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六、七十年代以来,拉丁美洲的社会民主主义势力十分活跃,成为拉丁美洲政治舞台上的重要角色。本文拟就这一现象进行初步的概括和分析。一·一概况拉丁美洲,是第三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地区。早在十九世纪后半期,由于欧洲资本主义势力的相继入侵和本地区生产力的增长,拉丁美洲一些国家的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展起来,出现了近代工业的某些部门,工人阶级队伍也随之壮大。  相似文献   

2.
中国与拉丁美洲的经济关系近10年来日益紧密。本文考察了中拉之间的贸易、外国直接投资(FDI)以及其他资金流动的增长,并指出中国在该地区的利益在于获取原材料、找寻制成品出口的市场以及在此与台湾进行"外交"争夺。本文还论及了中拉关系的不对称性,这可以从双边贸易对双方的相对重要性、贸易流的构成以及FDI的差额之中看出来。这些都表明中拉关系具有许多"中心—边缘"关系的特征。然而,中国还远非拉美地区的一支新的霸权力量;而且对拉美国家来说,与美国以及欧洲的关系的重要性仍旧大于与中国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析拉丁美洲现代化进程中的”威权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开轶 《当代世界》2008,(12):46-49
威权政治即“已经取得政治独立的国家或地区,在其现代化的起步阶段,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出现的,形式上保留了选举、代议制、政党等民主政治形式,但实际上限制公民政治自由、高度集权的一种过渡性政治形态。”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威权政治形态曾出现于德国、俄罗斯、日本、西班牙、葡萄牙,以及东亚等国家和地区,而拉丁美洲现代化进程中的威权政治则是最具典型意义。拉丁美洲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中现代化起步最早,从19世纪上半叶开始至今已经将近二个世纪的时间。  相似文献   

4.
拉丁美洲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主义者用“火和剑”征服了美洲,将其变为殖民地。1635年和1647年法国殖民主义者又将美洲的瓜德罗普和马提尼克分别变为殖民地。西、葡、波殖民主义者皆讲带有拉丁语词干的拉丁语系语言。这些殖民主义者力图巩固在已占领地区的统治地位,竭力传播其宗教(主要是天主教),推广其拉丁语词干的拉丁语系语言,故将其占领的美洲称之为拉丁美洲。而西班牙殖民主义者在美洲国家中占领的殖民地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研究中国作为一个崛起的大国与拉丁美洲的关系走向。两位作者首先简要回顾了中国与拉美关系的发展史。文章指出,进入新世纪以来,中拉经贸关系迅速升温,现在已经成为推动中拉关系不断发展的主要动力。不过,中国在拉美的经济角色在当地存在争议。在中、美、拉三角关系方面,中国正在成为拉丁美洲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因素,但是只是因素之一。拉美各国试图以此制衡美国在该地区的霸权,而不是用中国替代美国。在中国模式的吸引力方面,拉美国家不能照搬或复制中国模式,但是可以从中国的发展中汲取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民众主义在拉丁美洲是一个周期性出现的政治现象。20世纪以来,该地区政治舞台上先后出现过经典、新自由主义和激进左翼三种不同形态的民众主义。经典民众主义与早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伴生,新自由主义民众主义诞生于民主化与市场化转型的特定时期,21世纪初的左翼民众主义则是新时期进步主义浪潮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时代背景各不相同,以上三种形态却都深刻反映出地区范围内贫富分化严重、政治参与受限、社会阶层固化等特殊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现实。在拉丁美洲,民众主义绝非"恶"的代名词,但其方案也并非解决问题的合理选项,并常常会在一场场的"狂欢"过后给其目标受益群体带来更大的伤害。与当前欧美民众主义的上行走势形成鲜明对照,受宏观经济衰退、政治生态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拉丁美洲历史上第三个民众主义周期似乎已然进入尾声。  相似文献   

