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实现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以及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的重要源泉,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走向胜利的不竭动力,是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崭新道路的重要法宝。在新起点上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坚持和发展我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战略选择,是加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进而不断提升我们党执政能力和水平的客观需要。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明确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三化的辨证关系,以三化的互动发展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把握重要的基础手段和方法,以理论的发展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探索理论传播普及的基本路径,以思想理论的日益通俗化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2.
吴永辉 《法制与社会》2012,(28):159-160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可能性问题探讨的是随着时代条件的转变,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大众中普及的可能性问题.从理论根源上讲,对于这一问题的探究实质上是对马克思主义实践品格的追问.只有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得实践品格是来自于科学性和价值性的相统一,才能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可能性问题做出理论的科学说明.  相似文献   

3.
卢文忠 《法制与经济》2013,(10):102-103
马克思主义文献是记录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物质文本和信息载体。马克思主义文献的"新营销模式"是政治学和社会学意义上的满足执政体系和社会大众需要的实践形式,对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1938年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面向全党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至此,党又进一步对全体中国人民提出了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要求。那么,究竟如何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本文提出了六个原则性要求。  相似文献   

5.
意识形态不仅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生命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更多作为一个在某种特定利益驱使下形成的包含着欲望、情感、表象的知识系统,有着理论和实践的功能.它包容着政治、经济、道德、伦理等观念思想,但又不是简单的等同.意识形态是一个动态的整合的文化概念.这一理论视野提供了重新审视和阐释现代中国文学社团的可能.现代中国文学社团的源流、生成及形态等,与现代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等诸方面构成了关系复杂的网络.现代中国文学社团发展史既是一部现代意识形态史,又是现代知识分子不断追求超越自我的群体幻象.在一个互动的文化结构体系中,考察现代文学社团自身,反省现代文学社团研究,重要的是尊重文学社团的独立形态、结构特征,正确区分与文学流派、思潮的整合关系.  相似文献   

6.
监狱的权力与身份形态诠释着监狱的文化政治向度。监狱文化政治既是把监狱的文化和政治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一种理论立场和理论方法,也是监狱以政治为考量和指向的文化实践路径。当代中国监狱的文化政治在监狱权力话语、监狱意识形态、监狱文化认同和监狱文化领导权的互动、交融中展现内在结构和运行机理,表征了中国式的“规训与惩罚”。  相似文献   

7.
我们今天正日益面临着虚无主义的现代性症候,这意味着化育个体健全的心智,乃是当下教育的要义之所在。问题在于随着古典知识即美德的转向,现代教育的知识旨趣越来越多地成了对力量的崇拜,导致现代教育在力的崇拜中的迷失。我们需要重申知识即美德,触摸古典教育的余韵,守护教育的形上芬芳,以弥补当下教育的内在缺失。中国传统文化提倡修身为本、注重道德践履,正是当代德育之根基与经典。离开了人文根基,孤立地进行德育,德育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德育需要深厚的人文底蕴作为支撑。宋代文化中道德教育的蕴涵,集中体现在亲情与友情、隐逸与节操、咏菊与颂竹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正是依靠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创新指导了20多年的制度创新进程,在全球化浪潮冲击面前保持着当代中国改革向前推进的活力.但是在今天,面对深刻的全球化态势给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挑战,支撑中国制度创新的意识形态呈现出一种复杂局面.鉴于意识形态与制度和体制共存亡的特点,我们必须在全球化的世界大潮中,为维护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存、发展与创新而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体系的建设和创新.在当代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处于变动世界的创新进程之中,才能推进适应这一世界的国度进行制度和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9.
刘奕  谭钧  李书巧 《法制与社会》2011,(13):231-232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泛滥,理论研究的不足及宣传教育的低效,造成的主流意识形态文化阵地的缺失,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危机,马克思主义活力的不足,成为了当前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境遇.因此,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策研究,是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心理学家对于人类心理的普遍性本身及如何对其加以研究却一直没有加以明确的分析说明.对这些问题加以澄清以及阐明目前心理学家对人类心理共性的研究,对于人类心理共性的研究,心理学需要与人类学不同的研究策略.尽管研究者对人类心理的文化普遍性的兴趣日益增加,但在心理学领域还没有一套心理学家一致同意的可以据以考察人类心理的文化普遍性的方法论标准.制定出一些有助于研究者探究人类心理的文化普遍性的准则尤为必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11.
意识形态是文化的核心,又离不开文化的形塑.中国传统文化、岭南文化、西方现代文化和商业文化在香港独特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相互交融的过程,从侧面反映了香港文化的发展历程,又为探讨香港群体意识形态的形成史提供了线索.因此,解构香港群体意识形态的文化脉络,洞察港人观念体系形成的内在规律,有助于内地和香港思想文化的对话与交流.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文化建设,将推进法律文化、法治文化的研究。法治文化是指包含民主、人权、平等、自由、正义、公平等价值在内的人类优秀法律文化类型;法治文化由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组成,前者包括法律规范、法律制度、法律组织机构、法律设施等,后者包括法律心理、法律意识、法律思想体系。法治文化就是法律的意识形态和与其相适应的社会制度和组织机构。一般来说,观念支配行为,思想决定行动,而良好的制度和规范又影响和塑造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体系。法治文化建设就是制度性文化建设与观念性文化建设的结合和互动。法治文化建设既应该高度重视法律制度的建设,也要高度重视对公民观念的塑造和提高。  相似文献   

