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文章对我国人体器官捐赠移植立法的必要性和立法模式问题、器官捐赠合同问题、捐赠器官的法律形式问题、人体器官移植专家委员会的设置与职能问题,以及我国人体器官捐赠移植法的体系和基本原则进行了深入研究,指出:我国人体器官捐赠移植立法宜采用统一立法模式,并遵循鼓励捐赠遗体器官、器官自愿无偿捐赠、禁止器官交易、无伤害和非优先五项原则。  相似文献   

2.
黄清华 《证据科学》2000,7(4):160-170
文章对我国人体器官捐赠移植立法的必要性和立法模式问题、器官捐赠合同问题、捐赠器官的法律形式问题,人体器官移植专家委员会的设置与职能问题,以及我国人体器官捐赠移植法的体系和基本原则进行了深入研究,指出:我国人体器官捐赠移植立法宜采用统一立法模式,并遵循鼓励捐赠遗体器官、器官自愿无偿捐赠、禁止器官交易、无伤害和非优先五项原则。  相似文献   

3.
我国人体器官捐赠移植立法问题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文章对我国人体器官捐赠移植立法的必要性和立法模式问题、器官捐赠合同问题、捐赠器官的法律形式问题、人体器官移植专家委员会的设置与职能问题 ,以及我国人体器官捐赠移植法的体系和基本原则进行了深入研究 ,指出 :我国人体器官捐赠移植立法宜采用统一立法模式 ,并遵循鼓励捐赠遗体器官、器官自愿无偿捐赠、禁止器官交易、无伤害和非优先五项原则  相似文献   

4.
随着器官移植技术的发展,器官供体短缺日益成为制约我国器官移植事业发展的"瓶颈",通过立法规范器官移植,扩大器官供体来源势在必行。对此,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界定人体器官法律属性,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确定人体器官获取、利用及移植的基本规则。  相似文献   

5.
龚波 《法制与社会》2013,(14):274-278
在人体器官移植中,人体器官的获取主要通过三种行为方式来实现,(1)合法自愿无偿捐献器官;(2)非法"地下市场"买卖交易器官;(3)通过犯罪行为获取人体器官。在人体器官移植过程中,医院与医生"救死扶伤"开展人体器官移植手术本是一种符合伦理道德的善良行为。然而,在非法器官移植中,医院与医生却扮演了一个不光彩的角色。中国大陆的人体器官移植法律对医院与医生违法行为的责任承担进行了一些规定,较为合理地规制了我国人体器官移植中医院行为,但由于其规定存在着法律位阶低、医院承担刑法责任不明确、医院及医生传播危险性疾病承担刑法责任不明确、医院与医生犯罪罪名规定不明确等缺陷,因而其规制是不全面的,需要我们采取更现实主义的立法来弥补这些缺陷,促进我国人体器官移植相关法律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6.
随着器官移植患者需求的不断攀长,而供体器官又极其缺乏,加之我国现行器官移植方面的法律法规与相应的管理规范不健全,如何依法、依规地开展人体器官移植,不被非法分子利用,是医疗机构乃至社会面临的严峻挑战,本文首先论述了我国人体器官移植存在的法律风险主要包括:一是器官移植对象审查不谨慎,间接推动人体器官非法交易;二是器官移植手术排序不透明,违反法律法规;三是摘取供体器官制度不健全,容易引发诉讼等。然后对其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社会认识不足、医疗机构重视不够、器官来源标准和程序不规范是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前,非法摘取人体器官进行器官交易或器官移植的现象愈演愈烈,对社会稳定,个人健康带来极大危害。本文从一则案例出发,借鉴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立法经验,把非法摘取器官定为一种犯罪,从刑法上加以规制,从而打击和预防非法摘取器官这类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器官移植技术的发展给一部分重症患者带来了福音,但另一方面,由于进行器官移植的供体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故在社会上出现了盗窃人体器官、组织贩卖人体器官、欺骗他人捐献人体器官等违法犯罪行为,并逐步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在某些区域已经严重危及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有鉴于此,我国国家立法机关在《刑法修正案(八)》第37条增设了有关器官犯罪的规定,即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此罪的入刑为我国有效惩制、打击买卖人体器官犯罪提供可靠的刑法依据和罪行标准的同时,凸显了我国对人权的尊重和保障。  相似文献   