7.
《南风窗》2005,(24)
中国车出口美国中国大陆国有企业奇瑞汽车公司将开始出口汽车到美国市场,这将是中国大陆生产的汽车首度进军美国市场。这将是改变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形象的绝佳机会,一直以来,人们认为中国只是国际名牌的廉价加工工厂。在胡锦涛去年访问拉丁美洲时, 中国在该地区的投资额已经达到了 300亿美元。中国和世界经济的融合正在不断加快。  相似文献   

8.
世界各地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及政党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主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在当代世界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思潮,在不同地区和国家,各有其特点,发展很不平衡。西欧、北欧、南欧地区是民主社会主义的诞生地,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和政党在这一地区普遍影响力大,国际知名度高。在其他大多数地区,民主社会主义则是拿来的"主义"。在有的国家,民主社会主义政党影响力非常小,在短时间内很难成长为国内主要政党。有些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的民主社会主义政党,尽管在国内政治影响力很大,但由于国家面临的各种问题比较复杂,因而在看得见的将来很难给国家带来大的起色。  相似文献   

9.
美国http://www.bu.edu/pardee/网站2010年10月8日刊登了科芬·P·盖拉格尔题为《中国与拉美工业化的未来》的文章,认为中国的崛起为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出口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市场需求,并帮助和促进了该地区近10年的经济增长。但是,这样的出口增长最终可能导致这些地区出现  相似文献   

10.
海外军事基地研究的重要领域是基地的获取方式。本文归纳出大国获取海外军事基地的六种方式,即殖民统治、和平转让、军事占领、军事结盟、提供援助和撤离原住民,并以美、英、法、俄、日、印六国在中东伊斯兰地区军事部署为例加以实证检验。研究显示:在不同的国家、历史时期和地缘环境下,上述六种手段的作用不同。军事结盟和提供援助是大国在该地区部署军事基地的主要手段;殖民统治是英法获取军事基地的重要手段;军事占领是美国获取军事基地的主要手段;和平转让与撤离原住民是大国获取军事基地的补充手段。中国在中东虽无军事基地却有军事存在,以索马里护航编队、维和部队等为主要形式。为更好地保护海外利益,增强人道主义救援能力,中国在中东伊斯兰国家建立任务导向型后勤补给基地具有必要性,其获取方式将以政治谈判和外交协商为主,不同于其他大国的获取方式。  相似文献   

11.
社会党国际成立时只是"欧洲社会党的俱乐部",但在随后半个多世纪中,社会党国际持续向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地区渗透,可划为明显的三个历史阶段。每个阶段社会党国际的渗透方向和政策各有不同,其手段具有高度灵活和立体化的特征。社会党国际成功实现向亚非拉地区的渗透,实现了所谓的"国际化"。但是,2008年世界经济动荡以后,社会党国际在亚非拉地区的发展势头有所减弱。社会党国际内部的分裂削弱了其向外渗透与扩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地区研究是印度国际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印度地区研究的学科设立和发展都由政府主导,学校和研究机构本身的自由空间相当有限;重视应用研究和实证研究,理论研究相对较弱,但理论的觉醒和反思已经出现;其研究覆盖地区范围广,每个地区都有数量不等的专家,但不同地区之间的比较研究还很少见;印度学者正积极谋求扩大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包括学术影响力、毕业生国际化就业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一个批判性的视角,探讨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对拉丁美洲的政策。美国对拉丁美洲政策的转变是从林登.约翰逊时期开始的,而决定性的转变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面对该地区不稳定性的增长和美国控制能力的下降,尼克松政府认为,遏制西半球激进主义的最好办法就是培植当地的右翼势力,包括军人政权。这一政策取向既根源于尼克松个人对第三世界能否实行民主的怀疑,也在于他热切希望减轻美国在世界上的军事负担,维持这一地区的基本稳定,不给美国的大战略造成干扰。但这种做法忽视了人权,必然遭到拉丁美洲人民和美国民众的反对而无法继续下去。  相似文献   

14.
意见与媒体     
俄罗斯《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2005年第5期文章:《中国发展的威胁、风险和挑战》中国业已成为影响全球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成为在东亚和中亚,其中包括朝鲜牛岛有影响力的地区力量。中国正力求成为能影响世  相似文献   

