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冷战结束后,北约并未因对手的消失而瓦解,而是通过扩大组织、出台新战略和实施新行动找到生存依据并获得新的发展。在北约的新扩大、新战略和新行动中,中东欧国家不管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接受,都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中东欧国家的加入令北约成员国从16个增至30个,拓展了北约的疆域。东欧剧变带来的国际局势的变化,特别是前南斯拉夫地区发生的战争促使北约提出新的战略概念,波黑战争、科索沃战争和马其顿危机更是成为北约新战略的试验场。中东欧国家参与了北约在波黑、科索沃、阿富汗和伊拉克的行动以及乌克兰危机发生后针对俄罗斯的军事部署,做出独有的贡献。同时,中东欧国家的加入也给北约在决策效率、行动能力、责任分担和价值观方面带来新的挑战。不过,由于中东欧国家的军事力量和国家实力有限,在北约内部的影响力不大,这些挑战不足以危及北约的生存。  相似文献   

2.
为适应冷战后欧洲安全的新形势,北约通过1991年、1994年、1997年的首脑会议逐步开始了调整与改革,到1999年4月北约成立50周年之际,该组织正式提出了面向21世纪的“新战略”,重新确认了北约的职能和使命,企图使北约这个地区安全组织转变为一个政治  相似文献   

3.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是当今世界独一无二的超级军事同盟。它是二战后东西方冷战的产物。随着其新战略概念的出笼,北约正在从区域防御性军事组织向全球化进攻性军事同盟转变。科索沃问题由国内民族冲突演变成国际危机,同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插手干预分不开。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南联盟、轰炸我驻南使馆,决非偶然的、孤立的“意外事件”,而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其新战略概念的一次重要实践,是美国推行其单超独霸的全球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这些不能不有所警惕  相似文献   

4.
科索沃危机是冷战结束后俄罗斯和北约关系史上的第一次重大危机。本文首先考察了科索沃危机对俄北双边关系的冲击和考验,在此基础上揭示了这次危机对俄北双边关系未来发展以及欧洲安全建设的影响和涵义。科索沃危机打破了俄罗斯和北约寻求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以及"制度化合作关系"的神话,为日后俄北合作机制的调整和变革埋下了伏笔;这次危机也再次强化了美国和北约在欧洲安全新体系建设进程中的主导作用,而俄罗斯在这一进程中被边缘化的危险进一步加剧了。  相似文献   

5.
"9·11"事件提升了俄罗斯与北约的关系,双方达成设立新的俄--北联合理事会及"北约20"机制的协定.对于俄罗斯来说,与北约关系的接近不仅可以阻止北约第二轮东扩的推进,还有可能通过发展与北约的关系来达到融入欧洲从而融入世界的目的."9·11"事件后,北约东扩将继续向前推进,目标是中东欧及波罗的海国家.但未来北约东扩的推进也存在诸多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6.
2012年5月20日至21日,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北约成员国领导人第25次会议,是北约28个成员国领导人自2010年11月里斯本峰会通过战略新概念以后首次举行会议,也是北约继1999年华盛顿首脑会议13年以来首次在美国聚会。此次峰会就指导北约今后行动的战略意向达成了多项共识。  相似文献   

7.
冷战后,随着华约解散、苏联解体以及北约本身职能的战略转变,波兰、匈牙利、捷克和斯洛伐克四个中欧国家提出了加入北约的要求,成为推动北约东扩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扩大成员国也是北约的一个战略计划,从1994年1月11日北约第13次首脑会议通过的“和平伙伴关系”计划,到  相似文献   

