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弓 《新视野》2003,(3):80-80
发端于20世纪末的中国实学研究,是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理论界在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梳理和检讨过程中的重要思想贡献之一。在持续近20年的实学研究热潮中,中国实学研究以“明清实学思潮”为理论契入点,逐步扩展到对整个中国实学,包括中国实学的内涵,主流与核心,起点、终点及发展阶段,实学与理学的关系,以及实学的现代转换等诸多问题的探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葛荣晋教授的近著——《中国实学文化导论》,作为对当前中国实学研究具有阶段性总结和理论发聩性质的力作,无疑将对新世纪中国实学文化研究的繁荣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实学实质上是一种贯…  相似文献   

2.
中外学术界有关对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地理学家徐霞客的生平事功及其地理学和文学巨著《徐霞客游记》的研究,已经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学术研究体系,学术界称之为“徐学”。但从中国思想史的角度,把徐霞客放入中国思想长河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朱钧侃、潘凤英、顾永芝三教授合撰的《徐霞客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则是一次走入思想者精神家园的尝试。1.该书展示出传主思想中最闪亮的部分———实学思想勾勒徐霞客的实学思想,是《徐霞客评传》有别于其他徐学研究的特质。徐霞客的实学思想主要包括他的“不行不见”、“不行不知”、“行而可知”的知…  相似文献   

3.
构建中国“新实学”,既是中国人“文化自觉”意识的充分表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复兴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展望21世纪,只有在“返本开新”(或“推陈出新”)的基础上,中国实学才能逐步地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新的哲学体系。“新实学”主要新在两点上:一是必须准确地全面地把握时代精神,从哲学价值观高度,回答与解决时代提出的各种新问题;二是必须超越“旧实学”的理论架构,吸纳人类各种新的哲学思维成果和新的研究范式,构建中国“新实学”。构建中国“新实学”必须坚持三条基本原则:准确地把握时代精神。提高“文化自觉”意识,走哲学“综合创新”之路。坚持多元诠释学方法。构建中国“新实学”,是“提高国家软势力”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中国现代化的精神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4.
王庆  邓建华 《当代贵州》2007,(13):13-13
邹东涛,陕西汉阴县人,经济学教授:历任西北大学教授、国家体改委经济体制改革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现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总编辑、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生产力学会常务理事;著有《十字路口上的中国》、《转轨的中国》、《中国经济体制创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等书;主编“世界市场经济模式丛书”、“中国改革开放20年丛书”、  相似文献   

5.
张岱年先生在中国实学研究上的重要贡献在于:提出了宋、元、明、清时期哲学“三足鼎立”的学术格局,构建了宋、元、明、清时期“三足鼎立”中“气本论”学派的人物谱系,关心、支持与指导了现代中国实学研究,从而为中国实学研究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地方财税体制研究》一书,是江西财经大学校长史忠良教授主持的江西教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课题的最终研究成果。该书分“理论与现实的考察”和“改革与未来的思考”上下两篇,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角度深入研究了地方财税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7.
东北师范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所所长郑德荣教授所著《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唯一书,最近由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集作者多年研究成果,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角度研究毛泽东思想的一部新作。这部著作全面、系统地研究了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作出的重大理论贡献。全书共分3篇17章44个目。第一篇主要从宏观上阐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基础和历史条件,以及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旗手和奠基作用。第二篇集中阐述了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轨迹与规律。其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标志;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体…  相似文献   

8.
张诚 《世纪桥》2008,(8):31-32
《共产党宣言》对中国的影响是深远的,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而形成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几大理论成果都与《共产党宣言》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历史渊源关系,充分展示了《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当代价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9.
广义实学经历了以“经世致用”、“崇实黜虚”、“实事求是”为代表性口号的阶段,同时也把这三个口号凝聚成代表实学本质的三大主题。与之相对应,实学分成实学倾向、实学思潮和实学精神三种状态。中国实学的特点是“去本体化”、“非学脉化”,以此思考未来实学的发展方向和建构方法,可以得出一点认识:新实学应当是儒学复兴运动的组成部分,新实学的构建应当继承古代实学家“躬行践履”的实践精神,除了关注实学理论的建设外,更应当注重儒学在当代社会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加强对“中国21世纪议程”的研究——评《我们的未来与人类的世界化》王红由石中元撰写的《我们的未来与人类的世界化》一书,探讨了人类面向未来的热点问题,尤其是环境污染所造成的“地球村”的生态危机,设计了未来发展的蓝图,用生动的事例阐述了“全球意识”。首次...  相似文献   

