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非劳动收入问题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沿用"资本剥削"的概念,并不是背离马克思剩余价值的理论;非劳动收入是对私营企业主等新的社会阶层合法收入的新概括,比"资本剥削"更合理更科学地说明了他们的实际收入。  相似文献   

3.
4.
5.
本文认为,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关于“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的论断,对保护公民的财产权、促进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作者论述了何谓私人财产权、私人财产权与私有制的区别、公民私人财产权的内容,以及如何保护公民的私人财产权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的新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大报告通篇贯穿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有很多新思维、新观点。如在关于收入分配问题的论述上,“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提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强调“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等这些新的理论和观点不但继承了我党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认识的重要成果,而…  相似文献   

7.
8.
9.
“非劳动收入“与“剥削“的同异之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劳动收入"和"剥削"有着确定的内涵,它们的产生、消亡要有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条件;剥削与剥削阶级是既有紧密联系、又有严格区别的两个范畴;我国目前存在"非劳动收入"和"剥削"有其历史必然性,它们的存在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研究劳动收入比重偏低的原因和对策,对提高我国劳动收入比重,促进我国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发展,破解收入差距难题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合理因素和不合理因素两方面对导致劳动收入比重偏低的原因进行了双重分析,重点提出通过完善劳动收入淡判制度和宏观调节机制等提高劳动收入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12.
《理论与当代》2002,(1):29-30
1、非劳动收入不等于剥削收入。这里的非劳动收入主要是指劳动收入的孽患即劳动者把收入的一部分通过银行存款获得的利息、购买股票获得的股息和红利、购买债券获得的债息、亲友的赠予以及国家给予的救助和社会保障等,这些收入既不是直接的劳动收入,也不  相似文献   

13.
14.
《世纪桥》2008,(12)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忠诚实践邓小平理论,并对新的实践经验进行了理论思考,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思想和观点,深化和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5.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忠诚实践邓小平理论,并对新的实践经验进行了理论思考,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思想和观点,深化和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6.
据某报载,有人主张鼓励增加财产性收入,应该成为分配领域的一项重要政策.这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劳动收入与财产性收入,性质上是不一样的,因而在政策上虽然都要保护,但也应该有所区别,不能一视同仁.在分配政策上财产性收入应处于第二位.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坚持把劳动收入放在第一位.如果按要素分配成为主要分配方式,如果在分配政策上把资本收入放到第一位,那就同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相悖了.当前更应该强调保障和增大劳动收入.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明确了分配原则,即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理顺分配关系,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与积极性的发挥,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的关系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8.
居民收入差距是一个经济学、社会学概念.在我国,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一种伴生现象,是指因为社会分配方式的改变及社会分配不公等原因而导致的个人收入上的多少之别,富裕速度上的快慢之别和富裕程度上的高低之别.  相似文献   

19.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忠诚实践邓小平理论,并对新的实践经验进行了理论思考,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思想和观点,深化和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20.
正确理解和坚持社会主义的公正原则,在当代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追寻社会公正的发展过程,力求准确把握马克思的社会公平思想,提出树立正确的社会公正观念;通过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公正的实现状况,论述了社会公正的作用;通过剖析社会公正问题在我国社会凸显的严峻挑战,提出了促进社会公正健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