8.
"开放水域污染"是北大西洋理事会批准"现代社会挑战委员会"实施的第一批试点研究之一,其中海上溢油事故的治理作为其重要项目,受到了北约盟国的普遍关注。围绕该项目的主导权、治理主体、决议内容和执行落实,北约各国之间展开了博弈,矛盾与冲突虽然不可避免,然而在美国的压力和游说之下,"现代社会挑战委员会"最终通过决议,要求北约盟国"在1975年前,不迟于20世纪70年代末,根除国际上排放石油和石油废弃物入海"。该决议是"现代社会挑战委员会"提出的第一个试点项目行动建议,被誉为历史性的决议。其间,美国借助北约"第三维",发挥了极为特殊而重要的作用,进而建立了冷战缓和时期它在社会治理领域的话语权和主导权。但也不可否认,该决议的通过推动了国际社会,特别是北约的沿海国家对溢油问题的关注,强化了国家间在这一问题上的资源和技术共享,加快了海上溢油预防和减灾机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1994年年初,在布鲁塞尔举行的北约首脑会议上,通过了美国总统克林顿所提出的“和平合作伙伴计划”,使争论已久的东欧加入北约、北约组织扩大问题暂告一段落。舆论普遍认为,“和平合作伙伴计划”更多地照顾了俄罗斯人的感情和利益,北约既没有向中、东欧国家提供安全保证,也未明确他们加入北约的具体日期,婉言拒绝了东欧国家的要求。但是,我们看到,北约仍重申了其将吸收新成员的承诺,并没有把东欧加入北约的大门关死,只是俄罗斯对欧洲的稳定又是重要因素,不能不予以考虑。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北约仍将面临着在两者之间痛苦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刘朝晖 《新民周刊》2023,(31):38-39
<正>冷战结束后,北约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美国实力一家独大,仍然主导北约的战略转型。1949年4月4日,美国、加拿大与英国、法国、意大利等10个西欧国家在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同年8月24日,各国完成公约的国内批准手续,这标志着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正式成立。作为冷战时期东西方集团对抗的产物,这个“二战”后最著名的国际军事集团已届74周岁,拥有31个成员国,每年军费支出上千亿美元。在经历“冷战”洗礼和近三十年的多次转型后,北约不仅没有式微,反而老而不死,加速膨胀,成为美国推行和维护全球霸权的工具。  相似文献   

11.
4月 2日 博罗金同意被引渡到瑞士受审,自愿放弃为此取得的法庭听证会。 俄国家杜马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德罗戈津称,美国为引渡米洛舍维奇而干涉南斯拉夫内政可能会引发战争。俄共领导人久加诺夫在杜马新闻发布会上也谴责美国干涉南斯拉夫内政。 3日 普京在上下两院联合会议上发表国情咨文,主要内容有:俄进入政治稳定时代;对北约制造科索沃战争进行谴责;对NMD与北约东扩,强调要“尊重俄国家利益”;希望年底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相似文献   

12.
姜浩峰 《新民周刊》2024,(14):54-59
<正>在未来北约与俄罗斯之间各种不确定因素增加的情况下,如何增进通向和平的确定性,摆在了世人面前!“北部维京”“动态猫鼬”“北部森林”,进入2024年4月,北约一系列军事演习将陆续展开,且演习地点总在2023年4月4日、2024年3月7日相继正式加入北约的芬兰、瑞典附近。  相似文献   

13.
北约扩张史     
非虫  刘绮黎 《新民周刊》2024,(14):60-61
<正>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组织或北约,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为遏制苏联,维护其在欧洲的主导地位,联合西欧一些国家于1949年4月4日正式成立的军事组织。其总部位于比利时布鲁塞尔。北约拥有大量核武器和常规部队,是西方的重要军事力量。在苏联解体,与北约对抗的华沙条约组织不复存在以后,北约非但没有解体,还继续扩张。  相似文献   

