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3 毫秒
1.
彭婵 《刑警与科技》2007,(7A):106-109
易经有云: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相,四相生八卦,八卦而变六十四爻,从此周而复始变化无穷。而HID也正经历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发展历程。2005年,HID在深圳设立中国区总部,一年后,总部又增加了成都、北京两个办事处;以前,HID的产品主要应用于门禁系统,现在,HID智能卡的功能已经扩展到多个领域。  相似文献   

2.
“一与多”是在《周易》、《老子》等典籍中被总结出来的对立统一的范畴。受到这种传统尤其是《易》学名家黄道周的影响,吴伟业往往沿着“一与多”的思路进行诗歌创作,这在《圆圆曲》等作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3.
《周易》作为中华文化的源头之一,对我国乃至世界哲学、天文、历法、数学、文学、史学、政治、伦理、宗教等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周易》六十四卦中的“讼卦”更是集中记述当时法律实践活动,它更为集中的体现了中国古代法律思想的发展历程.本文仅就《周易》“讼”卦的诉讼思想及其对后世影响做一评论.  相似文献   

4.
《政法学刊》2016,(1):50-58
《周易》是"极天地之渊蕴,尽人事之终始"的经典,在哲学、史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等方面,也可以称为集精蕴萃之宝山,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总纲,于治国理乱、处罪论刑,也为历代治平之要。因此,对《周易》中关于"罪"的相关理念与观点进行分析与研究,梳理出《周易》有关犯罪问题的逻辑脉络与学说体系至关重要。《周易》以"德道"来说明处在不同位上的人应如何"守分"才能"大有",核心则是对人欲的认识;以"中道"强调"度"的把握,即对"人欲"的"损"、"益"得当,便不会获罪;以"正道"讨论执法者心正才能不偏私、不废公。《周易》自阐发人欲而始,阐述恶与罪之辩证,主张协调利欲以化除恶与罪,以教化与刑罚交互为用,终成治世之功。  相似文献   

5.
革命析说     
中国历史肇起于政治化的动机和需求,然其救济、平衡之法却在伦理之中。唐虞时代的“禅让”制尝标为政治伦理化之帜,不幸却被夏启的“家天下”中断。如何使“家天下”重归伦理化的良途,实为“三代”强烈的历史情结。《周易》以“革命”为枢,力陈政治伦理的新标准,重张历史、文化、社会、国家、政治伦理化的大旗,以新且体系化意识形态的建构,为“家天下”的伦理化提供了学理解说。故知,中国历史、文化、政治的伦理化,以及所谓“替天行道”、“造反有理”、“革命无罪”、“革故鼎新”、“推陈出新”诸说,当为《周易》之特出。  相似文献   

6.
倪南 《金陵法律评论》2001,(4):66-70,137
《周易》的《易经》文本源于上古占筮,它体现着《周易》思想体系发展过程中的前哲学阶段。取象运数是《易经》思想的一个显著特征和主要构成。《周易》特别是《易经》对于客观认识有着一个完整的“图示”结构,在这个结构中象是基本的结构单元,数是连接这些单元的根本法则的载体。  相似文献   

7.
“皋比”最早见于《左传》。晋杜预注曰:“皋比,虎皮。”唐孔颖达疏:“《僖二十八年传》:‘胥臣蒙马以虎皮’,此云‘蒙皋比而先犯之’事与彼同,知皋比是虎皮也。以胥臣之事譬之,必知定是虎皮。”(见中华书局影印本《十三经注疏》下册第1767页)杜注孔疏皆训“皋比”为“虎皮”,此训亦已成定论。然何以训“虎皮”呢?却是千古疑案。东汉服虔注《左传》,以为“皋”通“橐”,“皋比”即《礼记》之“建橐”。此注一  相似文献   

8.
《周易》是中国古代流传最早的成体系书,自古被誉为"群经之首,百家之源"。它的内容丰富,文字古朴,保留了许多上古的史料,亦给后人研究上古文化提供了便利。在《周易》经传文本里,记载了大量的法律现象和法律思想,经几代的法律人的共同努力,使《周易》的法律文化经过了"从疑到肯、从注到解、从零到整"的发展过程。在《周易》经传的文本里,记载着大量诸如"讼"、"狱"、"刑"、"罚"等法律现象。本文通过简述《周易》中《噬嗑》、《解》、《贲》、《丰》、《旅》等卦中的象辞,分析了易学文化对中国古代法制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5月22日,中纪委官网头条推出“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专栏,引起各方关注和社会热议.2000多年来,“以孝为忠”“求忠臣于孝子之门”,将家庭伦理扩充为修齐治平,是为中国优秀传统和社会共识,今日应得到继承和发扬. 中国文化经典《周易》云:“正家而天下定矣.”即指优良的家风能够转化为社会治理和国家治理的技艺.因为,政治生活不是冷漠的统治,而是维护人伦、美化人心和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事业与敬业     
中国人看问题,往往爱从大处着眼。南朝宋人宗悫年少时,他的叔叔问他以后干什么,宗悫说:“乘长风破万里浪。”(《宋书·宗悫》)于是被人们视为最有事业心最有出息的孩子,并以此教育后世的青少年。自古而今,似乎只有治国平天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事业”。志存高远,治国平天下,当然是事业,但如果只视“治国平天下”为事业,而将绝大多数的平凡人所做的大量的平凡事排除在事业之外,那么事业便和大众无缘了,建设社会主义大业恐怕就是一种奢望。正如孔子所讲的,生之者与食之者寡众,为之者与用之者疾舒之于国家忧患的道理。其实,…  相似文献   

