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党史天地》2009,(6):6-9
1935年1月.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错误领导.确立了毛泽东对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6月.红三十军政治委员李先念率部迎接毛泽东.两人第一次会面。毛泽东称李先念“自古英雄出少年”。  相似文献   

2.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打开历史的长卷,我们会发现:封建王朝就是一部中国特色管理史。其中,在众多的皇帝中,就有我们现代企业所需要的各种管理人才。  相似文献   

3.
70年前的8月2日,著名抗日英雄、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员赵一曼烈士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在黑土地上洒尽了最后一滴血。名闻遐迩的巾帼英雄赵一曼,1933年在哈尔滨满洲省总工会从事抗日斗争时,曾写过一首诗:“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诗言志。赵一曼为民族的解放自由而奋斗的精神、为民族的自立自强而拼搏的品质,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  相似文献   

4.
诗人“自救”,加强个人文化修养固然重要,而提高自身艺术修养则更为重要。自古至今,中国抒情诗多为意境诗,即多为写景触情构境以言志的诗作。本文从主题确立、形象捕捉和意境创造三个方面议论意境诗艺术构思。  相似文献   

5.
江陵 《奋斗》2005,(8):55-56
小时候读书,读过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一句诗至今尚记得:“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从诗中了解到.杜的一生似乎应了“自古十儒九丐”之说。晚年生活几近拮据。试想.一个前无古人的伟大诗圣,居然与财富的屋檐无缘,穷的连个象样的窝都没有,你能说不是那个时代的悲哀吗?!究其实,文化人的不值钱,也就是文化的不值钱,纵观古今,往事历历在目,收拾文化人,“玩”的好象都是“历史遗风”。  相似文献   

6.
读书与修养     
《资治通鉴》记载,汉高祖刘邦建朝后,经常与陆贾谈论治国之道,陆贾常引用《诗》、《书》中的话加以劝戒。刘邦开始听到这些很不耐烦地说:"我以马上得天下,要用什么诗书?"陆贾力劝说:"马上得天下,难道马上治天下吗?臣听说古代贤君,很注意彰明礼度,因此能长治久安。秦灭六国,任刑好杀,不久即亡了,假若秦得天下之后,效法先王,施行仁义,陛下怎能灭秦为帝呢?"刘邦听后,顿觉惭愧。于是命陆贾将古今得失之事著成一书,取名《新  相似文献   

7.
提 及宋词 ,人们总是把它与唐诗并举 ,列为我国韵文的两大极致 ,但关于二者的文格评价历来却大相径庭 ,论者多称“诗庄”、“词媚” ,诗居正统地位 ,是“言志”的领地 ,有“致君尧舜上 ,再使风俗淳”的社会功效 ;而词则为不登大雅之堂的“艳科”、“小道” ,乃“言情”娱兴的工具。固然 ,宋词中的大多数篇章是用来歌咏男欢女爱、风花雪月的 ,有“言情”主导的倾向 ,但若据此将宋词定性为“要眇宜修”的文体 ,仅适合表达细腻、婉曲、狭深的情感 ,而不便于描写恢宏阔大的境象、“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的认识也是有失偏颇的。其实 ,从文学史的…  相似文献   

8.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在我国诗人中,陶渊明是词语表现得最为简净,而含蕴却最为丰美的一位诗人。因为他处于躬耕归隐的质朴生活,于是他的诗殆无长语的省净,而在其省净质朴的简洁之外,又都蕴蓄着一种极为繁富大可研求的深意。因而,赏爱渊明诗的读者,包括了各色各样的人物。元遗山《论诗绝句》中那“豪华落尽见真淳”,是说陶渊明化繁杂为单纯的独到的境界。而宋朝诗人黄峪所云“渊明不为诗,写其胸中之妙”(《诗人玉屑》)则直抒了陶渊明为诗为人的“真”。首句“一语天然万古新”是说陶诗语出天然,万…  相似文献   

9.
练性乾 《当代贵州》2014,(29):56-56
出版:复旦大学出版社摘录:我经常告诉同学们,英雄与圣贤的分别:“英雄能够征服天下,但不能征服自己;圣贤不想去征服天下,而征服了自己;英雄是将自己的烦恼交给别人去挑起来,圣人是自己挑尽了天下人的烦恼。”这是我们中国文化的传统精神,希望每个人能完成圣贤的责任,才能成为伟大的政治家。  相似文献   

10.
赵健 《廉政瞭望》2004,(9):21-21
在咱们这个最讲“客气”的国度里,历来就有劝酒的习俗:何以见得?有唐代诗人王维写下的《渭城曲》为证:“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据称,此诗当时即被乐府谱为乐曲传唱,成为风靡一时的“流行歌曲”:这首《渭城曲》先写景,后抒情,情由景生,景添离情,具有“以乐衬哀,倍增其哀”的艺术感染力作为送别诗.它是动人的;作为劝酒词,它也是动人的。  相似文献   

