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计算机犯罪之犯罪客体再研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红 《行政与法》2003,(12):118-120
计算机犯罪在我国1997年新修订的刑法典中确立,规定在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一章的扰乱公共秩序罪一节中。计算机犯罪尽管在刑法上确立了,但确实也对传统刑法的某些领域产生了冲击,并且用规范“原子世界”的立法理论制定规范“比特世界”的法律原本不可避免地就带有缺陷。本文从立法现状、立法原意对我国计算机犯罪侵犯客体进行剖析,并且对计算机犯罪侵犯客体的归属进行了再研讨,从而有助于对计算机犯罪严密法网,有助于刑法的整体协调。  相似文献   

2.
刑法上计算机犯罪概念之提出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计算机犯罪问题严重冲击了现行的刑法理论,通过计算机犯罪在客体及客观方面的特殊性--如各种计算机犯罪行为的统一性(无行为性)、犯罪客体的不明确性等的探讨,提出了刑法上计算机犯罪的概念及其分类.  相似文献   

3.
赵枫 《行政与法》2007,(9):98-100
计算机犯罪是伴随着现代科技发展而产生的,具有智能性高、隐蔽性强、危害性大等特点。本文对计算机犯罪的概念进行界定,指出了计算机犯罪特征和对传统刑法理论的冲击,并结合我国刑法相关规定,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对计算机犯罪立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犯罪的罪名及其完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结合新刑法有关计算机犯罪的规定,对计算机犯罪的类型及罪名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计算机犯罪花样繁多、手段新奇,可以分成多种类型。作者对六类计算机犯罪行为即破坏计算机系统犯罪、非法侵入计算机系统犯罪、窃用计算机服务犯罪、计算机财产犯罪、滥用计算机犯罪作了研究,进而提出了完善刑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修订后的刑法第285条、第286条、第287条有关计算机犯罪的规定,对计算机犯罪的类型及主要特征进行了探讨,并针对我国刑法中关于计算机犯罪规定的不足,提出了完善刑法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犯罪的立法缺陷与理论回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计算机犯罪是一种新型的犯罪,我国刑法对计算机犯罪的规制存在犯罪客体错位、侵入的"领域"狭小、单位犯罪主体缺失、主观罪过形式单一、刑事责任年龄偏高等犯罪构成缺陷以及刑事处罚种类较少、刑事罪名不完备、网络空间管辖冲突和其他有关刑法理论的问题。有必要在刑法上健全计算机犯罪构成和法定刑,增设计算机犯罪的新罪名,建立以信息为犯罪对象的新型刑法理论,完善计算机犯罪的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7.
杨峰 《法制与社会》2012,(29):26-27
澳门回归后的10年里,一直没有具体针对计算机犯罪的法律,而是几乎仅依靠《刑法典》187条以信息方法侵入罪及213条信息诈骗罪规范所有的计算机犯罪.但是,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及计算机的普及,仅依靠上述刑法条文规范所有计算机犯罪显然不足够,2009年8月6日,《打击计算机犯罪法》以单行刑法形式生效,填补了这一刑事领域的空白,本文主要是通过对《打击计算机犯罪法》法律文本的分析去探讨本澳立法者对于计算机犯罪方面的立场以及笔者的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刑法中的计算机犯罪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首先阐明计算机犯罪的概念和基本特点,提出狭义和广义计算机犯罪的定义。依据犯罪构成理论分析我国刑法中的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以及认定这两种犯罪应当注意的若干问题。并根据其他计算机犯罪的基本特征,归纳出其可能触犯刑法中的若干罪名。  相似文献   

