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物权法的制定从上个世纪开始讨论,到制定完成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最终在2007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实现了立法的又一次伟大进步。物权法在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明确物的归属、发挥物的效用、保护权利人的物权等方面具有深渊的意义。中国物权法的制定是时代的产物,很多的内容规定都是按照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实际作出的规范,因此中国的物权法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本文中对《物权法》的涵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合每一阶段物权法的特征对其时代性特征进行了体系性分析,最后对现行《物权法》的立法效果进行了评价性分析。本文的研究主要是为了强化对《物权法》的认识,从物权法的意涵与时代特征角度来丰富物权法研究的理论。  相似文献   

2.
《物权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有恒产才有恒心”的崭新的发展时代.这是中国现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式的进步,更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件大事,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胡锦涛总书记在前不久进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中,强调了要认真学习《物权法》,充分认识制定和实施《物权法》的意义,做好实施《物权法》的工作。作为社会主义法律服务工作者,广大律师更应率先学习研究好《物权法》,这样才能准确适用法律.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更好地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更好地维护社会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论物权法的功能与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物权法的功能与价值是物权法的基本理论问题。我国物权立法以定分止争、物尽其用作为立法目的,却又采用物权法教科书体例,致使《物权法(草案)》在功能与价值上产生了不可自解的矛盾。立法如何认识社会生活与物权法的关系,在物权法的价值与功能上起着决定性作用。一部以财产归属为中心的物权法,对中国社会而言并无多大价值,传统的物权法和物权理论必须变革。我国物权立法应按大陆法系民法的思维方式以物权法为主体整合英美财产法的内容,使中国物权法真正成为现代社会的财产基本法。  相似文献   

4.
刘瑶 《法制与社会》2013,(31):18-19
物权法研究在中国经历了引进、否定,在《物权法》编撰期间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最终实现了复兴.在立法论和解释论上,物权法研究将重点从借鉴西方物权理论转向挖掘本土物权问题,构建中国自己的物权理论体系;从思维方式上,逐步从规律研究思维向工程研究思维过渡;在研究方法上,试图将比较研究方法、体系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方法等多种民法研究方法与物权法研究相结合.由于肩负着既要平衡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又要维护理论自身的独立性以及与民法体系的和谐性,使得中国的物权法研究必将显示着深深的时代烙印.  相似文献   

5.
物权法定原则是否应当直接写入《物权法》,一直以来是一个争论的问题,此次《物权法》出台以后,明确将物权法定写入了基本原则部分,一些学者仍在批判,本文从物权法定主义的历史发展、中国现阶段的物权状况及未来可能的物权状况论证物权法定原则确立的必要性。当然,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物权制度有所突破,也要求物权法定原则有所突破,《物权法》的第5条之"立"和第8条之"破",构成了中国《物权法》立法在物权法定原则上的确立和突破。  相似文献   

6.
《物权法》出台后,学界对《物权法》评价不一,或说《物权法》是奠定法治大厦的基石,或说《物权法》得失兼具。称它十分伟大也好,说它问题多多也罢,无论如何,这是中国民法史上的一件大事,因为《物权法》是共和国民事立法史上自《合同法》颁布以来的又一项伟大成果,是我国法治进程中的又一座里程碑,它的颁布与施行必将对我国经济、社会的  相似文献   

7.
物权法在中国历经引进、否定、转向、曲折,最终实现复兴,它始终没有改变沿着中华民族的民富国强的这一方向而前进。2007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颁布的中国《物权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巩固、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更深层次的发展、中国人权保护事业的进步以及中国民法法典化的最终实现等方面彰显其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同时,囿于诸多方面的原因,该法在一些内容的厘定上留有时代的烙印,带有时代的特征。中国《物权法》的颁布,预示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人权保护、民法典的制定乃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的启程。中国《物权法》的这一积极效果与历史进步的取向是最主要的。该法中的落后规定或未作规定的事项,可以通过将来制定民法典、修改《物权法》或制定司法解释予以补充、克服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孟勤国 《法制与经济》2005,(4):40-41,49
中国物权法的问题是一项举世瞩目的法律研究问题,它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的财产法律制度设计问题。经全国人大常委会两次审议即将出台的《物权法》(草案),被普遍认为是以中国特色的物权理论为基础,有助于确认保护个人的房屋财产,也有助于解决房地产等物权纠纷中的诸多矛盾。然而,这一部关系到社会大众利益的法律草案,普通百姓却了解甚少。为此,我们特邀中国物权法专家建议稿起草人之一孟勤国教授,撰文阐述——  相似文献   

9.
论物权法的双重结构——兼评《物权法》的立法体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吕银 《法学评论》2007,25(6):20-24
物权法教科书体例对中国《物权法》的消极影响是致命的,这一体例同大陆法系长期奉行物权法的单一结构有关。既有的物权理论和制度对"共有"一直未给予充分关注,"共有"究其实质都是"单有"。"共有"并不能在"所有"中予以规范,而应作为物权法独立的调整范围。物权法的体例结构只有按"单有和共有"的双重结构来重构,才能使物权法既符合逻辑和法理的要求,又符合现代社会和中国的实际。  相似文献   

10.
为了配合《物权法》的实施,2007年9月28日,由《中国审判》编辑部、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陕西省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联合举办的"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暨物业纠纷审判实务与理论研讨会"在西安召开。西安中院院长康宝奇在会上指出,《物权法》调整因物的归属和利用而产生的民事关系,涉及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也关系千家万户的具体利益,与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和执行工作关系十分密切。在和谐司法理念的指导下,准确理解、正确适用《物权法》,让"纸面上的法律"转化成"现实中的法律",是当前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康宝奇院长说,在《物权法》即将实施之际,西安中院与《中国审判》编辑部、陕西省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举办此次研讨会,很有必要。希望通过此次研讨会,对《物权法》相关规定作宏观和微观层面的梳理,对相关问题的理解和处理在思路上达成共识,进一步推动我市法官对《物权法》的深入学习,使大家形成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物权意识",在司法实践中妥善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会议收到论文(包括专题论文、调研报告、案例分析和典型裁判)30余篇。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就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和物业管理纠纷理论和实务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专题研讨。现将会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事实调查--被法学教育遗忘的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学教育在培养法学院学生作为律师所需的技巧———如调查事实、整合所发现的事实及构思有说服力的事实理论的技巧———方面的成效不尽如人意的情况可谓司空见惯。笔者身为法学院的一名诊所教师,将在本文中对作为一种重要律师职业技巧的事实调查的价值进行探讨,并介绍可用来获取与当事人之处境有关的信息的两种方法———常规调查和非常规调查。  相似文献   

16.
17.
18.
《Science & justice》2000,40(2):64-71
  相似文献   

19.
20.
A case of erythrocytic polyagglutination in a healthy blood donor is reported. After a review of current literature, the results of clinical and serologic tests which led to the diagnosis of Tn-red cells polyagglutination are presented. This is only the sixth case of Tn-activation in a healthy blood donor. The clinical and forensic significance of this rare phenomenon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