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2 毫秒
1.
作者来信     
<正>《人民公安》编辑部:您好!2014年第六期《人民公安》杂志刊登了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公安局吾库萨克派出所的一则小故事,故事的题目是《一碗手抓饭悠悠警民情》。由于喀什距离首都远,这份杂志寄到喀什时已经是4月10日了,当时我在出差,疏附县公安局政工室一位宣传民警给我打来电话,他说:"你的稿子上《人民公安》了,图片上还有我呢!"忙完手头事务,赶紧找来当期杂志,我一眼就在杂志目录和第37页上看到了图文报道,当时的心情十分激动,因为这是我做公安宣传工作这么多年来,头一次在《人民公安》杂志上这么大块头的稿件。  相似文献   

2.
有时两个人坐在厚厚的地毯上,翻阅着我珍藏的那期《人民公安》杂志,偶尔抬头相视一笑,愉悦的感觉顿时弥漫了周围的空间。不是所有的快乐都可以用言语来表达的。从书柜里,我翻开尘封已久、已经发黄了的1985年第10期《人民公安》杂志,这是我一生的最爱。浏览着眼前这本杂志,我的思绪荡起了一波波涟漪,是这本杂志给了我爱情,让我走进了婚姻的殿堂。时光倒回到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我那时刚从学校分配到公安局工作,具体任务就是  相似文献   

3.
《人民公安》2014,(23):4-4
《人民公安》杂志上,常常能看到新时期公安工作最热门、最受关注的话题,对我们年轻民警很有启发。我个人感觉,杂志是一个专业性与新闻性相结合的精神文化阵地。作为一名在宣传工作岗位上的年轻民警,我有时感觉《人民公安》杂志好像给了我一把钥匙,帮助我打开一扇又一扇通往各个领域的大门,拓宽了我的工作思路,转变了我的认知角度,让我在阅读中学习、激发工作热情。  相似文献   

4.
抉择     
今天是《人民公安》杂志创刊50周年的大喜日子。对这份刊物,我是情有独钟的。那是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说准确些,是1986年的7月份,我从陕南的紫阳乘火车欲到安康铁路分局人事科,看我调分局宣传部或调铁路运输法院的事儿“落实”得怎么样了。谁知就在那天的车上,我遇到一位四川的老公安,约50多岁,两鬓已经斑白。仅几句话的搭讪,我们就似乎很熟了。当我看到他将自己刚刚浏览了的那本《人民公安》杂志放进提包里,我便跟他讲,能否让我翻阅一下?他犹豫了一下说,你能否给我看一下你的工作证件。我说可以,便从上衣口袋掏给…  相似文献   

5.
编读往来     
《人民公安》2014,(10):4-4
<正>与《人民公安》杂志结缘,始于17年前的5月15日,这一天我终生难忘。那天我穿着橄榄绿警服,在办公室里第一次阅读了《人民公安》杂志。从那一天起,阅读和学习《人民公安》杂志成为我工作生活中的"规定动作"。今年57岁的我,始终从事公安宣传工作,在《人民公  相似文献   

6.
持续感动     
我与《人民公安》杂志结缘,主要在1999年杂志改版以后。过去我仅仅是《人民公安》的一个忠实读者,而后我成了《人民公安》的一位虔诚作者。不光是读她的文章,而且为她写文章,这使我对《人民公安》有着另一样的情愫。短短两三年,我在《人民公安》上发表了近20篇文章,其中还有4篇稿子爬上了头条位置。我知道,读稿、写稿、发稿毕竟只是一个过程,时光的眼(?)眨,又有无数期杂志的新页码被翻了过去,许多的新文章会(?)文字。但因为写文章与《人民公安》结缘,却使我拥(?)这种感动,不仅仅是编者与作者之间的(?)的投入和热爱。这是《人民公(?)使我的笔尖能划出  相似文献   

7.
官微微观     
《人民公安》2013,(22):63-63
#微反馈#:#人民公安寻根信仰#《人民公安》(半月刊)主编徐翼@老徐不是徐静蕾寄语:“从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到陕北窑洞的灯光,从西柏坡的革命号角到北京的五星红旃.信念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护佑着我.  相似文献   

