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仕刚 《人民论坛》2014,(2):126-128
在非经济现代化领域中,法治现代化显得尤为重要.市场经济的运行需要法治,法治的开展以一种法律主治的新文化——法治文化为基础,而法治文化的形成又离不开法律文化的进步.构建先进的法治文化是法治社会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是推进中国法治现代化的灵魂所在.  相似文献   

2.
正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法治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社会各领域都表现出了对法治的强烈诉求;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社会的进步,法治运行的社会条件也日渐具备。这种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良性互动预示着中国的法治建设必将从"中国法治"走向"法治中国"。第一,"中国法治"表征的是中国的法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法治中国"命题则表达了将中国特色社会主  相似文献   

3.
《新东方》2019,(2)
在对法家思想、现代法治的基本内涵进行梳理和比较的基础上,可以从中找出对于法治中国建设的借鉴意义,从而提出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4.
法治中国建设的提出是中国法治发展历程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实现法治国家的具体政策目标。法治文化作为法律文化的优秀类型,对法治中国的建设起着引导、补充作用。文章从提升主体的法治文化素质、打造社会的法治文化氛围、吸收和萃取法治文化理念、营造互助合作的国际法治文化环境等方面探讨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围绕法治主题已建立起各种各样的制度。但值得注意的是:当制度建设在量上有了惊人积累的时候,制度权威缺失却构成了制约法治进展与水平的关键性问题。笔者认为:制度权威是现代法治的题中要义,它既是法治的核心构成,也是法治追求的重要目标。推进现代法治,既要重视制度构建与制度创新,更要注意发掘、培植与展现制度权威。法治的过程,实质上是法治与人治较量和斗争的过程。这一过程,在一个侧面集中反映为制度权威与个人权威的较量和斗争。中国的法治能否从形式意义上的初级阶段进入实质意义上的成熟阶段,从根本上取决于能否…  相似文献   

6.
袁婧 《长江论坛》2023,(4):38-45
法治思想是陈独秀思想中一个重要但相对被忽视的方面。五四运动后期,陈独秀完成了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到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思想转变,这在其法治思想上集中体现为由五四之前崇尚以民主、平等、自由观念为核心的资本主义法治思想,转向五四运动之后强调“法的阶级性”“劳工专政”的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尽管受客观历史条件以及其自身主观因素的影响,陈独秀的这一思想转变带有明显的不彻底性和局限性,但其法治思想中所蕴含的许多观点仍可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供重要的思想养分。  相似文献   

7.
张晓玲  刘昱辉 《人权》2013,(4):18-20
人权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保障人权是中国法治建设的基本目标之一。"享有充分的人权,是长期以来人类追求的理想"。①近些年来,中国在法治建设中的人权保障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随着法治建设的进步,中国人权保障状况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一、法治与人权的概念(一)对法治概念的探析对于"法治"的概念,法学家们指出,"法治"没有一个明确的、放之四海皆准的定义,它是一个开放性的概念,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解释。亚里士多德在其名著《政治  相似文献   

8.
<正>李贵连《法治是什么——从贵族法治到民主法治》(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版)对中国法治的历史轨迹进行了重新诠释。他没有简单用"人治"来概括中国古代社会的治理形态,这一概括不仅掩盖了中国法治历史进程的复杂性,而且也使得中国法治的源头和传统流变变得模糊不清。法治形成与发展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任何一种法律制度、法律思想都有其历史基因和历史脉络。法治理性也是历史理性。历史法学代表人物萨维尼认为,法律的任何部分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法律只能是历史存在中的、在历史  相似文献   

