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洁 《学习月刊》2012,(9):34-35
2010年国务院出台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提出,推进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优化开发.形成3个特大城市群:推进哈长、江淮、海峡西岸、中原、长江中游、北部湾、成渝、关中一天水等地区的重点开发.形成若干新的大城市群和区域性的城市群。未来.我国城市化方向是走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城市化道路。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过程中.作为经济中心城市的武汉.可以大有作为.应该起到发展极和带动极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形成在长江中游地区,现有湖北武汉城市圈及宜荆荆城市群、湖南"3+5"城市群、江西环鄱阳湖城市群(也称"鄱阳湖生态经济圈"),四者正好连成一个整体,是三省经济精华地带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武汉城市圈最早于2001年底由湖北省社科院提出建议并得到采纳,2002年初由武汉市委市政府牵头发起推动,2003年上升为省级发展战略,2006年4  相似文献   

3.
2015年3月国务院批准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长江中游城市群要建立跨区域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联动机制,扩大绿色生态空间,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生态型城市群,为全国"两型"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积累新经验、提供典型示范。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建立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4.
《新湘评论》2013,(21):21-23
提升区域发展的层次和空间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湖南在提升发展层次和空间上的认识与实践是:积极推动环长株潭城市群融入和对接长江中游城市群,共同打造以武汉、长株潭、环鄱阳湖、江淮四大城市群为核心的“中四角”新增长极,进一步提升湖南的发展层次和空间。  相似文献   

5.
<正>在长江中游城市群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关键时期,湖北省委组织部和省委党校举办了长江经济带沿岸县(市、区)长培训班,专题研讨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问题。可以说学习研讨正逢其时,十分必要。尤其是深入重庆、上海、江苏三省市考察,给人感触很深,启发很大,这对我们加快推进散花跨江合作示范区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一、沿江城市抢抓机遇建设新经济的主要亮点一是打造经济新高地。重庆抢抓国家政策机遇,  相似文献   

6.
打造"大九江",是九江实施"双核"战略的重要举措,是策应国家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的具体行动,是在更高的起点上推进"强工兴城",在更宽的视野下谋划九江赶超发展。为此,要在拉大城市框架的基础上,优化营商环境,实现人口聚集。  相似文献   

7.
今年启动的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建设,给位居武汉城市圈与长株潭城市群两大改革试验区中轴线的咸安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今后五年,咸安区将主动对接长江中游城市集群,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富民强区"为目标,坚持"市区一体",依托"武汉同城",  相似文献   

8.
《新湘评论》2009,(8):18-18
“3+5”城市群是指以长株潭3个城市为中心,以一个半小时通勤为半径,包括岳阳、常德、益阳、娄底、衡阳5个城市。以“3+5”城市群建设为主体形态,带动湖南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加快形成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新型城市体系,这是湖南在发展布局上取得的重要认识成果。  相似文献   

9.
由于历史的、地理的原因.鄂湘赣三省历来联系紧密。分属鄂湘赣三省的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在长江中游呈品字形分布.相互比邻,互为犄角.地域相连,人文相通.交通区位优越.经济基础雄厚.已经成为鄂湘赣三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引擎和核心支撑。经过湖北省的大力推动.湖南、江西两省的积极响应.  相似文献   

10.
彭艺 《理论导报》2013,(12):16-17
2013年2月份,九江市委、市政府在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打造长江中游特大城市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动员全市上下坚定不移推进“强工兴城”,加快沿江开放开发,把九江打造成为长江中游特大城市,为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这一目标的提出,既是市委市政府策应国家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战略的准确把握,又顺应了九江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和期待,是实现“应有地位”目标的具体行动。  相似文献   

11.
湘鄂赣三省自古以来有着特殊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也一直非常密切: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三省地方和民间往来日趋紧密。这些为湘鄂赣三省构建长江中游城市群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正当前,中国已进入了都市圈和城市群为主要动力的发展阶段,城市群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核心增长极、新型城镇化建设主体形态和核心区。党的十九大报告已明确指出:"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明晰了路径。通过调研了解,长江中游等城市群先行地区强力推进一体化发展,形成了经验,取得了显著成效:加强高  相似文献   

13.
中心城市已经成为本地区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性力量 我国中心城市的综合承载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显著提高,中心城市的引领作用日益凸显.目前,我国布局建设的19个城市群,承载了全国78%的人口,贡献了超过80%的GDP.其中,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等五大城市群以10.4%的国土面积,集聚了近40%的人口,创造...  相似文献   

14.
壮大“3+5”城市群.既是湖南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大认识成果,也是湖南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布局。科学发展观要求全面发展,就全省14个市州来看,“3”要发展,“5”要发展,“6”也要发展,但必须是优势互补的错位发展,是以“3”为龙头、“5”为拓展面、“6”为联动力的错位发展。  相似文献   

15.
壮大“3+5”城市群.既是湖南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大认识成果,也是湖南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布局。科学发展观要求全面发展,就全省14个市州来看,“3”要发展,“5”要发展,“6”也要发展,但必须是优势互补的错位发展,是以“3”为龙头、“5”为拓展面、“6”为联动力的错位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党风与廉政》2002,(2):44-44
到2015年,亚洲最大的三个大陆城市群,将可能是东京大城市群、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大城市群和以香港-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大城市群。这是2001年9月3日在沪举行的“2001年中国城市化论坛——大城市群发展战略研讨会”上传出的信息。专家学者们认为,从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看,以纽约、伦敦、巴称、东京等大都市为中心的大城市群,  相似文献   

17.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受尽压迫的航道工人迎来了翻身解放、获得了幸福新生.成为管理航道、建设航道的主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长江航道建设。1953年12月.长江中游航道管理机构——长江航道工程处汉口航道工程区成立.开创了长江中游航道维护管理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18.
<正>2019年1月10日,第六届长江中游城市群法治论坛在素有大湖名城、创新高地、江淮首郡、包拯故里之称的合肥市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共合肥市委政法委指导,武汉市法学会、长沙市法学会、南昌市法学会、合肥市法学会主办,合肥市法学会承办。来自四地法律实务界和学  相似文献   

19.
《理论导报》2013,(7):F0003-F0003
修水县是赣西北门户,地处赣湘鄂三省边区九县的中心地带,面积4504平方公里。居全省各县之首;人口83万。居全省各县第二。该县矿产资源、人力资源和生态资源丰富,是北宋大诗人、大书法家黄庭坚和近代国学大师陈寅恪等陈门五杰的故里,是秋收起义主要策源地之一。、近年来,该县结合实际,积极策应国家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  相似文献   

20.
赵霞 《学习月刊》2013,(9):34-35
水运是一种古老的运输方式,同时也是现代运输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黄金水道的水运优势突出,中游地区水深江阔,水量丰沛,流域腹地广阔,是长江航运发展的重点区域。在湘鄂赣皖联合打造"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即"中三角")的大背景下,加快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将助推长江中游城市集群的一体化进程。一、长江水运优势和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