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当20世纪西方社会走向全面异化,人在自然和社会的对立冲突中逐步被压倒吞噬的时候,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在深层结构中潜隐着的人学精神的思想意蕴也愈加强烈。本文从人学精神的内涵入手,分析了西方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学在人学精神上的内在传承关系,对西方现代文学人学精神的审美价值倾向和表现手法上的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周海波 《理论学刊》2005,1(12):111-114
中国现代女性作家,其思想感情和文学写作正处于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矛盾之中,对妇女解放、男女平等问题存在的诸多差异性的理解,构成了双重的文化矛盾, 同时,倾向中国古典式的审美风格还是西方现代性的审美风格,也是不同作家的不同审美追求.由此,形成了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文化和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3.
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含义是什么?广义的现代派文学指的是整个现代西方文学,它包括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正在发展中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和现代派文学。狭义的现代派文学指的是那些背离现实主义传统,单纯追求艺术形式,甚至完全不顾作品内容的文学流派。这里评介的就是后者。  相似文献   

4.
东西方管理科学的人性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雪梅  张文翠 《唯实》2007,1(11):37-39
东西方社会演进路径不同,管理范式大相径庭。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主要形成和运用于帝王对国家的管理,近代以来的西方管理主要形成于对企业的管理。管理的核心问题,是管理主体运用管理手段作用于管理客体的过程,是对人和人性的认识问题。  相似文献   

5.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的基础与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是西方社会政治现象的反映,是解构当代西方政治的基础。时代的变化、国情的差异,使得制约西方政治思潮的基础与条件日趋复杂。政治思潮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并形成了关注现实、主题泛化和流派纷呈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对我国的文学创作和评论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这种影响将会给我国的文学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这个问题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我们在作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之前,有必要对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取得一个基本的了解。一、后现代主义的文学作品和流派西方社会的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是由两个彼此联系的部分组成的,一个部分是后现代主义的文学作品和流派,另一部分是后现代主义的文学理论和批评。所谓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和后现代主义文学流派,泛指五、六十年代以来在西方和其他一些国家或地区流行的具有后现代…  相似文献   

7.
文学作品的风格不是文学作品的构成因素之一,但它是优秀文学作品的不可缺少的艺术本质。本章着重讲解文学风格的涵义,文学风格对创作和欣赏的意义,文学风格形成的主客观因素,文学风格在作品中的表现,文学风格的一致性与多样性等问题,也扼要地讲述了与文学的风格有密切联系的文学流派的有关问题。学习文学的风格与流派问题,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了解文学创作的规律和文学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相对于西方社会,中国没有出现过较大规模的宗教战争,儒释道三个主体宗教形成彼此交融的互嵌式结构并影响了整个社会的文化宽容心态.究其原因,中国宗教强调伦理、追求内敛,西方宗教强调救赎、追求扩张;中国传统社会中王权驯化教权,西方封建社会教权高于王权;此外,不同的日常生活淡化机制、社会秩序协调机制等也导致中西方宗教宽容精神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数字智能革命的兴起最先推动算法政治在西方国家成型。政治选举的算法操纵、社会民意的算法操控、公众舆论的算法干预、意识形态的算法传播、政党形态的算法形塑是西方算法政治兴起的五大现实表征。西方算法政治的兴起是多种社会原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结果,其兴起既根源于西方国家的技治主义传统和政党政治竞争,也根源于西方社会治理的智能转型和西方数字资本主义的崛起。算法的深度介入极大影响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与发展形态,既为西方民主政治的数字化发展提供了契机,也形成西方权力黑箱,制造西方民主幻象,加剧西方政治极化,加固西方“监控社会”,终结西方“人的政治”,给西方民主政治发展制造了巨大伦理危机。  相似文献   

