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七十年前,中华民族醒悟的先辈们,面对近代中国长期落后挨打的辱屈地位,痛苦地寻找民族、国家的病因,寻求富强之路。在诸多原因中,许多志士仁人看到挨打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科学技术落后,国民素质极差,从而看到了大力发展教育的极端重要性,提出了“教育救国”的口号。这样提法虽不无偏颇,但确有宝贵的可取之处,至今仍有其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求贤》2014,(12):58-61
开栏语: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我国古代主张民惟邦本、政得其民,礼法合治、德主刑辅,为政之要莫先于得人、治国先治吏等等,这些都能给人们以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的治国之道,博大精深,尉为大观。如此丰富多彩的思想、观点,说是自老子系统提出的,似不为过。纵观《老子》上下两篇,处处闪耀着治国之道的思想光辉。研究老子的治国之道,吸收其中的精华,可为当代领导者借鉴。  相似文献   

4.
自古以来,德法兼治的政治传统源远流长,它是一切民族由贫困衰亡走向繁荣昌盛、彪炳史册的必由之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全面继承这一优秀传统,历经艰难曲折的不懈探索,创立了以德治为本(以共产主义道德为治国根本或主导)、策治为常(以政策  相似文献   

5.
《当代贵州》2016,(7):57
正背景:国家主席习近平2015年11月在菲律宾马尼拉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并发表题为《发挥亚太引领作用应对世界经济挑战》的主旨演讲。中国古代哲人说:"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发展的目的就是造福于民。为此,习近平强调要把落实可持续发展议程纳入各自国家发展战略,确保有效落实。要建立全面发展伙伴关系,调动政府、企业、民间等各方面力量,为落实可持续发展议程作  相似文献   

6.
李琦  陈晋 《新湘评论》2021,(4):52-56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等带领中共中央机关,从革命时期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出发,前往北平,筹建新中国。同行的人们都激动地谈论着对新中国的想象。毛泽东却想起一个人。公元1644年3月19日,“闯王”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进北京城,推翻明王朝,建立了大顺朝政权。  相似文献   

7.
刘玉忠 《学习论坛》2007,23(1):46-48
创新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勇于创新、善于创新,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就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就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立于不败之地。创新作为治国之道是中国走进新时代的正确选择,是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贯思想的集中概括。创新是立国之本,是强国之路。  相似文献   

8.
陈克鑫 《湘潮》2013,(3):48-49
毛泽东在批示中、会议上讲历史,把读史、鉴史作为领导干部提升领导水平和思想素质的重要渠道。1965年,毛泽东在(《汉书》的《李固传》、(《黄琼传》上批示“送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彭(真)一阅”,“送陈毅同志阅”。黄琼、李固都是东汉人,均以国事为重,并以耿直方正、忠言谏君著称,毛泽东推荐阅看他们的传记.意在为高级干部树立正气作借鉴。  相似文献   

9.
德治与法治在中国与西方存在历史传统上的差异,作为不可或缺、相辅相成的两种治国之道,在中西方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变迁。现代国家要通过互相学习和借鉴,找到德治与法治结合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0.
陈克鑫 《湘潮》2013,(4):48-49
1956年,毛泽东在八届二中全会上针对有的同志羡慕“资本家吃饭5个菜”,“解放军吃饭是盐水加一点酸菜”的抱怨,幽默地说:“这个酸菜里面就出政治,就出模范。解放军得人心就是这个酸菜。”随后,他严肃地说:“我们要提倡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  相似文献   

11.
老子的治国之道内涵丰富,博大精深。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子治国之道的真理光辉终于穿透历史的重重帷幕,折射在中国社会发展的时代长廊里,给人启迪,教人智慧,发挥着经久不息的作用。研究老子治国之道对后世的影响,对于借古鉴今,提高对市场经济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老子治国之道的基本内容 老子治国之道通体贯穿着辩证观点和以辩证观点观察分析自然界、人类社会的方法论原则。其哲学辩证法的合理“内核”,赋予治国之道浓郁的思辨色彩。他认为自然界、人类社会的万事万物既是两两相对的,又是统…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的治国理政之道,是指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治国理政的规律性认识、战略决策和方法艺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进行了治国理政的创造性探索,形成了治国理政的规律性认识,彰显了治国理政的方法论智慧,引领当代中国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对时代发展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根本言之,这种治国理政之道体现为三个字:局,势,策。局局者,是对时代特点的认知,对世界大势的把脉,对国运的顺应掌控。古人说,“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善弈者,谋局;不善弈者,谋子”。安邦治国与此同理。高明的棋手与人对弈,总是顾全大局,筹划全盘,攻守有度,进退得宜,于是未战先胜,稳操胜券。若只注意谋子,一时杀伐虽然痛快,却忽略了  相似文献   

14.
董家宁 《紫光阁》2022,(1):94-95
2021年12月14日,国家文物局召开新闻发布会,确认陕西省西安市白鹿原江村大墓为汉文帝刘恒的陵寝——霸陵.汉文帝的主要历史功绩,在于开创了"文景之治"这一治世典范.汉文帝与汉景帝在位的约40年间,政治清明、社会安定、民生富足,为"汉武盛世"的到来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础和物质条件.  相似文献   

15.
冯唐举贤     
边鸿基  杨自明 《求贤》2010,(2):54-54
冯唐在汉文帝身边任中郎署长.因冯唐的祖先是赵国人,一次文帝问起赵国名将廉颇、李牧的事情来,冯唐如实陈说.听到廉、李二将为国抵御强敌的往事,文帝十分感慨.拍着大腿说:“我怎么就得不到廉颇、李牧这样的贤才猛将呢.那样我还用担心匈奴的侵犯吗?”  相似文献   

16.
治国之要     
治国之要这个话题,在我国历史上谈论得很多,终其源流,不外乎两派:一派如唐太宗李世民,认为关键在于任人唯贤,强调“为政之要,惟在得人”。“致安之本,惟在得人”。的确,在唐太宗那个时期,出现了“八贤”——旁玄龄、杜如晦、魏徵、王玝、李靖、虞世南、李(门隐)、马周,  相似文献   

17.
举贤缀拾     
邓小平同志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共十条,最重要的是第九条,概括地说就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八个字,事情成败的关键就是能不能发现人才,能不能用人才。 人才,在我国古称贤者,系泛指那些有才能有德行的人。纵观一部人类文明史,无论哪个社会、阶级,欲治国兴邦,都需要有自己的贤者,只是各有不同的标准罢了。历代具有雄才大略,志在开拓盛世的明君贤相,无不认为“治国之道,务在举贤”(《诸葛亮集·便宜十六策·举措》)。朱  相似文献   

18.
法治与德治都是治理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手段,它们具有各自不同的内涵、地位和功能,同时又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两者途经不一,目的相同,都是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服务的。以德治国思想的提出,是我党依法治国思想的新发展,德治和法治的正确结合是科学治国之道。  相似文献   

19.
正韩非是战国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韩非子》是韩非的著作总集。全书由55篇独立的论文集辑而成,大都出自韩非之手。除个别文章外,《韩非子》的各篇之名均表示该篇主旨。另外,关于这本书的创作由来,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韩非囚秦,说难、孤愤",可见该书不仅是韩非在逆境中不屈精神的象征,还饱含着他大量的心血与智慧。《韩非子》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他认为"法""势""术"是治理国家最重要  相似文献   

20.
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平公问祁黄羊:“南阳缺了县令,你看谁可以去接任呢?”祁黄羊说:“解狐可以。”晋平公一愣:“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怎么推荐他?”祁黄羊笑道:“您问的是谁适宜当县令,不是问谁是我的仇人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