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宗教极端思想是暴力恐怖犯罪的主要思想根源。宗教极端势力利用宗教极端思想对所谓的教徒和追随者进行"洗脑",将本属于宗教领域的单纯信仰歪曲化、极端化,通过实施宗教极端行为,达到某种政治目的。在我国,宗教极端思想本质的具体表现是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五个认同的排斥。  相似文献   

2.
腐败问题,是国人关注的热点问题,究其成因,封建主义是其产生的历史根源,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是其产生的思想根源,公共权力的非规范非公共运用是腐败现象产生的主观原因,政策法规滞后是其产生的客观原因;教育失误、监督乏力、打击不力等,导致了腐败现象的产生及蔓延。  相似文献   

3.
西班牙恐怖组织"埃塔"的逐步衰亡说明,恐怖主义的产生和蔓延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宗教、民族和历史原因。要消灭恐怖主义,就得消灭产生它的根源,使矛盾和冲突得到合理的解决。其对我们的启示表现在,从思想层面消除其极端思想,普遍提升教育水平;在地理上加强其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联系,提升其经济发展水平;加强民族之间的联系和沟通,提升民众的反恐意识,加强国内打击恐怖主义力度和国际上的反恐合作等。  相似文献   

4.
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主要风险。只有从本质上洞悉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和根源 ,才能更好地确保信贷资产安全。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包括信息不对称、委托——代理行为、败德行为、逆向选择等  相似文献   

5.
宗教极端主义是宗教的蜕变,在我国新疆地区,宗教极端主义与民族分裂势力、暴力恐怖势力沆瀣一气,严重威胁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我国新疆地区的宗教极端主义是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思想根源以及内外部影响因素的,而且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更加剧了极端思想的传播。因此,可以借鉴外国治理宗教极端主义的经验,从政教关系和利益分层的角度来研究宗教问题,依据我国国情,从立法、政策、思想"三位一体"去极端化,实现对宗教极端主义的治理。  相似文献   

6.
遏制、防范宗教极端主义思想、消除极端主义意识形态,是从根本上铲除产生暴力恐怖思想根源的治本之策。近年来,中亚各国不断加大"去极端化"社会治理工作的力度,取得了一些成效,积累了一些值得思考与借鉴的经验。从国家层面制定长期的反极端主义规划或纲要、完善相应的国内立法,加强区域内的"去极端化"合作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权力租赁”是腐败产生的最终根源云南省委党校徐明康来稿认为:领导干部出现的腐败,从现象上看有行贿受贿、贪赃在法、循私舞弊等,从本质上看,则是公共权力的“私有化”。造成这种腐败现象的根源,在于两个方面:①客观上外界对行政权力的“制衡失控”;①主观上一些...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视角,在此岸现实世界里分析宗教的本质、作用及其发生、发展的社会根源,并指出宗教最终消亡的条件和途径,而不是从心灵和意识上作精神性的考察。其基本内涵包括宗教历史观、宗教本质观、宗教价值观等。联系云南少数民族的宗教活动,我们发现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理论在云南少数民族的宗教活动中有着鲜活而生动的实践。本文尝试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撷取关于宗教产生根源上的认识论、宗教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论和宗教在未来社会中的消亡论三个方面,观照云南少数民族的宗教实践来展开。  相似文献   

9.
个人极端偏见犯罪概念的提出,有助于我们从犯罪发生根源上去理解和把握其基本特征;导致个人极端偏见犯罪的原因很复杂,在预防机制上,应倡导社会“去”偏见化、加大社会支持与互助.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来源分析,力图指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产生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源泉,其发展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而马克思本人的宗教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形成的基础。马克思的宗教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主要有关于宗教的本质、宗教产生的根源和宗教的发展和灭亡、宗教的社会作用和功能等几个方面。这也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体系。马克思对人本宗教的继承和批判,有着从启蒙无神论到科学无神论的思想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11.
1922-1927年由知识界引发后扩展到全国的非基督教运动,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根源。一方面,中国民众对外来宗教的抵制有着历史根源,它体现在意识形态上的对立、风俗习惯上的差异和政治生活上的冲突;另一方面,新文化运动以来从哲学、文化的角度对基督教的批判,终于转变为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社会运动。非基督教运动是新文化运动以来国内宗教批判思想的必然结果,它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一、剥削根源论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腐败从本质上说是剥削制度、剥削阶级和剥削思想的产物。腐败的本质就是剥削。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剥削制度作为一种完整的制度,剥削阶级作为一个完整的阶级都已不复存在。但是它们的剥削思想残余还存在,这种思想余毒以带有剥削性质的私营经济、外商经济滋生的新剥削分子为主要载体,同时,也存在于我党内部某些党员和其它一些社会成员身上。这种残缺的剥削制度、剥削阶级及其思想残余,虽然以隐蔽的、非法的、间接的形式存在,但它导致了以无偿占有他人劳动为本质特征的腐败的产生。这一观点已为大多数人认同。  相似文献   

