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申红星 《世纪桥》2011,(19):46-47
唐代的开放气度一向为世人所赞誉。唐代政治上也呈现出极强的开放气象,这与唐朝统治者所奉行的开放政策密不可分。唐朝在政治上的开放政策主要包括唐代能够广泛吸收社会各阶层人士参政,并注重听取采纳臣子的献言献策,力图营造出一种君臣共治的和谐氛围,从而走出了以往朝代完全的皇权至上的老路。  相似文献   

2.
申红星 《世纪桥》2011,(21):37-38
基于唐朝国力的强盛,唐代的开放气象表现在其各个方面,尤其是唐代妇女生活的开放。唐朝社会妇女生活上的开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在男女交往关系上,公开与男子进行交往;在婚姻关系上,唐时女性对幸福美满婚姻的主动追求以及离婚和改嫁的相对自由;在家庭关系上,一定程度上的夫妻平等。  相似文献   

3.
申红星 《世纪桥》2014,(5):54-55
自唐代中期开始,唐朝世风由开放逐渐演变为保守。唐代世风转变的原因,主要在于唐王朝对于胡人的防范以及唐王朝对儒家礼仪人伦的强调。唐代中后期世风的转变,在政治上主要表现在胡人及妇女参政人数的减少,在经济上表现为对外经济交流的逐渐减少,在社会生活方面表现为对妇女开放行为的约束。  相似文献   

4.
“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男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元稹《法曲》上的这四句诗,讲的是唐代长安、洛阳在服饰、音乐、舞蹈等方面崇尚西域的风气。唐代社会是个开放的社会,在宫室、服饰、绘画、饮食、乐舞、娱乐、民俗,直至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等领  相似文献   

5.
我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城市居委会的建立与发展我国古代历朝许多政治家和学者都十分重视基层和基层组织建设,把其作为治理国家的基础和长治久安的起点。春秋管仲指出:择其贤民,使为里居。唐朝柳宗元说过,天下之治,始于里晋。这些立论,说明了古代对基层社会的重视。保甲制度产生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是封建统治者利用封建家族制度和伦理观念建立基层行政机构,进行统治的一种社会管理制度,“为共同担保,共同责任”,其作用“可为增进地方行政体系整肃之方,故其目的,将使无一家无一人不得其治焉”*它的本质特征是以“户”即家庭为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  相似文献   

6.
唐初统治者认为,“治安之本,惟在得人”,“能安天下者,惟在用得贤才”。为了“得人”,唐代开辟多种途径选拔人才,充实各级政府机构,其主要途径之一是科举制度。科举制度即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它始创于隋炀帝统治时期,在唐代逐步发展和完善起来,后在中国沿用一千多年,其影响波及亚洲许多国家。唐代的科举分为常  相似文献   

7.
田利平 《党课》2010,(22):114-116
许多人不知道在中国唐朝时期黑人奴仆和黑人艺人很多 “唐代还有黑人?”当我和许多朋友谈到葛承雍教授关于唐代黑人来源问题的研究成果时,他们的脸上马上显现惊讶怀疑的表情。他们似乎并不关心葛承雍教授研究的“从哪里来”这个主要问题,而更关心唐代中国有很多黑人这种说法是否属实。我和几位日本人谈起这个问题时,他们更觉得难以置信,一再问:“有什么证据吗?”  相似文献   

8.
所谓“负面合法性”,是指统治者执政过程中出现的弱点和缺陷等负面效应,如统治绩效低下、制度不完善等,而导致了被统治者对于统治者的不赞同甚至是反感。而旧社会的“负面合法性”是建立在旧社会的不足和缺点之上的,是通过新旧社会的对比而产生的证明新社会统治者进行统治的合理性和优越性的一种合法性资源。在新旧社会的对比之下,  相似文献   

9.
百龄释冤     
边鸿基  杨自明 《求贤》2006,(7):47-47
唐朝开明君主李隆基不仅博学风雅,而且礼贤下士,善于纳谏,不拘一格选用人才,采取有效措施整顿吏治.严格考核各级官吏,促进了唐代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开创了举世公认的“开元盛世”。  相似文献   

