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消费者知情权受侵害原因浅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消费者保护问题在世界范围内都得到了充分的关注,在消费者的各项权利中,消费者知情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权利。而不容乐观的是我国消费者知情权在现实社会中不时遭到侵害,我们可以从法律的角度对消费者知情权进行界定,分析它的含义、特征,并着重考察消费者知情权屡受侵害的原因,为进一步的保护提供前提探讨。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普及,不可避免地使消费者人身和财产遭受损害的可能性扩大,同时对个人信息的搜集和滥用,导致和产生了新的安全问题,即消费者的信息安全,使消费者安全权的内容出现了扩张,消费者安全权不再仅指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的人身、财产安全,还应包括信息安全。故应当对消费者安全权的含义重新作出解释:消费者安全权,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所享有的人身、财产和信息安全不受侵害的权利。  相似文献   

3.
原告广州市华侨房屋开发公司诉被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名誉权纠纷一案,本院认为:公民和法人依法享有名誉不受侵害的权利,同时也享有言论自由的权利.判断某一个新闻机构是否由于其不正当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而导致侵害他人依法享有的名誉权时,应以其所报道的内容是否严重失实,评论是否公正,是否造成了他人人格受损、社会评价降低等事实为标准.  相似文献   

4.
消费者协会调解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保护消费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从实践效果来看,消协调解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更好地实现消协调解的价值,应从提高消协调解人员的素质、增强消协调解与其他纠纷解决机制的衔接、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赋予调解协议一定的法律约束力、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等方面,对消协调解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5.
试论高校图书馆读者权利保障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静  董以涛 《工会论坛》2005,11(1):124-125
图书馆为读者而建 ,那么 ,读者在利用图书馆的时候 ,究竟拥有何种权利和义务 ?若读者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 ,那么采取什么手段维护自己的权利 ?图书馆法对一系列读者的权利都应给予明确的规定。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在"刑法是犯罪者的大宪章"理念的指导下,司法实务与理论界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被告人权利保护方面,为了避免"二元制"诉讼结构下司法机关代表国家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时因力量对比悬殊而可能侵犯被告人利益行为的出现,刑事立法从各个方面加大对被告人利益的保护.而作为人身或财产权利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被害人,却承受着权利遭受侵害及权利保障不被重视的双重痛苦.  相似文献   

7.
旅游消费者是旅游产业发展的生命线.然而,目前我国旅游业旅游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护状况不容乐观,旅游消费者权益被侵害问题严重,消费者权利救济困难.为此,我们应当以建立对旅游消费者的信息支持制度为中心,完善旅游消费者权益保护立法,加强执法,并不断完善我国旅游业旅游消费者权益纠纷解决机制,以切实保护旅游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
强化权力限制与权利保护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权利限制,是指将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利行使严格限制在宪法和法律所授权力的范围之内,禁止其滥用权力,禁止其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力范围之外扩张自己的权力;所谓权利保护,是指对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和企业的一切权利予以切实有效的全面保护,不允许任何国家机关和个人肆意侵害其权利,妨碍其权利的行使,对一切侵害公民和企业权利的行为,都依法予以制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度里,在一个法治国家中,限制权力与保护权利,即对作为人民代言人和代理人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行“法无授权即禁止”,对作为国家…  相似文献   

9.
论人身权、财产权的行政法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对于人身权、财产权一般都是从民事权利的意义来理解的 ,而在行政法上 ,行政相对人作为人身权、财产权的享有者 ,其履行义务的对方并不是民事主体而是行政主体 ,行政主体所承担的相应义务较为特殊 :行政主体不得以行政权力加以侵害 ;行政主体必须履行行政职责加以保护 ;行政主体应当依法确认并授与这些权利 ;行政主体要保证公民一方这些权利的实现等等。行政主体对应义务的多样化 ,实际上已反映了公民一方作为民事主体在民法意义上的人身权、财产权 ,在行政法领域已成为行政相对人具有行政法属性的人身权、财产权 ,两者具有差别。行政相对人的人身权、财产权可以表现为 :人身、财产不受行政权力非法侵害的权利 ;企业、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自主权 ,对行政主体非法侵害人身、财产的抵制权利 ;人身、财产利益的取得权 ,人身、财产受行政主体保护的权利 ;行政契约权 ,人身、财产权益受行政权力违法侵害后有获得赔偿的权利等等。正确认识和掌握这种差别 ,十分有利于行政相对人人身权、财产权的有效实现和保护  相似文献   