13.
季金华 《河北法学》2008,26(2):142-147
全球化是一个涉及到人类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诸领域的世界性历史进程。经济全球化不仅从多方面影响了主权国家的经济职能和经济主权,而且通过法律全球化对国家的法律主权构成了一定的挑战。经济全球化深刻影响到世界政治组织的构成及其活动方式和范围、对以国家为中心的、分散的主权政治架构也会产生广泛的影响。文化全球化推动了全球体系中的文化整合与文化嬗变,影响了人们的主权观念,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人们的行为以及人们之间的关系模式,改变着国家的政治生活形式,深刻影响着国家的文化主权,对民族国家和国际社会的治理及其宪政化提供了新的机遇并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为了推进全球法治进程,必须树立新的主权理念,实现主权要素的重构。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概念的提出,使人们获得了研究社会主义文明发展的新视点,这就是文化的视点、文化和文明发展的历史视点。要正确认识政治文明发展中的文化继承和超越、拒绝和借鉴问题以及文化发展中同一性与差异性的关系,从而。适应时代要求,推进政治文化创新。在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关键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思想和政治理论上的创新,是党能否把政治思想和政治理论创新的成果转化成制度创新的实践。  相似文献   

15.
This article addresses cultural policy in post-Communist Romania, focusing on the justifications for support of culture and the arts. The objectives are to clarify values legitimizing public support and to determine their effect on the meaning and impact of cultural policy. The author argues that justifications of public funding—instrumental or intrinsic—depend on how successive governments represent the roles conferred to culture and the arts, as well as on the particular ideas of culture and art they promote. Policy discourse after 1989 has been characterized by its nourishment of a persistent instrumental ideology that gradually connected to the international debate and has been dominated by a traditional, narrow conception of culture and art, which conflicts with a modern conception. Until recently, the fluctuations and conflicts between different values and ideas of culture and art have worked to constrain cultural policy, disrupting its implementation and altering its effects.  相似文献   

16.
论犯罪发生的文化原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李锡海 《法学论坛》2007,22(2):42-48
人是动物性和文化性的统一.人的行为,包括犯罪行为,必然受到文化的影响.人的动物性是诱发犯罪的重要因素,人的文化性是控制犯罪的重要因素.文化对犯罪的影响表现为:能影响犯罪观,能诱发犯罪的发生,能促进犯罪手段发展.在所有影响犯罪发生的文化现象中,文化冲突最引人注目,它是犯罪发生的最深刻的根源.  相似文献   

17.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consider the effect the United Kingdom’s currently prevailing legal culture is likely to have on the realization of cultural change presaged by the Human Rights Act. The article is in five parts. The first two address the preliminary questions: what is meant by ‘legal culture’ for these purposes, and what type of ‘human rights culture’ does the Human Rights Act envisage? The answers define the scope of the remainder of the article’s inquiry into the ways in which the Act itself and the culture of the United Kingdom legal profession and judiciary are likely to interact. The third part of the article identifies some examples of the sorts of culturally specific aspects of current legal practice which are likely to operate as serious practical constraints on the emergence of a human rights culture worthy of the name, before the fourth part considers what sorts of cultural changes will be required of judges and lawyers for the presaged cultural transformation to come about. Finally, the article asks whether there is any reason to believe that courts and lawyers can find from within their present culture the resources to bring about the necessary shift.  相似文献   

18.
刘丁蓉 《行政与法》2007,(10):81-83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我国民族精神的一种文化支撑,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儒家思想的诠释,拟证明新世纪的我国领导干部可以从儒家文化的优秀遗产中汲取营养,进行领导角色的转换以及文化适应。  相似文献   

19.
席建彬 《金陵法律评论》2004,(5):105-109,121
在现代文学生成、发展的跨文化语境下,诗性文化传统存在着分化、融合与拓展的趋势,从而为现代小说表现诗性精神的多元化取向提供了实现的前提。与之相适应,现代小说中诗性存在的具体形态也发生着变化,在承传了以和谐为基质的传统古典美学意蕴之外,又表现出之于诗性的失衡或失落的焦虑等现代意味的“边缘情绪”。同时,由于西方宗教精神的影响,诗性存在形态的神性层面意义也逐步进入了现代小说的视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