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勘验、检查交通事故或其它案件的现场时,常常见到死者、伤者和有关人员体表擦伤、衣服破裂、衣服皱褶以及衣服上沾有地面物质等情况,根据这些现象判断是否地面滑擦形成、滑擦方向以及人体、车辆当时所处的状态等,对于分析案件发生经过,确定案件性质都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方形坡状齿钥匙增配痕迹形成规律、增配痕迹随开启次数的渐变过程以及增配痕迹的变化因素。方法用被增配过的原配钥匙和增配钥匙进行模拟开启实验,观察并记录开启前和开启过程中的增配痕迹。结果被增配钥匙的坡面上有明显的印压痕迹和擦划痕迹,增配痕迹随开启次数增加呈渐变性变化,且原配钥匙和增配钥匙上的增配痕迹变化不同。结论增配痕迹为印压痕迹和擦划痕迹,印压痕迹随着开启次数增加而逐渐消失,擦划痕迹较稳定。  相似文献   

3.
七七式手枪是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较先进的自卫武器。该枪在发射过程中弹壳中部遗留有一环形突起压痕(简称环槽痕),有关教材和文章均有论述,但对环槽痕表面遗留的细小擦划痕迹还未见报导。本文通过对环槽痕上细小擦划痕迹的观察、比对分析、统计,就痕迹的形成机理、出现率、稳定性、变化规律、鉴定价值及检验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实验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六四式手枪射击弹壳上遗留弹膛螺旋槽擦划痕迹的形成、稳定性、变化、鉴定价值以及检验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枪弹创纤维蛋白形成能力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免疫组化PAP染色法,对57例人体枪弹创标本的纤维蛋白形成能力进行检测。结果发现,所有生前枪弹创均有纤维蛋白形成祖创缘邻近皮肤组织内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以及血管内充盈的红细胞膜上亦呈棕色阳性染色;死后30min内形成的枪弹创均有纤维蛋白形成;死后37min后形成的枪弹创无纤维蛋白形成,说明死后30min,纤维蛋白形成能力仍存在。作者认为,仅根据损伤局部有纤维蛋白形成即判断为生前伤是不恰当的,尚应结合损伤部位、损伤程度、损伤类型以及其它生活反应综合评定,不宜单凭纤维蛋白判断。  相似文献   

6.
对跳弹碰击痕迹及枪创特点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式枪支具有较大的杀伤威力,在执行公务或某种特殊情况下,造成跳弹枪创致人死亡的案件偶有发生,过去曾有定错案件性质的报导。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好这类涉案难题,作者通过对6起枪击案件中的跳弹碰击痕迹及枪创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制式枪支模拟跳弹做了实验研究,报道如下。1枪击案件材料来源在对枪击案件形成跳弹碰击痕迹及枪伤特点的分析研究中,本文所利用的案件资料,来源于对实际检案。有2例是上个世纪60年代纠正过的错案。1例为1988年,解决案件中擦损弹头变形原因的实际检案。另3例分别为:枪支从裤带上掉入厕所粪池内形成跳弹,致持枪人死亡…  相似文献   

7.
在复杂的损伤形态中,规则性损伤是较少见但又有特殊意义的一类,实际检案中往往只注重明显的损伤,而忽略了对损伤间关系的注意,笔者就这类损伤进行以下分析讨论。1资料来源资料来源于自1996年~1999年共4年间唐山市的尸体检验记录,共择选82例。2一般资料男性54例,占65.9%,女性28例,占34.1%;年龄在20岁以下10人,20岁~30岁17人,30岁~45岁42人,45岁以上13人;生前伤53例,占64.6%,死后伤29例,占35.4%。82例尸体的案件性质,被损伤部位,损伤痕迹在侦查中的作用以及损伤痕迹的致伤物见表1~4。3讨论尸表规则性损伤、痕迹是指形成、存于尸体表面,其…  相似文献   

