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元杂剧作为戏剧文学,不论歌唱部分还是宾白部分,都重视语气的作用。语气的表达方式是多样的,当然有的要借助于语气词。本文所要论述的元杂剧的语气词,指的是不代表实在概念的那些词,它们的位置在句子的末尾(少数在句子当中停顿的地方),其作用则是表达句子语气和区别句子不同用途的。至于那些有表示语气作用的副词,则不列入讨论的范围。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份迟到的悔词。上音公司副总经理因贪图钱财而成为囚犯。囚犯本人在狱中对自己的犯罪轨迹和原因作了回顾和反思,写下了《白皮书—亲笔供词》。警笛凄厉,警车远去,愿人们警钟常鸣!  相似文献   

3.
论副词的语义制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副词在句子中出现要受到其他的语言成分的制约。制约副词的语言成分可以是词或短语,也可以是句子。这些语言成分在表层结构中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根据制约成分的位置,把副词分为前项制约和后项制约两大类,每类中还细分为几个次类。  相似文献   

4.
王立民 《当代法学》2021,35(3):151-160
唐律中规定的官吏言论犯罪既包括口头言论的犯罪,也包括书面言论的犯罪.侵犯的客体包括皇权、国家安全、官文书管理、封建官德、农民的经济权、人身权.唐律规定的官吏言论犯罪中,有故意与过失的区别,有作为与不作为的区分,也有用刑轻重的差异."疏议"对于官吏言论犯罪的规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既对相关律条中的字、词、句子作了解释,也对犯罪的主体、主观与客观等要件作了解释,还对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作了说明,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唐律中有关官吏犯罪的规定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实施,还有一些案例流传至今,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所谓罪行轻重的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对自己危害行为在法律上所符合的罪名和刑罚有误解。这是刑法中行为人在法律上认识错误的一种。由于我国刑法仅要求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危害性有认识,无需对违法性有认识,因此,行为人对罪行轻重的认识错误不影响其犯罪故意的存在,也就是说对罪之成立没有影响。罪行轻重的认识错误不涉及罪与非罪,但涉及此罪与彼罪、此刑与彼刑的认定问题。罪行轻重的认识错误包括罪名认识错误和刑罚轻重的认识错误两种,  相似文献   

6.
英语的同形异义词与歧义卫岭同形异义词(homonym)指的是拼法和发音都相同,或只是拼法相同或只是发音相同的异义词.在语言系统里,音、形、义并不存在完全一对一的关系.有时不同的符号可以表达同一概念,而相同的符号却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同形异义词则属于...  相似文献   

7.
前面几讲主要谈了词和词组,下面几讲要谈汉语的句子成分和复句。句子是表达思想的语言单位。它由词或词组组成。它的内部可以划分为各种不同的成分。这一讲主要讲句子的主语、谓语和宾语。主语是一句话中被陈述、说明、判断的对象,常常是人或事物。谓语是一句话中对主语所作的陈述、说明、判断,表示人或事物“怎么样”,“干什么”或“是什么”。宾语是动词谓语所涉及到的人或事物。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来充当,谓语常由动词、形容词来充当。如:  相似文献   

8.
论犯罪情节     
我国刑法多处使用了犯罪情节一词。正确认定犯罪情节的不同,不仅关系到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也关系到量刑的轻重,以及是否减轻或免除处罚。因此,从刑法理论上探讨犯罪情节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清照《词论》,词学界普遍认为作于北宋。但“北宋说”论据不足,现有论据及论证过程有错误之处。《词论》应作于南渡后,理由是:《词论》力斥“亡国之音”,与南渡后的社会背景合拍;“后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始能知之”等语,似为南渡后追记之辞;《词论》所标榜的“五音”、“五声”、“六律”、“清浊轻重”等,在北宋末年才逐渐完善;《词论》出于《苕溪渔隐丛话》后集而不是前集;北宋后期,苏黄是非常敏感的话题,李清照身份特殊,此时不太可能写作针对苏黄的《词论》;《词论》可能是针对南宋词坛的现实而发。  相似文献   

10.
申泽波 《政法学刊》2011,28(4):125-128
同一认定理论的流行让人认为它是有用的,但它实际上是无用的。运用现代逻辑方法分析同一认定命题,在特定案件中,被寻找客体是限定摹状词,受审查客体是专名,单称的同一认定命题是一个含有限定摹状词的句子,它赋予个体一个性质。同一认定涉及的是个体识别问题,全称的同一认定命题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全称的同一认定命题是在语言形式上对全称理论命题的模仿,在逻辑上制造了混乱,对同一认定命题意义的澄清可以消除这种混乱,在刑事技术中恢复清晰的逻辑。  相似文献   

