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日军向关内紧逼,故宫博物院所藏“国宝”随之岌岌可危。1932年8月,北平政务委员会开会商讨保护故宫“国宝”事宜,会议不仅不对“保护”事宜拟出对策,反而作出“呈请中央拍卖故宫文物,购飞机五百架”的荒谬决议。万般无奈,以易培基院长为首的博物院领导成员奔走呼吁,电告南京并请时任北平绥靖主任的张学良及党政要人蒋伯诚、张岳军设法阻止。在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反对下,拍卖“国宝”的风波方得以平息。为了故宫文物的安全,各界社会名流几经争议,于1932年12月决定将故宫文物精品南迁。 …  相似文献   

2.
长城 《民主与法制》2007,(4S):35-37
近日,台湾行政机构罔顾客观事实,声称要将台北故宫藏品说明中原有的“宝物来自‘北平故宫’与‘中央博物院”’等文字完全删除的荒谬言辞引起了世界华人的极大愤慨。对此,记者专访了两岸相关专家和学者。回顾这批文物辗转迁移的传奇经历,领略台北故宫馆藏的旷古文物,解读台湾当局“去中国化”背后的阴谋。  相似文献   

3.
《台声》2009,(11):70-78
一个故宫,两个博物院。一个甲子的政治风云,改变不了同根亦同源的文脉。10月7日,两岸故宫首次合办的“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4.
《台声》2007,(1):66-66
1月17日.台湾行政机构通过一项“决议”,称要修改台北故宫博物院“组织条例”,将台北故宫藏品说明中原有的“宝物来自‘北平故宫’与‘中央博物院’”等文字完全删除。还将“加强对中国古代文物艺术品之征集.研究、阐扬”改为“加强对国内外文物及艺术品的征集.研究.阐扬”,“去中国化”的意味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5.
台北“故宫”博物院时代去台湾之前,就听说台湾也有个“故宫博物院”,所以,我一到台北就向亲友们提出参观“故宫”的要求。因为我曾先后五次参观过北京的“故宫博物院”,这次来台北参观,对具有同样名称和内容的展览,完全是出于好奇的对比心态,想看一看这个被盗运来...  相似文献   

6.
《人民公安》2012,(23):6-6
11月28日,江苏省华西村“华西村博物馆”建成开馆。这座国内最大的村级博物馆.由1比1复制的故宫太和殿、乾清官、东华门、角楼和红墙等仿古建筑组成.总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山寨故宫”一时间引发网友热议。  相似文献   

7.
王理 《人民公安》2008,(18):48-51
一日,周总理陪同外宾到故宫参观。在贵宾休息室里,周总理发现室内还是通过烧煤的火炉供暖。他望着点点火星忧心地说:“已经建国几年了,为什么故宫供暖还这么原始?”  相似文献   

8.
9月18日上午,“北京榜样”组委会办公室举办“‘北京榜样’走进故宫·当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主题活动。首都文明办、北京市旅游委、各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和“北京榜样”代表140余人一起走进故宫,感受故宫的独特魅力,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故宫在北京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的地位,强化带头当优秀文化传承者的使命意识、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9.
王丰 《台声》2005,(10):78-78
“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存沪文物点收清册”、“故宫博物院峨眉办事处文物复原集中重庆运输费收支清单”、“故宫文物运台路线”……150余件(套)与故宫有关的历史文物,今天出现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兆祥所房内。在故宫建院之前,即进入故宫工作的那志良教授,一生的生活与事业均与故宫国宝息息相关。他充满传奇的经历与丰富经验,是后人研究故宫建院史的宝藏。在那志良教授家人的意愿表达、台湾艺术大学王庆台教授的常年整理研究以及沈春池文教基金会的从旁协助下,那教授一批关于文物播迁的珍贵史料正式入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著有《典守故宫国宝七十年…  相似文献   

10.
作为北京紫禁城蓝本的明故宫,位于南京市中山门内中山东路两侧。600多年沧海桑田,明太祖朱元璋“搬三山填燕雀”而建起的巍峨殿宇早已不复存在,只剩下一片面目全非的遗址。当年的紫禁城核心区域,如今已辟为“明故宫遗址公园”,并被列为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闲暇时在遗址公园里散步,与跨越600年时光的午朝门、五龙桥、奉天门门基、故宫三大殿柱础、石狮及部分石刻等建筑遗存对视,不期然竟常与历史相遇。  相似文献   

