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良 《学习与实践》2012,(7):122-127
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不仅依靠国家自上而下推动,而且需要民众自下而上参与。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国家除了提供传统意义上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之外,更为重要的是为民众参与文化建设提供平台与载体,通过体制机制、法律政策等制度性供给,激活社会中的各种文化资源,把民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体性调动起来。  相似文献   

2.
公共领域作为国家与社会之间重要的公共话语空间,在国家社会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一直是公共管理研究的热点。随着现代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传统公共领域开始向网络公共领域转型。目前我国网络公共领域已经初步形成,公众在网络公共领域可以就其关心的社会公共问题相互交换意见、表达政策诉求,形成网络舆论压力,推动政策议程设立。网络公共领域对政策议程具有双重影响,如何扩大网络公共领域中的公民参与,规范参与行为是优化政策议程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周宜开 《前进论坛》2011,(10):28-29
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举措。为此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信息化社会与城乡互动背景下,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被置于互联互通、开放共享的流动空间中,形成流动性的文化服务。流动空间中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需求表现出更加多元化的文化诉求特点,对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此,需要从流动空间视角推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融合创新发展,在空间上营造灵活多变的组合空间,在功能上拓展复合型美学价值功能,在业态上培育新型特色服务内容,在主体上促进多元力量共同参与创造。实施依托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打造场景化的创新空间、统筹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标准化建设和个性化建设、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积极拓展外部公共文化资源、构建政府引导下多元力量参与的社会化运营机制等对策措施,以进一步推进实现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资源整合、场馆共享、功能再造,达到整体优势的最大发挥。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我国大中小城市和建制镇公共资源配置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国家"十二五"时期公共服务规划为依据,论述了我国在此期间公共资源建设的重点,包括公共教育资源、公共卫生资源和公共文化资源等,并从进一步完善城镇规划体系,均衡城镇间公共资源配置、实施负面清单管理,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资源建设、优化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促进公共资源合理配置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思想工作》2008,(4):24-24
闫平在《理论学刊》2007年第12期撰文指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形成的普及文化知识、传播先进文化、提供精神食粮、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各种公益性文化机构和服务的总和。主要涵盖以下六个基本要素:一是公共文化政策法规。即鼓励、保障和扶持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二是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这是指政府财政预算投入的各种文化设施和设备,也包括社会自愿参与投入的具有文化服务功能的设施设备等。三是公共文化组织机构和人才。组织机构是指从事文化管理和服务的各级政府和文化事业单位;人才即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支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管理、辅助人员等,是公共文化服务的核心力量。  相似文献   

7.
《前进论坛》2011,(11):27-28,1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城乡居民文化生活需求。农工党四川省委会的《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分析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2011年8月,笔者在北京市海淀区、江苏省常熟市、山西省朔州市和甘肃省平凉市这四个地区实施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地调研。结果表明,尽管现有的公共文化服务已能初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但是仍存在诸多需改进之处。未来的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应坚持政府主导,加大财政投入,同时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并在法制化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切实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变化的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9.
公共文化服务是国家履行公共职责,保障民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手段,提供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是实现政府存在伦理、价值、方式的必要前提。当前,在民众不在场、非文化部门缺位、社会力量乏力等因素的限制下,公共文化服务在现实运作中出现一些形式化、片面化、局部化等问题,公共文化服务的公共利益保障属性无法得到充分实现,结果则表现为民众利益的受损。参与式治理是一种治理模式,侧重于强调利益相关主体协同参与到公共事务的处理中,生产政策和分配资源。借鉴"参与式治理"思维,当前的公共文化服务应在民意表达与回应、政府内部组织协调机制、公私合作、社会组织参与等方面进行体制完善与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10.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文化服务是现代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我国政府正努力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通过有效、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惠及民生,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本文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内容要素和功能目标上建立二者的联系,分析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新时期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方式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及服务,是我国政府履行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基本路径。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架构运行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建设促供给"的逻辑,导致公共文化服务实践存在政府"划桨"行为过多、非政府主体力量过弱、重硬件轻软件等缺陷。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目标的提出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优化创新提供了契机。对此,应将治理逻辑嵌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强调多元主体合作与共治,探索多渠道互补的供给路径,强化需求表达与回应、服务规划与配置、服务质量评价等配套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2.
文化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升国家软实力和维护公民文化权益的重要载体。协商民主作为我国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在"广泛多层制度化"实践中,其"平等""包容"的价值诉求、"交往""商谈"的实践特质和"批判""整合"的思维取向,契合了我国文化建设中"多元治理"的改革诉求和时代趋势。本文提出在打破"全能政府"和"超级保姆"的同时,构建"政府—社会—市场"三元文化治理主体格局,以保持三者权力结构与作用边界的动态平衡;并以协商民主的"宪政体制"框架、"双轨制"机制和"公共理性"原则为导向,以控制政府权力、培育社会组织、规范市场力量三大维度为切入点,界定各治理主体的外在权力作用边界和内在职责担当,最终实现"强公共领域""弱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之间的对话与互动,提升文化治理的整体管理效能。  相似文献   