11.
搭配是语义研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本文讨论了搭配这一概念三个层次的不同内容以及它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意义。首先 ,搭配可以理解为语义层次上词项的习惯搭配 ;其次 ,它又可以理解为词项同现 ,是语篇的重要衔接手段 ;另外 ,它还可以理解为广义的搭配 ,即句群、篇章平面上的搭配。  相似文献   

12.
鉴于目前裁判文书中存在的数字使用混乱的情况,笔者建议,根据《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法院刑事诉讼文书样式(样本)》(以下简称《样式》)的要求,对容易混淆的数字的用法应作如下规范: 一、应当使用汉字的情况 1凡属修饰句子基本成分,不具有统计意义的数字.如:“被告人将功放器两台、中置环绕音箱五套、话筒十只提走”.以上数量词说明宾语的数量特征,其在句子中的作用只是对宾语的限制,没有统计上的数量意义,故应用汉字表示. 2数字作为词素的定刑词、惯用语及缩略语,包括含月、日的简称,表示事件、节日和特定意义的词组.如:三角…  相似文献   

13.
轻微犯罪居高不下,已经成为严重危害社会称定的重要因素。迫切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加以遏制。“轻重控制”刑事政策,主张依法从重从快严厉打击轻微犯罪中具有反社会人格的犯罪分子.以达到更加有效地遏制和预防轻微犯罪、减少人们对犯罪的恐惧感和忧虑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之目的。在现时的法律框架内,实行“轻重控制”具有一定的操作空间,还需在立法上研究解决与现实需要不相适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从佛经看早期外来音译词的汉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Chen”、“塔”、“玻璃”、“和尚”等若干个梵语音泽词逐渐汉化的过程证明,汉语在吸收外来音泽词时,明显受到汉字字形的制约。因此,现代汉语吸收外来音泽词时也必须注意这个特点并遵循一定规律:在音泽外来词时应当注意字形的选择,使之既能与原词有很好的对音关系,又能满足汉民族对词语的潜意识的求源心理。  相似文献   

15.
俞洪刚 《法制与社会》2014,(13):293-294
随着刑事案件司法实践中,关于主观故意是否一致在定性量刑上的争议很多,后果直接导致对当事人量刑的轻重。基于此,本文较为仔细的论述共同犯罪主观故意的一致性以及对当事人量刑轻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论词的起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对有关论述提出几点商榷关于词的起源问题,历史说法很多,主要都是以作品的句式是否长短不齐作为客观标准,从而据此推定词的最早作者和产生时代。我们认为,研究词的起源首先应该学习毛主席的指示:“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在这点上说,它们使一切文学艺术相形见绌,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这是唯一的源泉,因为只能有这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句子交际功能类型,疑问句既有以发问求取信息的真性问,也有借发问给予信息或提供服务的假性问。招呼——问候问这种礼仪性符号旨在提供友好情感态度信息,是一种富有民族文化内涵的形式问句。理性设问与抒情性设问的区别在于:前者提供知识类信息,有问也有答,后者借发问抒胸中块垒,答在问中,是言语组织的一种美学手段。反问句不仅在副词等词语组配、重音位置等方面与真性问存有语法差异,而且常可作否定回答,常能充当答句,多取问句的复杂形式,是话语衔接、展开或引发冲突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赵星 《法学评论》2007,25(4):67-72
汉语语言文字本身具有不重逻辑推导性的特点以及立法文字自身存在着的与其语境、重音、语法等应用规则相脱离的现实,使得刑事法条文客观上具有模糊性、概括性、简约性、静止性和不完备性的特征,这标志着严格规则主义幻想的破灭。我们应该研究汉语言文字给我国法规则的表达带来的影响,以尽量减少语言文字给现实司法带来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9.
正确认识确切词语和模糊词语在法律语言中的地位和作用,对确保法律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具有重要意义。在语言的使用中,表义的准确性和严密性往往是由确切词语和模糊词语共同完成的。模糊理论的创立者、美国科学家查德认为:“在自然语言中,句子中的词大部分是模糊集的名称,而不是非模糊集的名称。”一般说来,在文学语言中,模糊词语的使用  相似文献   

20.
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将犯罪过失分为不同类型,而有认识过失与无认识过失的划分是过失类型的重中之重.过失类型与刑罚轻重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学理上倾向于认为对有认识过失的刑罚应适当重干对无认识过失的刑罚,通过对101个常见过失案例的实证研究,从质上看,过失类型与刑罚轻重之间确实存在此种关联,与理论预期相符合;从量上看,这种关系的影响力度较小,在所有八类影响因素中排位相对靠后,两者之间不存在统计意义上显著性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