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家,但这个家在2008年就获得了农二师二十九团以及农二师第一批"和谐小康家庭"的光荣称号。这是一个充满温馨、充满爱的幸福家庭。她、丈夫、儿子和她的父亲,组成了这个三代人的四口之家。她是二十九团四连职工王惠。她的家庭在社会上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她的家庭却深受左邻右舍的称赞。从2005年以来,她和丈夫年年获得团"五好职工""、合格主人"等荣誉称号。她75岁的父亲退休15年来,9次获  相似文献   

2.
正和谐是每个家庭都希望的一种生活状态,更是社会的一种境界。农二师二十二团四连女职工陈素莲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和善良撑起和挽救了一个贫困家庭,并且在这个家庭中营造了浓厚的和谐氛围。1992年,陈素莲嫁到丈夫家时,婆婆早已撒手人寰,丈夫是家中老大,下面还有三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全靠老公爹一人拉扯着过日子。面对着处在困境中的家庭,陈素莲倍感肩上担子的分量,让她更坚定了撑起这个贫困家庭重担的勇气和决心。年迈的公公用  相似文献   

3.
<正>屈淑桂今年34岁,是农十三师红星二场三连职工谭新远的妻子,1996年过门,由于谭新远兄妹多,家庭贫寒,这位甘肃妹子硬是凭着自己的双手和丈夫把一穷二白的家,勤劳致富起来,电脑,冰箱,摩托车等一应俱全。  相似文献   

4.
<正>李玉纯是农六师芳草湖农场绿芳种业有限公司财务办出纳,丈夫在银行工作,有一儿一女。结婚27年来,李玉纯与丈夫始终相亲、相敬、相爱,一家人真诚相待,和睦相处,是一个令人羡慕的、和谐美满的家庭。李玉纯参加工作30年来,她总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无论干什么工作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1993年她调到芳草湖绿芳种业有限公司任出纳  相似文献   

5.
正在六师军户农场幸福家苑小区,有一个令人羡慕的家庭:妻子善良贤惠,爱岗敬业;丈夫为人忠厚,工作努力;家人和睦相处,其乐融融。这就是场镇服务中心主任惠玉莲的幸福之家。这个家共有七口人:妻子惠玉莲,47岁,中共党员,现任军户农场场镇综合管理服务中心主任;丈夫马卫东,46岁,中共党员,现任军户农场六连党支部副书记、连长;长子马晓波罗,25岁,现在军户农场  相似文献   

6.
<正>李君是农二师三十团园林六连的一名女职工,连续几年被团评为"五好职工"、"青年岗位能手",她承包的43亩枣园2009年获得利润10万元,2010年纯利润17万元。2005年,李君听说承包果园挣钱,又加上团里出台的优惠政策,她就不顾丈夫和家人的阻劝,拿着借亲友的2万元钱,只身来到满地杂草和盐碱的园林六连生态林,承包了43亩果园。  相似文献   

7.
<正>这是一个和谐温暖的三口之家,妻子豪爽泼辣,勤劳贤惠;丈夫沉默寡言,好学上进,他们相亲相爱,相互理解,共同谱写了一曲比冀齐飞的赞歌。他们就是农十四师四十七团二连老老少少无不伸出大拇指交口称赞的郭乃金、王新华家庭。郭乃金,先后种过地,放过牛,当过伙夫,他干一行,爱一行,曾先后多次被评为团、连  相似文献   

8.
正现年41岁的张丽是1988年从河南来到农六师新湖七场二连(现在的新原社区三十三连)参加土地承包的。1990年成家后,她和丈夫在连队种地的同时,一边开裁缝店,给别人做衣服。2003年她和丈夫买回50只羊,开始发展庭院养羊业。2007年秋,她和丈夫商量后,决定卖掉所有的羊,筹集资金开始发展养猪业。张丽把原来的羊圈进行改进,用养羊挣得的9  相似文献   

9.
石小风的丈夫是农七师一二九团二连的机务副连长。自1992年他们结为伉俪以来,石小风始终把丈夫的工作放在首位,从未插手丈夫的工作,家里的事情无论多重要、多累、多难,石小风总是一个人扛着,从不在丈夫面前说句怨言。她总是说:"既然丈夫是一名基层连队的领导,就要多为职工办好事、办实事,家里有我你就放心  相似文献   

10.
吴达志和谭华仙夫妻俩都是二师三十团三连职工,两人都刚刚三十多岁,身体好,勤劳肯干。在三连承包土地以来,每年都有很好的收入,家庭幸福和睦,连队干部职工交口称赞。2002年,两人刚结婚不久,团场实行两费自理承包,她和丈夫自筹资金承包了连队136亩棉花地。刚承包这块地时,地里碱片很大。小两口舍不得吃舍不得喝,把钱省下来购买有机肥,她们每年购买的牛粪都在七八  相似文献   