8.
编读往来     
如饥似渴般的感受编辑部:《人民公安》是我最喜爱的刊物。每次收到此刊,我都爱不释手地读啊读。我在基层公安机关工作了25个春秋,酷爱自己的工作。由于《人民公安》对我的工作帮助很大,因此,读《人民公安》成了我生活中的一件必不可少的事情。读了这期盼下期,总觉得它太短、太薄,还未等你尽兴,就已读完了。有时我还会把过去的已装订成册的《人民公安》拿出来再翻翻,总想从中找出点什么来。作为一名基层领导,我想与你们谈谈自己的看法:要加强《法博士信箱》这个栏目,基层民警很愿意看这个栏目,它对基层工作很有指导意义。过去…  相似文献   

9.
最后的安慰     
今年夏天,当我动笔写《走进中共特工的神秘生涯》一文时,我说,我要用这篇文字完成我对三个人的心愿:王释奇、朱玉琳、蔡茂林;我说,我要用这篇文字为我心中敬重的这三位无名英雄立三座纪念碑。这话是说给今年夏天已经病重住院的释奇老人的──而朱玉琳、蔡茂林那个时候都已经先后辞别了人世。冬日里,当这篇文字相继刊载在《人民公安》第21期和第22期上时,病势沉重的王释奇老人又住进了医院。老人住院,编辑部寄来的《人民公安》第21期,随他形影不离地摆放在洁白病床的床头上,前去探望的人络绎不绝,探望的人和大夫护士都想一…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邯郸市公安局邯山区公安分局的杜贵卿同志给我们来信说,以前就曾在《人民公安》上拜读过四川省公安厅厅长吕卓同志的文章;最近又读到 2001年第 10期《人民公安》上他的新作:《新世纪中国警方面临七大挑战》,觉得甚好。他说:一是好在讲了实话、真话;二是好在读了以后觉得,与我们的各级民警、特别是基层民警的认识、思想、感情贴得很近,“这在目前是很不容易的事啊 !”三是好在读了以后受到了教益,且没有强加于人的感觉──“说到底,是从实际和理论的结合上说明了一些公安的大问题。”   他说,吕卓同志作为一名高级警官,…  相似文献   

11.
《人民公安》2012,(21):3
<正>岁月如歌,荏苒一甲。伴随着共和国公安事业的发展、壮大和辉煌,《人民公安》杂志走过了创刊后的60年历程。60年筚路蓝缕,矢志弥坚,60年与时俱进,继往开来。60年来,一代又一代《人民公安》杂志的同仁携手全国公安民  相似文献   

12.
曾润华 《人民公安》2012,(22):56-56
身为一名警察,又有爱书的癖好,我自然十分关注公安类的报纸杂志。《人民公安》是我一直以来十分喜爱的一本综合性的杂志,它不仅装帧精美而且内容雅俗共赏,格调高雅、大方。除了每期新出版的必看外,近段时间我还慢慢地搜寻以前的《人民公安》,争取一期不漏地看下来。  相似文献   

13.
从这里起步     
或许是太兴奋了,参加会议的第一天我就喝醉了。会后途经北京,编辑杨屹泰还在自己的临时住房款待了我。好几位当时住单身宿舍的编辑欢聚一堂。大家谈笑风生的场面,至今回忆起来还感到很激动。30年前刚参加公安工作时,就结识了《人民公安》杂志。当时我所在的黑龙江省公安厅12处(刑事侦查和刑事技术处),全处几乎所有科室的显著位置,都挂着当年的《人民公安》。很多本串  相似文献   

