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信息管理发展的高级阶段知识管理,在全球企业范围内的实践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政府管理在从传统的公共行政转向顾客取向的公共管理过程中,也可以借鉴信息领域的知识管理经验.将知识管理引入公共管理领域,特别是公共政策领域有着深远的学科意义和现实意义.通过建模实现的政策知识管理系统由政策知识创新环境、政策知识仓库以及政策知识发现等三个环节构成.明确目标、建立机构、创建内网、改造环境、流程再造等构成了政策知识管理的必经途径.  相似文献   

2.
我国政策终结的困境及其治理——基于组织创新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我国政策终结的困境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政策短缺与政策过剩悖论导致政策终结甄别难度加大;程序法建设迟缓致使政策终结科学化执行标准欠缺;潜在的权力或利益损失弱化了政策终结动机与措施。通过构建政策终结管理工作组来专司政策终结领导和监督职能,为政策终结提供卓越的领导力,对促进政策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不失为一种组织视角的大胆尝试。  相似文献   

3.
政策网络:公共政策创新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入政策网络分析的方法可以真实地认识到公共政策创新过程中的现实图景.我国某些公共政策创新失败的原因正是其忽略了政策网络的存在,忽略了政府对政策网络中个人和组织的依赖属性.我们应当重视政策网络在政策创新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培育网络主体的公共理性.构建协商民主与政策网络的良性互动,加强政策网络的学习机制等,从而形成合理、优良的创新政策,保证公共政策创新对社会的持续作用.  相似文献   

4.
从公民行动的角度对网络反腐的内涵进行界定更能凸显网络反腐的实质。根据公民行动的方式、行动所指涉的对象、行动过程,网络反腐可以划分为腐败告知型、腐败挖掘型、集体动员型。三种类型的网络反腐行动中,公民从"围观"到"挖掘"到"抗争",显示了互联网时代草根力量的崛起。公共舆论的生成、倒逼、草根动员是网络反腐的行动机制。在未来反腐倡廉建设中,从廉政政策的制定、廉政制度的革新、腐败治理的议题等开放渠道,让草根权力在现实的腐败治理中有效地参与,是化解网络反腐舆情日益高涨的根本。  相似文献   

5.
公共政策合法性是政治合法性的重要组织部分,公共政策合法性危机影响政策的最终执行效果,危及政策主体的权威性和政治系统的合法性,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公共政策合法性危机的产生源于政策系统自身的特点以及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公共政策价值追求模糊且冲突,政策决策者的自负和自利倾向,公共政策参与低效等原因都会引起政策合法性危机。与传统代议制民主不同,协商民主理论主张公民通过自由而平等、审慎而理性的商谈来参与公共生活,以此来赋予立法和决策以合法性。协商民主的相关理论和实践为消解政策合法性危机提供了思路和方法,有利于发挥公共政策本身的功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经济行动、行动主体与社会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行动是一个对有多种用途的稀缺资源加以选择的行动,行动主体所尝试做出的有目的的经济行动是嵌入在具体的当下的社会环境中的。无论是行动主体个人的偏好、行动的动机,还是行动的决策模式抑或是行动的具体实施过程,都要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行动主体对环境的理解与解释,实际上是一个交互作用为主体性过程,同时是一个客观环境主观化的过程。在主体的诠释中,客观的社会环境就成为行动主体所处的主观环境,它有效地制约着行动主体采取的经济行动。  相似文献   

7.
知识创新与信息服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继承性、整合性、原创性和实践性是知识创新的主要特征。信息服务对知识创新具有支持和保障作用。面向知识创新的信息服务 ,应树立竭诚为用户服务的宗旨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必须有多样化的服务模式和精品化的服务内容 ,并朝着知识服务的方向进行信息服务的创新。  相似文献   

8.
汉娜·阿伦特由于曲折的人生经历促使她对哲学和政治产生与人不同的独特见解。她在严格区分和诠释劳动、工作、行动的基础上建立了政治哲学理论;然而,她过高估计政治在人的生活中的地位和意义,在政治领域中清除经济活动,使政治活动的内容狭隘而空虚,成为她理论中最大的缺陷。  相似文献   

9.
合作能力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一项重要能力素质要求。大学生合作能力可细化为五个方面的能力要素:平等意识、责任意识、沟通能力、诚信精神与宽容精神。从行动学习的视角看,大学生合作能力建设的关键是以团队为基础,以学习、体验、反思、行动为主要环节强化大学生合作的基本要素,在行动与学习的持续循环中不断提升合作能力。  相似文献   

10.
《行政论坛》2020,(1):63-71
政策知识生产理论是基于知识视角的政策制定理论的组成部分。政策知识生产过程,即生产者将各种分散知识集中、整合、集成,产出现状知识、预测知识、因果知识、目标知识、协调知识等,为政策方案提供知识基础。政策知识属性有公共产品性质、专门知识、创新本质、操作性知识、集中性知识等。这些属性决定了政策知识生产过程的一般特征是智力投入为主、不确定性与可设计性并存、通过知识转换而创新等,独特特征是生产者多样性与决策者角色多重性。以专门/隐性知识等的分布特征、持有者是否主动转移其知识为标准,政策知识生产模式可归纳为单干、合作、收购、重组、剧场式、广场式、常规信息系统、博览会式、社会调查式等数种。知识生产理论需要与政策价值理论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完善的政策制定理论。  相似文献   