15.
自冷战结束以来,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地区性整体合作不断拓展,2015年中拉论坛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对发展中地区整体外交基本实现全覆盖。对发展中地区的整体外交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创新之一,它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对发展中国家外交的手段体系,推动中国与发展中地区的合作全面深化,促进中国对发展中国家外交的机制化发展,有力地化解了持续崛起的中国在发展中世界所面临的利益、身份和影响力挑战。与此同时,中国对发展中地区的整体外交,还有助于各地区强化集体身份认同,进而推动了各地区的一体化进程。面对国际体系加速转型、中国持续崛起、发展中地区不断发展的现实,中国对发展中地区整体外交仍面临诸多挑战,要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引,前瞻性地完善其指导理念、战略思路和政策体系,推动中国对发展中国家外交的理论和实践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在与东盟的交往中一贯遵循"双赢原则"。在美国的战略行动变得越来越与时代格格不入的今天,中国的软实力外交战略使其在几乎所有的地区事务中都处于核心地位。国外媒体指出,中国的软实力外交战略和不断巩固硬实力的做法正在削弱美国在亚洲的力量和影响力。如果美国不制定一项将经济、外交和军事因素都考虑在内的全面战略,就有可能因中国的外交策略而失去在亚洲的战略和外交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7.
格瓦拉主义是拉丁美洲的一股重要政治思潮,曾经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风云一时。短短的十几年中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系统的思想理论。在拉丁美洲、非洲及亚洲地区的某些国家广为流传,对这些地区的民族民主运动和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一度造成了广大革命者和工农群众的思想混乱。后来,随着"游击中心"组织屡遭挫折和格瓦拉在玻利维亚的被害,从此,格瓦拉主义日趋衰落。1979年,尼加拉瓜人民在桑地诺解放阵线的领导下推翻了索摩查独  相似文献   

18.
正摩洛哥是"一带一路"倡议重要的交汇点与支撑点,中国通过摩洛哥可以将其市场和影响力同时投射非洲和欧洲,甚至扩展到其他阿拉伯国家。但受到西方传统大国势力范围和地区政治安全形势的影响,中国仍需注意参与摩港口建设的潜在风险。中国参与地中海沿线国家港口建设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中国已经参与港口建设的地中海国家有埃及、以色列和希腊。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与拉美互动关系的深度和广度都在不断提高。介入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是中国总体性"走出去"战略的一部分。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中,都应该将"走出去"战略置于更广阔的全球化背景下加以理解和判断。中国的"走出去"战略,依据地区、国家、部门以及既有参与模式的不同而有所变化,要研究中拉互动,必须考虑到参与者自身的多样性。中拉互动研究领域日渐彰显的独特形式为将来深化全球化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原始素材。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世界上很多国家的收入不平等程度均在加剧,国外学者对各国收入不平等的原因、对策以及政策效果进行了广泛研究.总结和分析这些研究成果,会对我们认识和改善我国收入不平等状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一、国外收入不平等现状 近年来,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国民收入不平等程度均在加剧.拉丁美洲所有国家的收入不平等问题一直严重且持续恶化,除委内瑞拉外,该地区其他国家基尼系数都超过0.4.2011年《福布斯》杂志列出的50名拉丁美洲富翁,其资产总计高达3343亿美元,收入分配不平等问题日趋严峻.而在经合组织地区(OECD)过去20年中,整个地区的收入差距普遍扩大并呈现以下具体特征:一是无论以什么方式衡量收入差距,经合组织地区国家的收入分配差距都在逐年扩大.二是除个别国家外,收入差距大的国家,其相对收入贫困率往往也很高.三是过去20年中OECD三分之二的国家收入差距持续扩大,且贫困人数一直增加.四是自2000年以来,加拿大、德国、挪威、美国、意大利和芬兰的收入差距大幅增加,而英国、墨西哥、希腊和澳大利亚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