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四军是由红军主力长征北上后,分散在南方8省14个地区坚持游击战争的红军游击队编成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主力部队之一。新四军军部从诞生到撤销番号的9年时间里,其驻地有9次大的变迁。{1}诞生在汉口。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蒋介石逐渐表现出愿与中国共产党合作抗日的愿望。国共双方就南方8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抗日武装事宜达成共识。中共中央即刻派张云逸前往澳门请叶挺出山,负责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抗日武装的工作。北伐名将叶挺,在参与领导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失败后,曾受到不公正对待,在海外流亡10年,与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2.
正新四军是由红军主力长征北上后,分散在南方八省14个地区坚持游击战争的红军组编而成的,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主力部队之一。新四军军部是在武汉汉口诞生的,有些记载说其在南昌成立是不正确的,不符合史实。新四军军部诞生在武汉汉口。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蒋介石逐渐表现出愿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的愿望。国共双方就南方8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抗日武装事宜达成共识。中共中央即刻派张云逸前往澳门请叶挺出山,负责红  相似文献   

3.
抗战期间,新四军军长叶挺离开新四军军部,返回家乡广东,被委任为东路守备军总指挥。在中共粤东南特委的大力支持下,他在深圳组建东路守备军总指挥部,拢集和率领东江地区的抗日武装,在东江敌后英勇抗战。他领导东江敌后抗战虽然只有短短一个多月时间,但对东江乃至整个广东地区的抗战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早期的愉快合作 1937年11月7日晚,毛泽东摆家宴为项英接风、为叶挺饯行。 中共中央对新四军的组建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开辟非常重视,邀请叶挺到延安来,目的是要当面考察,交待任务、政策。叶挺具有高超的军事指挥能力,又是北伐名将,与国共两党的历史渊源,使他在国共两党合作抗日中,能较好地沟通关系、解决棘手问题。项英长期从事工人运动和党政领导工作,中央红军长征后,他以中央江西分局书记的身份,统管军政工作,在艰苦卓绝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中,为党保存了一部分武装力量,以他为核心组建新四军,是极为有利的。但党中央和毛泽东也了解叶挺、项英的不足之处。叶挺脱党时间已长,没有参加土地革命战争,不了解我军10年来在建军  相似文献   

5.
1939年4月底,新四军军长叶挺携邓子恢、赖传珠、罗炳辉等一行,跨越长江至江北巡视部队,巡视期间,叶挺的足迹遍及江淮大地,整顿部队,激励新四军将士东进抗日,宣传抗战,鼓舞士气,至8月初历时三个多月,叶挺才踏上归途.叶挺巡视江北,是新四军军史上的重要一页,但是,叶挺巡视江北的行程起止和具体情形,至今仍有一些情况不为人知,实为憾事.  相似文献   

6.
正1939年4月底,新四军军长叶挺携邓子恢、赖传珠、罗炳辉等一行,跨越长江至江北巡视部队,巡视期间,叶挺的足迹遍及江淮大地,整顿部队,激励新四军将士东进抗日,宣传抗战,鼓舞士气,至8月初历时三个多月,叶挺才踏上归途。叶挺巡视江北,是新四军军史上的重要一页,但是,叶挺巡视江北的行程起止和具体情形,至今仍有一些情况不为人知,实为憾事。限于篇幅,本文仅就叶挺在1939年5月中旬是  相似文献   

7.
1937年7月7日,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武装卫国”,进行全民族抗战,在全国迅速掀起了抗日高潮。红军游击队在项英、陈毅的坚强领导下,经过池江谈判、池江改编等艰苦斗争,最终达成了国共合作抗日协议,下山集中改编为新四军.挺进华中抗日前线。于是,一场国共合作联手抗日的风云大幕骤然拉开了。  相似文献   

8.
参加新四军组建敌工部 1937年8月,国共双方达成共识,将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1938年元月,周子昆率中共中央派往新四军的干部30余人抵达江西南昌,新四军军部在江西南昌成立。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林植夫看到了中国的希望,前往江西南昌参加新四军,初任叶挺秘书,协助叶挺做了许多新四军组建等早期工作。  相似文献   

9.
在《南方局党史资料(大事记)》第94页上和《大江南北》杂志1988年第5期“历史研究”专栏所刊登的《围绕皖南事变的是是非非——访问南北同志》一文中,作者都认为在1940年5月,中共中央曾电告周恩来等人,要周恩来立即约叶挺到重庆谈话,彻底解决新四军的工作问题,确立叶挺在新四军的实际地位与实际职权,以坚定其在新四军工作。反对蒋介石重新解决新四军问题。经过对有关史料的反复考证,笔者认为藏于中央档案馆的这件电报时间有误。其发电日期绝对不可能是1940年5月,而是要比此早得多。中央书记处的这封电报全文不长,现摘录如下:项、周,叶,廖:蒋在西安向我们同志表示,叶挺已离新四军,因此新四军问题须重新解决,有另派他人去新四军任军长之意。在江北支队  相似文献   

10.
在抗日战争中,我党以民族利益为重,推进了国共合作共同抗日。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八路军”、“新四军”,表现了中共与国民党合作抗日的诚意。由北伐名将叶挺担任军长的新四军,是以南方红军游击队组建而成的,它是驰骋在大江南北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一支主要的武装力量。新四军是深得民众欢迎和支持的人民军队,从组建到发展壮大,她与上海、上海人民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试图聚焦这一关系,作历史诠释。  相似文献   

