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感悟人生     
人生在世 ,转眼百年。生命 ,如沧海一粟 ,既顽强 ,又脆弱。顽强 ,九死一生 ,发光发热 ,直至死后多年 ,后人还念念不忘 ;脆弱 ,昙花一现 ,碌碌无为。诗坛泰斗臧克家曾高度概括人生价值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毛泽东同志也对生死定论 :“只要是为人民利益而死 ,就重于泰山”。人来到世间 ,好的东西要依靠我们努力 ,去创造。苦尽甜来 ,苦到甜的过程 ,就是艰苦奋斗的过程 ,拼搏进取的过程 ,无数失败、痛苦到胜利、欢乐的酿造和转换的过程。人生在世 ,真正工作的时间除去睡眠和休息就显得极为短暂 ,争分夺秒 ,抢抓机遇…  相似文献   

2.
<正>高唱战歌赴疆场1937年10月,臧克家(1905—2004)从山东省第十一中学回到家乡诸城臧家庄。这时,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吴伯萧校长带领莱阳乡村师范全体师生路过诸城迁往临沂。在诸城,吴伯萧邀请臧克家任学校的国文教师。被抗战激情燃烧的臧克家决心离开临沂,"我要去从军,到徐州,因为那儿最接近敌人。"那时,第五战  相似文献   

3.
余玮 《政策》2003,(11):50-52
●诗坛巨匠臧克家以诗歌著称于世,他的气质如诗,性格如诗,他的热情、朴素与豁达,率真、刚直与耿介,都属于诗  相似文献   

4.
从1988年构思,到1996年出版《邓小平》长诗,整整8年,可以说我是和敬爱的邓小平同志“生活在一起”的。我的写作过程,也就是“走近邓小平同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他在许多方面的建树令人高山仰止、震撼心魄。所以我写了6000多行的长诗,以多年来诗坛罕见的大结构,再现一代伟人的风采,抒发我的澎湃之情。关于写作的角度,我经历了一个探索的过程,终于我认识到,我是写诗,不是写生平传记。伟人就在身边,他谈话、写文  相似文献   

5.
方介堪先生是我在上海结识的。1975年10月间,方先生来上海小憩,住在位于黄河路上的女儿方丹文家。经他的弟子韩天衡兄作介绍,使我有幸拜见了这位心中景仰已久的印坛泰斗式人物。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初,年仅21岁的周鹏飞在中国书画研究院举办首次“毛体”书法展,得到了毛岸青、邵华夫妇的高度赞赏。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则题词日:“摹毛体易形似,而近乎神者,我所见仅鹏飞同志一人。”“毛体”一词由此诞生,并得到了书法界的广泛响应。  相似文献   

7.
《春秋》1994,(2)
诗和臧老50年代中期,中国作家协会办的刊物很少,全国更无一份诗歌刊物。有鉴于此,1956年10月,我贸然给臧克家先生一封信,希望他办一份诗刊,信是中国作家协会转的。没想到没过几天,便收到了臧先生给我的一封亲笔复信,信中说,他正在筹办《诗刊》,由他任主编,严辰任  相似文献   

8.
我不会写诗,但喜欢看诗,朗诵诗。尤其是在少年时代和青年时代,常把普希金、裴多菲、艾青、臧克家等人的诗句,记在心中,念在嘴上。那时候,臧克家先生的著名诗篇《有的人》,以它的深睿的哲理性和朗朗上口的无穷韵味,征服了我,使我对这位诗人,抱着一种崇敬和景仰的心情。 1965年春天,我和林非结婚时,文学研究所的大会议厅里,来了许多文学前辈,他们都是名人。  相似文献   

9.
我领取第 10期《中国保安》杂志时,与邮政局发生了 4角钱的争议。我利用法律维护了自身的合法权益,讨回了公道。 10月 8日刚上班,同事就把邮政局送来的包裹单转交给我,第 10期《中国保安》杂志共 100本到了,我兴冲冲赶到邮政局,填好单子递过去,验过证件后,一位戴眼镜的工作人员毫无表情的说:“交逾期保管费 4角。”我说:“包裹单是 10月 5日投送的,今天是 10月 8日,我没超过 3天,不应付保管费。”“交钱吧,这是按规定办理。 5号、 6号、 7号、 8号共 4天,交 1天的。”工作人员不耐烦了。   无奈,我递过去 4角钱,包裹领…  相似文献   

10.
去年以来,在两岸文坛,有两首诗常常被人提及,并经常被放在一起鉴赏比较,这就是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和祖国大陆著名铜雕艺术家朱炳仁的《云彩》。余光中先生作为当代诗坛泰斗,闻名遐迩,《乡愁》更是声名远播、童叟皆知。而朱炳仁先生主攻铜雕,在诗坛算是新秀,  相似文献   

11.
许少梅 《福建乡土》2009,(4):48-48,27
“我的诗集出版了。”电话另一头的阿里很平静地告诉我。终于出书了,近些年在诗坛上看似有点“消声”、边缘化的守望者阿里,在浴火重生之后,终于再次破壳而出。作为文友,真的感到异常的欣慰。  相似文献   

