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所称"八条目"中的五条,排序大有讲究,用意也大有学问。就大多数人而言,讥弹时弊,指陈国是,其情志可嘉,但即使有些权位,离"平天下"也差得远。"修齐治平",说的是正心为先,修身为要。先做好自己,然后管其他;先做好小事,然后谋其大;先做好当下,然后虑其远。心思不正,己德不修,做人自私自利,做事偷奸耍滑  相似文献   

2.
"仁义"、"中庸"、"内以修身,外以治人"等这些儒家思想的核心范畴是张耒理想人格的核心要素.但又要看到他对庄、老的超脱和自由精神的吸取和认同.  相似文献   

3.
李叶  贺晓科 《小康》2005,(6):64-65
中国儒家最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然而在“儒表法里”的历朝历代,真正信奉儒家的人如能由“修身”达到“齐家”的地步,已属十分不易。至于从而得以“治国、平天下”,则不过是一场空想。有无数的事实可以用来证明上述论断。浦江郑氏九世同居,明太祖常常赞叹不已。马皇后从旁提醒说:以此众叛,何事不成?太祖惧,于是招来郑氏家长,计划找借口诛之。做得到九世同居,郑氏家族不可不谓修身有道,齐家有术,可修身差点引来“杀身”,齐家险些招致“灭家”,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说到底,“修身”、“齐家”能够创造、累积某种资本,拥有了这种资本就…  相似文献   

4.
读书的境界     
正自古读书无外是为了明理、修身、增智、广才。然而时代变迁,读书变得越来越功利化,生存功能似乎要压倒一切,本来最重要的前两个目的反而越来越被漠视,被奉为中国儒家传统精华的"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逐渐遭弃。正因如此,有能力没道德,有学历没学识,有知识没文化,有技术没思想也就不难理解了。当今社会,几乎每个人从小就开始读书启蒙,之后是学习知  相似文献   

5.
科玄论战是五四运动后中国思想界的马克思主义者、自由主义西化派、现代新儒家在重建中国现代人生哲学问题上的一次深层次理论冲突。三派分别主张依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科学主义 (实验主义哲学 )、人本主义 (生命哲学 )与复兴的儒学作为构建现代人生观的理论基础。通过论战 ,三派的理论分野开始形成 ,同时也显示了深层理论冲突的特点。关于现代人生哲学的建构应以什么样的理论为基本理论基础的争论 ,是这场论战最重要的意义所在。以梁漱溟、张君劢为代表的玄学派 (现代新儒家 ) ,主张以现代西方人本主义、生命哲学的理论为依据。强调只有…  相似文献   

6.
正"修身"是儒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八目"的核心,也是"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首要环节,习近平总书记特别用"严以修身"强调以"严"来"修身",这为新形势下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也是党员干部加强党性锻炼的关键所在。党员干部用"严以修身"锤炼党性,要做到"六重"。一、重学习,提升理论修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是文明传承之途、人生成长之梯、政党巩固之基、国家兴盛之要"。  相似文献   

7.
君子是儒家崇尚的道德人格,指称有道德讲仁义之人。孔子认为君子要从仁、智、勇三个方面成其德;孟子继承孔子君子人格,又独创"大丈夫"人格,扩充君子人格的一个侧面,使之更多呈现阳刚之气。作为君子,有其特有的品格,首先君子要德以修身;其次,君子要安贫乐道;最后,君子须自强不息。君子若成人,需要修身养性,成人之道同时也是内圣之路。  相似文献   

8.
晚期福柯提出的修身哲学为中西的沟通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但是,二者都与政治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它们间的对话的展开首先要求对这一关系进行考察。在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哲学中,修身是作为"正人"的政治的一环。而在福柯那里,修身从根本上而言是一种政治反抗,而且,他究竟在何种层面上对修身进行了现代化颇成疑问,这也将这种对话的困难推到了古今之辨的维度上。  相似文献   

9.
魏源除了主张"开眼看世界"之外,也注重主体的道德修养。在知行关系中,魏源非常重视行,并提倡在修身中要谦虚,多为"受攻之玉",少为"攻玉之石"。应淡泊宁静,以"复其心",实现心中之诚。魏源道德修养论在对行的重视以求知的过程中,这个行又同时改造了客观外部世界,重视躬行与儒家的内圣到外王的路线是一致的。他提出的谦的修养态度以及"复心"的理论,在儒家的道德修养论中是很有特色的,但也存在时代条件下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曾国藩修身为本的道德自我完善之道,成功地避免了程朱理学的空洞说教,继承和发展了王船山思想,其"修身为本"的道德自我完善之道来自以儒家为核心的中国文化。曾国藩一生追求本源,道德自我完善的脚步永不停息,以出世的精神干入世的事业,使之成为封建社会完美的道德榜样。  相似文献   