11.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是孔子勉励学生子罕的话。抗战初期,叶挺与项英等在武汉筹组新四军时,同睽违已久的郭沫若相遇。别后重逢,他们感慨万端。应叶挺之请,郭沫若借用孔子的话,为他书题了“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12字的条幅。这便成为叶挺的座右铭。他处处以此规范自己,激励自己……  相似文献   

12.
简论华侨在新四军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八年抗战,新四军威震大江南北,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伟大的历史贡献。新四军的辉煌业绩,也包含着海外华侨的一份不朽勋劳。新四军正、副军长叶挺、项英在致海外侨团的书信中,曾明确指出:“抗战以来,我海外侨胞热心救国,早著丰誉。”其对新四军不仅“时赐物质及精神之援助”,而且“踊跃参加本军工作,前线敌后以及后方各部门,均有我侨胞之足迹”①。新四军从创建之初到抗战结束,自始至终都得到海外华侨在人力、财力、物力以及精神道义各方面的极大支持和援助。  相似文献   

13.
抗战初期,蒋介石为解决南方红军游击队问题,未经共产党同意就抢先任命,已经脱离共产党十年的叶挺为新四军军长,想通过叶挺把它们收编,为其所用。未曾想在这之前,叶挺已经接受了周恩来的意见,把红军游击队改编成抗日的军队。叶挺如何向蒋介石交涉?作为一个非共产党员如何指挥共产党的军队?《在微妙的岗位上》向您展示叶挺强烈的报国之志、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和在处理他与国共两党关系上的内心苦闷。  相似文献   

14.
1937年10月12日,国共谈判达成协议:南方各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为军长,项英为副军长,全军辖4个支队共1万余人。图为新四军第2支队召开抗日誓师大会年3891月01日42蒋,介石致电卫立煌转贺龙、刘伯承,对八路军第一二0师一、二九师等部传谕嘉奖。晋西北战场上的八路军第一二0师领导1944年10月中旬,中国军队歼灭入侵缅甸八莫、卡的克日军。图为远征军战士与据守八莫日军巷战1940年10月,新四军取得黄桥战役胜利。新四军在战斗中聂荣臻率第一一五师一部向晋东北挺进,开辟晋察冀抗日据地,配合忻口会战1937年10月6日,八路军配…  相似文献   

15.
正全国抗战爆发后,蒋介石迫于民族危机,不得不同意把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把南方8省14个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1940年10月,蒋介石限令八路军、新四军开到黄河以北地区。中共顾全抗日的大局,主动作出让步,至12月,江南新四军十万人马多已北移,惟有新四军军部及其部队九千余人,仍孤  相似文献   

16.
新四军作为中国人民抗日军队的一支重要力量,于1937年10月,由在南方八省坚持三年游击战争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而成.她在八年抗战中,肩负起拯救祖国的重任,高举团结抗日的旗帜,在大江南北点燃抗日游击战争的烽火,成为南国抗日的中流砥柱.继而,在解放战争前期,又为人民解放事业再立新功,直至1947年1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止.新四军这个光辉的名字及其创下的功绩,将永载史册.本文摘选的是曾对抗战起过重要作用的新四军及华中抗日根据地创办的重要报刊,作为对新四军及抗战胜利的纪念.  相似文献   

17.
交通站的建立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武装分别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并在一些地方设立了办事处、联络通讯处、交通站及兵站,以“推动各界爱国人士参加抗日的斗争,动员群众,调集物资支援敌后抗日游击战争……”  相似文献   

18.
尤扬 《党史纵横》2001,(10):12-12
叶挺同郭沫若自大革命时期就结下友谊.抗战爆发后,他们分别从海外归来参加抗战,更加深了这种友谊.1942年11月16日,是郭沫若50寿辰.为了给郭沫若祝寿,正在狱中的新四军军长叶挺给郭沫若写了一封信,并用香烟罐的图纸片做一枚"文虎章"作为生日礼物.  相似文献   

19.
<正>闽台一水之隔,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中,闽台人民并肩战斗。福建沿海尤其是厦门、漳州、泉州等地成为支援台湾同胞抗日的据点。许多台湾抗日志士内渡福建,投身抗战,他们有的参加八路军、新四军,有的参加国民党军队,有的在大后方参加各种抗日组织和团体。他们和祖国人民一起,为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作出重大牺牲和贡献,最终迎来了抗战的胜利。  相似文献   

20.
1937年“七七”事变后,平津相继失陷,祖国半壁河山遭日军铁蹄践踏。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共产党高举全民族抗战的神圣旗帜,与国民党摒弃前嫌再握手,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继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奔赴华北抗日战场之后,南方8省14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走出深山老林,改编为新四军开赴华中抗日前线。江西是新四军的故乡。当年,中国共产党人在这块红土地上率先高擎起南方8省国共合作的火炬,汇聚起强大的抗日武装力量,创建了铁的新四军。此后,这支抗日劲旅驰骋大江南北,纵横华中敌后,为打败日本侵略者,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立下了不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