9.
论金融领域计算机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是国家经济的核心 ,金融电子化促进了金融业的繁荣 ,也使金融行业面临计算机犯罪的挑战 ,近年来金融领域计算机犯罪越来越严重 ,严重威胁着金融业的稳定和发展。为了更好地利用刑法打击金融领域计算机犯罪 ,本文研究了金融领域计算机犯罪的概念、基本特征和犯罪形式 ,并讨论了利用计算机盗窃电子资金犯罪中的犯罪对象和犯罪完成形态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关于四种计算机犯罪的认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探讨了新刑法规定的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罪、破坏计算机数据和应用程序罪、制作传播破坏性程序罪的概念、构成要件和认定时应注意的问题。作者运用计算机专业知识重点论述了四种计算机犯罪的客观方面表现,尤其是对犯罪方法和犯罪对象进行了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1.
网络空间犯罪是计算机犯罪、网络犯罪在网络平台时代的新相态,为了有效打击网络空间犯罪,中国刑法既要坚持本土化发展,也要借鉴国外立法的成功经验,积极推动国际社会相关立法协调一致。计算机数据和信息系统安全是独立的公共法益,应当给予全面的刑法保护。惩治网络化的传统犯罪应当坚持科学防控和法治原则,避免以刑代管,更不应突破法律规定解释立法。妨害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秩序犯罪是独立的、具有"积量构罪"特征的正当立法,司法适用中应坚持独立适用和实质正当原则,合理缩限解释构成要件要素,对情节要件进行必要的类型化。充分保护个人信息符合中国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公众利益,应在平衡个人信息法律保护和合法利用的基础上,为公民个人信息提供更全面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2.
计算机犯罪初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修改后的刑法重新界定了计算机犯罪的概念;从隐蔽性、智能性、连续性和危害性等方面分析了计算机犯罪的特点;对计算机犯罪的种类和手段进行了概括;最后从立法、执法、管理、教育和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了预防计算机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2000年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年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 2000年年会于 11月 10日至 14日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研讨了金融犯罪问题,计算机犯罪问题,中国加入人权“两公约”的刑法问题,中国加入 WTO后的刑法对策问题,西部大开发中的刑法问题等五个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4.
电子商务安全的几点刑法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电子商务领域的计算机犯罪问题严重威胁着电子商务的正常发展 ,由于立法的滞后 ,我国现行的法律难以有效地打击这类犯罪。本文对这类犯罪中的电子商务虚假认证犯罪、盗用电子资金犯罪、电子商务诈骗犯罪和非法截取复制数据类商品犯罪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刑法对策。  相似文献   

15.
计算机犯罪对传统刑法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结合,人类社会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但同时计算机犯罪问题也愈演愈烈,并对传统刑法提出了诸多挑战,亟待研究解决。一、罪与非罪的问题对计算机犯罪概念的界定,时至今日仍众说不一。美国著名的计算机专家唐·帕克认为:“计算机犯罪的概念应包括三个部分:计算机滥用———含有计算机的任何故意行为;计算机犯罪———实施犯罪的过程中直接涉及到计算机;与计算机有关的犯罪———在成功起诉的非法行为方面计算机知识起了基本作用”。该主张虽有可取之处,但对三部分的具体界定却显…  相似文献   

16.
汪璐 《法制与社会》2013,(9):272-273
在网络走进千家万户的信息时代,犯罪分子利用网络技术开发了新型的犯罪方式。网络犯罪侵害的领域愈来愈多,危害性极大。这种犯罪已经成为刑法所打击的一种典型犯罪。因此,对于网络犯罪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对网络犯罪的概念、特征以及它与计算机犯罪联系都进行了说明,分析了各国网络犯罪的现状,并且就网络犯罪的应对做了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和今后的一个时期内,我国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对计算机的整体依赖性将会大幅增长,计算机犯罪势必会相伴呈现出高发态势,极有可能成为社会危害性最大、也是最危险的一种犯罪。而我国刑法仅用三个条文规定了计算机犯罪的构成和处罚,出现了某些行为无法可依、某些行为无法得到合理解释的状况。我们应当重新审视有关计算机犯罪的立法模式、罪名、法定刑等,以期有针对性地从立法上予以完善、补充、调整。  相似文献   

18.
于同良 《法制与经济》2008,(24):12-13,16
在当前和今后的一个时期内,我国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对计算机的整体依赖性将会大幅增长,计算机犯罪势必会相伴呈现出高发态势,极有可能成为社会危害性最大、也是最危险的一种犯罪。而我国刑法仅用三个条文规定了计算机犯罪的构成和处罚,出现了某些行为无法可依、某些行为无法得到合理解释的状况。我们应当重新审视有关计算机犯罪的立法模式、罪名、法定刑等,以期有针对性地从立法上予以完善、补充、调整。  相似文献   

19.
当前计算机犯罪的特点及其防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是一个以数字化、网络化、全球化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时代,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日益普及,计算机犯罪这个新兴的犯罪也随之产生并且逐步发展起来。计算机犯罪增长速度之惊人和危害的结果引起了立法部门的关注。1997年3月14日八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新刑法已将计算机犯罪纳入  相似文献   

20.
研究计算机犯罪首先应明确计算机犯罪的概念,而科学界定概念应着眼于计算机犯罪与其他犯罪相区别的根本特征,即计算机犯罪侵犯了一类特殊的社会关系──计算机安全和秩序。以计算机犯罪这一同类客体为基础,将计算机犯罪定义为:主体运用计算机技术实施的危害计算机安全与秩序的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