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向四方,百鸟齐飞翔……”自从少年时代唱会这首歌之后,就一直梦想有一天我能够在大草原的蓝天白云之下,扬鞭策马!2004年的金秋9月,跟随张家界市委统战部组织的考察团,终于梦想成真。二天的时间是短暂的,但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统战部的精心安排下,我们不仅领略到了旖旎的草原风光风情,更感受到了民族团结这棵参天大树在国家西部大开发阳光雨露的滋润下,更加茂盛与挺拔。敖包非蒙古包而是“石堆子”。“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为什么旁边没有云彩?”一首脸炙人口的《敖包相会》,让人们对草原的“蒙古…  相似文献   

2.
学风与信念     
一、学风是“讲学习”的头等重要问题。 1.从“学习”的内在含义上看。 “学习”中的“学”和“习”,本身就带有“知”与“行”的含义。《论语》上有“学而知之”的说法,与“生而知之”相对。按唯物主义观点,人不可能“生而知之”,只能是“学而知之”。汉王充讲“不学自知,未之有也”。这是论“学”,说明讲到“学”主要是就“知”的问题而言。而关于“习”,有所谓“习作”、“练习”,主要偏重于行为。“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这里的“习”不只是“温故  相似文献   

3.
物质非物质化进程的哲学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物质非物质化进程表明 ,世界的“本原”是混沌 ,混沌是物质与场的对立统一 ,是“有”和“无”的对立统一 ,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统一。混沌是柏拉图的“理念” ,黑格尔的“绝对精神” ,列宁的“客观存在” ,宗教的“神”与“上帝”。  相似文献   

4.
中西文化传统中的“宽恕”是大不一样的。西方的“宽恕”是“为爱而爱”的终极关怀,体现了其“原罪”的价值维度。“原罪”说使“罪”被绝对化、先天化,人的尊严、权利、责任被绝对化、先天化了,并由此造成了信仰维度的存在。这是对人的局限性的自知。中国的“宽恕”是纲常伦理的处理原则,体现了其“原善”的价值维度。“原善”说使属性、本性被绝对化、先天化,人是自己的救主,人性高于神性,罪恶只是外来的污染,因而不存在共同责任,只存在道德责任。它“宽恕”的是可以“宽恕”的,并非不可“宽恕”者。这是对人的局限性的无知。但是,只有“宽恕”不可“宽恕”者,宽恕才存在。所以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宽恕”不是“宽恕”,“慈悲”不是“慈悲”。  相似文献   

5.
西方将哲学称作“形而上学 (metaphysics)”,“meta”和“physics”缺一不可。“形而上学”不能“形式化”,“时间”与“自由”进入“形而上学”,也不能“形式化”。“时间”不可分割,但“时间”与“自由”皆有“度”。“自由”有“你我他”,“时间”有“过去现在未来”。同时这也是“存在”的状态———“人自由者”的一种特殊“存在状态 (Dasein)”。“人”作为“Da sein”是“有死者会死者”,以“死”来划分“时间”的“维度”。“生死”这一过程,就是“自我”的“现时在世”。然而,“死”仍提示着“他者”。在“Dasein”的“过去现在未来”的“度”中,“未来”居于核心的地位。“人”作为“自由者”,是“创造者”。“自由”的“创造”,使“非存在”成为“存在”。“自由”之“创造”,使“未来”成为“希望”。“希望”又使传统哲学范畴的地位发生变化,“可能性现实性”如同“自由必然”一样在理解上有所推进。  相似文献   

6.
汉字趣谈     
“友”由“■”和“又”组成。“■”的本义是左手;“又”的本义是右手,两手相交构成“友”字。甲骨文、金文、小篆中的“友”字是两只右手(“■”)相交。我国古代有种风俗:以“右”为“上”,以“右”为“大”,所以握手也用右手。主人,用自己的右手去握朋  相似文献   

7.
汉字趣谈     
“取”为什么由“耳”和“又”组成? “取”,从语法角度讲,是动词;从文字学角度分析,是“会意字”。“取”,由“耳”和“又”组成。左边是一只耳朵,右边的“又”就是古代的右手,手里拿着耳朵叫“取”。我国古代打仗,强胜者把敌人打死或俘获后,把他们的左耳朵割下来,拿着左耳朵  相似文献   

8.
动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需求,只要事物存在,运动是必然的。在“形态之动”中,“动”便是起因,是事物变化的开端;“形态”便是事物运动过程的体现,是变化的累积存在结果。没有了“动”,就没有了变化,就没有了千奇百怪的物质“形态”;反之,“动”又是由这些变化的存在而得到维持的。因此,我们解释“形态之动”,需从“形态”和“动”两个基本基本问题的内涵进行理解。一、形态”释义与“形态”的美。形态,是事物内在本质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包括形状和情态两个方面。因此,我们就需要分别理解“形”和“态”的概念。何谓“形”?“形”是事…  相似文献   

9.
民生的“底线”是“保障”,民生的“上限”则是“改善”。设置民生的“底线”和“上限”不仪彰显党和政府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利益的决心,而且体现党和政府“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民生的“底线”和“上限”之间,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在不突破“底线”的前提下尽量达到“上限”,既要使民生得到保障而又不能仪仅停留和满足于此,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汉字趣谈     
牢记的“牢”为什么由“宀”和“牛”组成“牢”(láo)由“宀”和“牛”组成。“宀”(mián)俗名“宝盖儿”,祖先造字时,“宀”字特像房屋形,所以,跟“宀”组成的字大都跟“房屋”有关。“牛”是大家都熟悉的牲畜,最初“牛”字是以牛头形状来表示。故由“宀”和“牛”组成的  相似文献   

