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蓉宝 《求索》2008,(12):216-218
中国政党制度,经历了多党制、两党制、一党制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模式的实践。民国初年多党制实践以失败告终,证明西方的政党制度不适合中国国情;国共两党两次合作的历史证明,两党制在中国行不通;国民党一党独裁的破产,证明一党制违背民主政治发展潮流和人民愿望。近代中国政治的发展呼唤适应中国国情的新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近现代政治文明转型的历史选择,是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客观需要,符合中国的现实国情。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近代史上,在民国初年,曾经有过一次多党制的试验。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一些代表人物曾经幻想在中国也建立一个象西方国家那样的多党制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然而他们的这一试验,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买办资产阶级势力的联合进攻面前失败了,表明多党制在中国行不通。  相似文献   

3.
辛亥革命后,西方资产阶级的议会制度一度飘洋过海,搬上了中国的政治舞台,曾是资产阶级追求的多党制也建立起来。但是,无论资产阶级怎样照搬西方的多党制,都未能摆脱彻底失败的命运。本文拟对民国初年的这一历史事实略作论述,并从中得出几点经验教训。一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清朝政府在西方列强的侵略和瓜分下,迅速走向腐朽和衰落,中国日益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在  相似文献   

4.
正一、人民政协与新型政党制度的渊源近现代中国在山河破碎、风雨飘零中进行过不同类型的政党制度尝试。民国初年,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效仿西方,在中国实行议会制和多党制,后因"水土不服"宣告失败;继而,国民党倒行逆施实行一党独裁专制,也被历史所抛弃。历史发展清晰表明,只有建立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和基本国情生长出来、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政党制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近代的民国初年 ,中国一度模仿西方的多党制 ,政党林立。政党间互相攻讦 ,进行竞选 ,演出了一场又一场多党竞争的闹剧 ,最后酿成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 ,给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以史为鉴 ,可以知兴替。回顾民初党争的历史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西方的多党制完全不符合中国的国情。过去行不通 ,在社会主义的中国更行不通。一、民初多党制史实中国近代政党的产生与发展 ,受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历史条件制约。当时 ,无产阶级还没有正式走上历史舞台 ,所以产生的只能是资产阶级政党。这些政党最初出现于19世纪的80—90年代…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政党制度是立足于中国国情的新型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具有西方多党制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我国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建立在消灭剥削阶级、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各个政党的活动都是人民行使民主权利的体现。而实行多党制的国家,各个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新型政党制度是中国人民政治经验和政治智慧的结晶。中国的特殊道路决定了中国特色新型政党制度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近代中国先后经历了君主立宪制、多党制、总统制等尝试,但无一例外地失败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经过长期努力和实践,最终形成了植根于中国国情的政党制度。这一政党制度与一党制、两党制和多党制有着显著的区别,深刻地体现了民主精神,为世界政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也给世界政党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政党关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关系.其最显著特征在于: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它根本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两党制、多党制,也有别于一些国家的一党制,是植根于中国土壤、适合中国国情的一种崭新的政党关系.  相似文献   

9.
西方多党制并不意味着繁荣、稳定和民主蓝燕,蓝佛新最近十几年,由于西方少数国家的鼓吹和引诱,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一些人积极主张实行西方的多党制,认为只要实行多党制就会给国家带来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民主。其实这完全是一种误解。误解之一:多党制定会带来经济...  相似文献   

10.
张志明 《传承》2011,(10):6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都曾是热忱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战士,都曾是笃信只有师从西方民主制度和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才能拯救和复兴中华民族的先驱。然而,一次次的沉痛失败警示他们,无论是西方君主立宪政体还是共和民主制度,在中国根本就行不通。而第一次世界大  相似文献   

11.
张志明 《传承》2011,(4):6-6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都曾是热忱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战士,都曾是笃信只有师从西方民主制度和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才能拯救和复兴中华民族的先驱。然而,一次次的沉痛失败警示他们,无论是西方君主立宪政体还是共和民主制度,在中国根本就行不通。  相似文献   

12.
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在一次次失败中幡然醒悟,开始了民族意识觉醒的历程。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塑造了中华民族精神,实现了历史的转折与发展,最终踏上民族复兴的历史征程。  相似文献   

13.
辛鸣 《今日浙江》2020,(5):63-63
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不可能突然就搬来一座制度上的“飞来峰”。中国制度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而来的,具有鲜明的历史特色、实践特色、文化特色。先来看历史特色。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尝试过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等,结果就像毛泽东当年所讲的,“我们中国人是很愿意向西方学习的,可学来学去总是老师欺负学生”。怎么办?  相似文献   

14.
《观察与思考》2009,(19):28-30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60年来,这一制度在浙江大地的生动实践与蓬勃发展,证明了一个真理: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能搞西方的多党制。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这是深刻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历程得出的重要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基础上,依据中国国情和建设改革实践开辟的一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要成就。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国,由于封建制度的衰朽和西方列强的侵略掠夺,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日益陷入苦难的深渊。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富裕,一直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所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求索,却都壮志未酬。直到中国共产党人寻求到马克思主义并使之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相继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中国的面貌才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是拯救中华民族命运的中流砥柱,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之无愧的领导核心。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才能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7.
师絮 《传承》2014,(8):11-13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在中国革命的艰辛历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一批共产党人始终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民主思想。  相似文献   

18.
统战资讯     
[理论]我国决不能搞西方的多党制多党制是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大多由两个或多个资产阶级政党通过竞选轮流执政。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一种体现了  相似文献   

19.
完善我国政党制度应该树立以下几点问题意识: 一是党际关系问题。西方多党制下,反对党存在的意义在于它随时可能替代执政党上台执政, 而我国政党制度下的参政党,其地位的确立有特殊的历史背景, 是基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需要来自各方面监督的目的,而非国家政权建设本身使然。但是进入新世纪,我们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20.
历史接续历史,历史启迪未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植根于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血脉,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大潮中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这一伟大新时代的新思想,蕴含着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强大的实践指导价值和深远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