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9 毫秒
1.
1944年9月28日,陕北延安风雨交加,贺龙 的长子在医院呱呱落地。毛泽东闻讯高兴 地拿起电话,向在外地的贺龙报喜:“贺龙同志啊,恭喜你半百得子……” 贺龙第二天策马赶回延安。曾担任贺龙警卫员的贺炳炎闯进来说:“贺老总的儿子是下雨时生的,就叫雨生吧。”大家都说老总出世时下着雨,是条老龙;儿子出生时也下雨,是条小龙,于是议定孩子大名叫雨生,小名叫小龙。 可是,正在病中的贺龙的老搭档关向应却不答应。原  相似文献   

2.
一九六五年,有一次贺龙在外地生病了。医生觉得贺龙同志病情严重,因而神色不安。贺龙发觉后,劝医生不要紧张。又说:“有几件事,好久就挂在心上。说不定真的干不了啦!”医生问他那几件事,  相似文献   

3.
贺龙是我国现代史上著名的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十大元帅之一,其英勇善战、性格豪爽已为中国人民所熟悉,而他善做统战工作的事迹却鲜为人知。为争取民间武装,宽待仇人1925年初的一天,贺龙与谷青云等人商讨怎样扩大队伍的问题,谷青云说:“这一带活动着一支民间武装,有几百支枪。可是我们部队中没有人同这支队伍的头头熟识,找不到合适的人去活动。”一位幕僚犹豫道:“有个人能把这支队伍招来。”贺龙急问:“是谁?”这个幕僚答道:“柏家厚。”此话一出,屋里顿时安静下来,因为柏是贺龙的杀父仇人,贺龙惟…  相似文献   

4.
陈毅吃苹果     
在六十年代困难时期,有一次,陈毅、贺龙等人去看望班禅。班禅用苹果招待客人。起初,大家都很客气,谁也不动手,于是,大师亲自递给他们。客人们吃得很香。陈毅同志情不自禁地说:“好久没有吃苹果了,真好吃!”班禅惊奇地问:“真的没有苹果吃?”陈毅回答说:“困难时期连饭都吃不饱,哪里还有水果!”班禅更觉不可理解,便问:“您这外交部长,天天接见外宾,就不吃水果?”陈毅说:“那是给外宾的,我们不能吃。外交部几  相似文献   

5.
人们都说,法院工作当数执行最难,但宜阳县人民法院执行局副局长胡少卿却是“克难能手”。他以善啃“硬骨头”闻名,越是别人啃不动,或无从下“口”的“骨头”,他越是精啃细嚼,你甭说,还真让他“嚼”出了滋味。  相似文献   

6.
因遭受14号强台风的袭击,浙南山区龙西乡上山村村民章林峰一下子就失去3位亲人。他的父母与弟弟被山洪和泥石流冲走,再也没有回来。8月28日,来灾区慰问的温家宝总理看到这位满脸悲伤的19岁小伙子,安慰他说:“你还有亲人,党和政府各级领导都是你的亲人,我们都是你的亲人。”几句朴实无华、充满关爱,极富人情味的语言,使在场的许多群众感动万分、热泪盈眶。台风无情人有情,党和政府是亲人。“我们都是你的亲人”,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灾区人民的亲切关怀,充分体现了温家宝总理对人民群众深厚的感情,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7.
有人说:搞市场经济,办现代化企业,就得要有“大家子气”,而不能“小家子气”。然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河南省信阳市塑料厂厂长喻金友却有自己的观点:“越是搞市场经济,办现代化企业,越要艰苦奋斗,励行节约,讲求经济核算。”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十年前,塑料厂还是一个名不见经  相似文献   

8.
执行命令奔赴扑火救灾前线 1987年5月6日,大兴安岭发生特大的森林火灾。5月13日,解放军某部接到紧急命令:立即组成4人机要小组,奔赴大兴安岭扑火救灾前线。这个消息来得太突然了。从接到命令到登车出发只有一个多小时,收拾行李,准备文件、密码、机器以及办公用品,还要向亲人告别。在机要小组中,有三位是女共产党员,都是有家、有亲人、有儿女。小度是个年轻母亲,小女儿才9个月,当接到命令后,立即作好各种准备,并让孩子吃了最后一次乳汁,年迈的婆婆流着泪说:“小琴,非你去不可吗了”她说:“这是执行命令,孩子就交给您了。”接着就把怀里的孩子交给了婆婆。小谢正怀孕三个月,前段时间因为参加军事演习,险些流产,当她与亲人告别时,妈妈含着泪说:“孩子,那么远的路程,生活又苦,你能受得了吗?能不能和领导商量商量换个人去?”她说:“妈妈,谁去都  相似文献   

9.
马仲星 《时事报告》2009,(10):70-72
对于突发公共事件,越是“快说事实”,越是没有炒作的空间;而对于某些事件的性质,则要“慎说”;最后,还要“善说”,即说老百姓想听的、听得懂的东西。  相似文献   

10.
挥戈北伐,誓以头颅热血拚命奋斗 1926年2月贺龙听到唐生智反赵恒惕的消息,决定率部回湘。离开贵州铜仁时,各公法团体献给贺龙一面锦旗,上书“勋高三楚,威镇汉江”。5月中旬,贺龙率部进驻沅陵,随即派鲍君勉去广州与广东革命政府联系北伐事宜。 北伐先遣队——叶挺独立团进入湖南后,贺龙积极配合。6月,贺龙就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第六师师长兼湘西镇守使,  相似文献   