8.
蔡江 《刑事技术》2009,(5):58-59
近日,笔者在勘验3起入室系列盗窃案时发现现场门窗完好,门上挂锁未见破坏痕迹,可室内财物却被盗,起初以为用钥匙开锁实施盗窃,但在检验挂锁时,发现锁舌上有新鲜带状擦划痕迹,锁舌两侧锁体内壁上有2条线状擦划痕迹,认定这是压锁舌技术开锁,是利用“插片”开锁遗留的痕迹。这类技术开锁留痕不明显不易被发现,容易被被害人和侦查技术人员忽视,笔者也是第一次遇到,现结合本辖区发生的利用“插片”压锁舌技术开锁案件,对“插片”的结构、原理、遗留痕迹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9.
在道路交通事故中,交通肇事逃逸事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类型,一般包括人-车碰撞事故和车-车碰撞事故。对于此类事故,通常需要借助对车体痕迹检验、人体衣物痕迹检验、微量物证检验、法医人体损伤检验、现场散落物整体分离痕迹检验等法庭科学技术以及运动学、动力学等物理学相关知识认定肇事车辆,判定车与车、车与人是否接触,推断接触部位及接触方式。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由于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薄弱,故而因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而造成的交通事故频发,约占全部交通事故发生数的30%.如行人在机动车道上行走,或不顾信号,横穿马路等造成的事故. 行人交通事故由于是运动着的汽车作用于人体,故常常会造成行人损伤,损伤的严重程度一方面取决于汽车的速度、类型以及汽车撞击人体的部位,另一方面也与行人被撞击的部位、撞击时身体的姿势、行进方向及所穿的衣服有关.有资料表明汽车撞击行人时最常见的部位是汽车头部作用于人体,约占汽车撞击行人案例的84%,而且汽车左前翼撞击行人比右前翼撞击行人多见.本文就实际工作中遇及的行人交通事故损伤特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1案例资料1998年以来江西铜鼓县城一金银加工店3次被盗,卷闸门锁被撬。前两次锁芯未见,门上留下一空孔,孔周围的铁板上有擦划痕;第三次锁芯扭断,留在门上,锁芯外套一金属套筒(特殊的扭锁工具),并遗有一根小铁杆。通过检验研究,这是一种特殊的扭卷闸门锁的工具,并留有特殊的痕迹,介绍如下:卷闸门锁锁芯一般有1cm左右伸出铁皮孔外,锁芯直径2.5cm。用2.6cm的套筒(图1、2)套住露出的锁芯,扭紧螺杆,即套紧了锁芯。当逆时扳动铁杆时,锁芯连同套筒一同旋转,锁体内固定锁芯的两个小螺杆即被扭断;锁芯带动锁内齿…  相似文献   

12.
张剑  张忠 《法医学杂志》2016,(2):134-135
正《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中有很多涉及损伤面积的条款,如皮肤缺损、色素异常以及烧烫伤、擦挫伤等面积,而很多分布在体表上的损伤形态极不规则,如何精确测量其面积是评定损伤程度的关键。笔者认为,利用计算机图形处理软件测量不规则损伤面积结果较为准确,目前广泛应用的软件有Photoshop、AutoCAD等,还有一款是公安业务软件图像浏览编辑器,本研究用这三种软件对同一损伤处面积进行测量并比较。  相似文献   

13.
<正>1新旧骨折的总体影像学特点人体骨骼,按照骨质的形态,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又叫异形骨)[1]。按照骨质自身的结构特点,又分为骨膜、骨密质(皮质)、骨松质、骨髓腔。因人体各部位骨质构造不同,愈合时间长短不一(甚至有的部位骨折长期不愈)以及因人体骨骼正常变异或先天畸形等因素的存在,判断人体不同部位是否存在骨折,是否为新鲜骨折有时存在一定的难度。笔者根据多年的法医临床鉴定工作经验,总结新旧骨折总体  相似文献   

14.
一、损伤与感染的概念 在法医学中,损伤是指外界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组织结构的破坏或功能障碍。同时,损伤对人体是一种强烈的外界刺激.其后果除受伤部位出现不同程度和不同类型的组织损害外.对全身和局部都会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上的变化,这反映了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相似文献   