11.
《北京观察》2012,(5):5-5
近口,北京市政协副主席陈平带队,率市政协“推进北京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完善”调研纰到故宫考察。30余位调研组成员参加。调研组一行参观了陶瓷馆、重华宫、漱芳斋等,听取了故宫保护和博物馆建设的有关情况介绍。  相似文献   

12.
舆情热词     
故宫的这场连环情节剧到第几幕了?从最开始的展品失窃、破案,到建福宫会所事件,再到锦旗错别字事件;从最开始的拒不认错,到后来的承认写错了字。我们原本以为故宫的这场连环大剧该就此收官了吧?谁想又出来个因为怀疑这系列事件当中有“内鬼使坏”,有人爆猛料说故宫建福宫下属的北京故宫宫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已开除所有员工。  相似文献   

13.
唐风  李音 《台声》2006,(9):25-32
中华文化的瑰宝,世界文化遗产,历来是世人关注的焦点,也是中外名人来中国的常访之城。特别是近年来,两岸交流日趋热络,台湾的知名人士,如连战、李敖等来大陆参访时,也兴致勃勃地参观故宫,留下了他们的足迹。近来,故宫进行了“世纪大修”,在学术研究上提出了“故宫学”的学科概念,记者介绍说,故宫维修是国家的大事。如果说此前投资6亿、费时3年的故宫护城河治理是国家重视保护故宫的一个有力措施,那么,2002年开始的故宫古建筑维修,则是故宫保护维修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标志,是在对故宫重要地位充分认识基础上的大手笔,也是百年来规模最大、持续…  相似文献   

14.
史海一勺     
《乡音》2006,(2)
北京故宫台北故宫谁收藏的“国宝”多一道海峡分割了两岸,无数“国宝”也因此被典藏在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两家“故宫博物院”内。那么,究竟谁收藏的“国宝”更多呢?北京故宫所藏文物,在总量上要远远超过台北。北京故宫博物院以前藏有明清珍贵档案800余万件,古籍善本50多万册,器物书画100万件,总计达960万件。1980年这些明清档案被划入了新成立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随后包括部分宋元版书在内的14万册宫廷  相似文献   

15.
李旗韵  张岩晗 《台声》2013,(2):54-55
1月22日,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北京故宫迎来了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冯明珠,双方就继续落实两岸故宫“八项共识”,进一步巩固深化交流与合作进行了深入探讨,就2013年至2015年合作计划达成了广泛共识,并共同回答了记者提问。这也是两岸故宫院长首次在大陆共同接受媒体采访。  相似文献   

16.
晓沙 《台声》2009,(5):72-74
在两岸文化交流中,故宫的交流更具有标志性意义。早在去年年底,台北故宫向北京故宫“借宝”的消息,曾令海峡两岸媒体热议不止。继今年2月14日,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周功鑫率团首访北京故宫博物院后,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率10人访问团又于3月1日抵达台北,展开对台北故宫的回访。从而实现了两岸故宫分隔60年之后的首次高层互访。  相似文献   

17.
故宫有着太多太多的故事和神秘,人们对它有着太多太多的向往和追求。 故宫博物院可说是国人心中拘“圣殿”,神圣不可侵汜,敬畏有加,不得有失。北京青年报曾在头版头条以《游客有望漫步城墙赏故宫》通栏标题报道,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媒体通气会上“向全社会透露了一个新的想法——让参观者登上故宫金碧辉煌的角楼和漫步城墙俯览紫禁城胜景”。  相似文献   

18.
《台声》2007,(Z1)
1月17日,台湾行政机构通过一项“决议”,称要修改台北故宫博物院“组织条例”,将台北故宫藏品说明中原有的“宝物来自‘北平故宫’与‘中央博物院’”等文字完全删除。还将“加强对中国古代文物艺术品之征集、研究、阐扬”改为“加强对国内外文物及艺术品的征集、研究、阐扬”,  相似文献   

19.
数日前,记者采访了北京故宫博物院副院长谭斌。谭斌告诉记者说:“我曾经应邀访问台湾,到台北的故宫一看,两岸故宫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包括文物匣和画轴的带子与我们的一模一样,质地颜色制式,包括入库程序等,两岸故宫都一样。” “大家都很关心,到底两家故宫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各有什么特点。另外,包括台湾的朋友  相似文献   

20.
北京:一个“老外”的最初感受[保加利亚]斯维廉我们刚来北京以后不久,我和我的两个同胞想去故宫,约好星期六早上出发。那天我在宿舍前边等她们,我的心情极好,故宫不是中国历史上有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吗?我今天就要见到它了。天气也正好,湛蓝的天空上连一朵云彩也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