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青海省兼具生态功能和欠发达地区的二重性,一方面要保护本区域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要解决经济发展和民生问题,面临“要温饱还是要环保”的两难抉择,面临如何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2.
1.搞好扶贫开发与择优发展相结合 21世纪初,虽然大多数贵州农民基本解决了温饱,但离小康生活、富裕生活还有很长的距离。在基本解决绝对贫困问题的情况下,贵州仍然面临着繁重的扶贫开发任务。首先是在“十五”期间还有至少300万人没有解决温饱。其次是已解决温饱的人口  相似文献   

3.
姚待献 《党课》2010,(22):65-67
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结构系统,领导干部面临的公共行政环境日趋复杂多变。领导,不仅是一种权力的运作、职业的声誉,更是一个风险与责任并重、压力与挑战并存的岗位。  相似文献   

4.
锡盟目前尚有未解决温饱问题的人口6万多,而且这部分人相对集中在经济实力较弱、自然条件.较差的地区,脱贫有一定的难度。按照盟委的要求,今年扶贫攻坚的主攻目标是,年内解决5.7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大仆寺旗、正镶白旗、镶黄旗、阿巴嘎旗和西乌珠穆沁旗、乌拉盖开发区年内整体解决温饱。去年解决温饱的旗县市,要把工作重点放在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巩固和提高扶贫成果,将温饱率稳定在90%以上。要完成这样艰巨的扶贫任务,首先在措施上就得有新招。年初,在全盟扶贫开发会议上,盟委、行署就与各旗县市党政领导形成共识:扶…  相似文献   

5.
贫困与反贫困仍然是21世纪青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最大挑战。新阶段扶贫开发以来,全省农牧区贫困人口比例由2000年的197万人减少到2006年底的104.9万人,下降到53.24%。按现行温饱标准,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还有104.9万人。绝对贫困人口54万人,他们的收入上限(农区625元)仅是全国农民人均收入(3587元)的17.4%;低收入贫困人口还有51万人,他们的收入上限(800元),仅是全国农牧民人均收入的22.3%。  相似文献   

6.
《共产党人》2005,(22):28-29
固原市原州区中河乡中河村自然条件恶劣,十年九旱,五灾俱全。农民一年辛苦劳作,要么遭旱灾,要么遇雹灾,粮食生产不是歉收就是绝产,不少农民温饱得不到稳定解决。为生计问题而发愁的马志力.一直在寻求种地以外的致富之路。1991年他开始带人外出打工,不但自己一家完全解决了温饱,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买了彩电、拖拉机、汽车,过上了小康生活,而且带领和帮助近百名农民通过劳务输出解决了温饱,有的正向小康生活迈进。  相似文献   

7.
国家提出的“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要求在2000年前的七年时间内,解决全国的8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我省要用七年时间解决全省1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任务十分艰巨。 一、我省扶贫开发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贫困面大。1994年初国家划定贫困县的标准是400元,因而又新增了天柱、习水、息烽三个贫困县,除毕节建市,不再列入贫困县范  相似文献   

8.
柳行 《新湘评论》2004,(3):29-29
反腐倡康是我们党面临的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党风康政建设,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我们必须破除旧的思维定势,开启人文的思维,挖掘反腐倡  相似文献   

9.
刘喜杰 《新长征》2014,(5):15-17
四平市作为吉林省向南开放的桥头堡和中部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丑:在按照“五大发展”的方向和路径,坚持“五并重、一加强”(抢抓机遇与改革创新并重,全面激活发展内生动力;优化投资方向与转型升级并重,打造四平经济“升级版”;项目建设与生态建设并重,倾力建设现代宜居四平;建设中心城市与特色城镇化并重,加快提升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农业走向市场,是建立完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需要,是农业步入高产优质高效轨道的需要。贫困山区的农业如何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这是当前我们湘西自治州扶贫攻坚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用决温饱问团是贫困山区农业走向市场的前提条件。省委17号文件要求我州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要把扶贫开发、发展经济作为中心任务,力争在1997年基本解决温饱问题,本世纪末稳定脱贫。我州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目前还有60万人口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毫无疑问,我们地区R有首先解决群众的温饱问题,才有可能实现由…  相似文献   

11.
董玲 《共产党人》2012,(19):35-37
当前,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已从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贫困问题是人类面临的一个世界性难题,扶贫开发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了实施"六大扶贫攻坚工程",这是百万贫困人口扶贫攻坚战略的重要内容和工作抓手,要多管齐下、综合治理,努力形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贫困地区奋发努力,合力攻坚的大扶贫格局。  相似文献   

12.
新新形势下重提艰苦奋斗精神,作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应始终做到“四个不忘”:一是不忘勤俭节约。我们国家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少,综合国力还不强,在前进的道路上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而且还面临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科技占优势的压力。现在,还有相当数量的农村人口没有解决温饱问题,还有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我们各级党政机关和全体党员干部没有任何理由铺张浪费,挥霍国家和人民的钱财,而应自觉地坚持勤俭节约。近几年来,我们在全县党政机关和干部队伍中积极开展勤俭节约教育,力求形成以“节俭为荣,浪费可耻”…  相似文献   

13.
刘玉辉 《奋斗》2002,(3):32-34
经过2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连续迈上几个台阶,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农民基本上解决了温饱,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在我国经济整体步入由计划到市场、由封闭到开放、由粗放到集约的转型期之后,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又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困难和矛盾。  相似文献   

14.
消除贫困是全球面临的共同任务,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中国政府大规模扶贫成功解决了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实现了从温饱型贫困向发展型贫困的转变,成为世界反贫困领域的翘楚。我国扶贫目标也从解决温饱到解决低收入人口的发展问题,扶贫理念从救济式扶贫到资源开发式扶贫继而转入绿色生态扶贫阶段。我国农村扶贫经历了体制改革带动型扶贫、大规模开发式扶贫、八七扶贫攻坚和制度化扶贫等阶段。扶贫战备从开发式扶贫向绿色生态扶贫转变。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江苏的实践,深刻体现在江苏人民在中共江苏省委的领导下,抓住三个重大机遇,历经三个发展阶段,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从温饱到总体小康、从总体小康到更高水平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江苏实现小康社会的发展道路和经验,给我们诸多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国家主席习近平3月22日出席在海牙举行的第三届核安全峰会,并访问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欧盟总部。24日,习近平在第三届核安全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介绍中国核安全措施和成就,阐述中国关于发展和安全并重、权利和义务并重、自主和协作并重、治标和治本并重的核安全观,呼吁国际社会携手合作,实现核能持久安全和发展。习近平指出,加强核安全是一个持续过程。我们要坚持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把核安全进程纳入健康持续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7.
我国城市、农村小康及其量化标准小康的概念及特征就内涵而言,小康是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一个生活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国家整体经济实力进入世界中等水平,居民生活质量在温饱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生活殷实但还不够富裕的一种状况。从动态发展的...  相似文献   

18.
贫困、温饱、小康、富裕,这是对人民生活变化进程的形象描述。回顾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历程,青海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由温饱到总体上达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相似文献   

19.
我国会不会闹粮荒赵修森我国曾经闹过粮荒。长期困扰我国人民的温饱问题,直到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才逐渐得到解决。198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8000多亿斤,人均占有粮食接近800斤,从此全国人民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我们达到的温饱是个低水平...  相似文献   

20.
江成国  刘铮 《党建》2009,(9):26-29
200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60周年纪念日。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从一个积贫积弱、朝朝代代无法解决温饱的农业国,发展壮大成为经济规模居世界第三的新兴工业化国家,成功地解决了13亿中国人的温饱问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世界经济奇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