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刑法中的罪刑法定原则是排斥习惯法的。"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是我国刑法基本的原则。然而在我国一些边疆地区少数民族习惯法,仍然存在对当地较大的约束力,其内部基本按照本地的习惯法处理本族内部的纠纷、矛盾。因此,应当通过立法允许在少数民族地区对刑法的变通适用,同时,也要适当限制习惯法的变通适用。  相似文献   

2.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是个特殊的群体,对这个群体的社会管理不仅影响城市发展,还关乎民族工作的大局。党的十八大提出,要运用法治思维深化改革、推动发展。提高对城市中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水平,需要提高社会管理工作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的能力。提高运用法治思维的能力,取决于是否准确把握法治内涵,正确适用法律,自觉维护法治的尊严。  相似文献   

3.
习惯法与少数民族习惯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习惯法是独立于国家制定法之外,依据某种社会权威确立的、具有强制性和习惯性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文章归纳了学术界关于习惯法的几种观点,并对我国少数民族习惯法的特征、意义和作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习惯法是国家制定法的有效补充,能够弥补国家制定法供给不足的情况,也能满足少数民族地区对于社会规则的需要。在社会转型期,通过少数民族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的互补融合,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国家制定法对于少数民族习惯法的指导作用,同时也可以在法律实践中充分考虑到少数民族习惯法中一些优秀的做法,符合少数民族人民的习惯与风俗,从而满足社会各方面利益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对于我国的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而言,少数民族习惯法曾发挥了不可代替的作用。通过梳理达斡尔族习惯法的基本内容,分析了达斡尔族习惯法的现代化转型之路。整体来看,达斡尔族习惯法的现代化转型速度是很快的,也是很成功的。除了国家在政策与资源上给予大力扶持之外,更主要的原因是达斡尔族的公有制观念,这在精神层面上与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内涵是一致的。基于此,结合现代社会发展和时代背景,推动少数民族习惯法的现代化转型,基本思路一是国家层面的引导,二是少数民族习惯法自身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官波 《思想战线》2004,30(6):39-45
法律多元将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长期存在的现象 ,该现象主要围绕国家法与少数民族习惯法两者的关系而表现出来。在不同表现形式中 ,两者表现出既依存又冲突的关系。因此 ,在少数民族地区法治建设进程中对两者不应简单取舍 ,国家法必须给少数民族习惯法留出一定空间 ,让少数民族习惯法通过不同途径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法律人类学方法,结合田野工作的经验与感受,对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的特性做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并着重强调指出民族习惯法所具有社会性、乡土性、伦理性、民主性等特征,这对中国的法治建设特别是西部民族地区法制完善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贵州少数民族习惯法的群众性、执法的平等性及其他理基础,对于现代法和“法 治”均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任何一个民族的生存都依赖于一定的环境。可以说一个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如何适应环境的历史。一个民族既然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生产和生活,那么其全部的生产活动以及部分与生产或维持生活有关的行为规则,就可以看作是直接或间接适应环境,求得生存和发展的一种手段。但是与其它动物不同的是,人不是用改变自己机体或行为的办法去消极地适应环境,而是用改造环境的方法去主动的适应环境。在这一长期过程中,一个民族在与环境以及人们之间互动中逐渐生成了适应环境,求得生存和发展的行为规则——民族习惯法。因而民族习惯法是在生产与生活中自发形成的,是一个民族世世代代累积的经验的总结,而不是有目的的、理智的创造物。贵州少数民族习惯法的生成有其特定的生态本原。  相似文献   

10.
多数少数民族地区都有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但是这些内容丰富、种类多样的民俗文化对地方文化的宣传和形象建构并不容易,必须通过文化品牌打造形成地方民俗文化的共同意象和符号,才能增加地方民俗文化的识别度,扩大地方民族文化的影响力,促进民族文化发展,并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结合文化品牌的本质和功能,对于民俗文化的区域品牌建构需要经过民俗文化选择、文化内涵提炼、文化品牌市场定位、文化精英引领、促进多元文化主体参与等程序。  相似文献   

