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最大任务,就是巩固新生政权。当时对新政权构成最大威胁的是实力强大并继续与中共为敌的美国政府。新中国在外交上,实行了与苏联结盟的战略;在政治上,用强力征服和镇压了一切可能的反对者。但是,美国和其他帝国主义列强不同,它主要不是靠武装侵略或割地赔款来取得其在华利益,而是通过文化、教育、宗教等各种渠道,施加对知识分子、普通市民基本价值观乃至生活方式的影响,这是新政权最担心的。而民众中存在的亲美、崇美、恐美心理,则严重地妨碍着新政权各项政治措施的有效实施。1950年秋冬中国出兵抗美援朝,美国宣布对中国实施封锁,给新政权提供了清除美国文化影响的有利时机。  相似文献   

2.
《党史文苑》2014,(7):30-30
1924年至1927年,在中国的大地上爆发了一场席卷全国的革命运动。这场革命运动声势之浩大,发动群众之广泛,在中国现代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人们通常把它称为中国的“大革命”。这场革命的宗旨是“打倒列强,除军阀”。打倒列强,就是打倒帝国主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宰割中国,使中国从帝国主义统治下解放出来,获得独立。帝国主义是通过中国的封建军阀来间接地统治中国的。中国的军阀,当时以北洋军阀为主,因此,以推翻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为目标的大革命是一场民族民主的大革命。  相似文献   

3.
日本帝国主义对华北的毒品侵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帝国主义对华北的毒品侵略孟悌清自从1840年英帝国主义用鸦片打开中国的大门之后,帝国主义列强纷纷效尤,致使中国大地“狼烟四起”,民不聊生,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到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在对中国实行军事侵略的同时,又利用鸦片进行经济侵...  相似文献   

4.
1955年下半年开始,在中国农村出现的“社会主义高潮”,对新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拟对这一“高潮”的形成过程、原因及影响作些探讨。一、农村“社会主义高潮”的到来在农业合作化运动连续出现两次“高潮”(一次是1952年底到1953年寿的以生产互助为特点的高潮;一次是1954年以土地入股、土地分红为特点的高潮)后,农业生产合作社迅速由1954年底的18万个增加到1955年初的67万个,加上购了“过头粮”,使得农村里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出现了紧张局面。1954年底,全国各地普遍出现生产力“暴动”。大批牲畜被卖被杀,农村…  相似文献   

5.
鸦片战争后,走什么道路才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这是对中国落后状况有切肤之痛的志士仁人曾竭力想要解决的问题。在当时的条件下,人们很自然地选择了资本主义道路。但后来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向人们表明,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这条路走不通。近代中国所以不能从封建制度发展到资本主义制度,基本原因在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随着帝国主义列强的侵入,近代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6.
在普天同庆伟大祖国50年华诞之际,新中国的铁路事业也伴随着祖国的脚步,走过了50年的光辉历程。这50年,是铁路职工在党的领导下奋发图强、艰苦创业的50年,也是中国铁路事业不断走向辉煌的50年。旧中国的铁路,饱受帝国主义列强的欺侮和战争的嗓贿,千疮百孔。满目疮质。从中国第一条铁路诞生到1949年,70余年里全国才建了2.2万公里铁路,到解放前夕,能勉强维持通车的仅有回.且万公里,就是这样少的铁路,大部分还被帝国主义列强所控制,完全由我国自主经营的不足4O%,且技术标准杂,设备质量差,运输效率极低。新中国诞生后,在党…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从初创时的50多人发展成为今天拥有58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在国家生活中处于执政地位,这不是偶然的,也不是自封的,而是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旧中国的积贫积弱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西方帝国主义列强接连发动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华民族丧失了国家的独立,政治上受奴役,经济上被掠夺,人权主权遭践踏......软弱腐败的清王朝,不可能也没有力量来保卫中国的独立…  相似文献   

8.
万县怒吼     
正1924年秋,苏联作家铁捷克在执教北京大学时,创作了著名话剧《怒吼吧中国》。该剧取材于1924年6月发生在四川省万县(今重庆市万州区)的一次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的真实事件。列强炮制万县事件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天津条约》  相似文献   

9.
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起点一由此开始了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站在抗战最前线的东北人民不屈不挠地同日本侵略者奋战6年。“七七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又开始了艰苦卓绝的8年抗战。中国在这场战争中经历了14年反法西斯战争。本文拟就“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抗战在全国抗战中的地位及其关系问题进行探讨。一、“九一八”事变使中日矛盾成为主要矛盾。1840年鸦片战争中后.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纷纷侵入和中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中国社会的性质开始由封建社会向半封建、半殖民地…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在当今世界上是一个创造性的新构想。这个构想是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的,是完全能够行得通的科学构想。中国的实际情况分历史和现实两个方面,这是提出构想的根据所在。自一八四○年鸦片战争以来,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迫使旧中国清王朝跟他们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赔款割地,  相似文献   