11.
正有人曾感慨:"大师之后再无大师。"其实,感慨的很大一部分指向的是世间目渐缺乏的大师品格。大师之品格,在于内修人格、外树德行;大师之品格,在于有独立之精神、有自由之思想;大师之品格,突出表现在其对人文的关注和经世致用的情怀。如果把企业比作"大师",那么这样的企业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品格呢?创业50多年来,红塔集团矢志不渝地坚守着最初的信念、坚守着制烟  相似文献   

12.
论孔子修身正己思想的廉政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少华 《求索》2012,(9):149-151
早在先秦时期,儒家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们就开始致力于廉政理论建设,而儒家的廉政思想源于孔子的基调和原则。孔子认为为政者注重修身正己是实现廉政的有效途径。修身正己主要通过思、学、行三个渠道:在关于为政之思方面,孔子认为德与才是为政者"所以立"的必要条件;在为政之学方面,仕学相济是由士转仕的重要途径;在为政之行方面,言行知耻是为政者必备的自律机制。  相似文献   

13.
人品官德是讲团结之魂。剖析领导班子搞不好团结或团结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一个深层次的原因还是领导者在人品官德上出了偏差。解决班子团结问题,必须注重领导干部的人品官德修养。 一是要加强人品修炼。人品,要靠自己去修炼。人品修炼即"修身"。儒家经典《大学》把"修身"看作是齐家、治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荣辱观把修身主要看成是一种培养正确道德动机的过程。儒家认为,荣辱观以修身为基础,《大学》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要求反省内求,反省内求是知耻。孔子认为有道德的人应是“行己有  相似文献   

15.
2011年12月3日至4日,为期两天的第八届"国际儒学论坛.2011"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为:"儒家的修身处事之道。"来自中国、韩国、日本、美国、加拿大、澳洲、巴西、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0余名学者齐聚一堂,体会古人智慧,探寻儒家思想的修身处世之道。中  相似文献   

16.
易强 《求索》2012,(11):136-138
儒家的人格思想是经过孔子、孟子、荀子等一大批优秀的儒家大师的不断努力形成的思想理论体系,早在先秦时期就已达到了比较完善的地步。儒家所推崇的人格是中华传统文化所追求的理想人格,也是古代中华民族心目中塑造出来的、最值得追求和向往的人格典范。其中"圣人"人格是孔子设定的最高做人典范,但它只是一种观念形态的是难以实现的理想人格;而孔子提倡的"君子"人格则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实现的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另一种理想人格。儒家理想人格思想在世界文化体系中是独一无二的。今天探讨儒家人格思想,对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地沟油可能是中国"最完美"的产业链了我们怎么就到处都"食品不安全"呢?中国餐桌上的"学问"怎么就这么高深莫测?在《新帝国主义在中国2》中我谈了转基因,还有现在又出来个地沟油的问题。不得不佩服,这个地沟油真给我们充分展示了什么叫循环经济,什么是  相似文献   

18.
朱静 《前沿》2003,(5):18-20
老子作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其思想理论在整个中国古代思想史中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其中老子关于人生哲学方面的论述 ,是其思想体系的核心部分之一。本文仅就老子人生哲学中的理想人格塑造及其现实意义方面阐发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19.
"理解日本"是当代中国人面临的一个大难题:日本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邻居?作为一名有历史感和良知的中国知识分子,又应当如何应对中日之间的历史鸿沟和现实冲突呢?  相似文献   

20.
陈静 《求索》2012,(9):199-200,196
《乐记》是我国古代儒家音乐理论专著,它是先秦儒家乐教思想的总结和集大成,基本内容包括:乐的起源与本质;乐对人心理的影响;乐对人们的政治教育与教化功能等。本文以马克思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观对《乐记》进行解读,剖析先秦儒家乐教的思想精髓。阐述了乐教对民众的政治与道德教育思想,规范人们的社会人伦道德标准,以及人与宇宙自然的"天人和一"的和谐观,可以说《乐记》是谋划维护封建统治的思想巨著,许多内容都是为皇帝歌功颂德;《乐记》中的乐教思想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政治手段和政治谋略,也为当今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证史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