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卫东 《新湘评论》2013,(18):38-39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在赋予“改革”“开放”这两个“旧词”以新意的基础上,于1984年2月9日在厦门考察时,明确提出和使用了“改革开放”一词。1987年至1993年间,“改革开放”一词先后写入党的基本路线、党章和宪法,在党和国家政策与制度层面得到确认,成为全党共识和国家意志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张小平 《廉政瞭望》2013,(14):31-31
7月8日,竹叶青茶业“自游自在,碧潭飘雪”上市发布会召开,竹叶青茶业董事长唐先洪与碧潭飘雪创制人徐金华亲临现场。徐金华授权竹叶青茶业为“碧潭飘雪”商标独家拥有者。  相似文献   

3.
冯培 《前线》2013,(12):154-157
与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发展”一词成为显赫榜首的高频词一样,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中,“改革”一词也同样以59次的高频度跃居榜首。  相似文献   

4.
“烈士”称号的由来和演变“烈士”一词,始见于3000多年前的商代。伊尹说:"大夫知人事,烈士去其私。"春秋末期孔子也用过烈士一词:"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烈"字本义,是"火猛",它含褒义:"刚正日烈"。由烈和士字组合的词。也含褒义。...  相似文献   

5.
一心一镜     
《党课》2014,(17):1-1
活在每一个过程,这是真正的解脱,也是真正的自在。“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的禅语也可以说成:“痛苦时痛苦,快乐时快乐。”  相似文献   

6.
《理论与当代》2011,(4):61-62
3月14日,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幸福”一词成为继“和谐”之后的又一国家级词汇,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是今后五年的执政理念和发展主题,也是人们在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上追求的主题。两会之后,有关幸福话题的讨论,在班组里继续着。  相似文献   

7.
话说廉洁     
康国平 《共产党人》2009,(19):54-55
廉洁一词,最早出现于诗人屈原的《招魂》一诗中。古人把廉洁解释为“不受日廉,不污日洁”:明人顾炎武说,“廉耻,立人之大节,人之不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古人讲的是对廉洁一词的高度概括,我们现在讲的廉洁,就是作为领导干部不谋私利,清白为官。自律就是自我约束,这才是廉洁自律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8.
从词义上看,“与时俱进”一词大约源于《易经》的“与时消息”或“与时偕行”。这是中国古人观察宇宙的运动变化而得出的观点,认为人类社会也像日月的运行盈亏,四时的消长变化那样,处于不断运动变化之中。在变化着的宇宙和变化着的社会当中的人,也应顺应这一规律,以变应变,这样才合乎“天道”,从而使人的行动能趋利避害,获得最佳的效益。这也是古代《易经》作者所遵循的最基本的思想,即“天人合一”思想。这一词义,后也作“与世推移”、“与时推移”。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使用的“与时俱进”一词,与“与时消息”、“与时偕行”、“与时推移”、“与世推移”词义相近,但明显扬弃了这些词义中的消极意味,体现了一种进取的、积极向上的、具有时代特色的精神。  相似文献   

9.
《理论与当代》2004,(2):40-41
潮自在2003年12月28日的《南方日报》上撰文指出:全国的职务犯罪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一种坏的事情一旦成为“类”的现象,呈现出某种趋势,往往意味着事情到了非常可怕的地步。因此,当贪官年轻化呈现趋势,值得引起高度重视。理论上看,“35岁现象”或“26岁现象”不大好理解。在“59岁现象”里,那  相似文献   

10.
《党课》2010,(7):81-81
“铜臭”一词,出自《后汉书·崔烈传》。汉代崔烈,位列九卿,名重一时,但仍不满足于既有的地位。在荒淫奢侈的汉灵帝以卖官之资填补国库之虚时,他以五百万钱买得司徒一职,从而得享三公之尊,然而他的声誉也从此一落千丈。一日,崔烈问其子崔钧:“我做了三公,外人对我有何议论?”崔钧如实答道:“人们都嫌你有铜臭味。”后来,人们便以“铜臭”一词来讽刺用钱买官或俗陋无知的富人。  相似文献   