11.
正在二师二十四团六连,有这样一户和谐幸福之家。夫妻互敬互爱,尊老爱幼,热心助人,邻里相敬、相亲、坦诚相待,职工之间和睦相处,他们用生活工作中平凡的事和满腔热忱谱写了一曲"和谐幸福"之歌,赢得了职工群众的赞誉,这就是多次被团评为"和谐小康家庭""孝老敬老"最美家庭的李怀英家庭。2000年李怀英从陕西老家来到二十四团六连,一干就是10余年,也由一个"外乡人"变成了真正的兵团人。丈夫周晓枫是兵团二  相似文献   

12.
2006年,王海霞踏上开往新疆的火车,穿越戈壁的荒凉,来到农二师三十三团十二连,认识了现在的丈夫周洪全. 由于王海霞与丈夫周洪全公公婆婆都是从河南来的,所以至今和公公婆婆生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3.
<正>"我们家季小明爱管闲事,心肠好…"面对笔者,杲宣含说起丈夫季小明,脸上写满了幸福感。她的丈夫在二师二二三团农四连担任支部书记,她是一名农试站的技术员,两人工作都很忙,但他们却能用满满的爱去关爱家、家人和邻里,使每一个靠近他们的人都能感受到被关爱的温暖。  相似文献   

14.
正"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在一师十一团六连的文化站前,经常能看到这样一幅场景:丈夫推着坐在轮椅上的瘫痪妻子小心翼翼地散着步,夏天为她举着遮阳伞怕她晒着,冬天不时停住脚步为她把盖在腿上的保暖被掖好,不时间,夫妻俩还在彼此交流着一些只有他们之间才能听懂的话语,丈夫的眼神透露的都是满满的怜爱。没有人看到这个画面不为之动容,因为这才是对"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最好的诠释。这位好丈夫叫陈本年,和妻子许明琴都是十一团六连  相似文献   

15.
正祖雪霞,1986年从地方清水河嫁到四师六十二团六连的时候,婆家可以说是一穷二白。因为婆婆一人拉扯四个孩子,丈夫李令荣又是家中的长子,祖雪霞自然地承担起照顾全家老小的责任。李会荣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手扶拖拉机,到5年后的铁牛55发展农机服务,再用8年的时间从事八平大货车跑疆内长途货运,成为为数不多的团场连队先富起来的有胆识、有技术的新型职工。祖雪霞除了管好家中的承包土地外,孝敬婆婆,抚育子女,她还通过连队的科技培训  相似文献   

16.
《兵团工运》2020,(1):17-17
1994年,21岁的杨彩虹踏上了西去的列车。初来兵团,坐落在阿拉套山山脚下的五师八十四团六连,也像她的家乡甘肃省张掖市华寨一样,是一个"小村庄",目光所及处是低矮破旧的土坯房和茫茫无边的农田。看着她疑惑的眼神,丈夫谢风尚告诉她:靠我们的双手,这里终究会成为我们实现梦想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正俗话说:自古婆媳水火不相容。但这句话如果用在七师一二六团五连职工范丙春和她的婆婆身上,那可就不灵验了。为什么不灵验呢?话还得从头说起。1985年,范丙春和刘永春喜结良缘,走进了婚姻的殿堂。结婚第一年,丈夫就和她商量:与公公婆婆共同生活。刚开始,她很担心与公公婆婆生活在一起,日久天长必然会产生矛盾,难以相处。但在丈夫的耐心劝说下,她考虑到:丈夫的4个妹妹还在上学,丈夫的哥哥在边远连队工作,公公婆婆年  相似文献   

18.
有人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地处在中哈边境一线的农十师一八六团四连职工邓东举和妻子张巧丽的家庭是幸福的,最近他们被兵团妇联授予兵团和谐家庭荣誉称号。丈夫邓东举今年31岁,特别吃苦耐劳,有头脑,有想法,有胆识;妻子张巧丽比丈夫大一岁,能歌善舞,能持家,  相似文献   

19.
正每天天刚蒙蒙亮,在农七师一二九团六连钟吉群的家,她已开始忙着给150多只羊加水,准备好出门放养,跟在羊群后面的她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今年42岁的钟吉群1995年开始养羊。因为刚来新疆,收入不高,一家人的生活很困难,而且冬季农闲时间没有事做。那时团场搞养殖的人还不多,由于饲料贵,养羊利润微薄,钟吉  相似文献   

20.
在大漠植棉18年,她累计向国家交售籽棉80万公斤,创产值340多万元,连续14年荣获"先进工作者"、"植棉能手"称号,2005年荣获农二师"先进十大杰出女性"称号,2006年被团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她就是农二师三十四团六连女职工任琼华。1988年,22岁的任琼华随丈夫从天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