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中山广州蒙难时先上何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出版社1995年出版的《叶剑英传》在“护卫大总统脱险”一节中说,1922年6月16日,陈炯明指使部下发动叛乱,“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孙中山的秘书林植勉和参谋林树巍不顾一切,强架着孙中山,……向长堤天字码头奔去”。时任海军陆战队营长的“叶剑英随陈策在码头上迎接孙中山,接着护送孙中山乘小艇登上停泊在江中的‘宝壁’舰”,后转登永丰舰。与叶剑英有关的几种传记及lops年8月4日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七集电视专题片《共和国元帅叶剑英》都持此说。但笔者认为,此说经不起推敲,孙中山最初上的是楚豫舰,而非宝壁舰。陈锡棋等1979…  相似文献   

2.
梅叶  蔡伟峰 《党史文苑》2012,(17):34-38
叶剑英最初只是一名普通的爱国学生,他能转变为革命的民主主义者,并最终成为一名共产主义者,与孙中山的影响分不开。为此,叶剑英把孙中山尊称为自己的第一位导师。孙中山大同世界的理想:吸引叶剑英走上革命道路天下大同作为一种社会理想,首先是由孔子提出来的。《礼记.礼运》中说:"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焉,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孔子  相似文献   

3.
叶剑英1897年4月28日出生,1986年10月22日病逝,享年89岁。在这89年当中,中国历史上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涌现了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三位世纪伟人。叶剑英跟随孙中山、拥戴毛泽东、匡助邓小平,是一位紧跟时代前进的巨人。孙中山对叶剑英的评价是:“年轻有为”;毛泽东对叶剑英的评价是长征路上,是叶剑英“救了党,救了红军,救了我们这些人。”叶剑英是“诸葛一生惟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周恩来评价叶剑英的一生是:“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粉碎“四人帮”后,叶剑英排除巨大阻力,最终推举邓小平为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总是习惯地称叶剑英为“老兄”、“老帅”,对叶剑英的评价是“在中国历史重要转折关头为人民建立功勋”。江泽民多次评价叶剑英,他说叶剑英“在重大和紧要的历史关头,总是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为党的事业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1979年,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叶剑英在代表中央发表国庆30周年讲话时,第一次权威地陈述了解决“四人帮”领导者的概念:“1976年10月,以华国锋同志为首的党中央执行全国人民的意志,一举粉碎了‘四人帮’。”继而,中国共产党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进行了充分的说明:“在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斗争  相似文献   

5.
椿桦 《党建文汇》2011,(1):35-35
“我爸是李刚”式流行语将社会转型期“二代”问题展示在公众面前——“拼爹”游戏,该不该恨爹不成“刚”?“在幼儿园抢凳子,有人说‘我爸是科长’;在小学欺负同学,有人说‘我爸是主任’;在中学抢女同学,有人说‘我爸是处长’。”中国之声《央广新闻》的一则报道,  相似文献   

6.
1979年7月11日,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叶剑英来到颐和园中的藻鉴堂,看望了应文化部之邀在这里创作和休息的一群画家,并即兴挥毫赋诗:“画家渔叟喜相逢,明媚湖山写意浓.清代兴亡昨日事,匠心钩出万山松.”这首当初以《无题》命名的七绝在后来收入《叶剑英诗词选集》时,定名为《藻鉴堂赠画家》. 一 1979年7月27日,全国各大报纸第一版均以较大的篇幅刊登新华社26日发表的电讯:《叶剑英副主席会见四市三省(区)部分国画家并即兴赋诗》:“一九七九年七月十一日下午,叶剑英副主席在颐和园一个树林荫翳的庭院里,会见了来自北京、上海、天津、黑龙江、四川、广西和南京市的部分国画家.当八十八岁的上海老画家朱屺瞻同叶副主席握手时,叶副主席对着这位童颜鹤发的老画家兴奋地说:‘你比我健康,我真高兴!’  相似文献   

7.
读了《前线》杂志2000年第3期桂青山教授《文化的“挽救”与“振兴”》一文,对其中的一些观点,不敢苟同。不揣冒昧,也来谈谈文化的“挽救”与“振兴”。不妥之处,望得到桂教授及广大读者的教正。桂教授的文章开头说:“时下不少‘挽救’之论。诸如‘挽救古迹’、‘挽救文物’、‘挽救传统小吃’、‘挽救濒临灭绝的动物’、‘挽救某种即将失传的艺术(或学问)’、以及‘挽救京剧’、‘挽救昆曲’…··噶之,可称为一种‘挽救运动战‘挽救文化’。”佳教授下段接着说:“或许,其中某项挽救,并非绝无一定的合理性与必要性,但对弥漫在…  相似文献   

8.
魏明枢 《世纪桥》2002,(1):54-56
“叶剑英同志从青年时代起,就追随孙中山先生从事民主主义革命”。①本文认为,叶剑英革命思想的形成、发展及其革命活动都深受孙中山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法律有“软”和“硬”之分吗?应该是 没有。但在北京的一家大报上,最近却展 开了一场讨论。讨论的焦点就是:“《工会 法》是‘软法’吗?”一方说:“《工会法》是 ‘软法’,要不为什么一些企业开除工会 主席,解散工会组织,工人们都没有一点 办法?”另一方说:“《工会法》不是‘软 法’,它也和其它法律一样,具有严肃的 强制效力。”一方说:“那为什么自《工会 法》实施至今,某市高级人民法院还未受 理过一起工会干部权益受侵害的案件?” 另一方说:“即便出现一些问题,也是个 别执法者的问题。工会应该从自己身上 找原因,看是否尽到了应尽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当年,在重庆领导党的地下工作的叶剑英同志曾说过:“我记得起,张露萍在延安叫黎琳,外号‘干一场’。”“张露萍的事迹是南方局历史的一部份,要歌颂她,学习她。”“她是我们党的好女儿,把张露萍的事迹整理出来,不仅是对烈士最好的回忆,也是教育子孙后代。”  相似文献   

