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最近听到反映,少数干部私下坦言:"三年不动就有失落感。"为什么几年不提拔就有"失落感"?失落感从何而来呢?少数干部的失落感,大抵是从个人进退得失的斤斤计较中来,从思想空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淡漠中来,从锐气不再、日渐颓废的心态中来。如何消除失落感?不妨从以下三  相似文献   

2.
在党的干部队伍中,绝大多数是专注干事、甘于奉献的.但也有少数干部心浮气躁,稍有作为就要"回报":"两年不提拔、心里有想法,三年不挪动、就想去活动".  相似文献   

3.
《江淮》2008,(12)
针对少数干部思想品质不纯,一有"风吹草动"就"上蹿下跳"、"跑官要官"的现象,一位领导同志最近强  相似文献   

4.
《当代贵州》2010,(13):3-3
<正>扑下身子,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是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衡量干部是否称职的一个重要标准。但目前却有少数干部,脚跟站不稳、板凳坐不住、遇事左右摆,被群众唤作"钟摆干部"。有人给"钟摆干部"画像:工作沉不下心,  相似文献   

5.
《实践》2017,(5)
<正>反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热播,引起广泛共鸣,鞭挞"丁义珍窗口"后的懒政颇得人心。明鉴之下,"不贪不占,啥事不干"的干部不好混日子了。人群中,领导干部永远是少数,却是"关键少数"。政策和策略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干部的品格风貌决定着事业的成败。干部干部,"干"  相似文献   

6.
张长富同志今年3月退休了,领导和同志们总有一种失落感。他参加革命工作43年,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地辛苦了一辈子,虽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可大家总把他作为一把量人的尺子:“只要是老张那样的干部就没话说。”  相似文献   

7.
《当代贵州》2013,(18):57
妥善处理好"多"与"少"的关系,将多数人的评价与少数人的意见相结合。干部的德怎么样,"大多数人"的评价最为客观。但另一方面,干部德的"庐山真面目",往往只有在长期工作中与其密切接触的少数知情人才真正清楚,这时候就需要考虑"知情度"的不同,听取少数知情人的意见。妥善处理好"大"与"小"的关系,将重大时刻表现与平时小的细节相结合。要全面考准干部的德,除了从平时的细节之处着手,还要看其在重大时刻、  相似文献   

8.
正时值严冬,天气寒冷,自然界一些动物会进入冬眠状态,这是动物对冬季外界不良环境条件的一种适应,是动物越冬的自然现象。然而,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也有极少数干部一到冬季就消极懒政,不愿积极主动干好工作。特别是面对一些需要走出机关、走到基层的工作任务时,往往不推不动,推推动动,甚至光推不动,推而不动,加之在政治新生态、反腐新常态下,少数干部怕担责任,怕冒风险,就怀着"不干事、不出事"的思想,得过且过,躲在屋里猫起了冬,群众讥讽这些干部是"冬眠干部"。  相似文献   

9.
要将"断崖式降级"执行标准面向社会公开,让民众知道为什么要降三级或降四级。与此同时,保障官员的申诉权,让他们免于因不公开因素导致的不合理对待。如此,"断崖式降级"就会更具权威性。"断崖式降级"不会是短期行为3月22日,中央纪委网站刊文称,有干部不把违纪当回事;纪检干部"发现违纪就要及时处理,该处分的予以处分,该降级的予以降级,这应成为纪律检查工作的重头,而立案审查、移交司法则应是少数"。  相似文献   

10.
在杠杆的承受力范围之内,它所负担的物体就不会失落下来,或使杠杆折断。物理学上的这个道理,似可用来比喻人们对改革的承受力。若是大家对改革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力,就不会产生“失落感”。 无奈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同,“失落感”还是在一些同志身上不同程度地流露出来。譬如党政机关减员缩编的改革,广大党员、干部从大局上想,都认为势在应改。但当撤、并、减落到自己头上时,有的同志又承受不住,产生了“失落感”:做领导工作的,有的感到“大权失落”;调动、改行的,有的感到“优势失落”等等。在其它方面的改革中,亦不乏类似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江淮》2010,(4)
<正>扶持农民种一颗核桃树,五到十年后才会挂果、见效益。有多少干部愿意干这样的"傻"事?针对少数领导干部创造政绩存在重近轻远、重显轻潜的心态,一位领导同志在调研山区核桃产业发展时说,领导干部要少一些表面上的热热闹闹,多做些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乐于创造"十年后政绩"。  相似文献   

