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昌文,副研究员。1938年10月4日出生在今福泉市冬青树的个苗族家怎1964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五年制),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贵计省民族研究所民族学研究室主任、《资计1民族研究编委。系贵州省苗学研究会副秘书长、贵州省民族研究学会副秘书长。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民族学会理事。入编忡国民族民间医生名利(一)和《苗族人物》。主要从事苗族文化、医药民族学研究。主编佛采苗族,中国民族文字与书法宝典·苗族篇》(国家八五重点课题)、情州省志·民族志》苗族篇、满族篇、羌族篇。是冲国民族文化大观…  相似文献   

2.
欢乐的苗家     
艾杉  赵亚洲 《今日中国(中文版)》2005,54(12):F0002-F0002,3
中国56个民族之一的苗族是个能 歌善舞的民族。今日苗族主要居住在中 国西南云贵高原上的贵州省,此外,在 湖南、四川、广西和云南等地也生活着 部分苗族同胞。 苗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 化,又因分布地域广泛而支系众多、具 有不同风情与特色的歌舞艺术。在贵州,  相似文献   

3.
苗族是昭通地区人口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有151763人,占云南省苗族总人口的1/6。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民族干部的状况是衡量一个民族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昭通地区苗族干部的状况如何?本文想就此问题进行粗略的研究,以求对这一问题的高度重视。一、昭通地区苗族干部队伍的现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党的民族政策得到进一步的贯彻落实,昭通地区培养选拔苗族干部工作在地委、行署的重视和组织、人事部门的积极努力下,采取了升学深造倾斜、招工录用照顾等一些措施,使这个解放前受苦极深、经济文化十分落后…  相似文献   

4.
试谈苗族芦笙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能歌善舞的民族,不论是节日祭扫、喜庆丰收,还是婚娶丧葬、喜迁新居、大爱示偶以及农闲空余,都要尽情的吹舞唱跳,其中最隆重最普及的要数芦整舞。千百年来,苗族芦笙及其伴之而兴盛起来的芦签舞和芦笠曲,作为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贯穿着整个苗族历史文化的发展过程,成为苗族密不可分的民族精神支柱和相互间联系的纽带。芦整和芦签舞虽然不是苗家人所独有,但是苗族对她的酷爱程度和流行力度则超过其他任何民族,并已提高到了吉祥物的地位。芦签、葫芦笙、箫、竽等竹管乐器极其相似,其制作原…  相似文献   

5.
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民族,又是一个世界性的民族。对苗族有关问题的研究由来已久。苗学早已走出苗区,跨越国界,成为一门国际“显学”。本文详细介绍了国外对苗族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6.
目前,全世界大约有2000个民族。中国有56个民族。苗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同时也是世界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过去,人们只知道吉卜赛人是一个漂泊在世界各地的民族,而不知道还有其他类似的民族。其实,早在200多年前,苗族就已经是一个跨国性的民族了。因此,研究苗族及苗族文化在国际上的分布与影响,从世界的范围和国际的视角来探讨苗族问题,使之逐渐在国际上形成独特的苗学学科,将会有利于促进苗族经济、文化的  相似文献   

7.
苗族是我国历史悠久、民族传统与生活习俗至今保存比较完整的少数民族之一。手工织染制作服装便是苗族悠久传统的集中反映,至今仍在应用。大花衣和百褶裙便是苗族服饰的结晶和代表,在大量生产机织布料的今天,苗族手工织染制作服装的传统技术显得那么珍贵而亲切。  相似文献   

8.
苗族服饰是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苗族独特的迁徙史、生活环境和观念意识,造就了苗族服饰的独特款式、图案和色彩运用,使之成为现实存续而包孕丰富信息的"无字史书"。从民族文化发生学、民族文化背景学、民族文化心理学、民族文化伦理学、民族文化美学角度来解读苗族服饰,能够获得对苗族传统文化的深入而全面理解,为保护和弘扬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提供坚实的知识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张剑 《求索》2013,(12):79-81
苗族传统歌谣文化蕴涵着该民族千百年来与恶劣自然环境作斗争历史记忆.折射出苗族先民承受的来自部族冲突与阶级斗争的社会压迫。亦是苗族饱受战争苦难与迁徙磨难的民族记忆,同时还承载着该民族的社会历史观与族群意识。  相似文献   

