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把尊重群众意愿和智慧放在首位一是围绕群众所思所盼所想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近年来,台州市持续开展定期下访、蹲点调研等多种形式的领导干部下基层活动,健全领导下基层调查研究和领导联系重大事项制度。  相似文献   

2.
领导干部下基层视察工作,要不要当场表态呢?我以为值得商磪。 领导干部下基层视察,许多情况下是被基层干部“牵着鼻子走”,看到的“盆景”,听到的是“喜报”,吹到的是“和风”,加上走马观花,短时间内难以洞察事情的本质和全貌。如果在不甚了了或知之甚少的情况下,口无遮拦,随意表态,往往会给那些喜欢脸上贴金、摆功讨好,热衷于视领导评价为政绩的基层干部以可乘之机。同时,这也损害了上级组织包括领导干部的形象和威信。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要求全党大力加强调查研究工作。党中央还明确提出:2002年要作为转变作风年、调查研究年。这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是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医治官僚主义顽症的一项得力举措。一年来,各级领导干部下基层、搞调研、摸实情、解民忧、办实事蔚然成风。然而,就在这清新之风扑面而来的同时,人们也经常感到一种难以言说的味道,会遇到某些变了味的“调查研究”。对此必须引起注意和警惕。大致说来,变了味的“凋查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敷衍塞责型。有的人下基层搞调研,并非“我要去”,而是“要我去”。在全党上下转变作风的浓厚氛围下,到处都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上级又有明  相似文献   

4.
调查研究是领导干部的基本功,是了解实情、推动工作、解决问题的重要前提。然而,现实中,有一些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却变了味。“求证”型调研。为了验证已有的结论或满足上级领导的某项需求而搞的调研。这种调研的结论不是产生于调查研究之后,而是产生于调查研究之前。所谓调研,不过是到基层寻找能够验证结论的具体事例。即便发现原先的结论错了,宁可另找“事实”,也不愿改变结论。这种调研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某些领导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提供佐证。此种调研可谓:尚未出门论已结,调研本是做样子。“娱乐”型调研。时下,极个别领导以调研之名义下基层,行吃喝玩乐之风。他们调研时,先与基层主要负责人打个招呼,花极少的时间谈工作,然后大部分时闻就是进宾馆打牌、唱歌,放松自己;或是到风景名胜区游山玩水、指点江山。调研结束时,还忘不了叫基层的同志交调研报告。基层的同志感慨:既要陪吃陪喝,还要认真写报告,真是苦不堪言。此种调研可谓:美名其曰在调研,本质上吃喝玩乐。“歌德”型调研。调研之前先定好调儿:只唱赞歌,不挑毛病。有夸大成绩之心,无研究问题之意;哗众取宠,华而不实。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避而不谈,将存在的矛盾一笔带过,而把并不突出的成绩尽可能拔高、美化、放大。此种调研可谓:调查结果一枝花,除了成绩无其他!  相似文献   

5.
调研是谋事之基,是领导干部的一项基本功。一个时期以来,各级领导干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主动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听民意、摸实情,受到了人民群众的称赞。不容忽视的是,近年来有些地方兴起了一股层层陪同调研风,基层干部群  相似文献   

6.
调查研究是认识史上一个永恒的主题。坚持调查研究,是唯物论反映论的基本特点和要求;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一贯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搞好调查研究,是我们参谋部门的天职和基本功。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和“二次创业”的新任务,对调查研究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怎样才能不断提高调研水平,当好助手参谋,这是我们经常思考的一个重大问题。下面结合我们的实践谈谈认识和体会:一、提高调研水平,必须进行理论武装理论水平决定思想水平,思想水平决定调研水平,调研水平决定政策水平。要提高调研水平,就得自觉…  相似文献   

7.
党的事业,根基在基层,关键在干部。那么,就目前来说,如何当一名合格的基层干部,依笔者之见,关键是要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各级领导干部“三严三实”的要求,努力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认真思考并着重解决好八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自全国组织系统“万名组织部长下基层”视频会议后,各地组织部门积极开展了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组织部长带头下基层听民声、访民情、解民难,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这个活动是全国组织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如何把这一活动更深入地开展好,更有实效,还得进行一番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9.
瞭望哨     
《瞭望》2001,(48)
下乡之前要三思江西 程建平 时下,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正随着党风的加强和改进,成为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基本功。然而,下乡、下基层容不得一哄而上凑热闹,下乡之前应有所积累,有所感悟,有所思考。 一是思民。过去,一些地方干部下基层,多是“以我为主”。其实,下基层,搞调研也有一个转变作风问题,有一个为民着想、从“以我为主”向“以民为主”转变问题。百姓正在想什么、盼什么、需要什么,有何呼  相似文献   

