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一种唯物主义世界观,马克思哲学是以人为本的,主要鉴于他强调人的中心和主体地位,把人作为认识和实践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从马克思肯定"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为出发点,到以实践活动为核心,把内含着人的生命存在意义和价值的"自由自觉的活动"确定为人的本质特性,及通过"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实现"一切人的自由发展"为终极目标,都可充分体现其深刻的区别于其它人本主义学说的科学的人学思想,在今天仍值得我们去深刻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韩文书 《传承》2009,(20):92-93
萨特作为20世纪法国杰出的存在主义代表,其前期的自由观是当时法国社会状况的哲学伦理反映。萨特坚持绝对自由观点,认为存在即自由、人的价值、意义等都是在人的自由行动中得到体现和实现;人的自由在选择中实现,人要为其选择承担完全的责任。萨特的自由观具有主体性的特点,但也存在形而上学等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3.
何宝峰 《前沿》2012,(17):8-10
自由和生命是现代社会的两个终极价值.现代社会的一切价值争论、社会冲突和政治冲突从最终意义上都源于自由和生命.平等是以自由和生命为前提条件的价值,理性只是一种程序性价值.确立自由和生命两个普遍价值可以有效地反对传统忽视普通民众的基本自由和生命权利的观点,使人们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同时还可以为有效地反对自然法理论、解决关于正义问题的争论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萨特作为20世纪法国杰出的存在主义代表,其前期的自由观是当时法国社会状况的哲学伦理反映.萨特坚持绝对自由观点,认为存在即自由、人的价值、意义等都是在人的自由行动中得到体现和实现;人的自由在选择中实现,人要为其选择承担完全的责任.萨特的自由观具有主体性的特点,但也存在形而上学等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5.
道德具有社会历史性、理想性和创造性三重本质,分别体现人的主体自觉、精神超越与能动性追求,与个体自我的自为、主体性价值密切相关。处于伦理关系和社会秩序中的自我,以道德存在为基本属性,以道德需要成就生命价值和体现精神自由追求。中国传统文化中本然形上本体和应然德性价值相统一的道德范畴深刻体现道德与自我的内在关系。作为理解和成就道德价值的精神主体和人格实体,道德自我在道德本源价值上得以深刻确证。  相似文献   

6.
人生是以人的自然肉体生命为基础 ,不断追求和实现理想、创造对象和对象世界、生产人的生活和规定性的奋斗与拼搏过程 ,这是真正属人的自由的自觉的生命活动过程。追求和实现理想是“作为人的人”的人生的本质内涵和根本意义。人既生活在现实中 ,又生活在理想中。人的理想是由现实所产生的。人又通过追求和实现理想的自由的自觉的生命活动超越现成现实 ,创造符合理想的意图的新现实。人类是在追求和实现理想的连续不断的超越与创造中实现自己的进步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7.
在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充分注意生命教育的法理之维。法理精神植根于生命存在的天地意义基础之上,成就于社会整合过程之中,并最终表达着个体生命超越有限、实现自由的价值理想,构成生命存在过程中的重要维度,并以其鲜明的存在论品格引导着生命存在超越有限、走向自由。  相似文献   

8.
侯续香  李逢春 《传承》2013,(11):128-129
在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充分注意生命教育的法理之维。法理精神植根于生命存在的天地意义基础之上,成就于社会整合过程之中,并最终表达着个体生命超越有限、实现自由的价值理想,构成生命存在过程中的重要维度,并以其鲜明的存在论品格引导着生命存在超越有限、走向自由。  相似文献   

9.
李艳 《前沿》2010,(6):174-177
人的全面发展以"自由个性"为核心,现代德育肩负着培养独立个性,充分实现人的主体性的"成人"的基本使命。传统人格具有单一化和模式化的倾向,现代德育旨在扬弃"片面发展的无个性的听话人",成就"全面发展的具有自由个性的完整人",从而实现新的人格理想:个性化人格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作为美学范畴的"崇高",既是对艺术对象特征或审美趣味、风尚的抽绎,也是人们特定的文化--心理感受或精神指向的积淀.近代西方主体性哲学的发展,使"崇高"的文化内涵逐渐丰富起来,它在康德那里不但与优美一并成为解析判断力的两大范畴,更在其"以人为最高目的"的人类学哲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从人类学哲学的视野考察"崇高"这一文化美学的有机元素,既有助于在纯粹精神领域里深悟人生的各种自觉目的和自由理想,又能在实际的生活领域中,激励人们不断追寻有限生命的无限意义.  相似文献   

11.
网络社会造成了现实社会中人们自身主体性的危机,这种困境实质上反映了人自身的一种生存方式、实践方式和文化的危机。对网络社会中人的主体性危机进行反思与批判,目的在于寻求走出危机,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出路。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批判学说可以给我们提供深厚的思想资源,对于重构在网络社会中的人的主体性来说,必然也要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归宿。  相似文献   