11.
<正> 《程明堙代作寿文案》。原件载《清代文字狱档》卷五。案件的经过如下: 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三月一日,河南桐柏县巨商郑友清过生日,其友刘用广、韩煜请在该县教书的程明堙,代撰寿文,为郑友清“制幛祝寿”。程因郑友清祖籍湖北,移居河南后,经商发财,位居桐柏县首富,便在寿文中写了“绍芳声于湖北,创大业于河南”及“捧河中之剑”等语。本为奉承之辞,不料素来  相似文献   

12.
刘帅 《法制与社会》2010,(9):293-293
《京氏易传》是《易》与阴阳家相结合的产物,京房在这部书中建构了一系列新的易学条例,丰富了卦气说的理论体系,其中以天干地支、阴阳五行为基础的纳甲筮法尤为出名。《京氏易传》将五行说引入其中来占筮吉凶,为日后《易》学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开创了易学研究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一节写樊哙听张良告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于是闯入帐内,同项王展开了面对面的斗争。最后,项王赐哙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史记》三家注对“生彘肩”没有作注。清代梁玉绳《史记志疑》中对此描述提出怀疑,他说:“生字疑误,彘肩不可生食,且此物非进自庖人,即撤自席上,何以生耶?孙侍御云:盖故以此试之也。”  相似文献   

14.
明朝开国之初,朱元璋出于巩固和强化封建专制主义的需要,大力推行重典政策。洪武时所定《大明律》,“较前代往往加重”①,而明太祖颁行的《真犯杂犯死罪》、《律诰》②等条例及大量的重刑诏令③,在处刑上较明律更为刻苛。他还建立锦衣卫等特务机关,监视和镇压全国官吏和人民;设立廷杖之制,大诛勋臣宿将。特别是他亲自  相似文献   

15.
春秋决狱     
所谓“春秋决狱”,是指汉代中期以后在司法实践中开始的、以儒家经典《春秋》中的原则与精神解读汉律,作为判案根据的司法活动,其时《诗》、《书》、《易》、《礼》也被用于司法,又称“经义决狱”。《春秋》原是孔子编纂的鲁国编年史,记述了自周平王东迁以后鲁国以及其他周边诸侯国的史实。在这本史书中,孔子借叙述历史之机阐发了自己的各种政治、伦理及哲学观点。因此《春秋》遂被后世儒生奉为经典著作,《史记·太史公自序》说,《春秋》一书是“礼义之大宗”。书中的许多观点也被当作不可怀疑的儒家经典而被代代遵循。怎样用儒家经义解释汉…  相似文献   

16.
一、生年详证关于朱敦儒的生年,现有二说:即1080年和1081年。持前说者如胡适、刘大杰等,主要据朱氏词作并参照有关资料推测而定;持后说者主要据朱敦儒跋《兰亭帖》文,王学初在《李清照集校》附《李清照事迹编年》中曾提及,但未形成专文论证。笔者认为以跋《兰亭  相似文献   

17.
刘勰在《文心雕龙·序志》中,按着“释名以章义”的原则写道:“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昔涓子琴心,王孙巧心,心哉美矣,故用之焉。”这就是他以“文心”书名的由来。觅取美名而垂青一个“心”字,是不是别有深意,或者说是寄托呢?看来是有的。有一段尚未引起注意的闲文,似不应放过,这就是《序志》篇的“赞”。其语曰:“生  相似文献   

18.
《周易》有关防腐除弊的论述主要体现在《蛊》卦全息,《蛊》卦象征防腐除弊,似是古人从当时的历史教训中采取科学分析的方法而总结的一条“政治理论”,不仅论述《蛊》的存在,而且提出《蛊》德策略,其时于我们今天推行防腐除弊工作也具有重要的借鉴与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君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的重要范畴,亦是《易》学中道德体系的核心要素,既往由于《易传》中君子的大篇幅论述,使得我们对于《周易》中"君子"的审视往往集中在《易传》部分。但这也导致了我们对于《周易》经文之中的"君子"形象有所忽略。然而,《周易》的经文与传文在成书年代上有着较大差距,这直接导致了二者的思想有所不同,具体到"君子"的形象上亦是如此。因而,以《周易》经文之中的君子形象为研究对象,着力探究了"君子"的早期品德与社会责任,同时,借助于对传统"君子"行为道德的分析,对于我们今天的道德建设与社会管理,亦有极大助力。  相似文献   

20.
蔡元定(1135—1198)字建通,建州建阳人,宋代有名的学者。《宋史·卷四百三十四·列传一百九十三·儒林四》讲他“……生而颖悟,八岁能诗,日记数千言。……登西山绝顶,忍饥啖荠读书。……元定于书无所不读,于事无所不究。义理洞见大原,下至图书、礼乐、制度,无不精妙。古书奇辞奥义人所不能晓者,一过目辄解……学者尊之曰西山先生。……所著书有《大衍详说》、《律吕新书》、《燕乐》、《原辩》、《皇极经世》、《太玄潜虚指要》、《洪范解》,《八阵图说》……。”本文专谈他在律吕学上的辉煌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