14.
萨科齐总统执政后对法国外交和防务政策进行了战略性调整,法国在2009年4月北约60周年峰会上正式全面重返北约。左右法国全面重返北约的要素繁多复杂,文章从法国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进行简单梳理:国内方面,主要分析法国外交政策的延续性、经济危机下萨科齐政策的调整和法国国内社会力量的支持;国际方面,分析经济危机背景下美国对外政策的调整和新形势下北约的战略调整。法国全面重返北约,标志着法国彻底回归西方,有助于促进法国在北约内部改革和推动欧洲独立防务发展。对美国,法国重返北约可帮助美国缓解中东地区的军事压力,促进双方在国际安全问题的立场上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15.
与当前世界和平与发展潮流极不协调的现象是,作为冷战时代产物的军事结盟组织非但没有终结,反而有继续向前扩展的势头。在欧洲地区,北约继续有力地向东部扩展。1997年7月北约马德里首脑会议决定与波匈捷三国首先开始加入北约谈判,向波匈捷三国介绍北约组织有关情况。12月16日北约外长会议签署了波兰、匈牙利和捷克加入北约的条约草案。该条约草案将首先交由北约成员国议会批准,之后由波、匈、捷三国议会批准。如果获得批准,它将在1999年4月北约成立50周年之际正式生效。这一事件虽然没有引起很大的国  相似文献   

16.
20 0 4年3月18日,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巴基斯坦表示,巴基斯坦将成为美国的一个非北约主要盟国。美国非北约主要盟国待遇是根据美国的两部法律获得的,因而也分为两类。一是1987年的《努恩修正案》,根据该法案获得非北约主要盟国待遇的国家可以参加美国政府竞标,维护、检修美洲大陆以外的美国军事设施,美国国防部可以参加这些国家的研发项目。二是1996年《1916对外援助法案》的修正案。根据该修正案获非北约主要盟国待遇的国家可以优先获得美国的额外军事物资,可以购买美国的贫铀武器,可以与美军联合演练,享受费用上的优惠。在巴基斯坦之前,以…  相似文献   

17.
刘军  张品 《俄罗斯研究》2007,50(6):65-70
冷战后随着欧洲政治安全格局的变化,欧盟、北约对俄罗斯的战略也实现了根本性的转变.通过对比分析欧盟、北约对俄罗斯的政治认同战略、伙伴关系战略、延伸稳定战略,可以发现两者对俄战略的一般规律,即都通过政治对话提升伙伴关系,通过吸收新成员国实施空间上的扩张,通过参与欧洲周边地区及国际重大事务来提升其国际影响力.从差异来看,欧盟表现为强经济,弱防务;而北约则表现为强防务,弱经济.  相似文献   

18.
(2009年5-6月)5月1日俄罗斯约200万人参加了五一庆祝活动。5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Sergei Lavrov)拒绝参加将与5月19日举行的北约-俄罗斯理事会,以此抗议北约对两名俄罗斯外交官的驱逐。  相似文献   

19.
北约东扩是影响俄罗斯与美欧关系以及未来欧洲安全格局的一个重要因素。北约东扩所引起的欧洲政治安全边界的改变、在欧洲地区部署的反导武器系统,以及最近所部署的相当规模的常规军事力量,这"三位一体"的进程不可能不引起重大争议。在2017年慕尼黑北约峰会上,美国开始逐渐摆脱"大选效应",重新表示支持与北约的盟友关系。但是,俄、欧、美三者之间的立场依然相互分殊,北约、俄罗斯和欧洲安全关系的前景依然扑朔迷离。今天的北约东扩是否会重蹈历史上西方扩张的覆辙:由一元主义的追求为起点,最后总是落得多元力量并存的结局,是一个值得作进一步观察的向度。  相似文献   

20.
自去年德国政府确立了其长期推动对华关系的新政策,中德关系的发展令人鼓舞。同时,在德国政府的推动下,欧盟于今年7月5日通过其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对华新战略,10月2日欧盟成员国的外交部长们批准了欧盟委员会提出的关于同中国建立更密切关系的新战略,指出"发展欧盟-中国的关系必须成为一个持续不变的长远目标"。本文试图在此种背景下,通过对中德经贸关系的最新发展分析来展望中德经贸关系的发展趋势。文中提出的在中德经贸关系方面值得改进和关注的方面,正是推动两国经贸关系乃至全面推动两国关系向前发展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