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金梅 《学习月刊》2011,(18):52-54
《春秋》之"义"首在正名。《庄子?天下》云:"《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1](p1067)这是对《春秋》正名思想的最早阐述。遗憾的是,《庄子》没有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
《荀子》用典颇繁,但直接涉及《周易》者却相对鲜见,后世多因此而忽视荀子与《周易》之间的联系。然而细究荀子对《周易》的看法、荀子引《易》与用典,以及《荀子》与《周易》文本间的思想关联,可知荀子与《周易》的关系并不简单。荀子不仅对《周易》的文句、义理十分精熟,而且时刻融贯《周易》之理以指导修身、立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荀子得益于对《周易》"时"、"中"等核心概念的把握,使得其书成为"圣道"与"易道"兼备的著作,其人亦成为先秦时期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位易学大师。  相似文献   

3.
对《春秋公羊》学的评说是叶适评说经学典籍及其学派的重要内容。叶适对《春秋公羊》学的态度是基本否定的。他认为:《春秋》三传,唯有《左传》有其实,《公羊传》则是"空言"的浮妄之说,故多不合于《春秋》之意;董仲舒作为《春秋公羊》学的最重要代表,其说肤浅妄意,他不是治而是乱孔子之书;司马迁在《史记》中关于《春秋》的论说,本于董仲舒,故多不得《春秋》之旨。叶适的这些评说贯穿着以"实"反对"空"的根本观念,带有"六经注我"的色彩,这是叶适用以建立自己思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正罗平汉,1963年生,湖南安化人。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人选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主要从事中共党史和毛泽东思想的教学与研究,著有《中共党史重大争议问题研究》《"大跃进"的发动》《"文革"前夜的中国》《回看毛泽东》《农村人民公社史》《农业合作化运动史》《土地改革运动史》《中国共产党农村调查史》等。本刊编辑部(以下简称"编"):您关于当代中国农村  相似文献   

5.
《党的建设》2010,(1):51-51
《诗》或《诗三百》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上自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下迄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另在小雅中有6篇用笙演奏没有歌词和乐章、只存篇名的"笙诗"。《庄子·天运》始以《诗》与《书》、《礼》、《乐》、《易》、《春秋》并称"六经"。西汉时置五经博士,《诗》成为官定的五经之一。于是,《诗》遂称《诗经》。始见于《史记·儒林列  相似文献   

6.
正江西,是一片红色热土。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江西这块红土地都留下了毛泽东艰难探索的奋斗足迹,见证了他跌宕起伏的心路历程,可谓是"踏遍青山人未老""无限风光在险峰"。毛泽东在江西一共创作了13首诗词作品:《西江月·秋收起义》《西江月·井冈山》《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菩萨蛮·大柏地》《清平乐·会昌》《七律·登庐山》《七绝·为李进同志题  相似文献   

7.
<正>二十四史是指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由不同的历史学家撰写的而被封建朝廷列入正史的二十四种史书的总称。三国时期,当时社会上就已有了"三史"之称。三史通常指《史记》《汉书》和东汉刘珍等编撰的《东观汉记》。范晔的《后汉书》出现后,取代《东观汉记》,成为三史之一。三史加上陈寿的《三国志》,就有了"前四史"之说。唐朝官修南北朝八史和《晋书》,再加上之前的前四史,就出现了"十三史"之说。到了宋代,在十三史的基础上,加入《南史》《北史》《新唐书》《新  相似文献   

8.
香港出版的《墓碑》一书,称我国三年困难时期"饿死3600万"人。最近几年,孙经先教授连续发表了数篇文章,对三年困难时期我国人口变动问题进行了分析,坚持用事实揭露《墓碑》一书大量使用伪造的、被篡改的和极为荒谬的数据,明确指出"饿死三千万"是重大谣言,并正在编著《还历史以真相》一书。重要的历史见证人、93岁高龄的国家统计局原局长李成瑞同志为该书作序:《有力揭批"饿死三千万人"谎言科学研究"三年困难时期"人口真相》。最近两年,杨继绳先生又于2012年9月17日在纽约时报中文网发表《脱离实际必然走向谬误》,并于2013年12月在《炎黄春秋》第12期上发表《驳"饿死三千万是谣言"》。孙经先教授这篇反驳文章,对"饿死三千万"重大谣言的来龙去脉作了辨析,以正视听。  相似文献   

9.
《论语》20个篇目,基本上是除"子曰(谓)"之外的开篇首句头二三字作标题。那么,《论语》是不是所有标题都不含文言虚词呢?本文试图探讨这个问题,或许跟旧识迥别,故称新说。首先,《论语》含有文言虚词的篇目似有3处。即《学而》、《述而》、《雍也》。《学而》、《述而》之"而",历来多释为连词,如,《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皇侃疏:"而者,因循也";又注《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之"循循"为"次序"。  相似文献   

10.
古代道教徒都是追求长生不老甚至成仙的,不老以至不死的地方就是"理想国"。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述的就是一个"理想国"。对于桃花源的理解,古今异说纷纭。龚斌先生《陶渊明集校笺》中对此作过详细的梳理。康骈称陶渊明所记桃源:"鼎州桃花观即是其处。"吴宽《瓠翁家藏集》卷四十《送刘武陵诗引》  相似文献   

