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民信访制度是中共创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群众利益表达的一种重要制度。中共在建国初期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通过创建人民信访制度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群众路线的理论。建国初期中共人民信访制度的创建经历了理论准备、立法和实践三个阶段,在其创建过程中,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注重机构的建立和完善、人才队伍的充实和工作方法的革新等特色。  相似文献   

2.
信访制度在我国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其所承载的公民政治参与、意见表达与权利救济功能不能截然分开,中央和省(市)级信访工作应以公民意见表达为中心,基层信访工作应以纠纷解决(公民权利救济)为中心。信访制度纠纷解决功能的实现机制而非这一功能本身,是造成目前信访困境的根本原因;为保障人们的合法权益,化解目前的信访困境,对信访制度纠纷解决功能的实现机制进行法治化改造或许是改良信访制度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3.
人民信访制度作为民众表达诉求、进行政治参与和寻求权利救济的一种特殊手段,在化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具有预防民众怨气淤积爆发,弥补政府间信息沟通失灵,限制公共权力滥用,提升政治合法性,满足民众社会参与需求的功能,对于实现和维护现代化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政治稳定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涉法信访的存在,表明司法的效益不高、权威不强。涉法信访的完善应从现实出发,采取修改《信访条例》、改革再审制度、纠纷解决机制创新的办法。  相似文献   

5.
非诉纠纷解决机制框架下的信访制度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访作为中国一种特有的制度,在不同历史时期成功演绎了解决社会纠纷、监督政府行为、沟通行政两者间关系等诸多角色,然而在新时期信访制度却遭到了质疑和冲击。关键在于缺乏一整套符合中国国情,且真正有效的非诉纠纷解决机制。为此,当务之急是将信访制度纳入非诉纠纷解决机制(ADR)框架,从而更加高效、便民地化解社会纠纷。  相似文献   

6.
信访机制与农村纠纷解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体上来说,农村可能存在三种纠纷解决方式,一种是司法救济;一种是调解;另一种就是信访。与司法和调解相比,信访具有一些司法和调解无法比拟的优势,而且信访亦有其自己的法律规范、运作程序,其在农村纠纷解决中发挥的作用也是有目共睹的,信访反而成为农民采用较多的纠纷解决方式。研究基层信访与农村纠纷解决的关系不仅具有学术意义,现实意义也是十分明显的。  相似文献   

7.
根据近年来形势的发展变化,国务院颁布了新的《信访条例》。新《信访条例》全面贯彻了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体现了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和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要求。它的颁布实施,对于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各级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推进信访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规范信访秩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新的背景下如何不断推进信访治理的深刻转型是我国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全过程人民民主无疑提供了重要的方向和路径。信访制度中包含着深刻的全过程人民民主逻辑,体现为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全功能覆盖的民主功能和全过程对接的民主运行过程。目前基层信访治理实践中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基层政府的维稳理念与人民民主明显偏离、被动的权利救济对民主参与的功能替代、诉求与决策之间的转换过程明显脱节,这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要求有着较大的距离。未来基层信访治理的改革需要从人民民主理念出发,回归以人民为中心的民主系统本质,不断强化人民建言献策的民主参与功能,有效推进基层民主参与全链条的流程整合。  相似文献   

9.
2014年国家信访局和广东省对信访制度进行新一轮的完善和细化,明确剔除了实践中的权利救济功能。实践中信访主要是权利救济型信访案件,而此次的一系列完善措施对权利救济型信访并没有提供有效的途径。我国信访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利用率太低,提高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利用率能够迅速的缓解信访压力,因此有必要加强信访和行政复议的效衔接,改进行政诉讼审判制度。  相似文献   

10.
公安信访工作是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重要形式,为促进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公安信访工作运作体系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在新形势下,完善公安信访规范,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对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涉诉信访的权利救济功能与现代司法制度之间存在一种紧张关系,这导致涉诉信访的实践陷入困境,并影响其存在的正当性与合理性.由此应该以司法主体性理念为基础,通过将公民信访权进行法律定型,围绕公民信访权重建涉诉信访制度.虽然信访并不能解决所有信访者的问题,甚至实践中只能解决很少一部分,但是信访最大功效在于公民借此获得权利救济的可能.如果信访得到最高司法机关的关注甚而实现受损权利的修复,则更可能使得信访者重新产生或增加对司法的尊重.  相似文献   

12.
信访制度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意表达和反馈机制,它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是人们参政议政的特殊渠道。信访受理人的工作效率高低,决定着整个信访制度的正常运转。本文对信访受理人这一群体进行分析,提出信访制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解决方案,促进信访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居高不下,“群体访”、“越级访”、“重复访”情况时有发生,信访人及近亲属缠访、闹访情况比较严重.依法妥善解决涉法涉诉信访问题,诉访分离是关键.诉访分离是解决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有效途径,政法机关唯有理性改革、整合资源、完善机制、正确面对,才能适应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和司法改革的需要,才能引导好、处理好、解决好涉法涉诉信访难题.  相似文献   

14.
浅析我国《信访条例》的创新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信仿条例》于2005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我国人民群众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国《信访条例》对于保持各级人民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保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畅通信访渠道,创新信访工作机制,强化工作责任,维护信访秩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法制建设进程中,涉法信访成为法治进程的强大阻滞力量,要实现法治就必须解决涉法信访的困境问题.而对信访制度的改革应与整个社会体制改革联系起来,采取渐进方式实现以法治为内容的信访制度改革,树立司法的最终裁判权威,应当是中国信访走出制度困境的根本出路.我们应深化信访体制改革,完善权利保障和救济机制,从而为民主法制建设的畅通提供必要的积极条件.  相似文献   

16.
涉法信访是指那些已经或应当由司法机关受理,或者是已经进入诉讼程序的案件,有利害关系的当事人对于司法机关的作为与不作为所提出的申诉和控告未自能如愿,转而向该级司法机关或其上级机关投诉,或者寻求法律程序之外的请愿,而依法应当由有关司法机关处理的活动。在涉法信访中,与检察业务工作有关的涉法信访通称为涉检信访。涉检上访案件反映了检察机关各执法环节存在的问题,正确处理好涉检上访案件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涉法涉诉信访是一种颇具中国特色的权利行为,之所以"问题化",甚至冲击司法机关的权威,确有其深层次的文化原因,包括政法文化传统对形式理性的排斥、民间法文化的深刻影响、实用理性主义的价值取向等等。探析这些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对之策,将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涉法涉诉信访问题。  相似文献   

18.
法治化进程中的信访制度改革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访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公民政治参与和民意表达的制度,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发挥了沟通国家与公民相互关系的桥梁与纽带的重要作用。信访制度在众多的矛盾和过多的期望面前,显现出对问题解决的不尽如人意,信访制度的改革显然已经成为目前国家和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我国的信访制度改革可遵循如下方案:转变信访职能;整合信访资源;积极推进司法独立,将司法救济作为权利救济的最终手段。  相似文献   

19.
涉讼信访概念是最高人民法院于2004年4月在全国法院涉诉信访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的,但实务部门乃至理论界至今没有对这一概念进行严格的法律界定并做出正式的解释。介于涉讼信访实践和研究中出现的术语混乱,以比较的视角对信访研究中出现的相关概念进行分析,找出各概念彼此间的独立性特征,厘清各概念之间的关系,界定涉讼信访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在此基础上探析涉讼信访概念的法律性价值,以期为涉诉信访的实践运作和理论研究提供现实依据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