11.
一、现代法治的渊源与原则 "法治"在《牛津法律大辞典》被看作"一个无比重要的,但未被定义,也不能随便就定义的概念"."它意指所有的权威机构、立法、行政、司法及其它机构都要服从于某些原则.这些原则一般被看作表达了法律的各种特性.如:正义的基础原则、道德原则、公平和合理诉讼程序的观念,它含有对个人的至高无上的价值观念和尊严的尊重"."在任何法律制度中,法治的内容是:对立法权的限制:反对滥用行政权力的保护措施:获得法律的忠告、帮助和保护的大量的平等的机会;对个人和团体各种权利和自由的正当保护;以及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它不是强调政府要维护和执行法律及秩序,而是说政府本身要服从法律制度;而不能不顾法律或重新制定适应本身利益的法律".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一起案例提出农村习惯法与现代制定法的适用问题,进而从社会学、控制论、法律文化等角度分析了农村习惯法存在的原因与发展的未来。最后,文章从中国法治建设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寻找法治与文化契合点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少数民族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政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官波 《思想战线》2005,31(4):34-41
少数民族习惯法是少数民族地区秩序维护的基础,将其在一定范围内合理地纳入村民自治体系,有利于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参与度,同时也是少数民族地区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透过对F村和K村的村规民约文本分析及相关调查可以看出,现行村民自治制度的外生性导致的少数民族地区村民政治参与度不高是少数民族地区村民自治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所在,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将少数民族习惯法在一定范围内合理地纳入村民自治体系,这样有利于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参与度,从而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政治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4.
杨逊 《前沿》2011,(2):132-137
我国少数民族众多,各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与自身族群文化相应的乡土性、生活性和稳定性极强的习惯法,具有多样性、特殊性、伦理性、稳定性、地域性、自觉性等特点。这些习惯法与我国现行刑法产生了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在两种社会调控机制将长期并存的情况下,如何调适刑法和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冲突,增强民族地区刑事司法的可操作性就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法治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利用少数民族习惯法的价值,并注重对少数民族习惯法的继承与改造,协调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之间的冲突,实现二者互补和融合的良好状态。  相似文献   

15.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参加社会保险的参保比例远远低于社会平均值,究其根本在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对社会保险权的认同是建立在满足自身民族特性的参保条件之上。本文重点分析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享有社会保险权的民族观念障碍、民族语言障碍以及民族制度障碍,强调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保险利益表达,主张创建社会差序格局中的民族文化纽带,基于法定责任和商业义务共同促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险权实现。  相似文献   

16.
一、中国语境下文化概念的多义性据学者研究,文化是一个来自于西方的含义极广的概念。在我国古汉语中,文化本义是指文治与教化,与今天使用的文化概念相去甚远。我们今天使用的文化(Culture)一词是个舶来  相似文献   

17.
法治型政党建设的出发点、落脚点、着力点和归结点是法治型党组织建设。法治型党组织建设是一个有着多方面任务的系统建设工程,应从法治文化建设、法治制度建设、法治行为建设、法治作风建设、依法办事能力建设等"五位一体"建设所形成的合力中予以深入推进,其中,以培育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方式为主要内容的法治文化建设是重要内容;法治制度建设是促进法治型党组织其他建设任务得以有效运行的重要保证;法治行为建设是通过党组织领导干部及其成员的学法、尊法、守法、执法等法治行为表现出来的;法治作风建设是指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法治态度或法治行为风格;依法办事能力是指各级党组织以及党员干部在法治思维指导下运用法治方式解决问题和处理具体事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创建了独到的文化体系。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被社会大众接受、认可与使用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通过大众化的措施来完成现实力量大众化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理论被中华民族所认可,是中华民族革命、建设、发展的过程中所创造的成果,但应看到不管是经典马克思主义还是当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都是用汉语来表述,并受到来自当地民族宗教等多方面的文化制约,所以,在少数民族地区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亟需破解文化层面的束缚,实现文化上的融通与交流。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化、现代化的浪潮中,贵州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生了重大的历史变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和民族体育正面临濒危处境。如何为两者寻找出路,是本文的主要出发点。分析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和民族体育正面临濒危处境的原因,并为保护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与民族体育提出了可操作性的建议:在发展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和民族体育时,要充分认识到两者之间的联系。只有这样,我们的民族传统节日和民族体育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地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少数民族历史发展和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值得对外传播和推广。随着文化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被翻译为英语并对外传播。由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和复杂性,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英译不仅需要译者掌握相关的专业词汇,而且需要译者运用一定的翻译策略来诠释文化的内涵。论文分析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翻译的难点,探讨了文化全球化时代下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英译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