15.
在法医学鉴定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个伤者身上同时有多处损伤或者多种损伤,这时的鉴定就不能仅采取简单相加的办法,而应根据各有关标准规定的原则,区别不同情况,采用累积法进行鉴定。1在损伤程度鉴定中的应用由于各处损伤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程度不同,因此,我国的有关人体损伤鉴定标准对各部位创伤制定了不同的标准。例如头部、面部、颈部、躯干和肢体的软组织创伤就制定了不同的标准,同样长度的创伤,在不同的部位就可能构成不同等级的损伤。而在实践中又常常见到有的受伤者身上不同部位有多处损伤,有的甚至是不同性质的损伤(指钝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曲形槽状齿钥匙上的增配痕迹特征及其随开启次数的变化.方法 用被增配过的原配钥匙进行模拟开锁实验,观察开启前后的增配痕迹.结果 发现原配钥匙上的增配痕迹主要为钥匙板侧上的夹持痕迹和齿槽底面、齿槽壁上的擦划痕迹,且齿底面上的擦划痕迹随开启次数增加较稳定,齿壁上的擦划痕迹随开启次数增加呈渐变性变化.结论 原配钥匙上的增配痕迹主要为夹持痕迹和仿形针擦划痕迹,夹持痕迹反映不明显,仿形针擦划痕迹较稳定.  相似文献   

17.
1案件资料2001年10月11日凌晨,大南新村14幢楼后发现一具女尸。经现场勘查,认定为他杀。现场位于新村进出口14幢楼后的花圃与水泥路间的泥地上,死者系20多岁的女性,俯卧于地面上,头西南,脚东北,两手臂曲于身体外侧。尸体东北侧水泥路面上分别有两道90cm、62cm长的擦划痕起于外侧,止于脚尖处,与尸体同向。尸体长发,发梢呈黄色。脖子上有掐压痕,嘴角有血。上装为红衬衫,下身为蓝色牛仔裤,腰系黑色皮带。牛仔裤拉链扣位于中央位置,拉链呈不闭合状。拉链上方的钮扣未扣上。脚穿黑色帆布松糕鞋,坡根底,前掌厚…  相似文献   

18.
铁路行车坠落伤是在列车运行中,由于某种原因,使机体撞击地面和地面物体所造成的损伤”‘,周铁路上行车伤亡事故较常见的一类。由于人体离开列车的瞬间,受列车惯性运动的作用,使行车坠落伤比一般自由落体形成的坠落伤较为严重和复杂。本文通过对45例行车坠落伤的检验结果分析,讨论铁路行车坠落伤的损伤特点。材料和方法材料:从1992年1月一1997年4月我法医室尸检及活检档案中选出案情明确、有详细检验记录的行车坠落案件45例;其中尸检案件44例,活检案件1例。方洁:将45例检验按损伤部位、形态及坠落高度归类、统计,并制订成相应的…  相似文献   

19.
1痕迹的形成原因痕迹是造痕体在力的作用下在承痕体上留下的反映形象,痕迹的具体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出作案人实施犯罪活动时的具体作案行为方式,从而也就可以分析出现场痕迹是否为犯罪痕迹。2痕迹的遗留位置犯罪痕迹的形成或遗留,与作案人的犯罪过程是密不可分的。足迹、手印等现场痕迹常常是犯罪活动的记录,从现场痕迹所在部位、方向与分布可分析出犯罪活动的具体方式和范围。作案人为完成犯罪活动,就必然对犯罪障碍物进行破坏,对犯罪目的物进行触摸和翻动,因而在障碍物被破坏部位、目的物被翻动部位遗留下多种痕迹物证,据此…  相似文献   

20.
王雪梅 《警界科海》2003,(12):30-33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达,法医病理学家对人体组织细胞内超微结构的病理变化有了越来越深入细致的研究。在破案实践中,他们不仅能够帮助侦查人员推测从损伤到死亡数小时之内的时间,还能够推测从损伤到死亡数分钟之内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