11.
《党史文汇》2001,(5):F003-F003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这五项原则的提出,始于1953年12月至1954年4月中国与印度关于两国在中国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的谈判中。当时,周恩来总理第一次提出了这五项原则.印度方面表示赞同。在此基础上,双方缔结了《中印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  相似文献   

12.
从1997年7月1日零时起,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随着这一时刻的迫近和来临,香港问题愈来愈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成为有关方面研究宣传的热点之一。历史进入近代以来,香港引人关注并值得研究宣传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其中最突出的一个方面,就是围绕香港主权的沦丧与回归,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历史层面,都充满着帝国主义列强武装侵略、强权割地、殖民主义奴役、企图永远霸占香港等强盗逻辑和强盗行径,充满着中国人民特别是广东、香港人民反侵略、反割地、反奴役和收回香港主权的爱国斗争,充满着香港同胞与祖国各地相互支持、相互…  相似文献   

13.
香港、澳门、台湾自古属于中国。1840年鸦片战争中,英帝国主义以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迫使满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准将”香港割让。在此之前,葡萄牙利用明王朝的颟顸无知,亦商亦盗逐步占领了澳门。鸦片战争后,葡萄牙趁火打劫,驱赶澳门的清政府官衙,霸占了澳门。与港澳被西方列强强占而脱离祖国所不同的是,台湾在1949年后被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失败的国民党政权所盘踞,而与祖国大陆分离近五十年之久。统一祖国,是中华民族的神圣意愿,是历史赋予中国人民的崇高使命。在香港即将回归祖国的历史时刻,新华社澳门分社副…  相似文献   

14.
正1954年的宪法,是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这部宪法的公布和实施,在新中国的法制建设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这部宪法从起草到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历时8个月零12天。最初,陈伯达在1953年十一二月间写了一个稿子,没有被采用。从1954年1月9日起,毛泽东领导的宪法起草小组在杭州重新起草,小组成员是胡乔木、陈伯达、田家英。这一稿,修改了七八次,后又经中共中央政治局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后,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期,50年代、60乃至70年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始终坚持“暂时不动香港”之“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战略决策,秉此处理香港问题的指导思想。对外的公开表述是:“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中国不承认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三个不平等条约。对于这一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我们一贯主张,在适当时机通过谈判和平解决,在未解决之前暂时维持现状”①。实事求是而论,新中国诞生之际出台“暂时不动香港”之“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战略决策的历史背景,在新中国成立后直至1978年,并没有发生根本性…  相似文献   

16.
在列强侵华史上,日本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是一个有着十分重要地位和特殊作用的殖民侵略机构。从1906年到1945年,它在中国大陆从事侵略活动达40年之久。满铁的历史就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东北的历史。  相似文献   

17.
《共产党人》2006,(4):53-54
清光绪年间,正值西方帝国主义列强侵华的高潮时期。这一时期,在中华各族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瓜分中国的正义斗争中,曾出现了不少血染疆场、壮烈捐躯的民族英雄,著名的回族爱国将领马福禄便是其中的一位。马福禄(18521900年)字寿山,甘肃省河州(今临夏市)韩家集人。其父马  相似文献   

18.
东北师范大学教授马世力:一个半世纪以前,英帝国主义依仗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大门。开港、割地、赔款,使中国开始一步一步走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香港就是在这种环境下,被迫与祖国分离。香港的被割占,是当时西方列强推行殖民扩张政策同清政府腐败的封建制度交互作用的结果。它反映了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积贫积弱和英帝国主义依仗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所带来强大国力进行疯狂扩张的现实。清政府无力阻止这一历史悲剧的发生,正所谓“弱国无外交”。历史上的这一页,使中华民族饱受了一个多世纪的屈辱,有多少爱国志士为此…  相似文献   

19.
祝彦 《世纪桥》2003,(2):59-61
在中国,政党作为一种政治现象,是到20世纪初即清末民初才出现的。 鸦片战争后,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于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掠夺,加上中国清末封建王朝的没落与腐朽,在西方列强的蹂躏下,中国的社会政治危机不断加深,遭遇亘古未有的巨变。正如梁启超形容的:中国面临“五千年未有之变局”。在此民族存亡的时刻,许多卓越的仁人志士都努力探求救国救民之道。洪秀全发动的中国历史上最后一  相似文献   

20.
近代以来,古老的中国在西方列强入侵的炮火中开始了艰难的工业化发展历程。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实现工业化这一目标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但由于帝国主义的掠夺和国内封建势力的阻挠,中国工业化进程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毛泽东顺应历史的潮流,继承了近代以来中国人的探索成就,使中国工业化进程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考察毛泽东的工业化思想,对我们正在进行的工业化建设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中国工业化发展创造前提条件 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始终处于工业化发展的前期、部世界的工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