11.
近段时间,原本有些冷僻的“情商”一词越发引人关注。
  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天津考察工作。在与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座谈时,他问大学生村官杨代显“情商重要还是智商重要”,杨代显回答“都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实际工作情商很重要,更多需要的是做群众工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适应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唐宗礼 《党课》2013,(10):73-74
当下,“亲自”一词似乎与领导干部联系非常紧密,在赞美某一领导干部时,往往会举出事例说其“亲自”协调解决群众困难,“亲自”到基层一线调研指导工作,等等;而在揭露领导干部中的反面典型时,也会时常用到“亲自”一词,诸如“亲自”干预某地块的招投标,从中收受好处,“亲自”向有关部门打招呼,为子女经商办企业提供方便,等等。  相似文献   

13.
《理论与当代》2008,(9):46-47
成露在7月27日的《工人日报》上撰文指出:袁院士是一位汽车发烧友,“家里已经有六七辆车”。与网上总是充满“仇富”的讨伐声不同,对于袁隆平院士买车,网民却一边倒地支持:“袁老就是有七八架私人小飞机也配!”并派生出网络又一个流行词“仇富不仇袁隆平”。就在前几天,网民还在对高管拿天价高薪高声指责和质疑。  相似文献   

14.
佚名 《党建文汇》2011,(10):41-41
“中华民族”这一家喻户晓的称谓,细算起来也只有103年的历史,其创始人就是梁启超。在梁启超创立“中华民族”一词之前,中国人基本上没有现代的民族观念,甚至连“民族”一词也没有过。习惯上所说“华夏”、“汉人”、“唐人”、“炎黄子孙”,外国人称中国为“大秦”、“震旦”、“支那”等,都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的称谓。  相似文献   

15.
马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作为“十一五”规划的重要起草编制部门的负责人,他已成为近年来媒体的聚焦人物。为了对我国经济走势有一个准确的判断,并为下一步出台的各项政策提供意见和建议,这几年,马凯数次率队到全国各地进行“十一五”规划思路调研.深入到各地企业、工业区、街道、农村进行考察,并召开了企业家座谈会和省市区政府有关部门座谈会,听取各地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发展思路,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外向型经济发展和能源、交通、资源、环境等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情况的汇报。他说:“希望通过调查研究对我国经济走势有一个准确的判断,并对下一步出台的各项政策采纳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5月16日,我在《人民日报》上读到叶小文先生的《多难兴邦》一文,沉重的心情为之一振。5月22日,又在《长江日报》上看到一篇题为《面对震灾.请慎言多难兴邦》的文章,说“多难兴邦”一词包含对亡灵不敬之意,“多难与兴邦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灾难.就是灾难”,“不要将过多悲伤以外的意义强行赋予悲伤”.“不要说什么‘多难兴邦’”。对此,我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7.
潘文贵 《当代贵州》2011,(11):53-53
3月11日,日本大地震导致核泄漏,不禁引发了人们对核电安全及如伺有效应对各种极端气候的思考,也使“灾难经济学”一词逐渐被人们熟知。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08,(1):19-19
“社会主义”一词源于拉丁文,一说由socialis(愿意为“同伴、同伙”)引出;一说由socius(愿意为“喜欢社交”)一词引出。关于“社会主义”一词最早的使用,通常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最早使用的是德国神学家安塞尔姆·德辛在1753年与人论战时把遵循自然规律的人称为“社会主义者”。第二种说法认为,“社会主义”一词,最先使用的是意大利传教士,表示一种“上帝安排的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19.
要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厘清他们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是一个基本的前提。人和人类社会的形成发展过程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人是在自然界中产生的,人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离开自然界也就无法生成人和人类社会。但人又不是完全被动的客体,人具有创造性和批判性,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也利用和改造自然。随着人的实践能力的发展,自然被打上了人的烙印,“自在自然”被转变为“人化自然”。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中国意蕴在于,人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要求坚持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生命共同体理念;人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自然要求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意识;“自在自然”与“人化自然”的关系要求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0.
於常勇 《当代党员》2008,(12):64-66
2007年6月2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提请审议。温家宝总理提笔在文本上勾出“城市”一词,将其改为“城乡”——中国第一部“城乡总规”由此诞生。“城乡统筹”一词从新总规里跳出来,为重庆廓清了未来13年的发展路径。城乡统筹,核心就是扩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