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酒漏子     
东北人能喝酒在中国是有名气的,全国各地的人,在什么情况下遇到东北人的第一句话都是:东北人能喝酒。这么说就像全世界人都知道英国人爱谈天气一样,成了大众名牌,谁都知道,而且很容易使人在最短的时间里取得共识,以便更好地把友谊或爱情平稳地发展下去。东北人听了也不恼,感到有点自豪也说不定,但大多的东北人会很谦虚,说:能喝啥呀,也是瞎喝!  相似文献   

2.
要说东北人最大的优点绝对不是勇猛、憨直、义气和实在,而是从脑瓜顶到脚后根,从汗毛孔到心口窝连绵贯透的善良,不管多么恶劣的条件、复杂的心境,只要他能做到的,又是你所需的;只要他有的,又是你所要的,你放心,哪怕是你和他有什么深仇大恨,你不和他说拉倒,你说了,就是你看得起他,他就一定让你张开的嘴闭上,呲谁、凉谁、烫谁、看谁笑话还跺脚叫好或回家杀猪请谁吃喜儿的事,他坚决干不出来。  相似文献   

3.
豆腐心     
东北人都会说也常说那句话———你别跟某某一般见识,他(她)呀!就是刀子嘴,豆腐心。刀子嘴是说一个人对别人的要求很苛刻,说话也毫不留情,什么有劲说什么,逮着什么说什么,往往让人下不来台,尴尬还好,遇到不理解或承受力弱的,打起来也说不准,窝囊主想不开,上吊、吃耗子药的也不是没有,但极少,也不会极端到那种地步,不是还有豆腐心在后边擎着么?所以那种人很让人敬而远之,谁愿意被刀子嘴说呀?你再好的心,再好的出发点,也要挑地方说,你骂、你打他都能接受,人前广众地,谁也受不了。  相似文献   

4.
一天早上接到一个电话,让我猜她是谁。不喜欢这样的游戏,说你是谁吧,她说一对很好的朋友,却因为一件事而形同陌路,友谊似乎因此随风逝去,而且彼此心头有划过的伤痕。曾以为友谊是一杯茶,淡淡飘香,回味深长,比起爱情之酒的浓烈,它似乎更能让人在平静中体会什么是源远流长。泡好的茶放的时间越长,味道越浓,朋友相处越久,友情也更深厚;一杯热茶把温暖从口中带到胸中,直到全身,一位挚友让温情充满你的心胸;上好的茶奇贵无比,知已更是千金难买,一生难求。可是,茶也有变了味道的时候。好茶要用好水沏,否则,发掘不出它真正的美味;友谊需要水的滋润,…  相似文献   

5.
蔫巴杵     
蔫巴谁都懂,就是不精神,垂头耷脑,委委琐琐,越在人前越蔫巴人越多越堆碎,还不如个苍蝇嗡嗡两声;杵,即是一件工具,原本是很厉害的很有猛劲的工具,为什么要搭配给蔫巴用,那是东北人的语言特点和幽默,其更多的用意是不中用的“杵”,其实就是一个戳那的木头橛子,中看不中用。  相似文献   

6.
一窝蜂     
尹成 《新青年》2004,(3):46-47
东北人有两点长处,且至少有两点。一是憨直鲁莽:不计较针头线脑、不在乎蝇蝇小利、不讲究细枝末节,凡事看着办,都是好哥们儿,谁和谁呀;二是好大喜功:不问青红皂白、不管尺长寸短、不求天长地外,约觉着行就干,过程大于结果,咋死也不能悔死。  相似文献   