9.
"法治中国"的正式提出使得我国法治改革不再停留在国家和政府层面,而拓展到社会之中,提倡建设"法治社会"。"法治社会"建设将法治改革落位到社会层面,使得社会个体获得应有的尊重,这是一种法治的回归。单靠自上而下的模式已经难以实现法治中国,因此需要借助一种批判竞争式民主的理念改革——协商性民主,从而建立一种基于平等、公开的博弈平台,实现公民真正的当家作主,推行属于广大民众的法治社会,并在"法治中国"的建设中得以贯彻。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主题,全面勾画法治中国建设宏伟蓝图,标注了社会主义法治的新高度,开启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新征程。统一战线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1.
徐汉明 《政策》2015,(3):18-21
领导干部的法治能力,就是指领导干部运用法治理论、法治方针、政策策略动员和组织人民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科学发展、保障人民权益、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增进人民福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本领。强化法治思维、提升领导干部法治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对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法治中国建设的优秀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充分表明我党依法治国的坚强决心。举国上下,法治,正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法治对中国来说不是一个新名词,百年前的中国,法治就是学术界、政治界的热门话题。回顾历史,从 1840年鸦片战争到今天依法治国,从康有为的维新变法、孙中山的民主共和,到毛泽东的人民民主、邓小平的加强法制,中国法治道路经历了艰难的探索历程。 一、变法图强:百年法治梦未圆   不可否认,我们今天所说的法治理论源于西方。   遗憾的是,追求公正的西方法治理论,是随着殖民扩张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习近平法治思想关于科学立法的思想继承完善了传统法律文化"立善法于天下"的内涵;关于严格执法的思想汲取了传统法律文化"法在必行"的合理部分;关于公正司法的思想发展超越了传统法律文化"法不阿贵"的主旨要义;关于全民守法的思想彰显了传统法律文化"人法相维"的精华所在;关于法治工作队伍和领导干部保障作用的思想借鉴了传统法律文化"奉法者强则国强"的理性要素.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累累硕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如期形成,法治政府建设更为全面、系统、深化,司法改革稳步推进,公民在各个领域的自由和权利得到尊重和保障。伴随着法治精神与观念的深入人心,一个法治中国的美好图景在世人面前日益清晰。  相似文献   

15.
我国经过多年的法治建设,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这其中有对国外的参考和借鉴,有对历史的继承和发展,也有对实践经验教训的总结。中西方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法治主张,且有着自己的原因,两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相似文献   

16.
丁朋 《中国民政》2014,(11):9-12
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必定是一个尊重宪法法律权威、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法治国家;一个以民为本的政府必定是一个以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维护公民合法利益、把权力关进制度牢笼里的法治政府;一个文明的社会必定是一个法制健全、法制规范、法治昌明、法律得到普遍信仰的法治社会。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部署和到2020年"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的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又明确提出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战略决策。而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把法治中国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本刊以此为契机,回顾五年来民政法治建设,以启未来。  相似文献   

17.
黄硕  张德淼 《求索》2013,(4):180-183
改革开放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确定的国家大政方针。改革开放以来的正确决策,为中国以后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中国特色的民主法治建设铺平了道路。改革开放三十四年来,从国家最初的卓有成效的立法建设,到后来实现由法制向法治理念的巧妙转变,再到当前执政党提出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都是相辅相成、与时俱进的过程,昭示出中国在走向现代法治国家进程中的不懈努力和美好未来。以当代中国社会实践为背景而形成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以社会主义为本质属性的系统化的法治意识形态,创造了全新的法治意识形态,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法律思想和法治理论的内涵,为人类法治文明作出了重贡献。  相似文献   

18.
法治是人类特定时空文化条件下的治道活动,文化是法治的深层土壤,道德是法治的源头活水。现代治理既是德治与法治的结合、道德治理与法律治理的统一,也是在文化认同、文化共识之上的规则之治和良法之治。德治是基础,法治是保障,两者紧密结合方能达至善治。法律与道德都是民族历史文化精神的产物,法治既是对恶念恶行的约束和禁止,更是对人性本善的维护与倡导,是全社会对契约精神的崇尚和对诚信原则的恪守。法律是道德的底线,也是道德的屏障。从文化层面而言,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与法律相对分离、法治与德治主次有序,但最终只有获得更高层次的复归,才能形成良法善治的统一体,而这一"正反合"的辩证发展过程,寓于社会主义法治中国建设的伟大实践,必然体现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自觉与自信。  相似文献   

19.
汤诤 《理论月刊》2000,(4):43-45
法治是随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 ,在资产阶级革命中成长壮大的一种治国的思想体系。近现代的“法治”思想 ,与几千年来的“人治”相比 ,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进步。法治原则发展到今天 ,已经成了世界各国普遍遵守的治国法则。我国“十五大”也明确提出 ,要“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这无疑把法治的作用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但有人提出 ,中国并不是现在才“依法治国”的 ,中国先秦的法家也提倡了“法治” ,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早在两千多年前也已提出了“以法为本” ,并为统一的秦王朝具体实践。这就让人不由想到…  相似文献   

20.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从依法治国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再到全力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法治,一直是我党执政理念的不懈追求。作为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法治中国的建设,既需要国家从制度、法律上加强顶层设计,也须依靠各地区、部门和行业通过深入有效的法治实践扎实推进。近年来,浙江一直积极探索实践法治建设,为建设法治中国提供经验样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