11.
汉代"以孝治天下"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汉代自武帝“崇尚儒学”以后,思想上主要采用的是儒家的“孝治”,两汉都号称“以孝治天下”。汉代从刘邦起就“重孝”,后来“孝”是汉初的辅助治国思想:惠帝表彰“孝梯”,吕后“举孝授官”,文帝置《孝经》博士。汉代“以孝治天下”是武帝确立的,武帝在“孝治”上的重大举措有二:一是确立了用人上的“举孝廉”,另一是解决同姓王分封制弊端的“推恩令”。后来,汉代统治者不断完善了有关“孝治”的立法。汉代“孝治”的原因,主要是由当时的同姓王分封制、小农经济和“黄老之治”走向失败,以及对汉初“孝治”的成功经验的总结决定的。汉代“崇尚儒学”主要不是《五经》,而是《七经》,《七经》中最重要的又是《孝经》。《孝经》是汉代的必读经,从中央到地方都要“置《孝经》师”,用人“举孝廉”,《孝经》还是社会教化的工具。  相似文献   

12.
建议停用“民营经济”这一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的理论界与经济界(包括本人)大量地使用了“民营经济”这一概念。现在,我认为,这个概念是混乱的,应该停止使用。 本来,“民营经济”的提出既是针对着以往的“国营经济”而言,又是为了在政治上避开“私有化”之嫌。可是,“民营经济”中的“民”到底是指什么?是指“公民”、“居民”、还是民间?其实,既使以往讲的“国营”也必须由被“条条”或“块块”所委托的一  相似文献   

13.
田川 《理论前沿》2005,(22):16-17
公共权力的异化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它的深层根源是公共权力的“所有权”与“行使权”的分离;导致公共权力异化的内在条件是“职权”脱离“职责”;造成公共权力异化的外在条件是“行使权”与“监督权”的不对称。防止公共权力异化的出路,必须从“职权”与“职责”的统一入手,均衡“行使权”与“监督权”的张力,完善社会监控体系。  相似文献   

14.
统一战线中的“和而不同”与“求同存异”联系紧密,共同支撑统一战线成为一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统一战线是“和而不同”与“求同存异”的矛盾统一体;“和而不同”精神与“求同存异”原则同生共进;“求同存异”是实现“和而不同”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做好统一战线工作关键是要在坚持“和而不同”的统战观上敢于“求同”,善于“存异”。  相似文献   

15.
西方将哲学称作“形而上学(metaphysics)”,“meta”和“physics”缺一不可。“形而上学”不能“形式化”,“时间”与“自由”进入“形而上学”,也不能“形式化”。“时间”不可分割,但“时间”与“自由”皆有“度”。“自由”有“你我他”,“时间”有“过去现在未来”。同时这也是“存在”的状态———“人自由者”的一种特殊“存在状态(Dasein)”。“人”作为“Da sein”是“有死者会死者”,以“死”来划分“时间”的“维度”。“生死”这一过程,就是“自我”的“现时在世”。然而,“死”仍提示着“他者”。在“Dasein”的“过去现在未来”的“度”中,“未来”居于核心的地位。“人”作为“自由者”,是“创造者”。“自由”的“创造”,使“非存在”成为“存在”。“自由”之“创造”,使“未来”成为“希望”。“希望”又使传统哲学范畴的地位发生变化,“可能性现实性”如同“自由必然”一样在理解上有所推进。  相似文献   

16.
人类解放是马克思人学思想的核心命题,其逻辑起点是“现实的个体”。人类解放是“现实的个体”与“真实的集体”,“现实的个体”与“抽象的公民”的统一。人类解放是现实个体的公私两重性消解之后,走向蕴含共和逻辑的“自由人的联合体”。“公”的逻辑起点是“大我”,“私”的逻辑起点是“小我”,共和逻辑的起点是超越“大我”与“小我”的“我们”。  相似文献   

17.
“政治文明”与“文明政治”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文明”的两分法与三分法各有其合理性.但将“政治文明”从“精神文明”中独立出来.具有重要意义;“需要”是“文明”背后的动力。强调“政治文明”建设,适应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政治参与需要;“政治文明”的结构包含纵向两大“板块”、横向四个“层次”(“要素”);“政治文明”是“特适性”与“普适性”的统一。对于西方政治文明的影响,我们应坚持“不照搬”与“可借鉴”。为此,似有必要对西方政治文明重新进行一次理性的解读。  相似文献   

18.
在一些人的观念中,讲“异体监督”总会想到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离,似乎“异体监督”只能是政治上的三权分立。其实,这是对“异体监督”的一种误解。正确理解“异体监督”的含义,关键在一个“体”字上。我国现存古文字中最早记载“体”字的,是中山王壶上的铭文,左边是“身”字旁。三国时期的训诂名著《广雅》“释亲”篇也记载:“体,身也。”“体”字最基本的意思是身体。作为今天政治学上使用的词汇“异体监督”中的“体”字,则是其本义的延伸,有独立实体的意思。如西方国家立法、行政、司法三种国家权力分别由三种不同职能的国家机关行使、相互…  相似文献   

19.
言及“舌耕”,不用释义自明是讲授,它是相对“笔耕”即写论文写教材等而言的。“舌耕,艺术与“笔耕”艺术联系紧密,大体是“舌耕”艺术以“笔耕”艺术为基础,“笔耕’,艺以“舌耕”艺为表达方式。这里不免要问一句:“舌耕”艺以“笔耕”艺为基础,“笔耕”艺又以何为基础呢?答曰:“笔耕”艺以人格为基础。人格是“舌耕”的基础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对盗窃自行车、助动车犯罪及其防控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经济人”的理论来分析“两车”盗窃行为,可以看出,盗窃“两车”的低成本和对“两车”极大的需求是导致“两窃”泛滥的原因。提高“两窃”成本、减少“两车”需求是控制“两车”盗窃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