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强势经济造就强势货币,人民币的"低调"无法隐藏人民币正在成为新兴国际货币的事实.货币国际化由多种因素决定,目前,人民币已具备了国际化的条件.人民币国际化应遵循人民币周边国际化-人民币亚洲化-人民币全球国际化的渐进路径,中国目前应选择以人民币"区域化"为过渡期,走欧元国际化和日元国际化相结合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自2012年6月1日起,银行间外汇市场完善人民币对日元的交易方式,发展人民币对日元直接交易。人民币日元直接交易的开展是人民币国际化重要一步,也进一步扩大了我国对外贸易中人民币结算的规模与范围。大连与日本经贸关系非常密切,是我国与日本经贸往来最早也最为密切的城市,日本也是大连最大的投资对象与贸易伙伴。因此本文基于人民币日元直接交易的开展,对大连对外贸易结算中的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问题进行研究,进而找出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进而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日本鼓噪"人民币升值"的目的是要迫使中国达成一项类似1985年逼使日元升值的"广场协议".但也如同"广场协议"所导致的结果那样,对人民币汇率的调整对当前全球经济失衡并无实质上的意义.日本之所以鼓吹"人民币升值论",不仅在于要在人民币升值过程中获得日元炒作之利,而且在于不愿意看到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不愿意看到一个强大的中国在东亚崛起,因而企图通过人民币升值来阻止中国提高自己重要基础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遏制中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人民币国际化的模式选择与国家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是人民币国际货币职能演进、时间阶段推进和流通范围扩展的三维动态统一,其实质是货币国际化的一般规律与中国国情的有机结合。人民币国际化将兼容美元、欧元和日元的国际化路径,以一种非均匀的方式推进,它的成功将创造一种全新的货币国际化模式。  相似文献   

5.
数字     
《海南人大》2013,(7):5
去年人民币国际化指数增49%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日前发布的《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3》,截至去年第四季度,中国的人民币国际化指数(RII)已经达到0.87,相比前年的0.58增长49%。同期美元国际化指数为52.34,与前年基本持平,其他主要货币的国际化指数均不同程度有所下降,欧元为23.60,日元为4.46,英镑为3.98。  相似文献   

6.
新形势下,出现了有利于建立日元集团的客观条件:东亚经济合作如火如荼,为日元集团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日本政府大力推进日元在东亚的国际化过程,为日元成为亚洲的区域货币铺平了道路;日本与东亚国家加强了货币政策的协调,从而大大提高东亚区域内货币汇率的稳定系数;日本与东亚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分工由垂直型走向水平型,这是日元集团形成的先决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7.
中日经贸关系在中国对外经贸关系和中日两国关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对世纪之交中日经贸关系发展的基本态势进行了概括,主要表现为双边贸易高速增长后的巨幅波动、日本对华直接投资急剧扩大后的严重萎缩和资金合作从规模扩张转向效益提高等3个方面.目前中日经贸关系的发展面临的机遇来自日方和中方两个方面日方是经济回升与结构调整的积极影响,中方则是加入WTO与西部大开发的促进作用.近期中日经贸关系发展面临的新挑战主要来自日本经济重陷萧条的危险、日本对外经贸政策的调整、中国加入WTO的负面效应、日元汇率波动与人民币贬值预期.  相似文献   

8.
人民币国际化不是一个纯粹的单边政策行为,而需要得到其他国家政府的支持和配合。因此,人民币崛起为国际货币不仅仅是一个经济事件,同时也是一个外交事件。自2009年掀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大幕以来,中国政府一方面通过国内政策调整,释放人民币国际化的市场力量,另一方面也通过积极的货币外交,争取更多的货币合作伙伴,以夯实人民币国际化的政治基础。中国与货币伙伴的合作包括进行货币互换、推动本币结算、促进货币直接交易、建立货币清算机制等多项内容。国内政策调整与国际货币外交,共同构成了驱动中国货币崛起的双轮。目前中国已经初步搭建起一个包括47个国家的多层次货币合作伙伴网络。而其中五个国家因其在能力和意愿上都能对人民币的国际使用提供重要而关键的支持作用,需要中国将其作为人民币崛起进程中的战略支点国予以特殊对待。  相似文献   