10.
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和政府对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实施思想教育的—个基本手段。我们结合工作实践和调研实情,就实现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谈些想法。  相似文献   

11.
李琪 《党政论坛》2005,(6):21-23
李琪的“谈谈读书人的‘基本功’”一文指出,读书与写作,是读书人的两大基本功。作者就此谈了自己的切身体验,值得大家借鉴:读书宜杂不宜细,心性宜专不宜散,积累宜厚不宜薄,笔头宜勤不宜懒,选题宜慎不宜粗,构思宜巧不宜平。  相似文献   

12.
时下,不少企业的党组织建立了政工部门包基层(单位)制度,要求政工部门负责人带队定期到包保单位进行调查研究和督导检查。目的是让企业党组织随时了解掌握各单位的工作进展和职工思想状况,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可是在实践中却存在着一些政工干部对下基层从事调研督导工作不情愿、不主动、不认真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陈勇(重庆市江北区大庆村测井公司):中央政治局带头抓好作风建设,出台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勤下基层,多掌握基层实际情况,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是各级管理者对机关部门常提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下基层莫“客随主便”。下基层“客随主便”,其危害不可谓不大。  相似文献   

14.
不久前,西安市委组成企业、机关、学校、街道(社区)、农村5个调研组对全市基层干部群众思想状况和思想政治工作状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从总体上看,我市思想政治工作保持了良好的工作态势,有长期、广泛的群众基础。但也存在不少征弱环节,其中有些问题还相当突出,亟待研究解决。一是思想认识有偏差。有些单位的行政领导认为:“发展是硬道理”,只要把生产经营搞上去了,经济效益好了,就可以一好百好、“一促这百丑”。甚至有人否定党对企业的领导,否定企业党组织在改制后仍要发挥作用。认识上的偏差表现在实际工作中就是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5.
正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广大党员干部纷纷走出机关,走向基层,为群众排忧解难,这已经成为践行群众路线的一种具体行动。但笔者日前在下基层时,一位基层领导干部的一番话却让我陷入了深思,他说:"干部走到基层,其实算不上真正的下基层,‘下基层’关键是要‘在基层’,如果只满足于一次两次的‘下基层’,而没有长期的‘在基层’意识,"下基层"最终只能流于形式。"的确,党员干部下基层固然非常重要和必要,但树立起"在基层"的意识,恰是时下一些党员干部欠缺的。下基层,是知民情、解  相似文献   

16.
不知始于何时,大凡高层领导下基层考察或视察、调研或检查,当地官方、公安部门通常少不了这样一些程序——提前制定预案、精心勘察踩点、现场进行布防、严格实施清场。这还不够,还要一路警车开道、沿途交通管制。有时甚至要异地抽调警力,三步一岗,五步一哨,俨然一副大敌当前的架势。  相似文献   

17.
近日,一位领导同志提出,要认真思考下基层怎样能听到真话、实话、普通群众的话。这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是对干部下基层的重要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一、既要下乡村,又要跑农户.现在,一些干部下基层只跑大道,不走小路,有的到乡不到村,有的到村不到户.一些下基层干部住在乡机关,吃的招待餐,一般执行"走读",上午九点多钟到村,下午四、五点钟回家,很少和农民搞"三同".群众说是"不象毛主席时期的干部作风,"称"工作组"是"工作走".农民希望下基层干部不要只在"乡一村一乡"转,而要到农户家里看一看,住一住. 二、既要听干部讲,又要听群众说.有的干部下基层只找一、二把手谈情况,  相似文献   

19.
国际社会作为一个由多个地区和多个主权国家组成的复杂综合体,其发展变化受诸多因素的制约,使国际战略格局的演变具有极大的变动性和不确定性。因此我主张,对未来的预测,宜近不宜远,宜粗不宜细,宜活不宜死。本着这一想法,仅对21世纪初期(大体为2015—202...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是全国率先开展“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的省份之一,而南京市江宁县又是江苏省的首批试点。 正月初五,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曾庆红一行来到江宁进行考察调研。他在调研中认为,江苏省“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起步早,行动快,开局好,在农村落实到了基层,干部群众精神振奋,比预想的效果要好,许多做法和经验值得总结和推广。 关键是提高基层干部 为人民服务的水平 新近撤县建区的江宁区,是江苏省委书记回良玉、南京市委书记王武龙农村“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的联系点。今年 1月 4日,回良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