10.
在许多人的心目中,民法可以用来缔结合同、维护自己的民事权利,刑法可以用来惩罚犯罪,而宪法虽然具有根本法的性质,但在实践中到底能够起到什么作用并不是很清楚。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和对宪法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宪法在建设社会主义法制中的法律地位和作用不了解、不清楚有关。现代宪法与传统社会各种形式的法律规范的根本不同点在于,在传统社会中,尤其是在没有宪法的时代,国家的法律最终都要服从国王或者是最高统治者的意志,法律是保护少数统治者利益的武器。只要统治者愿意,就可以用法律来规定统治者享有的各种特权,并且还给这种特权披上“合…  相似文献   

11.
周晓瑜 《理论学刊》2006,(2):98-101
马周是唐朝贞观年间著名的政治家。他针对贞观时期出现的诸多重大问题,多次上书建言,为唐太宗指点迷津,对“贞观之治”局面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马周的政论虽然是围绕特定时期的具体情况而展开的,但他所阐发的许多观点,却具有一定的普适意义和价值,因而得到了后世历代开明统治者的重视,甚至成为此后一千多年当政者处理政治和社会问题的基本思路。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当代中国,马周的某些观点和主张,仍然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崇尚节俭、反对奢侈浪费。对奢靡产生的危害历代统治者也有一定认识,颁布过许多“禁奢令”。以令禁奢中国传统思想一直主张节俭、反对奢侈浪费,《尚书》说“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左传》说“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唐代诗人李商隐则从治国理政的高度进行总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相似文献   

13.
程庸 《学习导报》2010,(10):57-58
长沙窑地位特殊 唐代诗人刘言史咏茶诗中有一句:“湘瓷泛轻花”,“湘瓷”指的是湖南陶瓷,其中自然也包括长沙铜官镇的长沙窑。唐朝诗歌描绘陶瓷的不多,这一句“湘瓷泛轻花”却宇字珠玑。  相似文献   

14.
程庸 《新湘评论》2010,(10):57-58
长沙窑地位特殊 唐代诗人刘言史咏茶诗中有一句:“湘瓷泛轻花”,“湘瓷”指的是湖南陶瓷,其中自然也包括长沙铜官镇的长沙窑。唐朝诗歌描绘陶瓷的不多,这一句“湘瓷泛轻花”却宇字珠玑。  相似文献   

15.
建国前,毛泽东同黄炎培曾有一次谈话,言及历代统治者从艰苦创业到腐败灭亡“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率”问题。黄说,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创业时艰难困苦,环境渐渐好了,就惰性发作,到风气演成,无法扭转,历史上“政  相似文献   

16.
赵斌 《理论学刊》2002,2(3):22-25
制度是在交往中产生并规范交往行为的、由社会统治者确定或社会共同体认可的正式规则,它对社会及其成员具有约束、信息、激励、保障等功能;制度对人的活动的限制以及它成其为自身的特性表现出局限性;制度发展、变革及解决矛盾的形式是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7.
周桂钿 《新视野》2001,(5):57-59
人民在社会历史上是一种什么角色,它与天神、上帝是一种什么关系?中国商代以前的统治者认为,天神、上帝是在统治者之上,而人民在统治者之下。推翻商朝建立周朝的统治者提出人民与天神是同样重要的,体现了比较开明的政治态度。这也说明人民在社会上的地位有所提高,作用开始壮大,日益成为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以民为本的思想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逐渐产生、形成的。下面分几个阶段简述民本思想的发展过程。 一、民为神主 3千年前的西周时代,新的统治者开始重视民的地位。他们将民与天相联系,提出“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12,(19):75-75
相较唐代,宋代官员贪赃较少见。宋朝统治者在防止贪赃方面,有以下三种办法: 绝其升迁之路。宋代官员有试用期,试用官员转正要有若干名正式官员作保,按规定,官员不许保举有贪赃罪的官员转正。宋朝又有试用官员犯罪两次除名的规定。  相似文献   

19.
风气和作风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风气是组织内所有成员作风的综合体现.每个成员的作风都对组织的风气产生作用,但作用的程度不同。作为主要负责人的“一把手”。其作风就是导向,对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风气影响极大。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倡导八个方面良好风气的要求,必须抓重点、抓关键,从“一把手”的作风抓起。  相似文献   

20.
正成功模式易助长社会浮躁之风。一些网红仅仅凭借"高颜值"、直播、拍视频或写段子便较为轻松而迅速地成名,并获得可观的经济收入,过上光鲜的生活,这种成功模式一定程度上会对网民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助长社会的浮躁风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