11.
一个公共组织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一旦确定,由其制定并执行的公共政策必然存在着滞留惯性,这一惯性的存在使得公共政策变动成为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进而产生各种社会效应。本文围绕政策变动的成本问题,初步剖析了成本问题产生的内在机理,并指出了其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经济水平与政策创新之间的关系,对神木县"免费医疗"政策进行了案例分析。虽然传统文献认为一个地区的经济状况和财政能力会影响其政策创新,但研究发现,在中国模式的府际关系下,不仅一个地区自身的经济水平,而且其周边地区的经济状况以及这个地区所在区域的整体经济状况也会影响其政策创新。虽然富裕地区相对于落后地区而言更具有政策创新的可能性,但"嵌入型"富裕地区相对于一般富裕地区而言,在政策创新上却会受到更多的空间限制。同时,面对更为严格的空间限制,"嵌入型"富裕地区的政策创新主体依然可以采取相应的行动策略来争取政策创新的成功,但这些行动策略的风险很高,而且这种情况下的政策创新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政绩动机而具有某种道德情怀。这些研究发现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地方政府的政策创新为何远远少于东部地区提供了一个补充性的解释框架。由于是单案例研究,因而这些结论的可靠性还需要更多的案例作进一步的验证。  相似文献   

13.
公共政策负排斥具有多向度、动态性、相对性、能动性等特征。公共政策负排斥可分为五种类型:(1)以政策过程来划分,可分决策中的负排斥、政策执行(或再决策)中的负排斥、政策评估中的负排斥、政策终结中的负排斥等;(2)以排斥动机来划分,可分自觉型政策负排斥与不自觉型政策负排斥;(3)以影响方式来划分,可分为显性政策负排斥与隐性政策负排斥;(4)从排斥结果来划分,可分为政治性政策负排斥、经济性政策负排斥、文化性政策负排斥和社会性政策负排斥等;(5)以排斥机理或排斥方式来划分,可分为政治主导型政策负排斥、经济主导型政策负排斥、社会主导型政策负排斥等。公共政策负排斥的特征显示的是公共政策负排斥的形成过程及其形成机理的本质。对公共政策负排斥的类型进行科学的界分是进一步开展公共政策负排斥防范与治理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政策执行在整个行政管理活动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然而,我国政府在施政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公共政策失灵,尤其是政策执行失灵的现象,这对我国政府能力的提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克服政策执行失灵,提升政府执行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唐晓明 《学理论》2009,(12):211-212
大学知识创新程度的高低主要依赖学术自由含量的大小。在各种竞争日趋激烈的争天,大学要正确处理好知识创新与学术自由的关系,并善于抓住机遇,敢于面对挑战,能全方位地发展自己,力争成为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  相似文献   

16.
肖振涛 《学理论》2015,(8):165-166
合格公安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其中最为重要的方面就是结合实践需求,突出应用型的本质属性,加强实训教学。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为公安院校实训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借鉴行动导向理论的原则、方式方法、研究思路以及核心理念,并在此指导下对公安院校实训课程教学原则、内容、过程等方面进行设计,可以初步探究公安院校实训课程教学设计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政策的终结与“终结的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策终结实质上是决策者的再决策行为。政策终结有利于节省政策资源、提高政策效率和优化政策系统。但是,当前我国政策终结失范影响了政策终结工作的推进,从而影响了改革的进程。因此,尽快建立与健全“政策终结的政策”是推进政策终结顺利进行的根本。  相似文献   

18.
公共行政学中的诠释性研究在兴起之初借鉴了组织社会学的诠释范式,旨在倡导公共行政学从发现普遍规律转向理解特定行动意义,并重塑知识与实践的关系。倡导诠释性研究并不等同于加强质性研究,二者有着建构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哲学语境差异。日常生活的优先性表明日常生活中的公共行政实践是经验上最直观的知识生产场域。诠释性研究从行政互动个案而非行政本质出发生产公共行政知识,诠释性研究所获得的知识并且具备默会知识的特征。日常生活现实是公共行政知识面临的实践鸿沟,默会知识的缺位是实践鸿沟的明证。伴随着地方性知识合法性的确立,公共行政知识才可能真正跨越实践鸿沟。  相似文献   

19.
丁东宇 《理论探讨》2006,1(4):61-63
行动视角是当前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理论方法,也是马克思实践哲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发展。从行动视角来审视日常生活,日常生活既是为人而存在的意义域,也是主体人构建的领域,还是包含着人类理性谋划的领域和人类通过重复经验确证自身的领域。这样理解就为日常生活走向自觉提供了可能,从而丰富了日常生活研究的理论。  相似文献   

20.
组织认同以理性为主导,是一种选择性结果,不是自然形成的。组织认同中的理性,是一种由个体出发的主观行动理性。西蒙关于"管理人"的假设,肯定人的行为是有意识的和合乎逻辑的,同时又强调了人的选择能力是有限的,更符合对组织中人的理解。行动理性人具有的主观理性表现出独特性,自我性和情境性三个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