10.
宜宾市是一个以苗、彝、回族为主的少数民族杂散居地区,共有24种民族成份,总人口81249人,其中,苗族70379人,占全省苗族人口的60%,是四川最大的苗族聚居区。全市现有民族乡13个,85%左右的少数民族人口连片居住在偏远的高寒山区,由于社会历史和地理条件等方面原因,这些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至今相对落后。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了显著进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1984年民族乡建立以来,经过10多年的努力,民族地区的落后面貌有了明显的改变。主要表现在:——农业经济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  相似文献   

11.
关于苗族来源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主要居住在我国西南地区的苗族,和其他兄弟民族一样,有着自己悠久的历史。作为我国主体民族的汉族,在它的形成发展过程中,曾吸收融合了苗族在古代的先民,而苗族在其自身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也有汉族和其他民族古代先民的参加。因此,对苗族来源的探讨和研究,不仅是苗族社会历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有助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比较分析,认为《苗族史诗》和《伊利亚特》在内容主题、塑造英雄和 表现风格上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劳动与战争、尚义和尚勇、求真与求美;并由这些表层文化差异 入手作深层探讨,对研究不同民族的民族史诗、民族历史和民族性,提供了一条新的线索。同时 肯定了《苗族史诗》在世界古代文学史上应有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贵州民族调查 2 0年之成果 ,着重论述了民族调查与苗族研究的关系 ,认为贵州民族调查为苗族研究提供了大量资料 ,促进了苗族研究的深层发展 ,为苗族研究学科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苗语一些俗语蕴含着丰富的苗族文化内容,体现出明显的苗族文化特色。本文对 体现苗族乡土观念、男女地位、生育观和人口观等几类俗语进行了文化分析,论述了一些俗语运 用比喻的民族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5.
近代以来川南苗汉从不通婚到反对中的通婚,再到不反对的通婚,这一变迁折射出川南苗族和汉族民族心理的演变过程。汉族对苗族的偏见与歧视,苗族对汉族的不信任感和强烈的民族自尊,成为阻碍苗汉族际通婚的根本原因。新中国建立后各项民族政策的宣传和普及,民族优惠政策的落实,苗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让民族平等的观念深入苗汉人心,苗族的民族自信心不断增强,川南苗汉族际通婚逐渐摆脱了历史的心理隔阂。  相似文献   

16.
为展示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民放发展的文明史,展示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和浓郁的民俗风情,促进民族团结,发展民族经济,激励民族奋进精神,1993年10月,经县人大政府批准,在印江设立了民族文化陈列馆。民族文化陈列馆展示了三个力面的内容:源远流长的民族历史、纯朴的民族风情、灿烂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的民族历史以文字介绍为主,叙述早在般商时期,印江土家族苗族的先民就繁衍生息在这1969平方公里的热土上。印江古为蛮夷之地,先秦时期隶属涪陵郡,唐开元四年设置思邓县、思王县。明弘治七年改土归流设置印江县。陈列馆…  相似文献   

17.
贵州苗族医药是祖国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是苗族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智慧结晶,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浓厚的乡土气息,为苗族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繁衍昌盛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充实祖国医学宝库起了重要作用,探讨苗族医药的形成和发展,研究苗族医药的特点,是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遗产,提高民族自尊心,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的大事。  相似文献   

18.
苗族人口质量问题既是一个关系苗族生存、发展的民族问题,又是一个关系苗族同胞同其它各民族共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实现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真正意义上平等的重大政治问题,备受世人关注。本文就提高文山苗族人口质量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一、苗族人口质量现状及原因分析文山州苗族人口420589人,占全省苗族人口的47%,占全州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22.3%。据历史资料记载,文山苗族是明末清初乃至国民年间从贵州、湖南等地迁徙而来的,并非本地土著居民。由于迁来时间较晚,“好地方”基本上被本地土著民族居住,只有居…  相似文献   

19.
地处月亮山地区的榕江县乌略村的苗族"吃鼓"有别于雷公山地区的苗族"吃鼓".本文通过对乌略村苗族"吃鼓"仪式的纪实性田野考察.揭示出民族传统节日在全球多元文化同时并存的今天具有着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亲和力,推进民族认同,识别民族身份,统一民族意识,构建新世纪新农村和谐社会发展积极而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苗族是一个勤劳智慧的民族。苗族人民在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中,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精神财富。在苗族民间故事里生动地体现了真实的思想感情和高尚的精神面貌。它不仅是苗族民间文学的明珠,而且也是挖掘苗族人民伦理道德思想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