12.
时间是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重要范畴之一。在批判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时间观的基础上,马克思以人的实践活动为出发点,将时间理解为与人的生存发展、价值意义密切相关的社会时间。马克思的社会时间理论主要是在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中展现的,包括对"物化劳动时间"的批判与"自由时间"的揭示两重维度。透过这两方面,马克思向我们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生存发展与时间的内在关联,并为实现人的自由个性提供了时间维度的确证。当下,理解马克思的社会时间理论,必须以主体性逻辑取代客体性逻辑、以生成性逻辑取代既定逻辑、以意义逻辑取代虚无逻辑,从而做到享受劳动时间、创造自由时间,并有效节约与合理利用自由时间。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是以人民立场为前提基础、以人民利益为价值取向的思想体系,是人民的理论。人民性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的全过程,马克思主义人民性有其内在的逻辑理路:在生成逻辑上,其是基于西方传统哲学的主体性思想和空想社会主义的人民群众观进行建构的;其理论逻辑阐明了“人的本质”“人的主体地位”及“人的发展”等理念;其历史逻辑强调要走进“人民群众的历史世界”;其价值逻辑在于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的解放。  相似文献   

14.
权利的实现     
《公安研究》2009,(10):89-90
廖哲韬在《河北法学》2009年第3期撰文认为,权利作为对人的主体性价值的肯定与诠释,始终是现代法学研究的时代话语,然而,传统法学在对权利的研究中,其立足点主要在于从静态上分析应有权利与法定权利,而忽视了从动态上分析权利的实现。以人的尊严与价值为基点,围绕权利的内核——利益和自由以及与权利最紧密关联的权力,阐明权利实现的意义,进而从政治、经济、文化、  相似文献   

15.
"中国梦"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基本内涵和目标,它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的执政理念和理想,其本质具有政治伦理的价值和意义。"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行为和政治活动的最根本的价值理念,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障。"廉洁务实"是国家政府作为公共权力机关应尽的行政伦理责任,是实现"中国梦"的坚实基础。"以人为本"的群众路线确立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地位,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后现代视域:道德价值的归“元”与“文化自由”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在骨子里天然独具的"建设性",本质上为建立在道德自由基础之上或者是蕴涵其中的意志自由、文化自由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人性基质,提供了充足的理论资源.后现代主义已经或正在唤醒我们对人类普遍价值和道德生活的纯正理解,进而为实现道德和道德价值的归"元",并在超越道德的基础上实现道德自由,开辟了通道.道德价值的归"元"和道德自由的实现,其根本的也是更为重要的意义是,在使我们成功走出后现代道德困境、全面解放人的智力、实现意志自由的同时,实现了道德价值与文化理想、道德自由与文化自由的深度对接和成功对话.  相似文献   

17.
在哲学进行新的探索过程中,一些理论工作者开始以人的自由、尊严、价值、选择、个性为主题,强调人的主体性,力求从人的角度来解决那种把人的社会性变成抽象公式的虚幻思想,要求人格有权为自己辩护,人性有自由抉择、自我设计的权利。这些思想倾向在批判教条主义和极左思潮中有其积极的意义,因而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8.
黄睿 《岭南学刊》2011,(1):113-116,126
纵观马克思各个时期的社会主义理论,他毕生所追求的目标是,以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为基础,顺应其社会化发展的要求,由社会公开直接地占有全部生产资料,从事实上承认生产力的社会属性,从而消除人们相互间的分立化状况,消除整个社会的异化现象,使个人真正联合起来,实现人对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状况及社会关系的驾驭和控制,实现对物的关系、对偶然性的自觉驾驭和支配,并在人与物的关系上,真正实现人的主体性地位.即实现人的个性自由。这个结论,既不是主观臆想的结果,也不是纯粹理论的逻辑推演,而是根植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主体与客体之间以及社会主体之间内在矛盾的深刻分析所得出的科学结论。由此观之.在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中,个性自由是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  相似文献   

19.
时间是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重要范畴之一。在批判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时间观的基础上,马克思以人的实践活动为出发点,将时间理解为与人的生存发展、价值意义密切相关的社会时间。马克思的社会时间理论主要是在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中展现的,包括对"物化劳动时间"的批判与"自由时间"的揭示两重维度。透过这两方面,马克思向我们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生存发展与时间的内在关联,并为实现人的自由个性提供了时间维度的确证。当下,理解马克思的社会时间理论,必须以主体性逻辑取代客体性逻辑、以生成性逻辑取代既定逻辑、以意义逻辑取代虚无逻辑,从而做到享受劳动时间、创造自由时间,并有效节约与合理利用自由时间。  相似文献   

20.
潘琪 《前沿》2013,(11):91-94
作为主体的人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是同一过程,主体的发展是衡量社会发展的价值尺度。市场经济条件下,以物的依赖为基础建立起人与人的世界性的、普遍的交往关系,独立个体得以生成。而市场交换的内容及其特有的交换形式为主体获得自由和平等奠定了现实基础,并转化为政治、法律上的自由。以竞争和利益机制为核心的运行方式则为主体性的跃升提供了现实化的道路。概而言之,市场经济为主体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并进一步确立人的主体地位,促进主体性的发挥和阶段性跃升,为主体最终实现目的与手段的统一准备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