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省直机关召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经验交流会s月公日,省直工委召开「省直机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王义理论学习经验交流会」,交流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出版发行以来,省直机关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小平同志理论的情况和经验,研究如何以党的十四届四中...  相似文献   

2.
“小平同志在中国革命的各个历史阶段均有卓著贡献,是我党、我军、我国各族人民非常敬爱的领袖。他是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对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形成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月21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陈慕华同志是这样开始对小平同志的追忆与怀念的。曾长期担任过经济工作领导,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的陈慕华说:“邓小平同志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巨大贡献。”陈慕华追忆了小平同志构建这一伟大理论的过程,脉络格外清晰,她说:“在批判‘两个凡是’时…  相似文献   

3.
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科学体系本刊评论员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王义的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开创全新事业的理论基础。用建设有中国待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是党的十四大提出的战略任务。《邓小平文选》第...  相似文献   

4.
如何有效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王义琨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指出:"要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始终不渝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手抓物质文...  相似文献   

5.
新华社北京2月24日电长街送别一代伟人.悲痛化作无穷力量。在含悲洒泪送别小平同志的日子里,全国各地干部群众纷纷表示要继承小平同志的遗志,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邓小平同志创立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在这个理论指导下确定的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小平同志领导我们实现的最根本的拨乱反正在对小平同志的缅怀中,人们深切感到,没有小平同志带领全党制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就不可能有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杨春贵说,邓小平同志反…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途径──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民主集中制的思想苑琳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也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学习邓小平同志的理论,必须认真把握小平同志关于民主集中制的思想。“民主集中制也是我...  相似文献   

7.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小平同志为我们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此后,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小平同志大力倡导、全力践行这一思想路线,成为全党楷模。小平同志践行这一思想路线中所显露出的鲜明的个人特色,已成为我们党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深入发掘、探讨、研究。本文试图从小平同志在贯彻这一思想路线中实现的“两个结合”,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通过学习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六中全会决议,结合湖北省电力局开展两个文明建设的实际,使我深深体会到:坚持开展创建文明单位和文明系统活动,是实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有效形式。一、招高认识是实现“两手抓”的思想善础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是贯穿(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一个重要思想,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基本内容。小平同志指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一国两制”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孔新民“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闪耀着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光辉。学习小平同志关于“一国两制”的理论,不仅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理解,而且对我们的...  相似文献   

10.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哪些方面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党的文献》第二期刊登逢先知《在毛泽东生平和思想研讨会闭幕会上的讲话》,其中谈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三个层次上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第一个层次,即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个层次。这就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群众路线;坚持独立自主、走自己的道路的指导思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灵魂。这三者贯穿和渗透在小平同志的全部理论之中,也是小平同志能…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同志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小平同志提出的许多论断简洁明了,对各项工作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本文仅就小平同志“一心一意搞建设”的思想及其对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谈几点体会。1982年9月18日,邓小平同志陪同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金日成赴四川防问,途中谈话的一部分以《一心一意搞建设》为题收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在这次谈话中,邓小平同志阐述了党的十二大提出的翻两番的奋斗目标及其实现这一目标的初步构想,指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重点“一是农业,二是能源…  相似文献   

12.
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理论问题张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集大成,是一部光辉的马克思主义文献。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从党的十二大小平同志提出科学命题...  相似文献   

13.
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统一战线的理论和实践是由邓小平同志一手开创、随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而发展,同时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当然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要抓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小平同志的一贯思想。他谆谆教导和告诫全党全国:“还要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最根本的是要使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的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只要我们的生产力发展,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坚持两手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  相似文献   

14.
为了纪念“五·四”运动74周年,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贯彻落实好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十四大精神,促进对外开放,省社科联、省青协、湖北日报评论理论部于1993年4月29日在武昌联合举办了“爱国主义与对外开放”座谈会。来自中南财大、华中师大、湖北大学、省社科院  相似文献   

15.
我校石柏林同志撰写的《试论邓小平爱国主义思想的理论特色》一文,经逐级评审推荐,作为辽宁省唯一的文章入选全国“学习《邓小平文选》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此次会议是经中共中央批准,由中央宣传部、中央党校、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教委、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召开的,是对全国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次检阅。  相似文献   

16.
在把握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功夫──浅论如何把理论学习引向深入边红军党的十四大提出用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以来,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积极落实,收到了明显的效果。目前,需要把这一学习进一步引向深入。要把这个学习引向深入,首...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文选》是我们党崭新的理论宝库,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教育改革的指路明灯。当前,全国人民、各行各业都正在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我们教育战线的广大师生同样也止在努力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同志的教育理论。我们作为中学的政治教师、学校德育工作者,更要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对青少年进行理想教育的论述,探索德育新路。邓小平同志在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非常重视对青少年进行理想教育。他在“文选”第三卷中指出:“我们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时,一定要坚持发…  相似文献   

18.
在香港回归祖国前夕,在我 党即将召开十五大之际, 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结业典礼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从政治到经济,从理论到实践,精辟地阐述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强调要高举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不动摇,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江泽民同志的讲话,是团结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跨世纪宏伟目标而奋斗的纲领性文件,对于统一全党思想,鼓舞人民斗志,坚定信心,凝聚力量,继承小平同志的遗志,把我们的伟大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相似文献   

19.
实行和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重要方针,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国家稳定发展、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完全符合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法治国这个思想,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小平同志在总结国际国内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小平同志一直在关心和研究如何避免在中国再次发生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的灾难性的错误,包括如何避免在中国发生像苏东剧变那样的事件,而且是从战略上、全局  相似文献   

20.
全面把握体系,深化理论研究石仲泉(中央党史研究室室委、研究员)自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概念后,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就在陆续展开。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的发表,把这个理论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它是这个理论走向体系化的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