13.
张博 《人民论坛》2014,(3):75-77
公共文化服务是一种公共产品,它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非竞争性,产权的公共性、难以交易性以及持久的外部效应等特征,这就决定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需要政府干预.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中,政府应建立有效的公众文化需求表达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大服务供给力度.  相似文献   

14.
正北京市社会资本活跃、文化资源丰富,不乏有意愿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个人、企业和社会团体。为了广泛吸纳这些社会资源,政府应建立配套制度,搭建方便快捷的合作平台,打通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渠道。目前,北京市通过政府采购、委托管理等方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但是尚未形成规模化、系统化的社会参与,在参与机制上也缺乏规范性,对社会参与的监督管理、考核评估无法可依。我认为政府应该挖掘灵活多样的激励机制,以吸引  相似文献   

15.
把公共文化服务仅仅视作"文化福利"或"文化权利"的要求,有其不足:作为文化福利的公共文化服务,往往缺失民众必要的民主参与,导致公共文化服务与民众公共文化需求相脱节;在当下,"权利"往往被人工具性使用,如果没有一定的公共意识和公共精神的规约,又会成为一种公共性的消解力量,从而与通过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文明健康的公共文化生活的主旨相背离。公共文化服务从实质上而言既是文化治理的一种形式,也是文化治理的一项内容。把治理引入公共文化服务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6.
陈晓益 《前沿》2013,(3):193-194
公共文化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社会语境下的公共文化建设需要多元主体参与并建立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才能为社会和谐发展带来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7.
从政策科学的角度对湖北省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政策进行研究,在理论上可以识别制度设计的价值导向,在实践上可以探究政策工具选择的优化方案。通过构建“政策工具—价值链”的二维分析框架,运用政策文本的内容分析对2001年至2022年间湖北省政府出台的有关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政策文本进行挖掘,研究发现:湖北省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政策在工具运用上呈现出环境型政策为主、供给型政策为辅,需求型政策有限的偏好特征,供给型政策与需求型政策呈现结构性失耦的状态;在价值链维度上,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政策偏重于层级型的单一治理模式,政府、市场与社会联动协同的网络型治理模式还未形成。对此,湖北省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政策设计应从现代治理范式的角度综合考虑,提升自身结构的均衡性,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数字文化服务格局。  相似文献   

18.
鲍庆  周南定 《重庆行政》2015,15(2):35-3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明确要求引入竞争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参与.如何在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中实现城乡标准化、均等化,重庆市潼县从2014年4月开始,在全市先行先试,创新推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演出服务进乡村工作,全年已购买公共文化演出1124场,购买的演出每季度在全县281个行政村各演出1场,并不断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演出服务相关配套改革,探索出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演出服务的多样化实践形态,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便捷化水平.  相似文献   

19.
任旭彬 《桂海论丛》2013,(4):110-113
广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供给与农民日益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仍有较大差距,确保优质高效的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成了当前农村文化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造成广西农村公共文化供给不佳的主要原因是公共文化设施不足、供给与需求不匹配以及缺乏农民组织作为文化建设的依托载体。优化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要建立起政府供给、市场供给与社会供给优势互补的复合供给模式。  相似文献   

20.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与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是内在统一的。随着我国服务型政府的不断建设,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已经成为当前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以及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本文从甘肃省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视角入手,通过当前甘肃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来论证创新建设甘肃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性,并由此提出一系列政策和建议,以期望能推动甘肃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创新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