9.
随着器官移植手术的迅速发展与成熟,许多以前被认为绝症的疾病得到救治。但器官受体与供体数量差距悬殊,器官供体的不足造成器官移植市场混乱,客观上导致了器官买卖黑市的产生。随着黑色产业链的发展,盗窃人体器官、组织贩卖人体器官、欺骗他人捐献器官等非法行为时有发生。鉴于人体器官犯罪的形式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严重侵害了我国对公共卫生的管理秩序,《刑法修正案(八)》第三十七条规定,将组织贩卖人体器官等行为犯罪化,准确理解和把握该项内容的立法精神对于司法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雯 《法制与社会》2011,(27):178-179
随着社会发展和医学技术的进步,人体器官移植成为了可能,这使得更多患者能够重获健康。随之而来的对人体器官的大量需求导致了器官买卖问题的出现,本文从民法学的角度,对人体器官的法律定性做出具体阐述,从未脱离活体的器官、已脱离活体的器官和尸体器官三方面分别分析了人体器官的法律性质与权利归属问题,从而进一步论述人体器官买卖的可行与否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刑法修正案(八)》器官犯罪规定之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法修正案(八)》第35条增设了有关器官犯罪的规定,其核心内容是新增了一个罪名。该罪名应确定为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该罪中的人体器官既包括《人体器官移植条例》所指的器官的全部或者部分,也应包括角膜等人体组织。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组织出卖他人人体器官的行为,主体是一般主体,主观方面是故意。非法摘取活体器官与尸体器官的行为不构成该罪,应视其情况分别认定为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或盗窃、侮辱尸体罪。  相似文献   

12.
杨景博 《法制与社会》2013,(18):252-253
器官移植技术的发展在服务人类治疗疾病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民法新问题。本文通过对人体器官的属性争议,活体器官和尸体器官捐赠的方法和原则,以及器官捐献补偿机制等的思考与讨论,希望通过这样的广泛研讨探索,来推动全社会形成共识,促进人体器官立法,解决当前器官移植中出现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3.
对于器官交易行为存在"单一罪名论"和"体系罪名论"之争。供、受体双方直接进行器官交易的行为,目前并没有犯罪化的必要,非法持有人体器官的行为和出租人体器官的行为只能停留在法律禁止的层面,尚无需刑法介入;居间买卖人体器官值得刑法介入,目前也可以通过解释路径解释方式解决,组织他人收购和倒卖人体器官的行为可以解释到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之中;为他人器官交易提供便利条件和走私人体器官的行为,刑法应分别单独立罪。  相似文献   

14.
人体器官的法律属性及其权利归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生命科技和医药科技的发展,人体器官移植与利用被广泛采纳,我们应该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确定人体器官的法律属性和权利的归属以及如何确定脱离人体的器官的财产权,进一步的说,我们必须研究人体器官的权利主体以及任何脱离人体器官的权利主体的相关问题,同时必须建立规制器官移植活动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5.
不断增加的器官移植需要与供体器官极度缺乏之间的矛盾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这一矛盾导致人体器官黑市以及非法获取人体器官等犯罪行为的出现.经济学家通过模型分析猜想:合法、有偿的人体器官移植市场可能解决这个问题.但由于社会伦理道德观念的考虑,这一理论并没有在所有国家成为现实.伊朗是当今世界上唯一实施人体器官有偿移植制度的国家...  相似文献   

16.
“世纪医学之巅”的器官移植技术为无数饱受病痛折磨的人带来了希望,但这也为器官移植犯罪的滋生提供了土壤。《刑法修正案(八)》采用新增独立罪名和援用其他罪名相结合的方式对组织他人出卖人体器官、非法摘取活体器官以及非法摘取尸体器官的行为进行了规制,但其在司法实践的适用中仍存在诸多疑难问题。因此,进一步完善立法、出台司法解释以及建立科学器官捐赠体系等是阻却器官移植犯罪日益猖獗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器官分配机制不透明,导致人为的不公;捐赠制度不健全,导致器官供应紧张等三个方面为基础,首先论述人体器官移植潜在的风险。然后就如何应对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应加强宣传引导、规范医疗机构行为、严厉打击人体器官非法交易来保证器官移植的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人体器官,捐献还是买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成千上万的患者在等待器官移植,而捐者寥寥,器官供不应求。买卖人体器官是否合法?公民是否有捐献器官的义务?  相似文献   

19.
人体器官不得买卖《人体器官移植条例》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买卖人体器官,不得从事与买卖人体器官有关的活动。  相似文献   

20.
器官移植因其救死扶伤的目的及重大意义,为现代医疗实践普遍肯定和广泛运用。器官移植旨在治病救人,挽救患者的生命和健康,而生命面前人人平等,其首要立法基础是器官移植中摘取供者的器官应遵守"不伤害原则"。在不伤害的前提下,为充分保护权利,器官摘取应当得到器官供者的知情同意。在此意义上,人体器官也是器官供者的一种权利客体,但现代社会器官权利必须遵循商业化禁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