11.
肇始于1933年春的中央苏区反"罗明路线"斗争,过去近80年了。长期以来,对这场斗争的起因、经过、实质、目的、教训的研究,定位于《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及毛泽东在《"七大"工作方针》等文献中的论断,罗明撰写的《关于"罗明路线"问题的回顾》一文(见《反对所谓"罗明路线"问题》一书),则成了  相似文献   

12.
推进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大众化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手段。《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代表性著作。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首倡者、探索者和实践者。他在不同时间段从"建议《资本论》第一卷通俗阐释"、"以书评为主要方式进行宣传"、"整理出版《资本论》第二、三卷"和"撰写《资本论》的‘通俗读物'"四个方面为推动《资本论》大众化做出重大贡献。归纳总结恩格斯对《资本论》大众化的伟大贡献,对于进一步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一等奖1.《没有酒席的"学子宴"》,作者:王耔人2.《一次检验作风的"突击考试"》,作者:李宝3.《办"好事"也得守规矩》,作者:刘德璋二等奖1.《一堂特殊的"党课"》,作者:李长本2.《特殊的"党纪讲习所"》,作者:姜继龙3.《二叔的"弯弯绕"》,作者:隋星4.《令母亲释然的"获得感"》,作者:宋丽华5.《提神的"金铃"》,作者:万弟娟6.《两代老板的不同"命运"》,作者:姜秀华7.《这样的会议记录"有态度"》,作者:兰天  相似文献   

14.
刘宁元 《前线》2012,(3):60-61
1919年11月14日,长沙发生新娘自杀于花轿的"赵五贞事件",引起社会震动。从11月16日到28日,仅13天的时间,毛泽东就在长沙《大公报》上连续发表了《对于赵女士自杀的批评》、《赵女士的人格问题》、《婚姻问题敬告男女青年》、《"社会万恶"  相似文献   

15.
《党的文献》2008年第1期发表的冯蕙《谈谈毛泽东〈词二首〉的写作时间及其他》一文,根据毛泽东手稿及相关文献进行详细考辨,确定《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与《念奴娇·鸟儿问答》两首词"写于1965年7月上半月,是同时写的"。今天所见毛泽东为《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所署时间"1965年5月"其实是毛泽东当年回到故地的时间,为了与《念奴娇·井冈山》取得统一,才将原稿中的"七月"改为"五月"。  相似文献   

16.
"大同"的概念首见于《尚书》,后来相继被道家经典《庄子》和《列子》、杂家名著《吕氏春秋》、儒家要籍《礼记》和《孔子家语》,以及汉代以降各种文献广泛使用。就意涵而言,先秦典籍中它所表征的基本都是一种至善至美的境界,至《礼记》而终成最高社会理想的代名词。"小康"的概念首见于《诗经》,本义是"稍安",后被《礼记》用以指称仅次于"大同"的理想社会。中古以降,诸多史籍和文学作品多从民生或社会状况的角度使用"小康"的概念。毛泽东对"大同"概念不仅经常加以使用,而且基于全球视野提出了"世界大同"的目标,且赋予"大同"以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全新意蕴。邓小平对于"小康"的传承之功集中体现在其多达40多次的频繁使用上,而他围绕"小康"所提出的一系列论断和所进行的深入阐发,生动体现了其对这一古老概念之意涵的丰富和开新。  相似文献   

17.
陈雪 《党史纵横》2013,(8):43-44
1916年4月出版的南开中学《敬业学报》第4期,发表了周恩来以"飞飞"为笔名的四则《飞飞漫墨》,原文并无题目。1993年2月出版的《周恩来早期文集》(以下简称《文集》)收入这四则"漫墨"时,编者分别加了题目,即《评咏淮阴侯钓鱼台诗》、《评咏岳少保祠七律》、《悲郝君之御》、《赵君之叔遇匪》。1998年2月,即纪念周恩来诞辰百年时,《文集》经修订、增补而再版,对四则"漫墨"除了排列顺序进行了调整,  相似文献   

18.
辛子陵《走出〈共产党宣言〉的误区》一文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得出的"消灭私有制"的思想是错误的,但他对《共产党宣言》采取主观武断、断章取义、歪曲事实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方法,是根本站不住脚的。《共产党宣言》中"消灭私有制"的思想是科学的结论,是任何人否定不了的。  相似文献   

19.
提到钱钟书,人们都知道他的直率、狂傲,其实他性格中还有很重要的另一面,那就是谦虚、谨慎。钱钟书从不以自己的博学才华而固步自封,他对自己要求更高,更严格,尤其在学问上。他的《谈艺录》《管锥编》《围城》等巨著,可谓尽善尽美了,但他并不满意,并不引以自豪自傲。他说他对《谈艺录》"壮悔滋深",对《围城》"不很满意",对《宋诗选注》"实在很不满意,想付之一  相似文献   

20.
正据考证,最早使用"中国梦"一词的是南宋诗人、画家郑思肖。他在《德祐二年岁旦》的诗中有"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下泉》诗是《诗经·曹风》中的一首诗,表达了作者收复中原的强烈愿望和对南宋王朝的不满。诗中的"中国"指中原地区)的句子。2008年3月18日,在十一届全国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