10.
普遍观点认为债权为相对权,因而债权人对第三人的侵害不得主张权利.文章从权利内容进行分析,认为债权既为法律权利,自应受到法律保护,债权具有不可侵性,侵害债权则有直接侵害和间接侵害两种,侵害债权之侵权行为以故意为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建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立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被害人的权利救济是现代人权保护的一个重要问题。当被害人遭受犯罪行为侵害而又难以得到充分赔偿时,为保护被害人权利,彰显社会公平,应当由国家给予一定的物质补偿。结合我国国情并借鉴国外的经验,应尽快建立我国的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2.
诉权是指当事人基于民事纠纷的发生(即民事权益受到侵害或与他人发生争议),请求法院行使审判权解决民事纠纷或保护民事权益的权利.①宪法和法律赋予国民以自由权、人身权和财产权等权利,同时也相应地保障国民在这些权利受到侵害或发生争议时,平等而充分地寻求诉讼救济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我们的时代是权利的时代。用权利范式去思考农民工问题是当代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城乡的不平等对立导致农民被限定在土地上,农民的平等权利实际上受到了侵害。当农民进入城市以后,农民工的权利集体失语已成常态。但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已经出现了权利意识觉醒,农民工的权利抗争意识与日俱增。政府意识到了保护农民工权利的重大责任,而且也努力用法律推进,保护制度正义。农民工作为一个新的权利阶层在崛起。  相似文献   

14.
近年我国出现了诸多不良短信问题,如短信污染、短信欺诈、手机病毒等,严重侵害了手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短信服务市场的状况令人堪忧。而造成短信服务市场失范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电信运营商没有忠实履行自己善良管理人的注意义务,没有为消费者提供安全的电信服务。要解决出现的不良短信问题和规制运营商的服务,应从电信业务经营者的行业自律、加强电信立法、实施有效监管、建立合理的诉讼程序等方面着手,以期使短信服务市场规范有序,真正维护手机消费者的权利。  相似文献   

15.
近来一些地方企业在分流富余职工时,采取了“一刀切”的做法,对距退休年龄不到5年的职工,强行退出岗位休养(俗称“内退”),侵害了职工的正当劳动权利。为了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行政法规的严肃性,最近,国家劳动部就此发出通知,要求各地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办理职工退出工作岗位休养。《通知》有四个方面的内容:一、企业对距退休年龄不到5年的职工,应经本人提出申请,企业领导批准,方可办理退出工作岗  相似文献   

16.
生殖权利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其内涵包括自主生育具有基因联系儿童的权利。这为求孕者提供了权利基础。代孕在本质上并不意味着对妇女的剥削或买卖儿童行为,因而具有正当性。基于此,代孕不应当禁止。但实践中代孕可能侵害人权,则必然需要法律规制。我国应当承认代孕的合法性,同时在法律规制时兼顾代孕儿童、代孕者及求孕者三者权利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我国《刑法》规定公民在遭受不法侵害时有实施正当防卫的权利,但未规定对无责任能力者侵害行为的反击能否成立正当防卫.对无责任能力者实施的侵害进行自卫的性质是正当防卫还是紧急避险?对无责任能力者自卫反击有无特别要求?是否违背人道主义精神?由于对“不法侵害”的理解存在主观违法性和客观违法性两种不同的学说,导致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8.
人类的智力劳动成果经法律的确认和保护,成为知识产权。作为一项法律规定的权利特别是具有人身权和财产权两方面内容的权利,它必然会受到不法的侵害,有不法的侵害就必然会产生法律的保护。将严重的不法侵害行为上升为犯罪并用刑罚加以抗制是知识产权法律保护进一步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9.
正当防卫制度最早是作为公民自力救济方法之一而被法律所认可 ,确认人类有与生俱来的抵制外来侵害的天然权利 ,充分体现了人权思想。但随着人类生活的日益社会化 ,尤其是社会大生产的出现 ,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和交往增多 ,人类开始注意到社会权利的重要性 ,强调个人权利与社会权利的平衡发展 ,个人在重视行使自身权利时不能侵犯与社会其他成员的权利 ,不能影响社会其他成员行使同样权利 ,即要求个人在正当防卫时不能过当 ,反之会遭受侵害人反防卫的限制。由此 ,正当防卫从最初的无限防卫思想开始向有限防卫思想转变 ,主张个人享有自卫权的同时…  相似文献   

20.
消费安全是消费者享有的、最基本的权利。加强消费安全的法律保护,首先应建立、健全保护消费安全的专门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法律制度;其次,应完善行政监督机制,加大行政执法力度;最后,应健全民事赔偿司法制度和型事责任追究制度,切实维护消费者安全权,严厉打击侵害消费安全的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