7.
磨叽     
尹成 《新青年》2002,(7):44-45
东北人爱用磨叽这个词儿,男女老少无一不舍,说得还溜,用得也恰当。动不动就会听到某人对某人说:磨叽! 磨叽的意思一般是反反复复、犹豫不决和没主意,现代一点儿的说法就是:不爽。东北人最不喜欢的就是不爽快,这很像东北的气候,四季分明,夏天热,干的拉地,汗都出不来,实际是刚出来就干了;春天好,苹绿花红就一夜饷事儿,黄昏时还光秃秃的满眼,早晨起来,窗前突然全绿了,绿的鲜嫩、扎眼、心动;秋天完全就是一阵风儿,风过叶黄,黄叶哗哗飘,风一阵凉似一阵,然后干干脆脆的雪大片儿飘起;冬天冷,撤尿得拿一杷剪干,边屎边用剪千剪。这种气候、地域里的人不爽快才怪,因此,说东北人磨叽,那是三伏天下雪——比窦娥都冤。  相似文献   

8.
豆子沉在水底,用心地吸收着水分,为被埋进土壤的那一天积蓄力量. 从小到大,他一直是个很浮躁的人.凡事在他眼中,说得头头是道,轮到付出行动时,他就落后了. 父亲说他是个蹉跎满志、好高骜远的人.他不服气,总是和父亲争论自己十足的理由.但是,不管如何争论,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这是让父亲惟一感到欣慰的一点理由.  相似文献   

9.
好使     
尹成 《新青年》2002,(1):44-45
东北人有意思,人简单,说话也简单,没边儿没沿儿,冷不丁一句话,幽默的,下巴要是不结实,得提前端好喽;抬杠的,刚听不咋地,转身一琢磨,铁眼珠子能气掉地下,你要急,他正坏笑着看你呢?咋地吧? 东北人说话不在乎规则,用着赶劲儿就行,譬如好使,原本指的是人对  相似文献   

10.
抱不平     
抱不平是要打的,多数是一种突发性的同情弱者的行为,怨谁暂且不说,先解决气不过的问题,跟歌曲唱的那样: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爱打抱不平者,毛驴子脾气也。毛驴是动物,有着很大的不可驯服性,性情暴烈,轻易别招惹它,不是蹄之,必是怒啸,三哈一勾,叫得你心里直毛。以此形容东北人中沾火就着、说打就捞的那种人,极为贴切。脾气火爆为一,更重要的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正义感强,看不得熊人受气,见不了强者欺人,哪怕是一帮混混打仗也别让他看见,他看见了,必是冲着占上风的去,把打架的双方整迷糊的时候有的是。  相似文献   

11.
同样重要     
有个人向屠夫买一块猪肉,他说要最好的那块。屠夫便割了一块,那人却说:“这不是最好的那块,应该重新给我割。”屠夫说:“我认为这是最好的一块肉,除了它,别的肉的价格都要低一些。”两人便争执起来,谁也不能说服谁。于是让旁人评理,旁人各有说法,也无法确定哪块肉最好。其中有个人说:“每块肉都是好肉,你想,猪都不能缺少它们。”言罢,大家哄然大笑。想想的确如此,假如那头猪活着,随便哪一块肉对它来说都寓示着生命。  相似文献   

12.
她与他,婚姻十来年,越来越没感觉了。别人都对她说,你嫁了个好丈夫啊。他们所说的好,是因为他不抽烟,不喝酒,更不花心。左邻闹绯闻,右邻闹离婚,他们的婚姻,却四平八稳着。她冷眼旁观他,看不出他的好。他有什么好呢?不过一普通男  相似文献   

13.
明白人     
南方人不明白“明白人”是个啥意思,要疑问:谁不明白呀?谁傻呀!东北人嘴里的明白人不是聪明与否的意思,也不是奸傻问题,而是泛指那些上知天文、下晓地理、通解世间万象,白日里能对话官商士民,夜晚里可寻仙游阴,你别有事儿问他,什么事儿不管,你只要问了,就立刻摇头晃脑给你说出个子午卯酉来,有鼻子有眼,还捎带着解决的方案,整个一万事通、通万事。而其真正的底呢?货真价实的明白很稀罕,装神弄鬼胡说八道的占多数,有一些道听途说的知识或信息也被篡改得面目全非,还要信誓旦旦、理直气壮,眼珠子瞪得牛眼睛一般证实:你不信别人,还不信我?  相似文献   