13.
极端主义思想为恐怖主义提供了意识形态基础。借助于网络等新媒体形式,国际恐怖组织利用极端思想,迅速实现人员招募和组织的扩张。而极端思想传播的本质是个体受到极端意识形态感染,转而激进化、极端化的过程。针对个人极端化进程各个环节和不同特点,"去极端化"工作以及反恐策略应当适时调整,灵活处置;将工作成效落实到个人。  相似文献   

14.
邪教作为一种违法组织,是人类社会极端信仰行为的一种表现,其产生和发展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从精神角度看,邪教以高度集中的统一信仰为核心;从行为上看,邪教以发展信徒为载体,通过控制成员去实现一定目的;从组织形态上看,邪教有着严密的组织体系,并随着时间发展不断裂变,产生新的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15.
2011年,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的“同心思想”。“同心思想”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和实践根源,更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基于“同心思想”和统战文化本质及发展规律的多重契合点,“同心思想”将是指导转型期统一战线和统战文化发展思路的核心思想,具体的发展思路有以同心思想引领精神生活作为统战文化核心信念、以民主协商增进思想共识作为统战文化活动方式和以共存共荣打造同心品牌作为统战文化产品载体。  相似文献   

16.
对于无产阶级政党及其领导下的政权腐败产生的根源,通常有"私有制根源论"和"基本制度决定论"。但从本质上讲,任何腐败现象都是公共权力的异化,其根源都在于权力的不受约束。公共权力具有二重性,共产党、社会主义对于腐败绝不是绝缘体,对腐败也绝不具有绝对的、天然的免疫力。只有这样认识问题,才能把反腐败的主要精力集中到从制度的内部找原因,从制约权力入手。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民族地区防止宗教极端势力渗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主要聚集在西北、西南、东北等边疆地区。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关系到一个地区的长治久安,关系到广大人民的福祉,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而破坏和平与稳定的是以宗教极端主义为思想基础的宗教极端势力。新时期宗教极端势力的渗透出现了很多新特征,渗透的渠道更加广泛,产生的危害更加巨大,渗透的原因更加复杂,需要采取的防止渗透的措施更加多样化。防止宗教极端势力渗透,应从分析民族地区极端势力渗透的现状与危害、产生的原因和渠道入手,从源头和渠道上制定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8.
宗教极端思想是极端恐怖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的思想根源。“三股势力”通过多种渠道散播宗教极端思想,以宗教信仰的名义蛊惑青年大学生,试图让大学生成为宗教极端势力的中坚力量,达到民族分裂,破坏国家统一的目的。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是“三股势力”渗透的对象。分析其中的主要原因极为关键,原因分析对于采取有效防范措施,进而维护校园稳定、维持社会秩序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伊斯兰教的圣战原意是为真主的事业艰苦卓绝地奋斗,即吉哈德,有多种形式。暴力形式的吉哈德要遵循自卫、中道、宽恕、区别对待的原则,本质是和平的。本·拉登的圣战观是伊斯兰极端主义思想的核心主张,东突组织是伊斯兰极端势力全球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对阿拉伯地区的入侵和阿拉伯在阿以冲突中遭受的不公正待遇是本·拉登圣战观的历史根源,而阿拉伯地区和新疆没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20.
人的思维从本质上说是隐喻的,隐喻也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是新的语言意义产生的根源.人在与动物的频繁密切接触中了解到动物的各种特性,这些特性由于与人、其他事物或概念有相似性而被语言使用者通过隐喻思维映射到人、其他事物的特性上,从而产生出认知隐喻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