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湘潮》2021,(7)
正一罗盛教1931年4月22日出生于湖南省新化县圳上镇(原松山乡)桐梓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在罗盛教11岁时,父亲罗迭开把他送进当地的维新小学,之后又转到距家5里多的文德小学就读。14岁时,他被送去当道士。1945年冬天,在乾城县所里镇(今吉首市)开店铺的罗盛教的叔叔罗迭文回到家乡,把罗盛教带到乾城县所里镇,让他在自己开的店铺帮工。  相似文献   

2.
欧金林 《湘潮》2004,(5):60-60
湖南省博物馆珍藏着一张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颁发的罗盛教牺牲证明书。这张弥足珍贵的证明书是1954年英雄的父亲罗迭开老人亲手将它捐献给正在筹建中的湖南省博物馆的。证明书图状如人们平常所见的奖状式样。上方悬挂着两面鲜红的军旗,两旗的交接部位是麦穗环绕着红五星的“八一”徽章,四周是深棕色的宽边框,边框中有黄色的飞机、炮舰、坦克和齿轮、麦穗图案。证明书的行文为墨色宋体字铅印,少量文字为毛笔书写。落款处钤有方形朱色阳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之印”。左侧中部边缘盖有朱色骑缝章。证明书全文如下:革命军人…  相似文献   

3.
罗盛教,原名罗雨成,1931年出生于湖南省新化县圳上镇(原松山乡)桐梓村一户贫苦农民家庭。1945年冬,罗雨成由在湘西开小杂货店的三叔罗迭文接到乾城县所里镇(今吉首市),于1946年入湖南省立第九师范学校附小就读,1947年免试升入省立第九师范学校简师14班学习,毕业后考入省立十三中高中部,并改名罗盛教。  相似文献   

4.
早在50年代后期,湖南的工笔画就实绩斐然。《朝鲜少年崔莹会见罗盛教双亲》和《藏女》 赢得了国际声誉。60年代,《共产主义战士欧阳海》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说五六十年代的优秀画家为工笔画发展创立了一个良好的开端,那么,到80年代,湖南省工笔画则有了比较全面的大幅度的发展。陈白一和聂南溪被认为湖南工笔画的代表人物和带头人,他  相似文献   

5.
娄底,湘中一方宝地。曾养育了我党早期著名领导人蔡和森、中国妇女运动的卓越领导者蔡畅、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红军虎将贺国中等一大批中华英才;也留下了红军长征和衡宝战役的遗迹。今天,这块革命老区,已是一块社会主义的诗园乐土。罗盛教故乡行新化,是红六军团长征经过的地方,也是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的故乡。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我们来到新化。参观了当年红军的司令部“颖川星聚”(今县总工会驻地)后,又来到了“罗盛教纪念馆”。走进纪念馆,我们仿佛置身于国际主义的课堂。这里,不仅有罗盛教塑像,而且,三个展室中的200多件(幅)实物图片等,向人们展示了罗盛教烈士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馆长告诉我们,纪念馆于1985  相似文献   

6.
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平安南道成川郡.有一个村庄叫罗盛教村,有一条河流叫罗盛教河,有一座山叫罗盛教山。也许,当地的人们有一天会忘记,那个村庄曾经叫石田里,那条河流曾经叫泥栎河,那座山曾经叫佛体洞山.但他们一定不会忘记罗盛教。  相似文献   

7.
刘畅 《廉政瞭望》2012,(20):56-57
崔莹知道,她和女儿在进行一场赌博.她没有像其他家长那样,在升高中时,把孩子送回老家。她赌,女儿高考时,政策能够松动。现在,离高考只剩不到200天。崔莹说:“我愿意用自己一条命。换一张北京的考桌。”  相似文献   

8.
《新湘评论》2013,(3):33-33
罗盛教,汉族,湖南新化人。 1951年4月,罗盛教响应党的号召,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并随部队奔赴朝鲜。  相似文献   

9.
刘向上 《世纪风采》2008,(10):31-33
在20世纪50年代,有国际共产主义战士之称的罗盛教,作为与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等齐名的英雄,是新中国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学习的榜样。但许多人并不知道,在罗盛教成为家喻户晓的英雄典型的背后,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在20世纪50年代,有国际共产主义战士之称的罗盛教,作为与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等齐名的英雄,成为新中国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学习的榜样。但是许多人并不知道,在罗盛教成为家喻户晓的英雄典型的背后,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刘向上 《廉政瞭望》2008,(12):48-49
在20世纪50年代,有国际共产主义战士之称的罗盛教,作为与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等齐名的英雄,成为新中国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学习的榜样。但是许多人并不知道,在罗盛教成为家喻户晓的英雄典型的背后,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周元森 《湘潮》2012,(3):38-39
1952年1月2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四十七军一四一师侦察连文书湘籍战士罗盛教,在朝鲜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为从冰河中救出朝鲜少年崔莹而英勇献身。志愿军政治部给他追记特等功,并授予"一级爱民模范"称号。团中央追认他为"模范青年团员"。金日成亲笔题词"罗盛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永远共存"。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授予罗盛教"一级国旗勋章"和"一级战士荣誉勋章"。他的事迹载入《志愿军英雄传》。  相似文献   