14.
出息     
尹成 《新青年》2002,(4):46-47
东北人不太被南方人看得起,原因多种,主要就是东北人粗鲁,现代比较酷的叫法是生猛,说话做事,行为粗糙,论根儿可野考到春秋,说当年孔子率弟子周游华夏,行至山海关,往东一看说,东皆蛮夷之地,不去也罟。虫子的先人们于是就野着了,一野千年,五大三粗着,胡子拉撒着,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着。东北人也没出息,就是缺少志气,,干什么事三分钟热血,想的比花还好看,轮到干时,两手一扎撒,傻了,老虎吃天,不知道从哪下嘴,虫子就是一个。  相似文献   

15.
吃过臭冬瓜     
张港 《新青年》2005,(8):36
论山珍海味,那咱不行,但要说对臭的认识,我敢说,比一般人深刻。因为我吃过臭冬瓜。那是在宁波人家里作客。宁波人有钱且好客,一桌子都是我们这里不常见的新鲜物,可是无味,因为没有白酒,只有啤酒、可乐之类。若是无菜倒也罢了,有这么多的好菜却无酒,我一个东北人,哪受得了这个,吃着无味的菜,眼睛四下搜寻。说了丢人,您可别笑——我在找酒。别说,还真让我找着了:橱上一个瓷坛,古拙而凝重,颈上还系着红绸,喝酒的经验告诉我,这里一定是陈年佳酿的住所。犹豫再三,再三犹豫,终于说出了口,“唔,真漂亮,那坛子,那酒坛吧。”主人笑了,“不,不是酒坛,…  相似文献   

16.
对待每个人,不管他是谁,不论他身份地位崇高或卑微,都要秉持友善曲礼貌和尊重,就像你期望从别人那里得到的-样.  相似文献   

17.
拷打羊皮     
李惠在雍州任刺史时,有挑盐者和挑柴者两人,同时歇担在大树荫下乘凉。当这两人动身时,竟为了一张羊皮闹将起来,都吵着说这张羊皮是自己垫背用的。李惠让这两个人先到外边侯着,然后,看着州里的主簿说:“咱们能通过拷打这张羊皮,找到它的主人么?”郡厂官吏以为上司在开玩笑,都不作答。李惠让人把这张羊皮铺在席子上,然后以木棍使劲敲打,结果席子上就可见到少量的盐屑。李惠看了,即说:“它的真正主人找到了O”于是,这才让争羊皮的两个人进来看看c那个背柴木者一看,傻了眼,再也无话可说,只得跪下磕头服罪。拷打羊皮@林楹  相似文献   

18.
整景儿     
尹成 《新青年》2006,(10):46-47
东北有句歇后语,拍一寸照片摆姿势--整景儿.它是专门用来嘲讽某种人在做人做事上,完全的表面文章,完全的虚头巴脑,完全的眼前利益,完全的投机讨巧.如此看东北人在对待这些专好整景儿者的态度上,又是完全的幽默兼完全的不屑一顾.  相似文献   

19.
《新青年》2002,(3):43
1我一本新书的名字,就是对不起我爱你。爱,不仅仅是情商的一部分,是种能力,其实也是一种修养。爱,很多时候,是让对方舒服的,但也有不爽、不愉快的时候,甚至是伤害。对别人的爱,请说“谢谢”;爱他人,请说“对不起”,因为你给人家添麻烦了,有这可能。记住了这条爱情礼貌用语,才会让你明白,“爱谁”不是一句“只要喜欢就好”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20.
深沉     
尹成 《新青年》2002,(2):44-45
东北人的深沉不全是深沉的本意,里面有了东北人的特殊的一种人文关照, 东北人长期生活中形成的许多东北话是极深刻又极富内涵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