11.
“三个代表”思想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最近,唐之享副省长根据中央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的精神,主编出版的《“三个代表”思想概论》(以下简称《概论》)一书,为我们学习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供了一部视角新颖、内容丰富的好读本,对开展“三个代表”的“三进”活动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概论》最鲜明的特色,就是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高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三个代表”思想的丰富内涵,阐明了三者的各自特点和彼此联系。《概论》用了三大…  相似文献   

12.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5,27(6):F0002-F0002
为了从实学文化的全新视角,深化对于浙东学术文化的认识.阐发蕴含于浙东学派中的“以民为本”及“经世务实”的思想及其现代价值.宁波市行政学院、中国实学研究会、宁波市社会科学院、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勤州区政协,联合于10月27日-31日在宁波市委党校共同主办召开了全国“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实学研究会、河南行政学院、开封大学、中原宋学研究会联合主办的“第五届东亚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8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在古都开封召开。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和韩国、日本的学者共60余人参加了会议。大会收到学术论文40多篇。与会代表围绕“东亚实学与21世纪”这一主题就东亚实学与经济发展、东亚实学与东方文明、东亚实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 一、东亚实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与会学者认为,东亚各国的实学研究,韩国、日本起步较早。本世纪30年代韩国就已开始了实学研究,但由于20世纪前期的殖民统治,使韩国实学研究的现实指向意识遭到了挫折,直到20世纪的60~  相似文献   

14.
实学是儒学一以贯之的传统,是具有确定内涵的概念。应在绝对与相对、一般与特殊的统一关系中把握实学,区别不同类型的实学而对其加以研究:经世致用的实学事实上是儒学一以贯之的传统;通经致用是汉儒以后形成的传统;实证求是的实学则是明清时期才兴起的实学思潮;而实心实学是明清之际一些儒者在反思理学、心学之时做出的成果,同时也是为清算"腐儒"、"俗儒"而出现的实学形态。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集体编写、金冲及主编的《毛泽东传(1893-1949)》(上、下)两卷日文版,已经由日本美铃书房子1999年11月、2000年7月出版。翻译工作主要由日本横滨国立大学教授村田忠禧和曾参与日文版《毛泽东选集》翻译工作的黄幸先生担任。 村田忠禧教授在“译者后记”中,评价该书“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内容的可信度极高”。现将村田教授对《毛泽东传》的主要评述编译如下。 村田教授研究了《毛泽东传》的写作方法,分析了它的独到之处。 他指出,该书的最大特点,在于活生生地表现出毛泽东的个性。当然…  相似文献   

16.
邢志第、刘继孟二位教授主编的《孔繁森价值观研究》一书,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从孔繁森事迹看改革开放条件下领导者的价值观”的成果之一,现已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一部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系统研究孔繁森价值...  相似文献   

17.
吴继平 《前线》2012,(1):60-61
《曲折发展的岁月》一书,乃丛进教授的得意之作,是他经过多年潜心研究,查阅大量第一手珍贵史料,精心撰写而成。该书披露史实较多,触及实质问题较广,对问题秉笔直叙阐述颇深。  相似文献   

18.
最近,中央文献出版社编辑出版了《守护和建设我们的精神家园—重庆近现代文化精髓研究》。这部著作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重庆近现代文化精髓研究—从红岩精神到三峡移民精神》的最终成果,其中专章阐述了《歌乐山英烈精神》。这是我国学术界第一次提出“歌乐山英烈精神”的概念并作出理论概括。这部著作由王进、高宝柱主编。1996年,王进同志第一个对“红岩精神”作出了理论概括,备受社会及学界瞩目。在概括“红岩精神”理论内涵12年后,他为什么要在书中专章阐述“歌乐山英烈精神”?本刊特发此稿,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王舜祥 《世纪桥》2008,(4):43-44
明清时“实学”的概念和我们现在“实学”的概念是不同的。这种不同不是“泛化”和“窄化”意义上的不同,是两个话语体系的不同。忽视这两者之间的差别,正是造成目前“实学”研究混乱的原因之一。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辨别不同历史时期“实学”的不同含义,并在此基础上去研究特定历史时期的“实学”。  相似文献   

20.
《正气》2000,(6)
不久前,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了《商品量计量违法行为处罚规定》,对企业的“短秤”行为加大了处罚国度。现行的《计量法》对贸易活动中商品量(指使用计量器具,对商品进行计量所得出的商品的量值)的问题没有规定,而这方面又是消费者所关注的。为此,新颁布的《处罚规定》规定,生产者、销售者生产和销售的定量包装商品与贸易结算量不相符,计量偏差超过国家或其他有关规定的,将责令对消费者赔偿损失,并处违法所得3倍以下、最高不超过3万元的罚款。短斤缺两最高罚三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