善、无罪推定原则的确立、刑事辩护和代理制度的发展、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等,在惩罚犯罪的同时更加侧重保障人权,是国家人权事业在刑事司法中的巨大进步。  相似文献   

18.
刑事强制措施制度的完善与公民权利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事强制措施与公民权利保障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的刑事强制措施制度在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身自由权利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应当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刑事强制措施不服的申告权、变更申请权及对被超期羁押的申告权,扩大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适用范围,设立取保候审脱逃罪、监视居住脱逃罪,放宽逮捕条件,缩短刑事拘留期限。  相似文献   

19.
司法审查制度是一种救济手段,在现代社会中,它的适用范围大大扩展,这在刑事审前程序中表现得最为明朗。依据司法审查制度,必须由法院对刑事追诉机关的活动加以审查,对公民实施的各项强制措施,只有通过法院的审查认定其合法正当之后才能做出。我国刑事审前程序中司法审查制度严重缺失,亟需通过改革加以确立。  相似文献   

20.
黄菲 《传承》2010,(3):130-131
我国审前阶段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刑事强制措施的适用呈现"高羁押率"的特点,给未成年人权利造成损害,尝试公诉环节建立新的刑事强制措施适用机制,运用公诉裁量,根据未成年人不同个体条件和案件情况合理性确定刑事强制措施不同层次的适用,逐步缩小羁押性强制措施适用范围,扩大非羁押性强制措施适用范围,保障未成年人权益,保证诉讼活动顺利进行,实现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