10.
西方社会性别概念是随着女权主义运动的发展而提出并且发展起来的,迄今为止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早期形成阶段、发展并趋向完善阶段.尽管受到诸多质疑和挑战,社会性别概念的形成和使用对于妇女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国社会迅速变迁,各类社会矛盾和集体抗争不断发生。西方学者利用其理论资源,对中国的集体抗争做了深入的理论分析。以抗争运动理论为指导,西方学者就中国集体抗争形成的动力机制、政治机遇和动员策略等问题做了深入探讨,并分析了集体抗争对政治发展的影响。随着西方研究与本土研究的融合,该领域的研究水平正在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民社会的日益发展,"以法治国"的需求与日俱增.然而,现代法制的先驱毕竞源于西方社会,因此,我们只有认真研究了西方的经验,才能从中揭示出对我国法制建设有益的文化启迪.本文以"市民社会"为视角论述了西方现代法制的形成轨迹:城市管理为现代民主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城市契约开创了民主宪章的先声;市民阶级的形成滋生了现代法制的主体;市民阶级的争权运动确立了现代法律的权威;市民阶级的交往和本性加速了法律形式化的形成.可以肯定,本文将以自身独特的视角为中国法制建设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求是》2010,(13)
<正>西方国家虽然在意识形态工作中整合了各种社会力量,形成了多管齐下、纵横交错的掌控网络,但却不易被人从表面上察觉,原因在于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工作具有极强的渗透性和隐蔽性。  相似文献   

14.
辩证反思西方个人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耿步健  阿迪里 《求实》2006,1(Z3):122-123
个人主义在西方由来已久,最初它以具有“注重个人利益、强调个人尊严、有利于人们个性的发展和独立自由精神的形成等”的合理因素,而受到人们的普遍拥护。对于个人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简单地加以否定,因为个人主义在现实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有其积极的一面。但是由于资产阶级思想家在宣扬个人主义时,过于强调“个人本身就是目的,国家、社会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造成了社会潜在的矛盾和冲突,从而使西方个人主义成为破坏社会和谐的祸根。  相似文献   

15.
十八届三中全会形成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这种从国家、政府到社会的立体图示揭示了法治的生态性。本文试图通过对西方法治中市民社会的研究,提出市民社会是西方法治的重要社会基础,其中的有益社会实践可以为中国法治社会的形成提供一种研究的视角,一种可尝试的实践。  相似文献   

16.
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千百年来思想家们苦苦寻觅、渴望解答的问题,也一个是常思常新的问题。对西方市民社会进行历史性的梳理,目的不仅仅在于揭示西方市民社会及其理论变迁的过程与原因,更重要的在于揭示西方市民社会的精神与本质。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12,(15):21-22
西方的主流社会正日益担忧,中国道路或者说中国模式,是对西方模式的挑战,甚至是对西方价值观的挑战。西方曾有两大冲突理论,一是“社会制度冲突论”,二是“文明冲突论”。值得警惕的是,西方正在形成第三种冲突理论——“发展模式冲突论”。改革开放初期,西方社会曾对中国击掌欢迎,认为中国很快会演变为一个西方式的国家,加入他们的阵营。但是,当他们的期待“受挫”后,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这些西方国家便掀起一轮接一轮的“中国威胁论”,并进行了以“围堵”和“接触”为代表的两手策略。  相似文献   

18.
《当代贵州》2011,(12):20-20
西方国家对社会管理的定义: 第一,西方国家的社会管理主要意指政府力量对独立于政治、经济领域之外的那部分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一方面,这种管理提供成其为国家所必需的基本秩序;另一方面,现代政府社会管理的主要方向是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一个稳定良好的社会环境。第二,与公共服务的差别在于:西方国家的社会管理相比较而言带有更重的“规制”色彩。这在西方国家整体“服务型政府”的背景下构成了其刚性但又不可或缺的职能。第三,这里所说的社会管理职能主要由政府来行使,但是越来越多的私营部门和社会团体也开始进入部分社会管理过程。  相似文献   

19.
西方社会建设的基本理论及其演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西方社会建设理论大体经过了产生、发展与反思三个大的发展阶段。19世纪中叶,以追求社会和谐、社会均衡为目标的社会秩序理论的产生,是西方社会建设理论产生的标志;20世纪30年代后,以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标的社会福利理论与福利国家理论获得了重大发展,西方社会建设理论逐渐走向成熟;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第三条道路”理论与“社会投资型国家”理论的产生,标志着西方社会建设理论进入了反思阶段。  相似文献   

20.
郭纪 《求是》2011,(23)
西方国家存在很多社会矛盾,民众抗议示威并不少见,但很少酿成恶性事件,对社会整体稳定也构不成大的威胁。近年来,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西方社会动荡明显加剧,许多国家接连发生大规模群体性抗议示威,但社会仍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