14.
《人民公安》2012,(22):53-53
岁月如歌,荏苒一甲。伴随着共和国公安事业的发展、壮大和辉煌,《人民公安》杂志走过了创刊后的60年历程。60年筚路蓝缕,矢志弥坚,60年与时俱进,继往开来。60年来,一代又一代《人民公安》杂志的同仁携手全国公安民警、广大读者、作者砥砺奋进,不断书写公安宣传、新闻工作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5.
欢迎投稿     
《人民公安》2012,(19):3-3
岁月如歌,荏苒一甲。伴随着共和国公安事业的发展、壮大和辉煌,《人民公安》杂志走过了创刊后的60年历程。60年筚路蓝缕,矢志弥坚,60年与时俱进,继往开来。60年来,一代又一代《人民公安》杂志的同仁携手全国公安民警、广大读者、作者砥砺奋进,不断书写公安宣传、新闻工作的新篇章。为回顾历史、创新发展,人民公安报社特向广大读者、作者诚征稿件——  相似文献   

16.
第一次接触到《人民公安》是在1991年7月。那时,我正在安徽省天长县(现为天长市)公安局金集区派出所工作。当时的《人民公安》还是内刊,给我的印象是专业性强,对基层工作很有指导作用,而且内容也很丰富。此后,每当所里的民警将杂志从局里领到所里时,我都迫不及待地先拿过来,找个僻静的地方认真欣赏一遍,先是封面、封底,后是卷首语、目录,最后从最感兴趣的内容看起。过后,一有空闲,就翻翻没有看完的内容,直到看完为止。这种看法几乎成了我十多年来阅读《人民公安》的一种习惯。也就是在那第一次,该刊所登载的《基层基础…  相似文献   

17.
《人民公安》2012,(24):3
岁月如歌,荏苒一甲。伴随着共和国公安事业的发展、壮大和辉煌,《人民公安》杂志走过了创刊后的60年历程。60年筚路蓝缕,矢志弥坚,60年与时俱进,继往开来。60年来,一代又一代《人民公安》杂志的同仁携手全国公安民警、广大读者、作者砥砺奋进,不断书写公安宣传、新闻工作的新篇章。为回顾历史、创新发展,人民公安报社特向广大读者、作者诚征稿件——  相似文献   

18.
《人民公安》编辑部全体同仁 :你们好!我怀着无限感激的心情给你们写信 ,在我对生活失去信心、家庭面临破灭的危难时候 ,因了《人民公安》编辑部的呼唤 ,全国公安大家庭的温暖 ,使一个黯淡的家庭、一个灰心的人 ,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花 ,家庭又充满了阳光。千言万语难以表达我和全家的感激之情。在这里我们全家老少十几口共同给大家鞠躬敬礼。目前晓睿已经迈出肾移植手术这艰难的一步。手术十分成功 ,但手术只是闯过了一个关口。后面的路更艰难。肾移植手术不同于其它手术可以痊愈 ,术后 ,终身存在“排异” ,要想使移植的肾存活于体内还要终…  相似文献   

19.
记得首次接触《人民公安》杂志,乃是上个世纪的90年代初期。因从事公安宣传,促使我必须首先对公安机关的报刊、杂志加以注意。《人民公安》这本风格独特的刊物,就这样闯入了我的眼帘。基层公安机关从事宣传的民警,常有企盼在高层次媒体上发表文章的奢望。正是这种奢望,促使我常把发生在本地、自己认为尚有报道价值的案件,撰写成文,投给《人民公安》。但因之于一个县级市的“大事”,在《人民公安》眼里,不可能成为大事,加上我文笔粗涩等原因,努力多年,除在本省、本地报刊上有所“作为”外,却始终不见自己的文章登上《人民公安…  相似文献   

20.
汤琼 《公安教育》2011,(9):14-14
<正>《公安教育》在日月轮换中走过了24个春秋,从一个孱弱的儿童长成了健硕的青年,从48页增加至80页,从不分栏目的论文罗列到现在的10余个专题栏目——还有不知不觉间版式舒畅了,内容鲜活了,色彩亮丽了,关注它的目光也越来越多了。我注视着《公安教育》的样刊陈列柜,仿佛看见了一个又一个的编刊人在静静的《公安教育》中编辑、校对、核红、发排——默默的忙碌着;也仿佛看见了一本又一本的《公安教育》在作者手上、在民警公文包里、在公安领导的案头静静的传递着知识、见解、经验和成果;更仿佛看见了《公安教育》这个平台在公安院校、在公安机关、在警察训练基地静静的根深、叶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