9.
欧元的诞生和东亚经济、货币合作加强,中国的经济、政治和国际地位不断加强,人们纷纷预言人民币加入组建亚元区;本文从几方面入手分析得出结论:人民币应走单一国际化之路,并得出人民币国际化之路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0.
金融危机以来,在世界经济的不稳定性和国内因素的交互影响下,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加大。人民币升值将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产生深远影响,这一趋势将推动人民币走向国际化,并使其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可能性和现实性进一步增强。人民币走向国际化能增强我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话语权,有利于维护我国的贸易平衡和汇率稳定。但国际化进程还需要很长的时期,加快我国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提升,进一步完善金融体制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从货币国际化的意义出发,阐述了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的影响,并结合金融危机后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发展态势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出了相应对策:应以渐进的方式从人民币逐步区域化,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最终使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以及对外开放、参与世界经济程度的加深,人民币逐渐被亚洲各国所接受并成为可流通的货币。人民币的国际化问题也日益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和焦点问题。但人民币国际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对我国经济既有积极的影响也存在负面的效应。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需要尽可能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正确选择人民币国际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RMB is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ntegration into the global integration process of the inevitable trend, can not be avoided. In this trend, with the risks and opportunities. To avoid the risk, to seek opportunities,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strategy must. Any time the risks and opportunities are born with physiognomy.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is not just whether the conditions ripe problems because of what any society in the world, always advancing side edges to create the conditions, until everything is ready only a strong wind when it began to do things, it is a chance factor dictates, can not be the norm.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versa.  相似文献   

14.
开放型经济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西安"十五"、"十一五"规划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成功实施,极大地推动了西安开放型经济的快速发展。未来"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和"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将把西安推向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使西安成为西部地区的经济中心。目前西安发展开放型经济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如何扬长避短,找准定位,制定西安发展开放型经济战略,使西安走出一条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新路是需要认真研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2003年人民币升值论产生的国际、国内背景,指出美元大幅度贬值、美国贸易逆差居高不下、日本经济深陷通货紧缩以及中国国际收支顺差和外汇储备迅速增加共同催生了人民币升值论。作者认为“升值论”夸大了人民币汇率和中国的出口对美、日等国经济的消极作用,却忽略了人民币升值将对中国的外贸、外资、就业、物价和经济稳定发展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因此,逼迫中国在目前的局势下调整人民币汇率、放松外汇干预是不合理的。中国可以也能够采取扩大进口、消化外汇储备、放宽购汇条件、抑制投机资本流入等政策措施,减少国际收支顺差,有效减轻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在成功战胜国际金融危机,实现经济总体回升向好的背景下,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巩固战胜国际金融危机成果,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举措。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优化和调整经济结构,不断进行自主创新,全心全意为广大人民谋福利。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持续的、大量的国际收支"双顺差",即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持续高额"双顺差"。虽然持续的"双顺差"对我国的经济产生了一定的正面影响,表明我国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但也对我国经济形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应借鉴国际通行做法,结合我国的国情,制定出一套适合的解决办法,妥善处理我国国际收支的"双顺差"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中印自由贸易区是中印两国经济相互依存、经贸关系日益密切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建立对两国经济以及亚洲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两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国际地位提升、经济改革与开放政策的对接、经贸关系迅速发展以及相关国际机制的推动等几方面看,两国建设自由贸易区是可行的。针对印度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中印频繁的贸易摩擦、市场准入机会不等以及利益分配不均等建立过程中的障碍问题,中国应努力争取印度早日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积极解决两国贸易摩擦、充分阐释建立自由贸易区给两国人民带来的福利、在双边贸易谈判中掌握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