12.
《春秋》2001,(3)
决战时刻耿飚来到中央台1976年10月6日晚7时左右,秋天的夜幕已经降临,有几位未经打招呼的不速之客走进北京复兴门外的广播大楼,径直走进中央广播事业局局长邓岗的办公室。为首的是中联部部长耿飚。他的突然到来,是执行一项重大的、紧急的、特殊的使命。据后来耿飚谈到这一使命的时候说:10月6日抓起了“四人帮”,“是下午8点多一点抓完,我和北京卫戍区司令员邱巍高到电台来是7点多钟,不到8点”。耿飚在一年以后的1977年10月18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起颇为耐人寻味的案件。一个只读过一年书的53岁的农民,精心研究街头诈骗伎俩。凭着炉火纯青的骗人术,在几年的时间里,他先后导演出了一幕幕逼真的街头诈骗案,从未失手的他还带出了30多个“徒弟”,组成多个不固定的诈骗犯罪团伙,诈骗总额高达千余万元。他的徒弟们尊称他为诈骗行业的“泰斗”,他们从内心敬佩这位“高人”。然而,正应了那句“多行不义必自毙”,一场内讧终于牵出了这个作恶多端的诈骗“高人”及其同伙。2003年10月13日,此案已经大连市公安机关移送至检察院审查起诉。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个专事文学创作的人,对教育应算“门外汉”。说三道四,难入其究里。但我有三个第三代。大外孙女今年要考大学,孙子刚读高一,6岁的小外孙女则读“小一”,不知不觉间,她竟已背起8斤重书包(我亲自过秤的),小手还需拎另外一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如今落脚到了他们身上。我的“龙”“凤”标准其实“有限”,只巴望他们读到大学,成为“具有平等思想和创造精神、以一技之长自食其力和服务社会的合格公民”。(引自《人民日报》)12月2日文章《我们需要“粗茶淡饭的教育”》)自然,这挺使我关注大学教育种种现况。不知何时全国刮起了一窝  相似文献   

15.
2005年10月15日,星期六,这是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上午8时整,身着深色西服、打着亮色领带、胸佩红色“出席证”的省人大机关厅级干部们准时登上了从水果湖前往大会会场——东湖梅岭礼堂的交通车。“我在人大工作24年,从1992年第一次省委人大工作会议,到2001年和这次, 我已是第三次参加省委人大工作会议。”——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  相似文献   

16.
林岷 《台声》2002,(6):42-44
2002年4月8日晚,我在北京的家中接到黄启芳教授电话(台北私立世新大学文学院院长,他是我在台湾教育界德高望重的姑父徐鸿彰教授得意高足和义子,故称我“岷姐”,我叫他“黄弟”),告诉我他陪同台湾孔孟学会会长李焕先生一行下午刚到北京,住在钓鱼台宾馆。我告诉他,我曾在1990年、1991年访台时,在缪全生教授(是我叔叔林纪东的博士生———叔叔在台湾享有“法学界泰斗”的盛誉)陪同下,两次拜会我纪东叔的挚友李焕先生,己10年未见,很想念他,希望此次能够见面。两天后,黄弟电话告诉我说,李焕先生很高兴接受我访…  相似文献   

17.
时下流行一个词儿叫“追星族”,我就是追星族中的一员。不过,我追的是文坛巨星,首推的是季羡林、任继愈两位老师。 在季先生九十寿辰时,我敬上七律一首: 文章道德仰昆仑,星炳罗胸播四邻。 学贯中西尊泰斗,心通今古结知音。  相似文献   

18.
我出身于“点心世家”,七个舅舅都是点心名师.从十四岁学徒开始,我便靠融合各家之长,形成自己在点心制作上的独特风格.为此,我二十一岁,就被人们称为“青年点心泰斗”.以后,我曾受聘于省港十多家茶楼酒家.今天,我的徒弟分布在各省、港澳以及东南亚、日本和美国.自一九六○年广州大型园林饭店泮溪酒家建成以来,我一直主管点心部门,并倾力于吸收国内外点心制作之长,对传统的广东点心进行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19.
<正>"当我教不出学生,没有用了,我就可以死了……"2月4日上午8时05分,时间在这一刻凝固。在卧床7个月后,台州声乐界的泰斗、世上最纯洁的老太—钱梅洁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相似文献   

20.
郭衍莹 《春秋》2014,(4):10-13
正臧克家是我国当代著名诗人和文学家。他的成就除了自己的天赋和努力外,还得益于几位恩师的引路和栽培,以及一些前辈的指点和帮助。1946年李士钊受陶行知的委托,创办上海武训学校。臧克家和李士钊既是山东同乡又是好友,又都敬仰陶行知和武训精神,于是臧就应邀去武训学校讲课,举办过"诗词创作"讲座。李士钊是我初中时的老师。后来经他推荐我又成了武训学校正式注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