13.
刘向上 《世纪桥》2008,(13):49-52
<正>20世纪50年代,有国际共产主义战士之称的罗盛教,作为与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等齐名的英雄,成为新中国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学习的榜样。这位中国人民志愿军普通战士的名字,永远地镌刻在后人的心中,曾经教育和激励了一代代年轻人。但是许多人并不知道,在罗盛教成为家喻户晓的英雄典型的背后,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
在朝鲜北部成川郡石田里守洞山的南山坡上,有一座新建的坟墓。一个多月来,凡是在这座墓前经过的军民人等,都怀着崇敬的心情走上墓基,凭吊这位埋葬在朝鲜土地上的中国英雄─—中国人民志愿军某师侦察连文书罗盛教同志。一九五三年一月二日。部队早操过后,罗盛教向河边走去。这时,河面上有四个朝鲜少年正在欢快地滑冰。一个名叫崔滢的少年,忽然失足向冰薄的地方滑去,一下子压碎冰面,跌入八尺多深的冰窟窿里;另外三个少年吓得哭叫起来。罗盛教听到哭声,抬头一看,见到有人落水了,便赶忙向那边跑去。他边跑边脱棉衣,脱得全身只剩下…  相似文献   

15.
五十年代初,在入朝参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行列里,涌现出千千万万个英雄儿女,谱写了一曲曲动人心弦的凯歌,其中就有舍身救朝鲜少年的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罗盛教1931年4月出生在新化县松山乡一个贫苦农民家里。他从小放牛、砍柴,亲眼目睹了国民党军队将自己的父亲和二叔抓去当壮丁、二叔被折磨致死的惨景。由于家境贫寒,他小学未念完就辍学在家,后被在所里镇(今吉首市)做小生意的三叔带往所里镇。在那里,他读完小学,又以优异成绩考入  相似文献   

16.
电影《啊!摇篮》的女主人公原型,是河北区红光中学卫生所原所长,今年96岁的离休干部罗克志老人。在去年罗克志老人95岁寿辰之日,红光中学的藏族学生为罗老献上了洁白的哈达,唱起了动听的藏族歌谣。歌声一落,同学们饱含深情地对罗老说:“罗奶奶,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与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协力,  相似文献   

17.
提起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这个响亮的名字,中朝两国人民几乎无人不知。但英雄是怎样被发现的?他的壮举最初为什么没引起人们重视?还险些使英雄成为违纪战士。这里笔者了解到了一段鲜为人知的“旧闻背后的新闻”。  相似文献   

18.
这是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出现的一件真事: 一位在市里工作的干部到边远山区随机走访时,看到一位贫病交加的老人需要吃医生开的一种药,但这种药在当地医院、药店都买不到。这位干部就拉着老人的手说:“您别着急,我回去后给您买药来。”老人笑笑,似乎有点不相信干部的话。  相似文献   

19.
几个月前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81岁的何炳荣老人蜷缩在自家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里。突然,门被风吹开了,一股凉凉的东西顺着他的脸颊淌下,流到嘴里,分明是泥浆的涩味。老人心里一颤:“糟了,墙壁要塌广!”老人跌跌撞撞地摸出屋外,来到邻家门外,一边敲门,一边呼喊.在风雨里,他的求助声显得那么微弱。孤单无助的老人折回屋里,他想,自己20多年前亲手搭建的这间泥屋,如今就要作为埋葬自己的墓穴了……第二人中午醒来的时候.老人发现自己躺在了镇卫生院洁净的病房里,眼前是镇、村干部亲切的笑容。  相似文献   

20.
刘佳依 《党课》2020,(6):102-105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近段时间,与新冠肺炎疫情有关的消息始终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在此前的新闻报道中,一位家住重庆市万盛经开区的87岁独居老人拿出20万元存款捐给抗“疫”一线的消息,更是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热议。据悉,这笔钱老人已经攒了30多年,靠的是摆摊卖小百货赚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