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治安,一警多能"是最近这几年公安实战部门提出的警务机制改革重心与目标。"大治安"本意是强调系统协作与整合,突出治安的基础性作用,但"一警多能"的内涵则被误解成"一警多职""一警多责"。"一警多能"应当是一种理想状态,有其实施的基础和条件。科学、合理的"大治安"管控体系建设基础是分工、协作、有序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展览路派出所在推进社区警务建设中,立足社区,扎根群众,以"一区一警一保安"为社区警务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较好成效,辖区内治安状况明显改观,可防性案件明显减少,并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  相似文献   

3.
在派出所工作改革中,临猗县公安局通过实行“一警一区”的治安责任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提高了基层作战单位预防、发现、打击犯罪的能力;增强了广大民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促进了警民关系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楚雄州公安局副局长兼楚雄市公安局局长施怀祥同志送来厚厚一摞文稿给我 ,说将准备出一本书 ,并“敬请斧正”。内中获奖的作品就有十多篇 ,有几篇我就曾经研读过 ,觉得很有见地。成才未必都须出书。从事人民公安事业要求又红又专 ,追求文武双全。小施从警 2 0余年 ,长期在基层摸爬滚打 ,是一位很有事业心、勤学习、善思考的年轻人。他执着从警 ,求索为警 ,循善治警 ,善于总结和探索 ,最难能可贵的是还能挤出时间将心得提炼成文。前些日子就出了一本《治警之策》 ,其作用必然不小 ,其实践意义也很强。虽不是什么大理论大部头 ,可讲的全是警察…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公安机关全面推行以社区民警为主体、包村民警为补充的"一村一警"警务模式,"一警"连线带面,建立综治协调联动机制和信息研判讲评机制,明确职责,突出考核,从根本上增强公安机关对广大农村地区社会治安的驾驭控制能力。"一村一警"警务模式是农村社区警务工作在实践中的创新和发展,对于构建和谐警民生态关系、夯实公安基层基础、预防控制违法犯罪、打造"一专多能"的复合型警务人才等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6.
警院精神是反映警院历史传统、现实风貌的一种精神文化形态,是警院在长期的教育与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精神特征.警院精神对于警院自身的发展、警院人才的培养乃至整个社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警院特色的校园环境文化是警院精神培育、凝练和弘扬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应通过警院特色的课堂环境文化、校内环境文化、周边环境文化、学生生活区环境文化以及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来培育、凝练和弘扬警院精神.  相似文献   

7.
警拐是我国警方借鉴外国经验,将在我国警界推广应用的一种新型警械。本文对警拐的沿用发展、性能结构、技术特点作了初步的阐述,并认为警拐较之传统警棍有其更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构建宏观金融预警系统:警源与警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宏观金融预警系统的关键是寻找金融警源 ,分析金融警兆。金融警源无论内生或外生 ,都只是金融危机的“病因” ,只提供警情发生的可能性。警兆是由警源过渡到警情的中间状态 ,许多警兆指标本身就是警情的萌芽状态 ,把握了警兆也就预测了警情。警兆指标可以在现有统计指标中筛选 ,由此列出外向性金融警兆指标系统和内向性金融警兆指标系统。  相似文献   

9.
公安院校的警体素质教育是公安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适应新时期公安工作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有创新精神和实战能力的复合型公安专业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警体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警体训练能力、警体训练意识、警体训练习惯、警体训练行为、警体训练文化。实施警体素质教育要以教学为中心,以健康第一为主导,以课外警体训练为重点,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0.
生态型警媒关系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生理论"是构建生态型警媒关系的理论基点。生态型警媒关系是一种"和谐共生"、理解互动、平等民主的关系。构建生态型警媒关系是警媒顺应社会发展的共同选择,趋于一致的价值取向是警媒和谐共生的基础条件。构建生态型警媒关系必须转变观念、打牢警媒互信基础,完善与健全警媒生态"法则",警媒双方必须自警自律、彼此宽容和相互交往、对话与合作。  相似文献   

11.
各市公安局、警察协会,各序列、行业公安处、局: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委员、公安部长孟建柱同志近期在我省视察时对我省公安工作提出的“一个目标、五项要求”的重要指示和厅党委为此提出的实施意见,继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警学理论研究,进一步推进我省警学理论研究工作的开展和公安工作的大踏步前进,根据省警察协会2010年工作安排,  相似文献   