11.
葛优     
于力“ 《人民公安》2007,(13):10-10
频频与死神打交道的“拆弹专家”薛海波说:“在排除爆炸物的瞬间,我真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再见到自己的战友和亲人……”辽宁省大连市公安局联合新闻单位评选十大“绝活警察”受到了市民的积极响应,有效选票达199万  相似文献   

12.
面对近两百名新进中央委员、候补委员,胡锦涛总书记说:"越是形势好的时候,我们越要有忧患意识,越要居安思危。"  相似文献   

13.
《传承》2006,(Z1)
第二次北伐胜利后,蒋介石到了北平,党政军魁首聚集到京城,齐赴西山碧云寺,在孙中山灵柩前举行祭奠典礼。蒋介石担任主祭人,把自己打扮成孙中山最忠实的信徒和钦定的接班人。祭文说“:中正昔待总理,亲承担命之殷切,所以期望于中正者,原在造成革命之武力,铲除革命之障碍,以早脱人民于水火。”在宣告祭文后,打开棺盖,瞻仰孙中山遗容时,蒋介石扶棺痛哭,热泪横流,经久不止。冯玉祥将军上前相劝,谁知越是劝,蒋介石越是哭得厉害,弄得大家十分尴尬,只好等蒋介石哭完。实在等得不耐烦了,有人小声地说了一句“:让他哭吧,我们走,不哭怎么让人知道他是嫡…  相似文献   

14.
贺龙还蒸钵     
《传承》2013,(4):147-147
红军即将离开湘鄂川省革命委员会所在地塔卧,开赴前线迎接新的战斗。贺龙带着几个干部挨家挨户检查红军执行纪律的情况。走到一家低矮的铺子前,贺龙问旁边一个干部:“这是张老板的家吧!”干部回答:“是的。”贺龙问道:“过年的时候不是借了他十几个蒸钵,还了吗?”  相似文献   

15.
2006年10月24日,17位台属组成的溪口首个亲情团,千里迢迢,奔赴台湾,与失散了50多年的亲人亲密接触,实现了半个多世纪以来溪口亲情团与在台亲人团聚的“破冰之旅”。85岁高龄、台湾朝阳科技大学董事长宋时选接到浙江奉化外甥女婿石君山来电,说奉化溪口亲情团要到台湾探亲。他彻夜难眠:这可是半个多世纪来的第一次啊!放下电话,他立即将这一喜讯告诉他的好友唐茂昊老人:“娘家人来了,咱俩得好好宴请宴请!”唐老欣然应许:“到台北叙香园。”  相似文献   

16.
有位哲人说过:美学是未来的伦理学。社会越是发展,越是进步,人们处理人际关系,锻炼思想道德就越是带有美的特征,美与善归于真正的统一。要达到道德上的至善,没有美育是不行的。因此,在军校教育中,不仅要传授科学文化基础知识,而且要传授美学理论知识。提高军校学员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进而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军校美育责无旁贷,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中东地区有这么一句名言 :你知道怎么跟阿拉伯人作战 ,不知道怎么跟犹太人相处。”当我采访新华社战地记者唐师曾 ,让他谈谈无数次冒生命危险亲临一线拍摄采访的有关安全的想法和感受时 ,他竟说了上面两句让人听起来和安全离题万里的话。紧接着 ,唐师曾又摆出一副哲人的面孔 ,说 :越是危险的地方越安全 ,越是安全的地方越容易出危险。我不知道这样的话 ,和他的经历有什么关系。唐师曾在北京是一个牛气十足的摄影记者。1983年北大国防政治系毕业 ,1987年任新华社记者至今 ,是新华社第一个装备移动通讯装置、不畏刀剑现场采访突发事…  相似文献   

18.
今年六月九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贺龙同志被林彪、江青一伙残酷迫害含冤逝世二十五周年。我在西南军区在贺龙同志直接领导下工作几年。因此文革时,我也受到株连被列为所谓“贺龙专案”的分案,受到残酷的迫害。这些年来,对于我军的创始人之一、一生为党为革命事业奋斗、建立了伟大功勋的贺龙同志,我经常回忆起他崇高的革命品德,深深地怀念他。 贺龙同志1950年任西南军区司令员时,又是西南局第三书记和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他担负的任务很多,他的革命功绩已载入史册。这里我只就贺龙同志高尚的革命精神和优良的作风对我印象最深的几点,写出来作为对他的纪念。  相似文献   

19.
贺龙元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之一,是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奠基者。他是一位由自发的农民起义领袖成长起来的无产阶级军事家,是从孙中山三民主义的笃信者成长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坚贞的共产党员。毛泽东对贺龙的评价有三条:忠于党、忠于人民;对敌斗争狠;能联系群众。贺龙一生都闪耀着这些思想  相似文献   

20.
“他心里装着群众的利益,带领常委会一班人朝着党指引的方向,不断地提速奔跑。”这位被同行称为“火车”的老蔚,就是山东省德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蔚立臻。“要把激情全部释放到事业中,把精力全部聚集到工作里,把干劲全部投入到履职上。”自1998年3月当选德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以来,蔚立臻一直对自己提出这样的要求。在今年10月6日召开的全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座谈会上,蔚立臻曾用他铿锵有力的“冲刺观”鼓励和激发与会者,他说:“换届在即,我们每个人能干多长时间都一清二楚。但越是看到终点,越是要瞪起眼睛,甩开膀子,倾尽全力,加速冲刺。因为干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