12.
根据真人真事编写的现代豫剧《村官李天成》里有一首著名的《吃亏歌》:"当干部就应该能吃亏,能吃亏自然就少是非;当干部就应该肯吃亏,肯吃亏自然就有权威;当干部就应该常吃亏,常吃亏才能有所作为;当干部就应该多吃亏,多吃亏才能有人跟随;能吃亏、肯吃亏、不断吃亏,工作才能往前推;常吃亏、多吃亏、一直吃亏,吃得你人格闪光辉!"能吃亏、肯吃亏  相似文献   

13.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如何把人才选准、用好,历来是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干部任前公示制"则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任前公示"好在任前,贵在公示.它将党管干部原则和走群众路线有机地结合起来,解决了由少数人选人、在少数人中选人和选人用人中的"暗箱操作",加快了干部工作的公开化、民主化进程;对于那些缺乏群众观点、只知道密切联系领导的干部也是一种教育和提醒.基于此,"公示制"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拥护和认可.但不能否认,"任前公示"在有些地方变了味、走了调,成了摆设.一些有问题的人,一些公示期间反映不良的干部,照样能够提拔升迁.这样,不仅损害了"干部任前公示制"的客观性和严肃性,也挫伤了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热情.  相似文献   

14.
邓伟 《理论导报》2014,(11):32-33
正为官一任,就该造福一方。2013年以来,尤其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中央禁令频下,少数干部感叹"为官不易",甚至"为官不为"。面对经济发展进入中高速增长、从严治党加强作风建设"新常态",各种矛盾问题相互交织,绕不开,躲不过。构建勇于担当新常态,对于建设繁荣秀美和谐幸福宜丰,意义十分重大。肯尽责——胸中有大局,心里有百姓,脚下有泥土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是最大的担  相似文献   

15.
当前,由于识人不准、考察不细等原因,有的干部刚刚被提拔到新的领导岗位,群众就反映其有严重问题;有的干部犯了错误后,一查早就劣迹斑斑.针对这种现象,有人形象地称之为"带病提拔"、"带病上岗".为此,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指出:"一个值得我们高度重视的问题是,有些人早就有不廉洁行为了,但得到提拔和重用.社会上有人把这种现象说成是‘带病上岗'和‘带病提职'.干部群众对此反映强烈."虽然"带病提拔"、"带病上岗"的干部是极少数,但影响很坏,严重损害党的形象,破坏组织工作的声誉,必须下大气力,从改进工作、完善制度、加强监督等多方面入手,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6.
干部选拔任用是我们党的一项重要工作。选拔任用大批有德有才、有本事、能干事的优秀干部充实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是我们党的事业永葆生机与活力的关健环节。做好这项工作是组织部门的重要职责。然而,在以往的工作中,干部选拔任用似乎成了组织部门的"专利",在选拔任用干部时,通常都是由组织部门考察,提出人选,交党委讨论批准,总脱不出"从少数人中选人"的窠臼,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也必须进行改革、创新。今年7月,浦口区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上进行了改革、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是变"从少数人中选人"为公推公选。公推公选…  相似文献   

17.
《实践》2019,(4)
<正>背景:2019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讲到:一名干部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告诫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  相似文献   

18.
正"有人利用反腐败的名义对干部诬告陷害,纪委为没有问题的干部正名,很有现实针对性。如果不公开正名,那些人会一直告下去;一旦公开了,他们就会发现没戏了。"庄德水认为,被正名干部一旦被公开通报就难有退路,以后如果查出问题,纪委就可能陷于被动。因为一个罕有的动作,长沙市纪委最近"火"了。2018年8月15日,长沙市纪委发布一份文件,按惯例通报七起典型案  相似文献   

19.
正据2015年12月14日的《新华每日电讯》报道,经济新常态下,少数干部患上迷茫症。一面是供给侧改革、"双创"新理念层出不穷,淘汰落后、产业升级的新引擎亟待转换;一面是部分地方干部极不适应,缺少创新思维,不能推动形成发展新动能。一些地方干部碰到产业升级问题时,只知道搞"拉郎配""一窝蜂"。在光伏行业蒸蒸日上时,政府主导建立了众多的"太阳城",仓促上马导致了产能严重过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反腐败斗争不断深入,少数干部"家族式腐败"日益浮出水面。江西赣南医学院原党委书记黄林邦,就是其中一员。黄林邦及其家人热衷于"圈子文化",致使一所教书育人、治病救人的医学院校及其附属医院充斥老乡、师生等关系组成的"小圈子"。黄林邦妻子曾祥云是江西赣州市兴国县人,据统计,至案发时,赣南医学院及其第一附属医院有兴国籍干部200余名,其中180余人是在黄林邦担任党政主要领导后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