12.
我国以"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为原则的警检关系在司法实践中暴露出一些问题。对此,学者们提出了见仁见智的解决方案。但问题的彻底解决必须在新的思路下进行,即设立看守警察职司侦查活动中的同步监督;设立证据规格,统一警检人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涉警舆论安全是指涉警舆论的传播、引导和自我更新能力免受威胁和危害,是涉警舆论本身的安全,而非警察舆论安全或涉警舆情安全。涉警舆论的传播安全主要针对其中的积极因素。在涉警舆论的传播过程中,公安机关应大力开展涉警舆论传播能力建设:高度重视传播媒介;熟练运用传播策略。涉警舆论的引导安全主要针对其中的消极因素。在涉警舆论的形成和传播的过程中,公安机关应主动参与舆论引导:增强涉警舆论塑造能力,坚持警务公开,发布正面信息;增强涉警舆论调控能力,引进舆情监测,坚持持续引导。涉警舆论的自我更新安全主要针对其动态变化。公安机关应运用舆论形成机制、舆论分析机制和舆论调整机制等,加强舆论机制建设和队伍建设,对涉警舆论开展有效干预。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平谷县公安局在抓党风廉政建设中,突出重点,强化责任机制、监督机制、信访机制、教育机制,有效地促进队伍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开展,保障了各项公安保卫任务的完成。  相似文献   

15.
达吾力提·克日木,男,哈萨克族,1988年毕业于新疆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中共党员,现任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公安局副局长,一级警  相似文献   

16.
政治建警是人民公安的立警之魂、建警之本。政治建警应强化六种意识:一是强化党的领导意识,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二是强化理论意识,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三是强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意识,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四是强化群众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五是强化反腐意识,保持公安机关的清正廉洁。六是强化育人意识,培养四有干警。  相似文献   

17.
“国家安危,公安系于一半”,诚哉斯言。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当今之中国,警学理论已成为公安实践的指南针,助推器。理论引领实践的发展,实践丰富理论的内涵。因此,我们一直致力于推进警学理论研究的纵深发展。本刊于2007年第2期始开辟“警学高峰论坛”专栏,旨在搭建平台,汇萃警学巨擘真知灼见,融通中外警学理论实践,展示警学精英理论研究成果,凝聚基层公安实践经验,比较中外警务改革,探寻犯罪对策路径。惟愿《警学高峰论坛》曲高和众,如能为促进公安学科建设与科研进步,推动公安队伍建设,促进和谐社会发展贡献绵薄之力,本刊慰矣热忱希冀公安院校、公安科研院所、公安实务部门教授、专家、领导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关注和支持《警学高峰论坛》专栏。贵作寄达,专栏文章本刊将优先发表,并付优厚稿酬。感谢您对本刊的支持。地址:长沙市芙蓉区远大三路邮政编码:410138邮箱:hnjcxyxb@163.com;hnga@chinajournal.net.cn电话:0731-82791770联系人:王道春《警学高峰论坛》,引航警学前沿  相似文献   

18.
“国家安危,公安系于一半”,诚哉斯言。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当今之中国,警学理论已成为公安实践的指南针,助推器。理论引领实践的发展,实践丰富理论的内涵。因此,我们一直致力于推进警学理论研究的纵深发展。本刊于2007年第2期始开辟“警学高峰论坛”专栏,旨在搭建平台,汇萃警学巨擘真知灼见,融通中外警学理论实践,展示警学精英理论研究成果,凝聚基层公安实践经验,比较中外警务改革,探寻犯罪对策路径。惟愿《警学高峰论坛》曲高和众,如能为促进公安学科建设与科研进步,推动公安队伍建设,促进和谐社会发展贡献绵薄之力,本刊慰矣!热忱希冀公安院校、公安科研院所、公安实务部门教授、专家、领导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关注和支持《警学高峰论坛》专栏。贵作寄达,专栏文章本刊将优先发表,并付优厚稿酬。感谢您对本刊的支持。地址:长沙市芙蓉区远大三路邮政编码:410138邮箱:hnjcxyxb@163.com;hnga@chinajournal.net.cn电话:0731-82791770联系人:王道春《警学高峰论坛》,引航警学前沿  相似文献   

19.
<正>各市公安局、各市警察协会,各序列、行业公安局(处),厅直各单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广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山西"民生警务,亲民公安"实践活动,与推进公安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实现公安机制改革的途径之一,是实现公安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抓手之一。根据省警协2014年工作安排,结合省厅党委继续深人推进山西"民生警务、亲民公安"实践活动的部署,经报请厅主要领导批准同意,省警协拟于2015年第二季度适当时候举办以"公安治理体系和  相似文献   

20.
“国家安危,公安系于一半”,诚哉斯言。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当今之中国,警学理论已成为公安实践的指南针,助推器。理论引领实践的发展,实践丰富理论的内涵。因此,我们一直致力于推进警学理论研究的纵深发展。本刊于2007年第2期始开辟“警学高峰论坛”专栏,旨在搭建平台,汇萃警学巨擘真知灼见,融通中外警学理论实践,展示警学精英警学理论研究进展,凝聚基层实践经验,比较中外警务改革,探寻犯罪对策路径。惟愿《警学高峰论坛》曲高和众,如能为促进公安学科建设与科研进步,推动公安队伍建设,促进和谐社会发展贡献绵薄之力,本刊慰矣!热忱希冀公安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