11.
陈云同志在《要讲真理,不要讲面子》的重要讲话中,说:“对于个人来说,要增加又要减少,增加就是要学习,减少就是要把‘包袱’放下,放下‘包袱’也是增加力量。”“‘包袱’是什么性质?是共产主义者的思想里有个人主义的成分。”这段话说得多好呀!  相似文献   

12.
方南 《前线》1983,(11)
短篇小说《再见,沙漠!你好,绿洲》(《青春》一九八三年八月号)是篇“自白书”,写一位“自学成材”青年对自己人生途程的剖析。有人说:“这是一个从‘沙漠’到‘绿洲’的艰辛跋涉者”的故事,“它烙着鲜明的历史印记,折射出时代的投影”,“有其典  相似文献   

13.
蔡小石在《拜时词序》中说:“词胜于宋,自姜、张以格胜,苏、辛以气胜,秦、柳以情胜,而其派乃分。”刘熙载也说:“词家要先辨得情字。《诗序》言‘发乎情’,《文赋》言‘诗言情’,所贵于情者,为得其正也。”(《艺概》)这“情”,就是诗词中的一种兴发感动的力量。柳永生性浪漫,风雅不羁,是位不折不扣的情感式词人。他倾毕生所有的忧思、愁绪、爱情于词中,形成了独特的抒情风格。  相似文献   

14.
198 9年 1月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李先念文选》 ,对第 31 1页关于粉碎“四人帮”问题进行了注释 ,即全书注释第 1 5 7条。这条是这样写的 :“‘四人帮’指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反革命集团。一九七六年十月六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执行党和人民的意志 ,毅然粉碎了这个反革命集团。在这一斗争中 ,华国锋、叶剑英、李先念等起了重要作用。是年九月 ,毛泽东逝世 ,江青反革命集团加紧夺取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阴谋活动 ,许多老同志对此深感忧虑并酝酿解决办法。九月二十一日 ,华国锋到李先念住处 ,商讨解决‘四人帮’问题 ,认为同他们的斗争不…  相似文献   

15.
文汇报日前刊登消息说,我国报刊结构将有较大调整,各新闻出版单位面临“生死”考验。文汇报称,据《文汇读书周刊》报道,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柳斌杰近日在对上海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新华发行集团、贝塔斯曼读者俱乐部等十家新闻出版机构进行调研后,就即将推出的报刊淘汰机制等接受了该报记者的独家专访。柳斌杰提出了报刊“有‘生’有‘死’”的说法。他说,现在要“生”一个报刊很难,要“死”一个报刊也很难。因此,新闻出版总署准备推出报刊淘汰机制。在接受《文汇读书周刊》记者采访时,柳杰斌作了进一步解释。他说,具体问题有两个:第一是调整结构。由于计划  相似文献   

16.
宋志坚 《唯实》2007,(4):96-96
《半月谈内部版》有一篇文章,提出要“警惕‘提名权’背后的交易”。文章说到抚顺市原市委书记周银校的“卖官”行径:“在周银校的5次‘卖官’行动中,有2次在他答应行贿者后,找到了当时正担任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的徐兴中,利用自己的‘提名权’予以推荐。”此处所谓的“提名权  相似文献   

17.
2002年《广东党史》第六期刊登龙婷同志来函,以很严肃的标题《编纂党史资料书刊应实事求是》,批评《苏维埃之光》编辑的缺陷,举出三例,还说“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再一一列举”。其实,龙婷同志批评“缺陷”,只是“说起”真正要说的是认为编辑者“出于某种目的和考虑,以为去掉‘东江’就可以突出‘海陆丰’,提高海陆丰的地位,殊不知这样做只会起到反作用”,还引用“一位对这段历史有较深研究  相似文献   

18.
叶剑英元帅是“客家人”。“客家人”自古就有重视文化教育的传统。叶剑英虽然家境贫寒.但他的父母还是节衣缩食供他读了书,、叶剑英终生嗜书如命.而且诗词造诣很高.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以“诗帅”著称。毛泽东在1965年给陈毅的信中这样写道:“剑英善七律.董老善五律.你要学律诗,要向他们请教。”聂荣臻则在《叶剑英诗词选集》的序言中称赞叶剑英是“当代中国诗坛泰斗之一”。叶剑英的诗词天赋可以说是得到众口传颂的.而相对的.他突出的文艺天赋却较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9.
一部《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电视剧,许多人看得热泪盈眶,激情飞扬!一位参与“两弹一星”研制的老科学家感慨地说:“‘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使我们在这个领域实现了由‘跟跑’到与发达国家‘齐跑’的跨越。我们还要不懈努力,争取在更多的领域进入‘领跑’的行列,  相似文献   

20.
一部《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电视剧,许多人看得热泪盈眶,激情飞扬!一位参与“两弹一星”研制的老科学家感慨地说:“‘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使我们在这个领域实现了由‘跟跑’到与发达国家‘齐跑’的跨越。我们还要不懈努力,争取在更多的领域进入‘领跑’的行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