11.
“自古英雄出少年”。东北抗日联军将星辈出,但要说最年轻的将领,当数周树东。他14岁参加革命,17岁任团政委,18岁任师长兼政委,19岁就战死沙场,把火红的青春年华全部奉献给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 周树东,1918年2月5日生于山东省平度县的一个  相似文献   

12.
1922年9月,郭亮领导粤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进行卧轨斗争。遭到敌人的逮捕后,在押解武昌途中他口吟一首诗:“湘水激荡漫江仇,利剑断水水更流。善恶尽管多颠倒,自古英雄不低头。”郭亮是杰出的工运领袖,在大革命时期任中共第五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共湖南省委代理书记、湖南省总工会委员长。1928年3月28日牺牲于长沙。“公道何在,公理何存”郭亮于1901年12月3日(农历10月23日)诞生在湖南省望城县铜官一个农民家庭。6岁启蒙,12岁进入西湖寺高等小学。他好学多思,并渐渐对人世间许多事提出了质疑。他在作文中…  相似文献   

13.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奔腾不息的长江两岸,年轻的重庆直辖市,以三峡大移民的大手笔,写下了一部和平年代的英雄史诗。为了顺利完成移民工作,支持国家建设,九十多岁的三奶奶没有怨言,她对家人说,我孙儿是巫山县移民干部,我们要带这个头啊!但儿子想到母亲都舍小家为国家远走他乡  相似文献   

14.
李伦 《新湘评论》2013,(22):14-15
今年以来,打击网络谣言专项行动稳步推进、成效明显,不时传未某某造谣传谣者被公安机关依法查办的消息。有人会问网络谣言是现在才有的吗?为什么不早点打击呢?散布谣言的人不知道造谣违法吗?可以说,谣言自古有之,即使是网络谣言也是早已有之。一些在现实生活中温文尔雅、胆小,怕事的人,在网上却表现得相当粗鄙俗气甚至肆意妄为。莫言对此就曾感慨:“人一上网,马上就变得厚颜无耻,马上就变得胆大包天。”  相似文献   

15.
龙岩市委党史研究室与市教育局合编的《龙岩革命故事》(主编郑学秋、符维健)将于“七一”前夕由中国华侨出版公司出版发行,作为建党70周年的一份厚礼。《龙岩革命故事》分“领袖风范垂青史”、“硝烟滚滚战旗红”、“党群鱼水不分离”、“自古英雄出少年”、“廉洁奉公品格高”、“针锋相对斗顽敌”、“献身革命志不渝”7个部份,共51篇故事。全书8万字,融史实与文学性于一体。原国家外贸部代部长林海云为本书题签,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16.
1991年3月11日,江泽民总书记参观毛泽东同志故居时,熊清泉同志谈到毛主席1959年回韶山写了一首诗.总书记说:“这首诗我现在还记得.”随即高声背诵起来: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相似文献   

17.
智勇双全自古至今都为人赞赏。有了谋略,勇敢地去执行,做事情、干事业就可能走上成功之路。,有勇无谋,莽撞行事,常常把事情办糟,最终是遗憾。如果有谋无勇呢?也做不成事情。三国时期的人物袁绍常在大敌当前而将领、谋士意见纷纭时犹豫不决,贻误战机。被曹操评价为:“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相似文献   

18.
沈钧儒在哈尔滨的时候就发现自己口腔内左侧有一龋齿,冷热入口,即刺激神经作痛,经医生看过后,提议拔牙,但因循未果.1月22日清晨,决意拔牙,安然无事,患亦尽去.他从中悟出道理,作“拔牙”诗一首“有毒除宜急,连根拔勿疑.决心全在己,审术自需医.纵有纤微苦,应从久远思.齿牙何足算,凡事尽如斯.”此诗寓意很深,既可以从当时的解放战争的全局来诠释,也不妨由个人修身律已的角度去领会,正所谓“凡事尽如斯”.  相似文献   

19.
有极少数年轻同志过于看重官位或权力,尤其在待遇、名利、享受面前更显得心浮气躁甚至心理扭曲。因此,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矫正甚为重要。这里列举需要正确对待的三种境遇,希望能给年轻干部以借鉴和启示。一是正确对待“顺境”与“逆境”。年轻干部的成长,不能忽视“天时地利人和”,但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而内因才是事物由量变到质变的决定性因素。从来纨绔少伟男、自古奋斗出英雄。一个人如果身处逆境,但只要拼搏进取精神不淡化,心目中总有一杆积极向上的标尺,脚踏实地,自我加压,最终一定会走上成功之路的。作为年轻干部,应在任何条件…  相似文献   

20.
“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作者湘潭人杨度写这首诗时留学日本,和他一起在日本的中国人中,有赞成保皇的康有为,有赞成君宪的梁启超,有投身革命倡导共和的黄兴、宋教仁、蔡锷等人。尽管那一代爱国青年政治观点差别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